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菌灵和敌百虫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了赤峰市周边地区普遍使用的农药多菌灵和敌百虫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毒性效应.单一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在这两种农药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敌百虫的毒性大于多菌灵的毒性,48 h时多菌灵和敌百虫的LC50分别为1.2795 g·L-1和0.0511 g·L-1;复合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与敌百虫混合后毒性减弱,即二者复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敌百虫、多菌灵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敌百虫对蚯蚓的LC50为4.332 g·L-1,多菌灵对蚯蚓的LC50为5.3645 g·L-1.自然土壤法中敌百虫对蚯蚓的毒性比多菌灵对蚯蚓的毒性大.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毒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对农药毒性反应敏感,4种有机磷农药处理组的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动物种类的减少主要是常见种和稀有种类,动物数量变化则主要是优势类群的数量消长,毒性毒理试验表明,农药对大型土壤动物蚯蚓有明显致死效应,并对蚯蚓,鞘翅目幼虫和等足类鼠妇虫等大型动物的呼吸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呼吸代谢强度随着农药处理浓度增加与染毒历时的延长而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4.
徐冬梅  饶桂维 《生态学杂志》2016,27(9):3029-3034
为了揭示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中污染严重的代表性重金属铜和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联合作用的毒性效应及风险,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模式生物,分别应用人工土壤法和滤纸法探讨铜、毒死蜱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蚯蚓生长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铜、毒死蜱单一暴露浓度的增大,人工土壤法蚯蚓体质量增长率趋于降低;二者复合暴露组蚯蚓体质量变化则相对平缓.采用概率相加法求得不同浓度组合铜、毒死蜱对蚯蚓体质量联合作用的q值均小于0.55,表明二者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显著拮抗作用.滤纸法铜、毒死蜱对蚯蚓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联合作用类型主要为拮抗作用;而对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协同而高浓度拮抗的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灌土壤污染物的残留与生态毒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东部石油污水灌渠的上、中、下游。进行了污染物 (Cd、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和蚯蚓毒性试验。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 5 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和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 2 8d。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均有矿物油积累 ,含量为 6 6 2 2~ 1391 14mg·kg-1,重金属Cd略高于土壤背景值 ,含量为 0 0 6~ 0 37mg·kg-1。然而 ,土壤对高等植物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刺激效应 ,对蚯蚓有急性致死及慢性亚致死效应。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 - 2 8 6 1%~ - 5 4 6 5 % ,蚯蚓 2 8d死亡率最大值为 10 %。蚯蚓 14d和 2 8d体重增长抑制率分别为 - 5 13%~ - 2 8 0 5 %和 - 31 78%~ 8 0 8%。研究表明 ,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土壤中矿物油的低积累和较明显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Cd2+对克氏原螯虾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SDS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65.60、1171.72、1128.43和1120.43mg·L-1,安全浓度(SC)为258.79mg·L-1;Cd2+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1197.09、142.06、90.85和82.64mg·L-1,SC值为0.6mg·L-1。SDS和Cd2+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分别为低毒和高毒,毒性大小为Cd2+>SDS。联合毒性试验表明,二者毒性比为1∶1,暴露时间为24、48、72和96h时,相加指数(AI)分别为0.335、0.017、0.030和0.032,联合作用结果均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B1a对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阿维菌素B1a浓度对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对土壤中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阿维菌素B1a浓度在83.3 mg·kg-1以上时对种土壤细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土壤真菌不表现抑制作用.高浓度阿维菌素B1a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不同土壤其作用有差异.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测定阿维菌素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接触毒性LD50为.63μg·cm-2,土壤法试验测定的LD50在处理后第7 d和第1 d分别为2.13和17.06 mg·kg-1.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施用多菌灵农药的葡萄园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多菌灵降解菌XJ-H,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等鉴定菌株XJ-H为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多菌灵降解菌XJ-H可利用多菌灵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将其接种在600 mg·L-1多菌灵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1d时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5.6%,平均降解能力为52.2 mg·L-1·d-1.  相似文献   

9.
敌敌畏、毒斯乐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霞 《四川动物》2008,27(3):399-402
蚯蚓作为土壤无脊椎动物的代表,在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敌敌畏和毒斯乐都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相当广泛的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主要用两种方法(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敌敌畏、毒斯乐及其混剂对自然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 显示: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C50为0.14 g/L,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0.154 g/L,敌敌畏和毒斯乐混合药剂对蚯蚓24 h 的LC50为0.102 g/L,而用自然土壤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C50为1.11 g/L,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1.29 g/L,敌敌畏和毒斯乐混合药剂对蚯蚓的LC50为0.964 g/L.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因素对小黄李试管苗增殖与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黄李’砧木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pH值对‘小黄李’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合适的增殖培养基为F14 0.8mg·L-16-BA 0.2mg·L-1NAA 30g·L-1蔗糖 6g·L-1琼脂,pH值5.4~5.8;较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 0.1mg·L-1NAA 0.2mg·L-1IBA 30g·L-1蔗糖 6g·L-1琼脂,生根率达100%,单株平均根数3~4根;以蛭石∶珍珠岩∶泥炭(1∶1∶1)移栽生根苗,成活率达80%以上,实验结果为工厂化育苗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丙森锌是一种广谱、速效、残效期长的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广泛用于作物病害的防治,但是药剂的广泛使用也可能会对农田环境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采用多种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丙森锌对环境中6种非靶标生物鹌鹑、蜜蜂、家蚕、斑马鱼、大型溞和蚯蚓的毒性,并进行了环境安全性评价。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鹌鹑、蜜蜂的毒性为低毒;对家蚕的96 h LC50为0.3990 mg· L-1,属剧毒;对斑马鱼96 h LC50为1.4764 mg· L-1,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EC50为2.7406 mg· L-1,属中毒;对蚯蚓的14 d LC50为29.0737 mg· kg-1,为低毒。该研究结果可为丙森锌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杀螨剂,其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其对相关环境生物毒性的研究。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大型溞和赤子爱胜蚓6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蜜蜂的急性经口LC50(48 h)为0.555 a.i.mg· L-1,对鹌鹑的经口LD50(7 d)为148.369 a.i.mg· kg-1,对斑马鱼的LC50(96 h)为0.368 a.i.mg· L-1,对家蚕的急性摄入毒性LC50(96 h)为0.005 a.i.mg· L-1,对大型溞的运动抑制毒性EC50(48 h)为0.020 a.i. mg· L-1,对蚯蚓的急性毒性LC50(14 d)为18.397 a.i.mg· kg-1。该农药对家蚕和大型溞均为剧毒,对蜜蜂和斑马鱼均为高毒,对鹌鹑中毒,对蚯蚓低毒。总体而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环境生物危害大,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背景】螺旋粉虱是新入侵海南省的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的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剂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中。【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螺旋粉虱的毒力。【结果】在供试的9种植物性杀虫剂中,除虫菊素和鱼藤酮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24h的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的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对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与除虫菊素以1:1的比例混合,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与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对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与除虫菊素(1:1)的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关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影响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关于使它隆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并计算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试验过程中,水温保持在25℃±1℃。【结果】随着受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96h LC50值分别为0.4764、0.3962和0.6918mg·L^-1。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76、0.0392和0.0692mg·L^-1【结论与意义】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表现高毒,这为使它隆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滤纸接触染毒法,分别进行了氯化稀土、氯化镧与土居动物蚯蚓接触染毒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试验。研究其对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Re、La对蚯蚓体内的氨基酸含量影响较显著,在低浓度时总体表现为促进蚯蚓体内氨基酸的形成,而在高浓度状态下则使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下降,产生抑制作用,两种稀土在400mg·L^-1浓度时,蚯蚓体内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开始上升,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在100~1200mg·L^-1浓度范围,两种稀土均引起蚯蚓体内脯氨酸含量的下降,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宽叶弹簧草Ornithogalum concodianum休眠期的鳞茎为材料,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KH2PO4 加倍)+6-BA 4.0 mg·L-1+NAA 0.5 mg·L-1适宜鳞茎诱导,诱导率达54.2%;对鳞茎增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6-BA,培养基2/3MS(KH2PO4 加倍)+6-BA 4.0 mg·L-1+NAA 1.0 mg·L-1+蔗糖2%适宜鳞茎增殖,增殖系数为4.0;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减半,其他成分不变)+IBA 1.0 mg·L-1+NAA 1.0 mg·L-1+活性炭1.0 g·L-1生根效果较好;适宜的栽培基质为草炭∶园土∶火山岩(体积比)=5∶1∶1,成活率可达89.6%。  相似文献   

17.
以吡咯烷酮为唯一碳源,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4-丁内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酶促转化反应条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HHSW-16的菌株水解活性最高.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0 g·L-1,牛肉膏6.35 g·L-1,酵母粉5.58 g...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溴甲烷面临禁用的情形下,探讨新熏蒸剂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处理效果,可以科学地评估甲酸乙酯的使用前景。【方法】采用松材线虫分离液和带疫松木段,设置甲酸乙酯5个剂量梯度、5个处理温度和5个处理时间,测定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及CT值。【结果】在25℃下处理3、6、12、24、48h,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Lc50分别为2.63、1.60、0.99、0.41、0.20mg·L-1。温度对毒力有显著影响,在10~29℃,随温度升高,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降低,19和29℃下,1.85mg·L-1甲酸乙酯处理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3%和100%。甲酸乙酯熏蒸12h内,能完全杀灭木段中的松材线虫。在23℃下处理6和12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99%时,甲酸乙酯的cr值分别为453.94和424.14mg·h-1·L-1。【结论与意义】甲酸乙酯可用于松材线虫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9.
云南玛咖种子、块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玛咖种子和块根两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初导培养基和增生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玛咖种子或根初导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3/4MS+3 mg.L-16-BA+0.3 mg.L-1NAA+25 g.L-1蔗糖、MS+0.3 mg.L-16-BA+0.3mg.L-1NAA+25 g.L-1蔗糖;其种子和小穗的增生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MS+(0.3~0.5 mg.L-1)6-BA+0.3mg.L-1NAA、MS+0.3 mg.L-16-BA+0.3 mg.L-1NAA;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该研究为玛咖的良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镉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1.72、3.44、6.89、13.77和27.55mg·L-1)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抗氧化物质(GSH、Vc)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受低浓度Cd2+诱导和高浓度Cd2+抑制,且受抑制程度与Cd2+浓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激活后下降,且在第3天达最大值,CAT活性对低浓度Cd2+(≤6.89 mg·L-1)暴露敏感,而高浓度Cd2+对其影响较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对Cd2+浓度敏感,当Cd2+≤6.89 mg · L-1时,GSH-PX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更高浓度下GSH-PX活性在暴露后第1天即表现出抑制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Cd2+≤6.89 mg·L-1时始终被诱导,且均在第1天达最大值,而高浓度Cd2+(≥13.77 mg·L-1)对GSH含量影响不明显.维生素C(Vc)对Cd2+胁迫敏感,各处理组Vc含量在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与Cd2+浓度呈正相关,之后具有一定的合成恢复能力.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在抵御Cd2+胁迫反应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性.GSH-PX和Vc可以作为Cd2+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