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鳗鲡烂尾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烂尾病是鳗鲡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在日本报道了由枉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鳗鲡烂尾病。本文记述了用TYE培养基从广东潮安养鳗场病鳗中分离到的另外一种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致病作用,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该菌对青霉素、新生素、磺胺噻唑不敏感,而对呋唑唑酮、土霉素、氯霉素、合霉素和金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2.
自银鲫(Carassius gibelio)中发现了一例自发性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详细描述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在组织学上, 该肿瘤具有薄膜包被、扩张性生长, 具有高度细胞性和弥漫性结缔组织,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 该肿瘤显著的特征是含有未分化的精母细胞, 且支撑细胞稀少。对比正常银鲫的精巢组织结构, 排除了其他肿瘤类型, 最终将该肿瘤鉴定为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系在低等脊椎动物中首次发现具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丰富了鱼类性腺肿瘤的基础资料, 也为构建人类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弄清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组织细胞起源是进行诊断并攻克防治问题的基础。自1978年首例发现于肾脏以来,有关该肿瘤的报道逐年增多,但迄今发现的MRT均难以复制成功,MRT的起源仍是医学上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作者在纯化3代的肿瘤阴性的对照猫肾和犬肾原...  相似文献   

4.
鳗鲡肝肾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近年来,在广东潮州各养鳗场,每年3-5月和10-12月,广泛流行一种危害严重的鳗鲡肝肾病,给鳗鲡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记述了该病的症状,重点研究鳗肝肾病的病原菌。作者从患肝肾病的病鳗肝脏、肾脏和胃液中分离到10株致病菌。根据分离株的形态、培养、生化特性,8株致病菌特性一致,鉴定为迟饨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EwingetMcwhorter)另外两株菌特性相同被鉴定为运动性Aeronlonassp.。研究结果阐明了鳗鲡肝肾病主要是由E.tarda引起的爱德华氏菌病,部分病例是由E.tarda和运动性Aeromonas菌引起的并发症.E,tarda是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鱼类IFN-γ的生物学功能, 研究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中克隆获得了IFN-γ基因, 命名为AjIFN-γ。AjIFN-γ具有脊椎动物IFN-γ的典型特征: 包括4外显子/3内含子的基因结构、C端的IFN-γ特征性氨基酸基序和1个核定位信号, 以及6个α-螺旋反向平行构成的二级结构。AjIFN-γ在日本鳗鲡所有组织中均低水平转录表达, 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皮肤和头肾。Poly I:C刺激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均可显著诱导AjIFN-γ在鳃、头肾、体肾和(或)脾脏中的转录表达, 表明AjIFN-γ能够参与日本鳗鲡抗菌和抗病毒的免疫过程。此外, 研究还克隆了AjIFN-γ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共1536 bp, 并构建了一系列Aj IFN-γ 5′调控区删节突变体, 分析其启动子活性, 结果表明, 上游–240/+136区域中含有起始AjIFN-γ转录的关键启动子调控元件, –1062/–814区域存在转录的正调控元件, 而–1252/–1062区域存在转录的负调控元件。上述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鱼类IFN-γ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LL4在肾母细胞瘤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收集2008-2011年间肾母细胞瘤及其他相关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以及后肾腺瘤等病例,共45例;此外收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病例共2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二步法),对上述各类疾病,进行SALL4的表达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1)SALL4在22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12例,阳性率为54.5%。SALL4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后肾腺瘤等其他肾脏相关肿瘤中不表达。(2)SALL4在17例混合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为59%。SALL4在2例上皮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2例。SALL4在2例间叶型和1例胚基型肾母细胞瘤中不表达。在SALL4阳性的肾母细胞瘤中,SALL4的表达主要定位于幼稚的上皮成分,幼稚间叶成分和胚基成分不表达SALL4。(3)SALL4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肿瘤中不表达。结论 SALL4在肾母细胞瘤中有一定程度的阳性表达,其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中的上皮成分,可以用于肾母细胞瘤亚型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几种因素对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还远没有成熟, 为了寻找最佳的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条件, 我们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胚胎为例, 研究了影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几个主要因子: 玻璃化液、麦管直径、胚胎阶段、平衡时间及平衡温度、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发现: (1) 含有多种抗冻剂的玻璃化液PMDD(2% PVP), 玻璃化稳定, 脱玻璃化率较低, 适宜进行玻璃化冷冻; (2) 尾芽期胚胎较其他时期耐受力强, 平衡40 min就足以使玻璃化液渗透完全, 时间延长, 成活率显著降低, 各个时期的胚胎对温度都比较敏感, 0°C与4°C下平衡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5°C; (3) 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对胚胎成活率影响不大; (4) 根据优化的条件, 对牙鲆两个时期的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 共成活4次, 获得成活胚胎8粒, 其中7粒孵化出健康的鱼苗。本文为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并显示了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鱼类细胞培养不仅在病毒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生物进化、发育及遗传研究的极好材料1,2.有报道指出高等脊椎动物的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功能3.常用于细胞培养的鱼类组织有心、鳍、卵巢、肾及肿瘤等4,5,鱼类没有骨髓6,因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骨间质细胞的培养,对探讨鱼类免疫细胞分化途径、鱼类造血组织的发育及分化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星康吉鳗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体注射秋水仙素制备鱼类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鳗鲡目)的染色体作了初步观察。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雌鱼(♀)组型为:13M+4SM+21T;雄鱼(♂)为:14M+4sM+20T。即在星康吉鳗中存在着ZZ(♂)-ZW(♀)型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恶性浸润和无限制增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大特征,常被作为区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已受到细胞生物学家和临床学家所重视。近年,国外运用组织培养术对人体和动物某些肿瘤的体外浸润曾做了一些工作,虽然有个别观察结肠癌肝转移标本的体外浸润,但是,对于人体肝癌的类似研究,迄今文献上尚未见报道。现就我们对人体肝癌细胞系与鸡胚中肾器官联合培养的实验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1.
鳗鲡在海洋中产卵,而在淡水中成长。过去人工养鳗都是在沿海捕捞天然鳗苗来饲养的,由于养鳗业的发展,早在四十年前即已开始进行人工繁殖鳗苗的试验研究,但进展不大,直到近年来才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就国内外研究情况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内鱼类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建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04,23(3):282-285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水生动物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中国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有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鱼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淋巴囊肿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鳗鲡病毒病、真鲷病毒病等不同鱼类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检测手段、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以及引起该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等,旨在为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MGCTs)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17例MGCTs中SALL4、OCT3/4、CD117和Glypican-3的表达情况,包括25例精原细胞瘤、12例无性细胞瘤、20例生殖细胞瘤、18例胚胎性癌、42例卵黄囊瘤,另选取24例非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作为对照,包括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6例卵巢浆液性癌,5例胸腺癌,5例淋巴瘤。结果SALL4在全部MGCTs中均呈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表达;OCT3/4在精原细胞瘤(24/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9/20)以及全部胚胎性癌(18/18)中呈细胞核阳性表达,在卵黄囊瘤均阴性;CD117在精原细胞瘤(23/25)、无性细胞瘤(11/12)、生殖细胞瘤(18/20)以及部分卵黄囊瘤(26/42)中呈不同程度的细胞膜阳性表达,仅在少数(2/18)胚胎性癌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卵黄囊瘤(37/42)中瘤细胞的细胞质表达,另在(3/18)例胚胎性癌、(1/12)例无性细胞瘤呈灶性表达。24例对照中,SALL4、OCT3/4均为阴性,CD117在1例卵巢浆液性癌和1例胸腺癌中呈灶性表达,glypican-3在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呈灶性表达,其余肿瘤CD117、glypican-3均阴性。结论 SALL4可作为MGCTs病理诊断的通用免疫标记物,OCT3/4和CD117有助于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以及胚胎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glypican-3和CD117阳性有助于卵黄囊瘤的诊断。联合检测这4个抗体在MGCTs的病理诊断和分型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线抗体组合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鳗鲡的生活史和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鳗鲡是逆和海的洄游性鱼类,一个多世纪以来,其生活史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早已成为一道世界名题。随着鳗鲡养殖业的发展,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鲡的人工育苗技术。本文总结了鳗鲡的生活史、种类、分布、产卵地、人工育苗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生物学研究, 进行鳗鲡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以欧洲鳗鲡肾脏组织为材料, 建立了欧洲鳗鲡肾脏细胞系(European eel kidney cell line, EEK), EEK形态呈类纤维状, 经过约12个月的培养, 已成功传至38代。通过对其培养液、血清浓度和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 发现DMEM/F12、L15培养液均适合其正常生长和增殖, 而在MEM培养液中无法正常生长; 在5%—15%FBS(Fetal Bovine Serum)浓度范围内, 其生长速度随FBS浓度的升高而增快, 当FBS浓度高于20%或过低于5%时, 其生长速率有所减慢; 在22—27℃时生长良好, 但当温度低于17℃和高于32℃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对EEK细胞进行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HV)敏感性实验, 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对鳗鲡疱疹病毒敏感, 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EEK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 为鳗鲡病毒性疾病诊断、病毒性病原学研究和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稀有鮈鲫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研究稀有鲫的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水温变化对其发育速度的影响,首次报道了鱼类卵壳内,包裹于胚胎外的似膜结构和伴随的胚胎蜕膜现象。  相似文献   

17.
鳗鲡( Anguil la) 是逆河降海的洄游性鱼类, 一个多世纪以来, 其生活史问题一直是不解之谜, 早已成为一道世界名题。随着鳗鲡养殖业的发展, 人们正努力探索鳗鲡的人工育苗技术。本文总结了鳗鲡的生活史、种类、分布、产卵地、人工育苗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情况, 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稀有Ju鲫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研究稀有Ju鲫的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水温变化对其发育速度的影响,首次报道了鱼类卵壳内,包裹于胚胎外的似膜结构和伴随的胚胎蜕膜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TGF)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 通过NCBI获得TGF-1基因序列, TGF-1 cDNA全长1571 bp, 编码37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TGF-蛋白按照不同的类型严格聚类, 斑马鱼TGF-1与其他鱼类的TGF-1聚集到一个分支, 在进化中非常保守。对斑马鱼胚胎进行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显示, TGF-1基因为母源表达基因, 在分节期之前的表达水平比较低, 而从咽囊期开始持续高水平的表达。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发现, TGF-1基因在斑马鱼24 hpf 胚胎中开始有特异信号出现, TGF-1基因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腮弓、侧线原基、耳囊、嗅觉基板、心脏和前肾等处, 表明TGF-1基因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免疫调节、循环系统发育和侧线形成。用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 发现低氧处理24h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利用Real-Time PCR和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 低氧处理后发育延迟的斑马鱼胚胎中TGF-1 mRNA表达量较常氧组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 TGF-1基因参与斑马鱼胚胎发育调控, 并且可能与低氧处理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斑马鱼TGF-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用肾发育完成(受精后3天)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用马兜铃酸进行染毒处理,观察胚胎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情况,分析马兜铃酸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及规律;利用肾荧光观察及肾组织切片,观察马兜铃酸处理后胚胎肾形态和肾组织结构的改变情况;利用qPCR检测马兜铃酸处理前后nephrin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足细胞在马兜铃酸毒性作用中的功能状态。2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24 h后,胚胎出现明显眼周水肿表现;在马兜铃酸高浓度组(40~80μmol/L),除眼周水肿外,胚胎血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心率降低、血流缓慢甚至停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出现肾小球囊性膨胀、前肾管囊性扩张和形态异常;切片显示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组织结构受到损害,表现为肾小球结构疏松、囊性扩张,前肾管上皮细胞细胞排列松散、紊乱及管腔扩张样改变;qPCR结果,马兜铃酸处理组斑马鱼胚胎nephrin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损害斑马鱼胚胎肾结构和功能,其毒性作用与肾小球足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