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的总称,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全世界已有31个国家报告了HFRS的流行,我国病情最为严重,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路步炎 《昆虫学报》1979,(3):364-368
恙螨已证实是传播恙虫病的媒介。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注意到恙螨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关系。Traub(1954)在南朝鲜三个流行性出血热地区调查后,认为苍白恙螨(Trombicula(L.)pallida)消长曲线与出血热流行高峰相符合,并提出须恙螨(T.(L.)palpalis)和田宫新恙螨(T·(N.)tamiyai)也是值得注意的可疑媒介。为了探讨恙螨与流行出血热等病的关系,对于恙螨季节消长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五种恙螨的季节消长进行了观察,兹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1982年5—6月,在吉林省和龙县长红林场筑路人员中,发生一起以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为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流行,发病率达25.5‰。当时大林姬(鼠平)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检出率为21.1%,棕背(鼠平)肺抗原阳性率为12.5‰。为了研究这两种鼠的生态学特点与流行性出血热的关系,我们于1983年4—9月对发病点及周围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明忠  潘永全  赖国旗  谭毅 《四川动物》2005,24(2):197-198,196
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在实验大鼠中的感染、传播及对人类的危害,探讨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综合措施,有效避免在鼠群中的流行及对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过去很长时间,在世界上未得到统一的认识。出现于医学文献中的英文名称达38个。出现于近20个国家不同文字的不同名称,在150个以上。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发病地点不同,症状轻重不一,病因又不了解,流行规律也不  相似文献   

6.
<正>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不同类型已为世界许多地区所报导。这些疾病均以发烧、出血和肾的机能损伤为特征,但疾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的表观是不同的。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结果指出,朝鲜出血热和流行性肾病以及日本、中国的流行性出血热之间有血清学关系。近年来,亦提示了朝鲜出血热和流行性肾病的抗原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流行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我们试图观察国产抗病毒药—病毒唑在细胞培养中对EHF病毒(EHFV)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流行性出血热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某些地区,尤其是中国,每年约有10万病例发生,过去诊断主要靠皿清学试验检测确定,汉坦病毒常规系自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存在严重的生物危险性,将RT和PCR结合使用的RT-PCR(直接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改良法系一快速而又高度敏感的方法为出血热的诊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1978年Lee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从黑线姬鼠鼠肺细胞中检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我国宋干等从黑线姬鼠、褐家鼠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证明可适应于  相似文献   

10.
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251只大足鼠体表寄生螨进行了调查.调查点是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恙虫病和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大足鼠已经被鉴定为鼠疫、汉坦病毒、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储存宿主.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足鼠携带好几种与人兽共患病有关的螨类.为了丰富大足鼠体表寄生螨的研究,在此,对大足鼠的体表寄生螨群落和体表寄生螨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191只大足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螨,侵染率为76%.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螨有35种,包括15种恙螨和20种革螨.其中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足鼠很显然成为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1.
周晓芳 《蛇志》2005,17(2):129-129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农村发病率较高。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79例,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绒鼠是中国滇西北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它也是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用U 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916只大绒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调查点位于我国十一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在此,将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756只大绒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83%.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86种,包括51种恙螨, 23种革螨, 7种蚤和5种吸虱.其中17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绒鼠很可能成为鼠疫、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3.
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汉坦属病毒,在抗原性、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上存在着差异。从我国家鼠型出血热流行区褐家鼠分离的R1、R22及R27株病毒,可能代表一种新的血清类型。但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汉坦病毒属株间核苷酸水平比较的报道。近来我们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病毒R22株基因组M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现将其部分核苷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及其  相似文献   

14.
<正>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过去称为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引起的严重的、高病死率的流行性出血热.1976年,EVD第一次出现在中部非洲的扎依尔(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此后的40多年里,非洲发生不同规模的埃博拉疫情共24次,导致1590人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蔡增林,范永星(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110031)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一次病毒性出血热工作会议上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卫生部1995年规定改称流行性出血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立卫生研究所痘病毒和特殊病原研究室主任北村敬(T.Kitamura)博士,于1985年2月访华并作《日本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况》的学术报告,现简介如下。 在没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的东京地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健康人群,有肝、肾功能异常的病人,东京湾垃圾场的环卫工人均检出有HFRS抗体,以环卫工人抗体携带率为最高,达4.5%(33/732)。在横滨、神户港口地区和东京湾捕获的褐家鼠血清中,发现有HFRS抗体者占5.8~27.9%。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流行广泛,危害较大,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早期快诊是其正确防治的关键,而简单的诊断技术是基层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EHF病人血中IgM抗体通常在急性期即可出现,故检测IgM抗体可做为EHF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习医生规范化诊疗流行性出血热常见错误,并总结相关对策,为提高实习医生对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对7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误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结果、治疗措施、治疗结果等。结果:7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治疗后73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所占比例为94.8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19%。4例死亡患者均为临床误诊后未及时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疾病对症治疗措施,贻误治疗时机导致死亡,死亡原因为1例严重休克、1例并发严重败血症、2例急性心力衰竭。结论:实习医生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排除相似疾病类型,结合临床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几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的是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查肾综合症出血热病原体特异性抗原。经过大量的调查表明,这种方法比间接免疫荧光法有更多的优点。采用这种方法能在自然疫源地对动物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这在肾综合症出血热研究史上还是首次。近几十年来,肾综合症出血热在乌法地区广泛流行。现将我们在该地区肾综合症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所进行的动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70年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半流行地区,用乙脑减毒疫苗免疫马匹的试验中,曾以当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发出的乙脑灭活疫苗,免疫在乙脑半流行地区出生1—2年抗体阴性的马幼驹若干匹。在2月25日与3月5日两天每匹幼驹颈部皮下各注射疫苗20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