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为探究牦牛MC1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64头牦牛(33头黑色九龙牦牛,31头白色天祝白牦牛)的MC1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和九龙牦牛均有3种基因型(AA、BB、AB),但天祝白牦牛的多态性较低,而九龙牦牛表现为中度多态。经χ2适合性检验,2个牦牛品种在该基因多态位点上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在该片段的第179位碱基处存在C→A单碱基突变;第214位碱基处发生T→C突变。  相似文献   

2.
跨膜蛋白18基因(TMEM-18)是一个末端为低聚嘧啶的基因,与动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牦牛TMEM-18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192头天祝雌性牦牛血样NDA构建混合池,扩增TMEM-18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5的序列。运用BLAST和Chromas软件分析突变位点,运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统计基因型分型,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同时对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运用SPSS21.0分析基因多态位点与生产性能关联。结果表明,牦牛TMEM-18基因内含子1处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是861(A/G)和1267(C/T),外显子5处存在1个多态位点为4 447(C/T)。关联分析表明,牦牛TMEM-18基因861(A/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高、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性显著(P0.05);1267(C/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高、体重和屠宰率差异性显著(P0.05),而牦牛TMEM-18基因4447(C/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牦牛的体斜长、管围、胸围、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和屠宰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群体中存在3种单倍型组合,即ACC单倍型、GTC单倍型和GTT单倍型,其中ACC单倍型组合个体数目明显多于其他单倍型组合,为优势单倍型。本实验揭示TMEM-18基因可作为牦牛生产性能开发的候选分子标记,为牦牛遗传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LXRα基因5'-UTR多态对番鸭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效应,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的方法筛查白羽番鸭和天柱番鸭LXRα基因5'-UTR多态位点,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番鸭LXRα基因5'-UTR检测到1个SNP:53GA,产生3种基因型:GG、GA和AA,2个等位基因G和A;53GA位点在2个番鸭群体中均属于中度多态位点,GG和G均为优势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分布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53GA位点基因型对C12:1、C15:0和C20:2有显著影响,G和A等位基因间的加性效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C15:0在G和A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4.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倩  孙丽萍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2008,30(9):1163-1168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 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 568 位点A/G多态性, 以ELISA法检测血清H. pylori 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 (2)胃癌组MUC1 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 携带MUC1 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 (3)以MUC1 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 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 AG+GG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 pylori 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 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MUC1 A/G基因多态性和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Guo LY  Fu JL  Wang AG 《遗传》2012,34(7):879-886
文章采用CRS-RFLP技术对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品种的整合素β1基因第5外显子T32207C位点及第7外显子A35230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将基因多态性与猪的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2207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3个品种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影响均不显著;35230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大白猪和长白猪头胎、二胎及所有胎次的TNB和NBA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水平(P<0.01),基因型GG、AG与AA对产仔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效应为GG,AG>AA。可见整合素β1基因35230位点的G等位基因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对斑点叉尾鲖(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使用SNaPshot法将筛选到的SNPs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并对这些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GHRH基因内含子区域共检测到4个SNPs位点,并成功地对3个位点进行了分型,3个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个SNPs位点在176尾斑点叉尾鲖中形成了6种有效单倍型。关联分析表明SNP位点g.6301 GA的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性地高于AG和GG型(P0.05),比群体的平均体质量高14%。单倍型组合H1/H4和H1/H5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极显著性地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体质量比群体平均体质量分别高30%和15%,体长比群体平均体长分别高7%和6%。研究为斑点叉尾鲖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QTL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MTHFR、MTRR和MTR基因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31例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患儿母亲和68例正常生育女性叶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 677C〉T、MTRR 66A〉G和MTR 2756A〉G多态性,探讨其与唐氏综合征DS发生的关系。采用Pearson χ^2 检验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并分析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比值比评价相对危险度。MTHFR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TRR和MTR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MTHFR TT基因型母亲生育DS风险显著增加(OR=3.51,95 %CI=1.04-11.85,P〈0.05)。MTRR GG基因型生育DS的风险增加3.57倍(OR=3.57,95 %CI=1.19-10.73,P〈0.05)。MTR突变基因型AG和GG与生育DS的风险无显著关系。MTHFR (CT+TT)/MTRR GG、MTHFR (CT+TT)/MTR AA和MTRR GG/MTR AA联合基因型与DS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结果表明,MTHFR 677C〉T、MTRR 66A〉G位点变异是生育DS的独立风险因子,尚不能认为MTR 2756A〉G多态与DS发生相关。基因与基因多态位点之间存在交互和修饰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4个牦牛品种MC1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信息,选取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大通牦牛4个品种共408头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牦牛MC1R基因部分序列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牛MCIR基因序列(登录号:AF445641.1)比对发现,该扩增片段在3 891 bp处发生C→G的突变,在3 912 bp处发生T→C的突变,共发现CC、DD、EE、CD、CE和DE 6种基因型。4个牦牛品种中CD、CE和DE 3种基因型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中占主要优势,这3种基因型频率总和在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群体中分别是0.778和0.781。DD和CD两基因型是甘南牦牛群里中的优势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51和0.328。天祝白牦牛中优势基因型是DD,其基因型频率是0.500。D等位基因是4个地方品种牦牛中的优势等位基因。4个地方品种在该基因座上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青海高原牦牛和大通牦牛两个群体处于高度多态(PIC>0.5),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9.
母猪生殖器官大小和产仔数的分子遗传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分析技术(SNP)分析母猪3个生殖激素受体基因(ESR、PRLR和FSHR)的变异,屠宰103头母猪并测定其生殖器官大小;统计母猪的产仔数;利用SAS或SPSS分析软件分析基因变异与母猪的生殖器官大小,产仔数多少的连锁关系,以探讨母猪生殖器官大小和产仔数多少的分子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如母猪携带的基因型为位点,ESR的BB型,位点FSHRB的BB型,位点ESRB的AA型,位点PRLR的AA型,则母猪的生殖器官较大,产仔数也较多;在位点ESRB或位点PRLR中,带有AA基因型母猪不仅产仔数显著地高于AB、BB型,而且生殖器官也显著大于AB、BB型;在位点ESR和FSHRB中,带有BB基因型母猪的生殖器官,产仔数显著高于带有AB或AA型母猪。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帕里牦牛只有AA基因型,江达牦牛只有AB基因型,康布牦牛、嘉黎牦牛、巴青牦牛、桑日牦牛、斯布牦牛均缺少BB基因型,丁青牦牛、类乌齐牦牛缺少AB型,均存在严重偏态;桑桑牦牛、工布江达牦牛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除江达牦牛外,其它10个牦牛类群中AA为优势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除帕里牦牛、巴青牦牛外,其它9个牦牛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 G-217A和T174M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及其低氧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阶段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在低氧室急性低氧暴露6 h(模拟海拔4 800 m),入室后先安静休息30 min,再仰卧蹬车20 min,蹬车负荷定量为60 r/min、80 W,用路易斯湖评分系统(LLS)评价AMS,并记录运动过程中HR、动态血压、SpO2等生理指标的值;阶段2:进行3周模拟低氧训练,氧含量分别相当于海拔2 500 m、3 500 m、4 800 m,同时以中等强度负荷量运动,2 h/d、4 d/周。3周后,再以阶段1的试验条件测试相应指标;采用PCR-RFLP法检测受试者AGT基因G-217A和T174M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第1次低氧暴露,在AGT基因的G-217A位点上,GG与GA+AA基因型受试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第2次低氧暴露,GG基因型受试者的SpO2明显低于GA+AA基因型(P<0.05);T174M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携带者在2次暴露中其AMS发生率、VE、SpO2、HR和血压等生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217A位点可能是低氧习服的遗传学标记;T174M位点的多态性与AMS的发生及低氧习服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通过PCR扩增外周血DNA,经过查找数据库发现TLR4基因启动子区域有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率和疾病无进展时间(PFT)率,分析基因型频率以及单倍体频率对患者生存影响。结果:200例患者生存时间在4~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OS率和PFT率在不同手术方式、癌症AJCC分期、分化程度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生存资料进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37853920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AA、AG、GG具有较好的预后(P0.05),而ss77136219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GG、GA、AA具有较差预后(P0.05)。rs137853920、ss77136219多态位点共有四个单倍体型分别为AA、AG、GA、GG,频率分别为26.3%、21.7%、38.5%、21.6%,经过Cox多因素分析AG型患者具有较好预后(P0.05),而GG型患者具有较差预后(P0.05)。结论:TLR4基因启动子SNP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基因(ghrelin)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的相关性, 研究以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快长群体和基础群体)的DNA样本各40份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ghrelin基因序列。通过Dnasp v5和MEGA 5.0分析序列多态性、筛选有效SNP 位点; 采用Snapshot法对两个群体子代ghrelin基因中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然后分析SNP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快长群体ghrelin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数(S)比基础群体要少, 而核苷酸多态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要略高于基础群体。共筛得3个有效SNP 位点(S1、S2和S3), 均分布于第1个内含子中。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3个SNP 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子代中均为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 但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快长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基础群体子代的相应值, 3个SNP 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同一群体中高度一致, SNP 位点之间完全连锁。两个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处的优势基因型相同, 但快长群体子代中优势基因型频率要明显大于基础群体子代中相应基因型频率。对两个群体子代的生长性状与SNP基因型进行关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在不同基因型中存在显著差异(S1:GG AG, S2:TT AT, S3:AA AT)(P0.05)。D1双倍型(S1:GG, S2:TT, S3:AA)所对应的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显著高于D2双倍型(S1:AG, S2:AT, S3:AT)。以上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ghrelin基因3个SNP 位点完全连锁, D1双倍型与快长性状密切相关, 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人群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 )基因多态性,并与国内外群体进行比较。方法:采集280云南汉族心瓣膜置换术病人外周血,获得基因组DNA,用PCR-RFLP 方法分析VKORC1-1639G/A,1173C/T,3730A/G 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对于VKORC1-1639G/A,共检出222 (79.3%)名AA纯合子,8(2.8%)名GG纯合子,50(17.9%)名AG杂合子;对于VKORC1-1173C/T,检出224 (80.0%) 名纯合子TT,56 (20.0%)名杂合子CT,未检出CC 基因型;对于VKORC1 3730 A/G,共检出30(10.7%)名AA 基因型,205 (73.2%)名GG 基因型,45 (16.1%)名AG 基因型。与不同群体相比,各位点差别不一。结论:与其他 群体相比,云南汉族人群VKORC1-1639G/A,1173C/T,3730A/G 基因位点具有自己的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在临床药物应 用(如华法林)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NEDD4L基因多态性位点rs4149601(G/A)突变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包头地区蒙古族高血压病个体308例及蒙古族血压正常个体454例。检测所有个体舒张压,收缩压。使用TaqManPCR技术进行rs4149601多态基因分型。结果:rs4149601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GG基因型、GA基因型、A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4.7%,92.8%;11.4%及56.2%;71.4%,7.9%。rs4149601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发现rs4149601多态基因与高血压病患病风险相关。结论:上皮细胞钠通道亚单位基因多态性(rs4149601)同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ABC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亚  张思仲  马用信  贺勇  董景涛  孙岩  何国平  张炜 《遗传》2005,27(4):549-552
为了探讨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A1)基因R219K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396例CHD患者和417名正常人ABCA1基因R219K多态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R219K多态K等位基因及KK基因型的频率(0.465、0.228)较CHD组(0.381、0.162) 显著为高(P<0.05);根据发病年龄分组,早发CHD组K等位基因及KK基因型频率(0.34、0.111)明显低于晚发CHD组(0.419、0.205)和对照组(P<0.05),而在对照组和晚发CHD组间无此频率差异显著性(P>0.05);KK基因型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较RR基因型显著降低(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 ABCA1基因R219K多态与CHD存在相关性;KK基因型可能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伴有血浆HDL-C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使用SNa Pshot法将筛选到的SNPs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并对这些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GHRH基因内含子区域共检测到4个SNPs位点,并成功地对3个位点进行了分型,3个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个SNPs位点在176尾斑点叉尾中形成了6种有效单倍型。关联分析表明SNP位点g.6301 GA的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性地高于AG和GG型(P0.05),比群体的平均体质量高14%。单倍型组合H1/H4和H1/H5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极显著性地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体质量比群体平均体质量分别高30%和15%,体长比群体平均体长分别高7%和6%。研究为斑点叉尾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QTL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绵羊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尾寒羊(48只)、宁夏滩羊(121只)、滩寒杂交羊F1(23只)、无角陶塞特(48只)、萨福克(24只)5个绵羊群体为实验材料,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GenBank登录号: AY157617)外显子2和内含子2部分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及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1)引物2的PCR扩增产物中存在981(G/A)、1014(A/C)、1019(T/C) 和1058 (-/G ) 4个SNP位点, 表现为AA、BB、CC、AB、AC、BC、AD、CD和BD 9种基因型, 其中AA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后, 除滩羊和萨福克羊外, 其他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 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陶塞特羊3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和0.50之间, 为中度多态, 萨福克羊和滩寒杂交羊F1为低度多态(PIC<0.25), 表明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不同绵羊品种中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 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含量性状的关联性。(2)引物4的PCR扩增产物中检测到1个SNP多态位点为2407(T/C), 表现为HH、Hh和 hh 3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大小为HH>Hh>hh, 经χ2检验后, 在滩羊和无角陶塞特羊中均为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其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低度多态(PIC<0.25), 而在小尾寒羊、滩寒杂交羊F1和萨福克羊均没有多态出现。  相似文献   

19.
耿力  姚珍薇  骆建云  韩力力  卢起 《遗传》2007,29(11):1345-1350
探讨细胞色素P450 19 (CYP19) 基因Val80多态性及护骨素(OPG) 基因A163G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 (BMD) 的关系。随机选择居住在重庆的绝经后女性200例,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Val80及A163G多态性, 采用Norland公司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近端及腰椎BMD。 200名绝经后女性中Val80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19.5%、44.5%及36.0%; A163G基因型GG、GC 及CC的频率分别为: 13.0%, 42.0%及45.0%; 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P>0.05)。协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P19基因第3外显子Val80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BMD无相关性 (P>0.05)。除大转子外, A163G位点AG/GG/AG+GG基因型者股骨颈、Ward’s三角及腰椎BMD均较AA基因型者低, A163G基因型与股骨颈、Ward’s三角及腰椎BMD有相关性 (P<0.05)。OPG基因启动子区A163G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且与绝经后女性BMD有一定关联, AA型对BM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G等位基因是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长时期基因调控对南阳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雪  徐秀容  任红艳  张英汉  许尚忠 《遗传》2006,28(8):927-932
以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南阳牛生长激素(GH)基因,IGF-I基因以及IGF-IBP3基因的遗传多态,并分析了遗传多态位点对南阳牛0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以及36月龄不同生长时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月龄~18月龄,GH基因的GH-P5位点的BB基因型对南阳牛的体长、体高显著的正效应;在生长的后期(24月龄~36月龄),IGF-IBP3-P5基因位点对南阳牛的后躯发育起主要调控作用,BB基因型个体的尻宽显著高于AA型。这表明基因的正效应不是在所有的生长周期表现,而是在特定的时期表现对南阳牛生长发育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