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移植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致性。将移植肿瘤组织裸鼠皮下接种,20 d后,荷瘤小鼠腹腔注射NIRF染料IR-783(每只10 nmol/L),活体成像连续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强度并分析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的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人胃癌PDX模型,移植肿瘤组织较好的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NIRF活体成像早期检测到肾包膜部位荧光信号。PDX模型中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均在98%以上。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NIRF染料IR-783可在PDX模型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用于PDX模型的早期检测,这种肿瘤靶向性可能与HIF1α和OATP1B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PDX模型在生物学的研究、临床前药物开发及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等方面比传统的细胞移植肿瘤模型有着更显著的意义,其特点在于保留了人来源肿瘤组织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及组织学特性。目前,国外多个实验室已经建立了多种肿瘤PDX模型,本文综述了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PDX模型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优势及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病人来源的异种移植物(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s,PDX)不仅能忠实地保留患者肿瘤的分子表型和基因型变化,而且能够再现原发肿瘤的异质性,因此被应用于肿瘤耐药机制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研究.该模型保持了患者肿瘤基因表达模式、突变状态、药物反应和肿瘤结构等生物学特性,在临床肿瘤治疗转化医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DX作为一个新的临床前评价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工具越来越受关注.本文总结了乳腺癌PDX模型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异种移植过程中病人细胞和动物的准备,以及该模型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优点和局限性.总之,乳腺癌PDX模型研究已初见成效,但在其成功率、时效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肿瘤标本的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的转移研究提供个体化动物模型。方法将胃癌新鲜的手术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胃癌患者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进一步通过手术将皮下瘤组织原位移植到裸鼠胃部肌层,连续观察裸鼠的体征状态,通过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转移的发生。解剖荷瘤小鼠,将肺部转移灶进一步移植裸鼠皮下获得实体瘤。HE染色观察原发瘤与转移瘤的结构特征,(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析原发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PCR-Array分析转移瘤和原发瘤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胃癌PDX模型,移植瘤组织结构与患者保持基本一致;通过胃部原位移植发现编号C19751的小鼠发生肺和肝的转移。其中肺转移灶皮下移植后获得了实体瘤,STR分析显示原发瘤保持了与肺转移瘤一致的遗传特征。PCR-Array结果显示,与原发瘤相比,转移瘤中CXCL12,IGF1和MMP2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利用临床肿瘤标本成功建立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转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个体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癌症威胁着全球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动物模型不仅可用于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机制,还可用于抗癌药物的筛选和基因治疗。近年来,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模型因其能够保留原发肿瘤的微环境和组织学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对PDX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局限性,以期为PDX模型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通常发展到晚期才被诊断发现。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内窥镜疗法和外科手术,但其预后效果不甚理想。良好的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机制。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特征和与患者相似的遗传特征。PDX模型为研究食管癌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性,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效果提供了新的平台,使个性化精准治疗研究迈入新阶段。就食管癌PDX模型的特点、构建时常用的实验动物、优化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PDX模型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了食管癌PDX模型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食管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 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保真的前列腺癌PDX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生物学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激素密切相关,造成原发性前列腺癌移植小鼠后成功率较低,其发展及应用受到阻碍。高保真的前列腺癌PDX模型,能够准确概括疾病的组织结构特征及生物和分子异质性,且其疾病的进展过程和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与临床结果高度相似。本文重点综述了建立前列腺癌PDX模型的改进方法,包括外源性雄激素的补充、原始肿瘤组织的质量和基质环境等,以及常用治疗药物的应用,为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些尝试对前列腺癌新药研发和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前列腺癌个体化肿瘤治疗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记荧光酶素的人胃癌细胞系Hep G2原位移植裸鼠建立肿瘤模型,同时诱发制备胃溃疡模型;对上述模型分别采用生物发光成像和NIRF成像,观察胃癌组织对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吸收;探索缺氧和阴离子转运肽(OATP)对胃癌组织吸收NIRF染料的影响,明确NIRF染料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果 NIRF信号与生物发光信号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胃癌组织部位可获得较强的NIRF荧光信号,而胃溃疡部位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缺氧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而阴离子转运肽特异性抑制剂磺溴酞钠(BSP)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结论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能够靶向识别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特征、成瘤率和成瘤时间。结果本次研究成功构建肝癌原位和皮下PDX模型,两者与患者原发肿瘤病理特征一致,其中原位和皮下综合成瘤率分别为50%(3/6)和20%(3/15),平均成瘤时间为30 d和68 d。结论肝癌原位PDX模型成瘤率高,对于难生长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建模方法,皮下成瘤操作和观察较为简单,在具体科研实践中应根据情况使用合适方法。它们为深入探索HC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证明胃癌血管靶向肽GX2能够与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对胃癌血管具有靶向性。方法:体外实验,合成GX2与FITC的复合物FITC-GX2,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与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共培养,建立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来模拟胃癌血管,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GX2与共培养内皮细胞Co-HUVEC的结合情况;体内实验,构建99mTc标记的GX2分子示踪探针,SPECT显像观察GX2的胃癌血管靶向性。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X2能与Co-HUVEC特异性结合,而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不结合;SPECT显像结果证明了GX2在荷瘤裸鼠体内能够浓集到肿瘤部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结论:GX2能与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具有在体靶向到胃癌血管的能力;GX2具有胃癌诊断的潜在价值,并能应用于胃癌血管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胃癌转移裸鼠模型中人Alu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脏器中胃癌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探索建立胃癌转移模型早期评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分别以人胃癌细胞SGC-7901、MKN45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标准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比例胃癌细胞SGC-7901中Alu基因的表达,获取相关性曲线;选取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通过裸鼠皮下接种的方式构建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转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模型鼠肝、脾、肺、肾和皮下肿瘤组织中的人Alu基因表达,获得Alu基因的表达与各器官组织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曲线;将临床胃癌患者新鲜肿瘤标本皮下接种裸鼠构建异种移植模型,进一步验证模型鼠各组织中人Alu基因的表达与器官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细胞SGC-7901的含量与其Alu基因的Ct值呈负相关(R2=0.9239);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CDX)裸鼠转移模型中,人Alu基因的表达在皮下肿瘤中处于较高水平,在肺转移瘤和肝转移瘤中的表达则介于正常裸鼠与皮下肿瘤之间,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胃癌病人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中,已确定发生转移的脏器中虽未形成肉眼可见的转移灶,但其人Alu基因的表达(Ct值17.86)与正常裸鼠(Ct值22.18)差异显著(P 0.05);而对于肉眼可见的转移灶,其人Alu基因的表达(Ct值14.29)则差异极显著(P 0.01)。结论人胃癌裸鼠转移模型中,人Alu基因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程度呈正相关,Alu基因表达越高,则该组织中转移的肿瘤细胞就越多,形成的转移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数接近百万,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不管是胃癌的手术方式,还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均获得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方法,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疾病晚期,所以尽管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胃癌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随着对胃癌分子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一种直接作用于胃癌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上某一特定靶点的新型治疗方式-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多种单克隆抗体及小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用于人体多种肿瘤的治疗并呈现较好疗效.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进展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就进展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樊平  邹赛英  赵海华 《生物磁学》2009,(14):2773-277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过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凋亡抑制等的基因调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近几年在胃癌的研究中显示:EGFR在胃癌中有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胃癌等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当前以EGFR为靶点的生物治疗成为胃癌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近几年EGFR在胃癌的表达、预后及靶向治疗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肿瘤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吲哚菁绿(ICG)的载体,合成近红外荧光探针GX1-HSA-ICG,研究其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在荷人胃癌裸鼠活体中的靶向成像能力。方法:以HSA作为ICG的载体,通过化学修饰与GX1共价连接,合成GX1-HSA-ICG纳米颗粒探针;使用SDS-PAGE对探针合成进行鉴定;采用探针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进行结合和竞争抑制试验,验证探针和Co-HUVEC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皮下荷胃癌小鼠进行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验证探针在体内的胃癌靶向性。结果:成功合成GX1-HSA-ICG。细胞结合与竞争抑制实验显示GX1-HSA-ICG可与Co-HUVEC细胞特异性结合;荷瘤小鼠活体成像也显示出GX1-HSA-ICG较ICG有更长体内的循环时间,并且胃癌组织局部较HSA-ICG有更强的聚集。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胃癌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HSA为荧光染料载体的胃癌血管靶向探针,成功对荷胃癌裸鼠进行了活体成像。使用HSA为载体的探针较单纯使用ICG的肿瘤局部滞留能力显著提高,GX1增加了探针的胃癌靶向特异性。该探针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检测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中小鼠细胞的浸润比例,以确保PDX模型的保真性。方法:选择人和小鼠的特异性基因PSMB2、Ren 2的部分区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在单管中检测PDX模型中小鼠-人细胞的相对量。另外,构建了不同浸润比例的标准品作为阳性对照,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样本比例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种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PDX模型小鼠细胞浸润比例的检测方案,该方案显示,PDX模型中不同比例的人鼠混合样本与△Ct值(Ct(小鼠)-Ct(人))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8。利用该方法对14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样本中小鼠细胞的比例低于30.00%,平均小鼠细胞比例为13.3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定量PCR检测PDX模型中小鼠细胞浸润比例的方法能够根据△Ct值快速、准确推断PDX模型中人、小鼠细胞的比例。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的PDX模型的质控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由于缺乏表征胃癌发生发展特性的研究模型,胃癌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药物的开发受到一定限制。类器官是一种干细胞来源的三维培养的细胞群,具有多细胞组装、自我更新的活体组织特性。可传代扩增的胃癌类器官研究模型,能够保持基因组稳定性与肿瘤异质性,模拟肿瘤微环境,弥补了传统细胞与动物模型的不足。该文综述了胃癌类器官的建立方法及其在胃癌发病机制探究、肿瘤微环境模拟、胃癌相关基因功能检测、药物敏感性筛选以及胃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此外还讨论了类器官在胃癌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揭示胃癌发病机制、研发胃癌防治药物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索HOXC8与PDX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 NSCLC)细胞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荧光定量PCR及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方法筛选并鉴定HOXC8调控的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CCK-8、克隆集落生成及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分析靶基因PDX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结果:实验证明HOXC8可结合到PDX1基因的启动子上,并作为转录因子激活PDX1的表达。PDX1的表达促进NSCLC细胞的生长与EMT过程,而沉默PDX1能显著地抑制NSCLC细胞的生长与EMT过程,并诱导细胞的凋亡。通过分析已知的肿瘤数据库, 我们发现在NSCLC中PDX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PDX1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HOXC8-PDX1轴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可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超声法制备了内部包裹阿霉素,表面带有抗人胃癌细胞M85的单克隆抗体3Hll的阿霉素靶向脂质体,研究了这些脂质体经腹腔注射入荷瘤裸鼠之后的组织分布和抑瘤效果.结果表明,靶向脂质体组阿霉素在肿瘤组织的含量明显高于游离阿霉素组,而在心脏中的含量,前者则比后者有所降低。分别在接种M85细胞后5天、13天和25天,按4mg/kg的剂量注射阿霉素靶向脂质体和游离阿霉素,在40天时观察结果。我们发现,无论在动物存活数、肿瘤发生率还是在肿瘤生长速度方面,阿霉素靶向脂质体的抑瘤能力都明显地优于游离阿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