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建锋  赵峰  宋超  杨刚  侯俊利  庄平   《生态学杂志》2016,27(1):291-298
棘头梅童鱼是长江口水域的常见小型经济鱼类,具有一定的捕捞价值.为了解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本研究利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8月在长江口水域捕获的棘头梅童鱼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生物有8目30种,其中虾类(游泳亚目)是主要饵料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38.5,优势指数(Ip)为79.1;其次为糠虾目和磷虾目.全年饵料生物中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光背节鞭水虱和中华哲水蚤等.饵料生物优势种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均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和短额刺糠虾,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和脊尾白虾,冬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中华哲水蚤和中华假磷虾.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空胃率为10.4%,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平均胃饱满系数为0.6%,冬季最低,春季最高,摄食习性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棘头梅童鱼是长江口水域的常见小型经济鱼类,具有一定的捕捞价值.为了解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本研究利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8月在长江口水域捕获的棘头梅童鱼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生物有8目30种,其中虾类(游泳亚目)是主要饵料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38.5,优势指数(Ip)为79.1;其次为糠虾目和磷虾目.全年饵料生物中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光背节鞭水虱和中华哲水蚤等.饵料生物优势种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均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和短额刺糠虾,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和脊尾白虾,冬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中华哲水蚤和中华假磷虾.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空胃率为10.4%,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平均胃饱满系数为0.6%,冬季最低,春季最高,摄食习性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幼鱼栖息地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鱼类对长江口栖息地的选择偏好,选取长江口春季的优势种棘头梅童鱼幼鱼为模式物种,从19个水文、水质因子及生物因素指标中,筛选出狭额绒螯蟹丰度、盐度、底质类型和水深4个因子作为棘头梅童鱼栖息地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合曲线,并计算了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SI).结果表明: 长江口北支水域棘头梅童鱼幼鱼HSI普遍较高,基本在0.5以上,而南支水域普遍较低,基本上在0.2以下,表明长江口北支为棘头梅童鱼幼鱼的主要索饵场,同时发现,其幼鱼的最适生长水域为盐度大于14、底质平均粒径在29 μm以下、水深2~5 m的水域,与HSI的空间分布一致.生物因子可较好地表征棘头梅童鱼幼鱼对水文、水质等因素的响应;化学需氧量、铵氮、总磷和挥发性酚与棘头梅童鱼幼鱼丰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总氮与其丰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调查水域内水质的富营养化尚未对棘头梅童鱼栖息地造成破坏;而铜离子和镉离子浓度与其丰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重金属污染已经对棘头梅童鱼幼鱼的生长和分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推测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水域的鱼类栖息地分布具有限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珠江口重要经济鱼类棘头梅童鱼的种群特征,根据2017—2020年春(3—4月)、秋(9—10月)两季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底拖网调查及采集到的棘头梅童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体长、体重变化范围分别为22~168 mm、0.23~103.11 g,其中雌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均大于雄性个体,未见明显的小型化现象;性成熟体长集中在90~140 mm,未见性成熟提早现象。总体长体重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为2.9057,且年际变化小,而条件因子a值(3.029×10-5)小于1988年该海域的调查结果,说明珠江口棘头梅童鱼整体生长发育良好,但栖息地环境质量(饵料供应、生长环境)下降。研究海域梅童鱼的开发率E为0.67,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梅童鱼资源密度平均值为77.73 kg·km-2, 中西侧资源密度大于东侧,在纬度方向上总体分布均匀;根据4个资源密度高值区初步推测其产卵场在南沙港附近。2017—2020年的年平均资源密度比1980—1982年下降了93.5%,为持续利用该资源,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于春季在产卵场设立保护区,以保护补充群体与产卵群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 1935)种群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特征, 2019年1—12月于南渡江上游采集358尾海南半鲿, 其体长范围为42—289 mm, 体质量范围为1.14—282.79 g。利用FiSAT Ⅱ软件中ELEFAN I法估算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种群参数, 其资源变动趋势则通过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所描述的各参数值分别为L=304.5 mm、K=0.49、t0=–0.29, 体质量的生长拐点为t=1.95, 即TL=202.9 mm。利用Pauly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 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 总死亡系数(Z)为1.22, 捕捞死亡系数(F)为0.17及资源开发率(E)为0.14, 表明其资源未处在过度捕捞状态。研究结果填补了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的种群生长特性及动态特征基础资料的空白, 为其种群资源恢复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大西洋大青鲨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在海洋食物网中属于顶端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数据限制,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大青鲨的资源动态.本研究基于大青鲨的生活史参数,应用种群统计分析法评估大青鲨的种群参数和资源状态,并探讨了内禀增长率为0时对应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与开捕年龄tc的关系.结果表明: 未开发状态下,大青鲨存活率为0.719~0.820;大青鲨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为0.250~0.381,种群倍增时间(tx2)为1.819~2.773年,种群的净繁殖力(R0)为6.600~22.255,世代间期时间(G)为8.498~〖JP2〗10.162年,种群资源状态良好.生活史参数的敏感性检验显示,大青鲨初始年龄的自然死亡系数、种群性成熟年龄及寿命的不确定性对种群统计参数的意义影响不大;临界捕捞死亡系数伴随开捕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当tc≥5时,Fc值与tc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特有种,由于酷渔滥捕和外来种入侵等因素,其种质资源衰退严重。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2012年4月至7月和2013年3月于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捕捞双须叶须鱼956尾,采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现状及管理措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雌鱼种群的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52/年,雄鱼种群的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70/年,雌鱼种群自然死亡系数(M)和当前捕捞死亡系数( Fcur)范围分别为0.10—0.17/年和0.35—0.42/年,雄鱼种群自然死亡系数(M)和当前捕捞死亡系数(Fcur)范围分别为0.14—0.24/年和0.46—0.56/年。双须叶须鱼雌性和雄性种群的产卵潜力比(SPR)范围分别为3.1%—6.7%和9.8%—18.2%,均不高于下限参考点(25%)。这说明当前的管理政策不能对双须叶须鱼进行有效的保护,其种群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通过评估14个渔业管理措施对双须叶须鱼种群资源的保护效果,发现将起捕年龄提高至不小于15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6月,可有效地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研究于2019—2021年对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生物学、资源密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等展开调查, 并结合刀鲚生产性捕捞退出前(2017—2018年)的调查结果, 对长江禁捕后长江口水域刀鲚资源恢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2021年共采集刀鲚2895尾, 抽样解剖1960尾, 雌雄比为1.87﹕1, 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72±32) mm和(91.4±33.4) g, 较2019—2020年分别增加4.41%和37.55%, 较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5.84%和22.85% (P<0.05); 平均丰满度系数为0.44±0.10, 较2019—2020年增加18.28%, 较2017—2018年增加12.82% (P>0.05)。2021年日均调查尾数NB和重量WB分别为170 尾/d和15.56 kg/d, 较2019—2020年分别增长1.09倍和1.48倍; 单网调查尾数Nt和重量Wt分别为50尾/网和4.56 kg/网, 较2019—2020年分别增长1.24倍和1.69倍, 资源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和2021年长江口刀鲚的洄游时段主要集中在3—4月, 较2019年洄游高峰期提前, 深水水域资源密度显著高于浅水水域(P<0.05)。研究结果表明, 受前期过度捕捞的影响, 加之长江口其他渔业生产尚未全部退出, 2019年刀鲚专项捕捞退出后, 刀鲚资源并未立即出现恢复趋势。自2021年1月1日起,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及长江口禁捕管理政策的实施, 极大减轻了刀鲚捕捞压力, 长江口刀鲚种群生物学规格和资源密度均显著回升, 资源恢复趋势良好, 突出了长江禁捕效果的显著性。建议针对刀鲚等代表性洄游物种开展长期跟踪监测, 掌握长江禁捕期间其资源特征及变动趋势, 支撑长江禁捕效果评估及生物完整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长江水道进行的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数据,运用软件Fi SATⅡ对鲢的生长参数以及种群补充模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体长范围为81~835 mm;体长(L/mm)和体质量(W/g)的关系式为W=3.987×10-5L2.850(R2=0.964,n=89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879.38 mm,生长系数K=0.10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1.141。总死亡系数Z=0.520a-1,自然死亡系数M=0.245a-1,捕捞死亡系数F=0.275a-1。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开发率E=0.529,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的趋势。种群补充模式表明,鄱阳湖通长江水道鲢种群补充期出现在6—10月份,因此,建议适当调整禁渔期,以利于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2007~2009年三峡库区以上江津江段的渔获量和体长频率数据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资源量及资源利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体长范围为76~480 mm,体重范围为5~2 002 g,平均体长为(158.7±54.8)mm,平均体重为(72.4±148.8)g。优势体长组为90~210 mm,约占总数的77.9%(n=277)。长薄鳅体长(L,单位mm)与体重(W,单位g)幂函数关系为:W=7.28×10﹣6L3.09(R~2=0.95,P0.01,n=277)。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长薄鳅渐近体长(L_∞)为555 mm,生长系数(k)为0.17/a。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M)为0.37。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Z)为1.23。江津江段长薄鳅资源开发率为0.70,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43,表明其资源已过度开发。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2007、2008和2009年长薄鳅年资源量分别为2 544尾/km(0.75 t/km)、2 405尾/km(0.42 t/km)和7 245尾/km(1.63 t/km),平均4 065尾/km(0.93 t/km)。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记录到了长薄鳅的最大个体(体长480 mm);本研究估算的长薄鳅总死亡系数和资源开发率较高,可能与江津江段的捕捞强度较高有关。建议加强长薄鳅种群动态长期监测,采取禁渔、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资源恢复。  相似文献   

11.
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长江上游特有种, 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 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该物种的种群动态, 作者利用2007-2009年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调查获取的体长频率数据, 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种群数量及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52-250 mm, 体重范围为2.7-307.2 g, 平均体长为150.8 ± 40.7 mm, 平均体重为72.3 ± 49.7 g。江津江段长鳍吻鮈平均体长(168.6 ± 29.5 mm)显著大于宜宾江段(125.6 ± 41.2 mm)。长鳍吻鮈体长-体重关系为: W = 6.06 × 10-6L3.20 (R2 = 0.98, P < 0.01, n = 436)。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渐近体长(L)为338 mm, 生长系数(k)为0.24/yr。由Pauly公式、Gunderson和Dygert公式、Jensen公式等3种方法估算出其平均自然死亡系数为0.43。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2.26和2.09。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开发率分别为0.81和0.79, 已超过由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估算出的最大开发率0.57和0.62。由体长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2007、2008和2009年江津江段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分别为68,247、67,432和176,266尾, 平均为103,982尾; 宜宾江段种群数量分别为22,953尾、46,340尾和34,021尾, 平均为34,438尾, 表明江津江段种群数量高于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已被过度开发, 建议加强种群动态监测, 延长禁渔期及开展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这一特有物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5、2018—2020年瓯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 对1359尾凤鲚的体长、全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进行测定, 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凤鲚种群生长、死亡参数等。结果表明, 瓯江口凤鲚体长为5.2—21.9 cm; 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0.0035×L3.0783。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L=26.60 cm, k=0.47及t0=–0.55 a; Z=2.30, M=1.00, F=1.30, E=0.567, 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凤鲚的首次捕捞体长Lc=15.35 cm, 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为1.28 a, 小于临界年龄(1.36 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1.85 a), 表明当前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 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在瓯江口凤鲚目前的资源状态下, 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率, 并加强对凤鲚栖息环境的保护, 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凤鲚群体, 以控制开捕体长为主, 根据Beverton-Holt动态模型, 建议开捕体长为15.50 cm, 对应开捕年龄为1.31 a。  相似文献   

13.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湖北长湖采集达氏鲌(Culter dabryi)样本592尾,对其年龄、生长及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达氏鲌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以1~4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91.38%;达氏鲌属匀速生长类型,其体重(W)和体长(L)的关系式为W=0.008L3.148(n=592,R~2=0.995,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拟合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其表达式分别为,体长Lt=49.103[1﹣e-0.194(t+0.268)],体重Wt=1668.330[1﹣e-0.194(t+0.268)]3.148,生长拐点年龄t=5.64龄,对应体长33.4 cm,体重502.4 g;目前长湖达氏鲌总死亡系数Z=0.80,自然死亡系数M=0.42,捕捞死亡系数F=0.38,资源开发率E=0.48/年,根据体长股分析法估算出长湖达氏鲌2015~2016年资源量为1 809 710尾(15.18 t)。为保持长湖达氏鲌资源稳定,建议捕捞体长33.4 cm以上个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苏里白鲑资源状况,2013—2017年在黑龙江中游水域的7个调查点采集了953尾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样本。叉长范围为148~588 mm,体重范围为109.0~2854.9 g。根据体长股分析法(LCA)评估了乌苏里白鲑资源量,采用Ber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预测资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种群自然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0.284 a~(-1)、0.476 a~(-1)和0.192 a~(-1),当前的开发率为0.403;乌苏里白鲑的年均资源尾数为6.89×10~6尾,年均资源量为5463.89 t,初始资源量6867.07 t;从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生物量来看,目前乌苏里白鲑渔业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尚未过度捕捞;人为因素导致栖息环境条件的恶化是乌苏里白鲑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乌苏里白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必要措施减轻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影响,如栖息地修复,增加开捕(体)叉长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 资源日趋衰退, 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 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 分析了广东鲂生长与死亡相关特征及参数变化; 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ment, 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西江肇庆江段广东鲂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西江广东鲂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1.518×10–5L3.051(R2=0.962, n=2252), 生长方程为Lt=419.989[1–e–0.225(t+0.172)]; 现有捕捞强度(F平均1.27/年)远超过种群开发可承受水平(F40%=0.53, F0.1=0.27, F20%=0.94); YPRave=30.58 g, 远低于YPR0.1(36.73 g)和YPRmax(45.89 g); SBR=11.5%, 低于20%的下限临界参考点。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已过度开发, 处于补充型捕捞过度和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目前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对广东鲂资源补充起到了良好作用, 但提高开捕体长至250 mm资源恢复效果将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年龄结构完整,其中2—3龄为优势年龄组,呈现低龄化现象。种群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表现出正异速生长特征。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发现其生长系数(k=0.33)高于其他研究水域,属于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拐点为3.23龄,拐点前后对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千岛湖的蒙古鲌种群繁殖时间较长,种群繁殖力较高,卵径呈单峰分布,符合单批次产卵的特征,整体表现出周期主义繁殖策略。经估算,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的初始资源尾数为34.79万尾,初始资源总量为259.4吨,开发率(E)为0.86,已超过最适利用率,表明其种群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为千岛湖蒙古鲌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印度北部赣达(Ganga)盆地河流中野生卡特拉(鱾)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重要生长参数,对该鱼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鳞片取自商业捕捞和实验室饲养的样品.根据研究分析,该鱼最大年龄可达8龄;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的种群平均体长为521.51 mm,退算体长为288.9-1132.3 mm;旁遮普邦(Punjab)Satluj河种群平均体长为641.6 mm,退算体长为335.4-1096.08 mm.2龄时,种群线性生长率(Cl)和体重增加率(Cw)表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其它生长参数值(Clt)也呈现快速下降.退算体长差异(ANOVA)分析显示,生活在赣达盆地不同流域中的种群,1 -4 龄组的长度差异较明显(P<0.05),高龄组(5 -8 )差异不显著.根据本项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印度北部赣达盆地相关河流中生活的野生卡特拉(鱾)种群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的928尾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研究对象, 对耳石、脊椎骨和鳃盖骨三种年龄材料的准确性进行比较, 并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耳石是鉴定弧唇裂腹鱼最适合的年龄材料。弧唇裂腹鱼体长为48—508 mm, 体重为1.8—1898.9 g。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 =2.279×10–5 SL 2.931。雌鱼最大年龄43龄, 雄鱼最大年龄23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性: Lt= 590.2[1–e–0.096(t–0.282)], Wt=3016.8[1–e–0.096(t–0.282)]2.931; 雄性: Lt=575.3[1–e–0.090(t+0.011)], Wt=2798.9[1–e–0.090(t+0.011)]2.931。弧唇裂腹鱼雌性和雄性的拐点年龄分别为11.5龄和11.9龄。研究结果表明弧唇裂腹鱼生长缓慢、寿命较长, 为典型的K-对策选择者。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流环境受到的人为干扰逐渐加大, 应从控制捕捞、栖息地保护和加强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弧唇裂腹鱼的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耳石的形态参数、生长特性及其与鱼体生长的关系,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用直线、对数、多项式、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矢耳石各参数的生长关系式,依据耳石日轮鉴定了日龄。结果表明,体长范围为29.8~104.0 mm的棘头梅童鱼矢耳石的长直径随鱼体生长而增大,但短直径与长直径的比值以及长直径方向上的短半径与长半径的比值则基本稳定。矢耳石的长、宽和重之间,以及长半径和短半径之间均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矢耳石生长与鱼体生长的关系中,矢耳石长、宽、厚、重与长半径和体长、体重之间的关系,除了体长与耳石厚的关系为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外,全部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棘背带鱼(新称)Assurger anzac (Alexander, 1916)(图1)隶属带鱼科Trichiuridae,棘背带鱼属(新称)Assurger Whitley,1933.标本1尾,全长2 172 mm,体长2 115 mm,于1996年10月采自舟山群岛海域.棘背带鱼属和棘背带鱼在我国均为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