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开展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生物学研究, 进行鳗鲡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以欧洲鳗鲡肾脏组织为材料, 建立了欧洲鳗鲡肾脏细胞系(European eel kidney cell line, EEK), EEK形态呈类纤维状, 经过约12个月的培养, 已成功传至38代。通过对其培养液、血清浓度和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 发现DMEM/F12、L15培养液均适合其正常生长和增殖, 而在MEM培养液中无法正常生长; 在5%—15%FBS(Fetal Bovine Serum)浓度范围内, 其生长速度随FBS浓度的升高而增快, 当FBS浓度高于20%或过低于5%时, 其生长速率有所减慢; 在22—27℃时生长良好, 但当温度低于17℃和高于32℃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对EEK细胞进行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HV)敏感性实验, 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对鳗鲡疱疹病毒敏感, 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EEK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 为鳗鲡病毒性疾病诊断、病毒性病原学研究和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对虾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增殖品种,2010年象山港分两批次放流日本对虾苗种约1.67亿尾。通过对放流苗种存活状况、洄游分布、生长特性及回捕情况的跟踪调查,对象山港日本对虾的增殖效果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8月中旬成为补充群体,集中于港区底部进行索饵育肥;9月中旬,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95.4 mm和71.4 mm,成活率分别约为0.79%和1.06%;10月上旬,随着港区水温降低,增殖苗种资源量锐减。(2)协方差分析表明:日本对虾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增殖群体的体征状况明显优于自然群体。(3)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港区主要为桁杆拖虾和地笼网渔业所利用,在港区滞留期间,回捕率约为0.25%。总结发现:栖息地破坏及放流苗种的过早利用是制约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增殖策略、保护港区生态环境应是今后港区增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胎盘中表达差异来反映胎盘内的细胞免疫应答的情 况,为外源性细胞因子在增强机体免疫、清除病毒及阻断和治疗HBV宫内感染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足月 妊娠妇女46 例,其中血清HBsAg(+)30 例,血清HBsAg(-)的对照组16 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IL-17 的表达。结 果:IL-17 主要表达在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以及基质中。血清HBsAb(+)孕妇与HBsAb(-)孕 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sAg(+)乙肝孕妇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孕妇与HBeAg (-)孕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 在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孕妇,IL-17 的表达不但加 强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且能促进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宫颈活检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肿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含量变化,并分析miR-23a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中miR-23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iR-23a的相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血清中miR-23a的相对量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含量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白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含量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宫颈癌患者有74例miR-23a高表达,46例为miR-23a低表达。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高表达miR-23a含量变化与妇科疾病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iR-23a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少于miR-23a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miR-23a高表达可能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佟丹  朱莉  刘磊  林楠  肖巍 《生物磁学》2014,(3):486-489
目的:观察Bcl-2和COX-2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2.5%(P〈0.05),而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60.0%(P〈0.05)。(2)在宫颈鳞癌中,Bcl-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Bcl-2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Bcl-2和COX-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升高并呈显著正相关,且COX-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cl-2 和COX-2 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 织化学S-P法检测40 例宫颈鳞癌组织、10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 和COX-2 的表达情况。结果:(1)Bcl-2 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 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2.5 %(P<0.05),而COX-2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 %、 60.0 %(P<0.05)。(2)在宫颈鳞癌中,Bcl-2 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COX-2 的表达 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3)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 Bcl-2 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Bcl-2 和COX-2 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升高并呈显著正相关,且COX-2的 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 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群组式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探讨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将此学习模式与虚拟仿真类实验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研究的实例相对较少。针对微生物类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为例,提出基于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以期打造微生物学科一流实验/实践类教学课程。本文阐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优势,论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在“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实现过程,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生理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精品核心课程,但由于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耗时长、过程不确定及不可逆等因素,难以开展“微生物生理学”综合性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将先进的虚拟仿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有效突破课程实验教学的时空障碍,推进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以“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为例,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逐渐展开,实验内容涵盖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和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合成及应用的内在机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科研热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珊瑚叶和根中萜类化合物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差异,解析其药效品质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和Illumina H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叶和根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参与叶和根中萜类合成的差异代谢物有50个,包括法尼西基半胱氨酸、甘油醛-3-磷酸、甲羟戊酸-5-磷酸等。转录学结果表明差异代谢酶基因有57条,包括ACTCHMGCRMVKDXSKS等,并预测了MYBC2H2AP2/ERF-ERF等7个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萜类的合成和积累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8个参与萜类合成的酶基因在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学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阐明草珊瑚叶和根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同时为草珊瑚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11月(秋季)象山港水域渔业资源定点调查资料,本研究对该水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96种,其中鱼类54种,甲壳类38种,头足类4种;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鲻(Mugil cephalus)等是该水域最为重要的优势种;不同季节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虽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其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夏季与春季、秋季的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黑棘鲷等优势种类优势度存在的季节差异以及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洄游性种类仅能在象山港季节性分布,可能是造成该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群落中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快的r选择种类在该水域游泳动物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