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江苏吕泗近岸海域小黄鱼矢耳石的Sr和Ca微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Sr含量在小黄鱼耳石的矢状面上呈非均匀分布,总体为核心部位高,其余部分明显降低.核心高Sr区域的Sr/Ca比值为(7.10±1.00),其余部分为(4.79±1.01),两者差异极显著.后者部分个体存在Sr含量更低的区域,Sr/Ca比值为(3.51±0.76).基于这些结果重建了吕泗近岸小黄鱼的生境履历: 它们在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生活在高盐度生境,随后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稍低的生境;部分个体的早期发育阶段还会选择利用更低盐度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其微化学被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渔业生态学领域.本文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年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生产期间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分析了18枚柔鱼耳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柔鱼耳石主要由55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硅(Si)、镁(Mg)、硼(B)、铁(Fe)和钡(Ba).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柔鱼的Ca、Sr、Na、K、Mg、Fe、Ba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P、Si和B含量差异性明显;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Sr和N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Ca、P、K、Si、Mg、B、Fe和B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耳石部位的Ca、Sr、Na、P、Mg和B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K、Fe、B和Si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微量元素Sr和Na比较适合用于研究柔鱼的群体划分、洄游史推测等渔业生态学.
  相似文献   

3.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其微化学被广泛用于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群体划分等研究领域.本文根据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2017年5—8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20枚鸢乌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5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镁(Mg)、钾(K)、硼(B)、 铁(Fe)和钡(Ba).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Mg、K、Fe、Ba和B的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群体间Ca、P、B、Fe和Ba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Si、Sr、Mg、Na和K则差异显著;不同耳石部位间除了Ca和Fe的分布不存在群体间差异外,Sr、Na、P、K、Si、Mg、B、和B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Sr、Na、K 和 Mg可能比较适合用于鸢乌贼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元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生态学报》2015,35(2):297-305
耳石微量元素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头足类群体划分、洄游史等领域的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按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生长阶段,分析了33枚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元素组成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主要由56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铁Fe、镁Mg、钡Ba、硼B、镓Ga。方差分析表明(ANOVA),不同性别间Ca、Sr、Na、P、K、Fe、Mg、Ba、B、Ga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孵化群和秋季孵化群间耳石的Sr、Na、Mg、Ba和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P、K、Fe和Ga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耳石的核心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等不同部位间的Na、Ba和G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Sr、P、K、Fe、Mg和B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Sr和Mg含量及其分布特性最适合用于研究阿根廷滑柔鱼的群体划分、洄游史等渔业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 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 乌苏里白鲑耳石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 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区(小于5), 而且还有对应咸水生活的高值区(大于10), 显示了乌苏里白鲑的溯河洄游履历; 耳石元素面分析结果也显示乌苏里白鲑的淡水-咸水洄游的特征。结合耳石年轮特征分析, 乌苏里白鲑具有年度(季节)洄游特征, 部分群体有规律在淡水-咸水中季节洄游, 不同个体在淡水、咸水之间停留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 乌苏里白鲑伴随着季节性洄游特征, 具有江海或者淡水-河口之间洄游的履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生境履历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 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1.65±0.87—2.03±0.96), 反映了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 另一类比值波动显著, 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2.39±1.18—2.63±0.85), 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境的高值(3.22±1.17—3.29±1.14), 显现了其江海生活的生境履历。长颌鲚耳石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 同时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35±1.07—2.37±1.04)和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47±1.09—8.35±1.25), 表现了其均为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值的结果相印证。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资源组成复杂, 群体可由纯淡水型和江海生活型的个体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是中国日本鳗鳗苗的主要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日本鳗自长江河口至上游金沙江近3000km干流及许多支流中都有分布,但其迁移行为却不为人了解。该文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长江靖江段(31o30′N,120o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生物学特征,测定了其中27尾标本的矢耳石Sr/Ca值。结果显示,153尾样本中有雌性85尾、雄性68尾,雌雄性比1:0.8。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平均体长(669±80)mm,体重(555±229)g,丰满度1.77±0.22,性腺指数(GSI)1.32±0.31。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平均体长(518±51)mm,体重(234±76)g,丰满度1.62±0.18,GSI0.21±0.11。雌性的这些生物学参数均显著大于雄性(P<0.05)。依据矢耳石线鳗标志轮平均Sr/Ca值(7.99±1.05)×10-3进行判断,有17尾(即62.96%个体)为"淡水型",10尾(即37.04%个体)为"河口型"。16尾雌性中有13尾(即81.25%)为"淡水型",3尾为"河口型"。11尾雄性中仅36.36%为"淡水型",63.64%为"河口型"。对每个生长层组的Sr/Ca值分析表明,雌雄间2龄时无显著差异,但3龄、4龄和洄游龄组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预示着2龄时两者的栖息水域比较一致,但后来出现了明显栖息地分化。  相似文献   

9.
长江安庆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及洄游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孟孟  姜涛  陈婷婷  刘洪波  杨健 《生态学报》2017,37(8):2788-2795
刀鲚(Coilia nasus)属辐鳍鱼纲、鲱形目、鳀科,是我国长江下游一种传统的名贵经济鱼类。长江安徽江段为刀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衰退及过捕等原因,资源量急剧下降。近期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已拟将刀鲚列入国家二级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为客观了解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及探讨其洄游史,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2008年7月捕获于长江安庆江段的10尾刀鲚(均为传统意义上的长颌鲚)进行了耳石微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个体均具典型的溯河洄游习性。从耳石核心到边缘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的沉积过程中元素Sr/Ca比值波动显著,不仅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3)阶段,还具有对应河口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阶段。这种现象亦得到了16色Sr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的印证。根据耳石淡水系数、Sr/Ca比值高低波动特征及Sr元素面分布图谱的差异性可以将这些刀鲚分为3种淡-海水生境转换生活史类型。这种现象明显地反映出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的群体具有个体组成和洄游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 分析了2018年8月采自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水产市场2尾刀鲚(Coilia nasus)干制个体的矢耳石中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 2尾样本的耳石锶钙比值(Sr/Ca×1000)波动显著, 从耳石核心到边缘可分别出现对应淡水生境的锶钙比值<3的低值区, 对应于半咸水生境的3—7高值区和再次为对应于淡水生境<3的低值区。面分布分析结果更直观显示两尾刀鲚个体的耳石从核心到边缘对应于不同盐度生境的锶含量变化图谱, 即从耳石核心到边缘可分别出现对应于淡水生境的蓝色区域, 对应长江口外半咸水生境的黄绿色区域和再次对应于淡水生境的蓝色区域。这种淡水-半咸水-淡水的生境转换显示出了上述个体的典型溯河洄游生活史“履历”。研究显示目前距长江河口约1400 km的洞庭湖中仍可能存在溯河洄游型刀鲚个体。  相似文献   

11.
有明银鱼耳石显微结构和微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从鸭绿江捕取有明银鱼成鱼 ,生物学测量后剖出耳石。每尾鱼 1对矢耳石中的 1个用于制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 ,另 1个制片镀碳膜后 ,用扫描电子微探针测定Sr和Ca的浓度比率。Sr和Ca分析的标准样用SrSO4 和CaSO4 。 31尾鱼 (体长 116~ 15 7mm)耳石长半径 (Y)与鱼体长 (X)成线性关系 ,其方程式为Y =2 72 16X +9 2 2 92 ,r =0 9178,P <0 0 1。耳石中心和耳石原基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2 2 5 5± 2 88μm和6 95± 1 30 μm。 13尾鱼耳石上的日轮数为 30 5~ 35 4,大约在 45~ 70日轮处出现过渡轮。日轮间距 0 94~ 1 14μm ,最大间距在 190~ 2 2 0日轮处 ,最小间距出现在 2 80日轮之后。耳石中Sr、Ca浓度比例在第 5至第 7测点出现第 1个高峰 ,这与稚鱼为了越冬洄游到海中时间相吻合。第 2个高峰出现在 2 8~ 32测点 ,这与鱼产卵上溯洄游时间相符。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理和生态条件的变化 ,可引起耳石中Sr、Ca比率的改变 ,但栖息水域盐度的突然改变是导致Sr、Ca比率显著增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鱼类生活史重建、迁移模式反演和资源种群识别上的研究进展。进展显示,海水中Sr:Ca值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在海洋鱼类耳石中的元素积累而放大,有助于把握鱼类的种间差异或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差异。耳石中多元素组合的分析,亦可有效解释海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间的生境转换和洄游特征,甚至"破译"复杂的资源种群结构。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养护研究上具有极大的潜力,相关研究需要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鱼类对潮间带水域的利用,2010年5月、8月、11月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水域进行了插网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出现28种鱼类,隶属于10目16科,鲤形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鲈形目;群落优势种为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可以分为河口定居鱼类、海洋偶见鱼类、降海洄游鱼类、溯河洄游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淡水鱼类6种生态类群,其中河口定居鱼类和海洋洄游鱼类占据明显优势。对调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夏季差异显著,鮻、中国花鲈、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是对季节差异贡献最大的3种鱼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鱼类群落主要受到海洋洄游鱼类的影响,而秋季主要受到河口定居鱼类的影响,这2种鱼类的幼鱼在不同季节利用潮间带水域索饵肥育可能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长江口近岸水域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利用2012—2013年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体长频率分布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近岸棘头梅童鱼的生长和种群参数.采用FiSATⅡ软件中的ELEFAN模块计算了长江口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结合Pauly经验公式估算其自然死亡系数,并建立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预测其资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2012—2013年共采集到棘头梅童鱼样本4201尾,体长范围18~155 mm,其生长系数(K)和极限体长(L)分别为1.1和162.75 mm,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4.040、1.683和2.357.当前长江口近岸水域棘头梅童鱼的资源开发率(E)为0.583,大于Fopt (0.5),年平均资源数量为1.33亿尾,对应的资源量为576.02 t.目前长江口水域棘头梅童鱼资源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杨鹏  胥晓 《植物研究》2011,31(2):188-192
研究了一年生青杨雌雄幼苗及其不同部位对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的吸收与分配特性及其性别间差异。结果显示:青杨雌株总P、总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总K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青杨雌雄幼苗叶片N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N含量,P、K、Mg含量分别表现出根>茎>叶、叶>根>茎、根>叶>茎的趋势。青杨雄株Ca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趋势,但雌株却表现出根>叶>茎的趋势。同时,青杨雌株根P、叶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根Mg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此外,矿质元素含量比例在雌、雄幼苗根、茎、叶中均分别表现为Ca>K>N>Mg>P,Ca>N>K>P>Mg,N>K>Ca>Mg>P。结果表明,尽管矿质元素的比例模式在青杨雌雄幼苗的根、茎和叶中均相似,但其含量和分配在雌雄幼苗间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鲤稚鱼开展了不同浸泡浓度和不同标记时间梯度的SrCl2·6H2O暴露标记试验,以确认其耳石Sr标记的可行性及基本条件.首先,基于4个浓度(0、4、8、12 mg·L-1)水平的SrCl2·6H2O溶液,浸泡标记2 d来筛选基本浸泡标记浓度.然后,在SrCl2·6H2O为8 mg·L-1浓度下,基于5个浸泡时间(1、2、3、4、5 d)来筛选基本浸泡标记时间.电子探针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0 mg·L-1)耳石Sr/Ca比值低且稳定,标记组均出现了高Sr/Ca比值区.对照组耳石剖面为均一的低Sr蓝色图谱,而标记组耳石上均有高Sr红色标记环带,且标记成功率为100%.试验期间,标记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平均全长和平均体质量无显著差异,表明Sr标记对供试鱼无不良影响.由于耳石上清晰、完整的高Sr红色标记环带出现在标记浓度为8 mg·L-1及以上,标记时间为2 d及以上,故建议分别选择8 mg·L-1和2 d为基本浸泡标记浓度和基本浸泡标记时间.本研究证实耳石Sr标记技术对鲤稚鱼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12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在含量水平上>10000ppm的元素有K,Ca,800—5000ppm的元素为Na、Mg,Fe、Al,10—100ppm的元素有Ba、Sr、Ti,Mn,V与Be的含量<10ppm。大多数植物Fe、V,Sr的含量高于一般的自然含量。植物中K含量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余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物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a的变异系数最大,Ca、Mg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植物种差异也不同。如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鼠麴凤毛菊(Saussurea gnaphaloides)。植物中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Fe、Al,V,Ti之间分别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用植物中12个元素的资料,对22种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区分出Na,K型植物和Fe,Al,V,Ba型植物。  相似文献   

18.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土壤和17种优势植物中15种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植物中>1 000μg.g~(-1)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1)的元素有K、Mg、Mn、Fe、Li和Sr,10~100μg.g~(-1)的元素有Zn、Cu和Cr,<10μg.g~(-1)的元素有Ni、Co、Pb和Cd。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顺序为Ca>Fe>Mn>Mg>K>Li>Na>Sr>Cr>Zn>Cu>Ni>Co>Cd>Pb。植物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特点是Ca>K型。植物对于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是:Na>Sr>K>Zn>Mg>Ni>Pb>Cu>Mn>Ca>Li>Co>Cd>Fe>Cr,植物对于Na吸收系数达到13.228,其富集能力明显大于其余14种元素。元素之间K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Na的累计也仅与Zn、Sr呈显著相关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b和Na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微波消解和马弗炉灰化消解分别处理云南、浙江、霍山三种产地的铁皮石斛干花,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定量分析多种元素含量,构建一种快速测定石斛干花元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结合ICP-OES测出三产地石斛花存在常量元素K、Ca、Na、Mg和微量元素Se、Co、Cu、Mn、Fe、Cr、Sr、Zn、B,且含量均高于马弗炉消解结合ICP-OES测定结果;有害元素As、Pb、Cd、Hg和潜在有害元素Sb、Ba、Sn、Al、Ni均未检出;内标回收率均在92.5%-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试验探究出微波消解和ICP-OES的结合不仅效率高,检测成本低,运行稳定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铁皮石斛干花中多元素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ICP-AES法测定了十和田/丽粳2号/十和田BC4F5回交重组自交系264个株系糙米Zn含量及其在株型间的遗传变异,分析了糙米Zn含量与16种元素(K、P、S、Mg、Ca、Mo、Ni、Fe、Cr、Na、Al、Cu、Sn、B、Mn和Sr)、9个农艺性状(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长、有效穗、花药长度、花药宽度、穗茎节间长和倒2叶长)、MDA(丙二醛)含量、3种酶(POD、SOD、CAT)活性间相关性,旨在揭示糙米Zn与其他元素、稻米产量、稻耐冷性等关联性。结果表明:回交重组自交群体糙米Zn含量为正态分布,有超亲优势株系;糙米Zn含量与8种元素(K、S、P、Mg、Ca、Fe、B、M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5种元素(S、Mg、Ni、Cr、Al)含量呈显著偏相关;初步认为糙米Zn含量与稻米产量及耐冷性为负相关,与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