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识别并切开特定DNA序列的核酸内切酶,利用限制酶处理甲醇、冰醋酸固定后的哺乳动物中期染色体标本,再经Giemsa染色,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带纹,这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的显带技术。目前,除用于人的中期染色体研究外,  相似文献   

2.
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显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王有为 《遗传》1990,12(6):39-4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能切割DNA双链。已知的限制酶有I, II和III型三类。II型限制酶能识别专一核普酸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有固定切割点,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重要工具酶。1980年,以II型限制酶处理印度鹿染色体,沿染色体纵轴得到选择消化结果[16]。目前,限制酶这一应用研究发展成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显带(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banding)的最新显带技术,已应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真核生物。限制酶显带与其他显带法相比有其特点,特别在揭示异染色质的异质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介绍此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限制酶AluI显带、CA_(?)/DA/DAPI荧光染色和常规C带技术研究了家猪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结果表明: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至少可被区分为3类,并且在染色体组内各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分布。将家猪染色体DA/DAPI荧光带和限制酶AluI显带与人类染色体比较,发现家猪13—18号端着丝粒染色体显带特征与人染色体1,9、16、Y一致。提示家猪13—18号端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存在与人类随体DNA相似的DNA组成。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草鱼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修海 《动物学研究》1996,17(2):187-192
本文报道运用Giemsa染色、C-带显带、NOR-显带和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对草鱼三倍体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其中,内切酶HaeⅢ和HindⅢ等使染色体产生G-带,其余内切酶产生与常规C-带不同的分化,即所谓修饰C-带。实验结果表明,限制性内切酶可使鱼类染色体产生多种带型,各种显带技术的结合使用,可探讨鱼类染色体及染色质结构与进化。  相似文献   

5.
食用真菌线粒体DNA的直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报道了以限制酶HaeIII酶切13个食用菌栽培品种的总DNA,在琼脂糖凝胶上直接显现线粒体DNA带的结果。结合另外两种限制酶CfoI和MSpI的酶切结果和HaeIII在其它真菌中的研究报道,提出了利用识别四个GC对的限制酶酶切真菌总DNA,直接分析线粒体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种新的鱼类染色体研究方法——限制性内切酶显带技术。我们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sp631等分别对黄鳝和长春鳊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处理,结果表明,Bsp631能使这两种鱼的染色体发生稳定的带纹分化:适度的处理产生多重的G-带状带型,而过度的处理则产生特殊的限制性内切酶抗性带型。根据显带结果分析,我们对鱼类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显带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载体DNA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涛  刘越  孔秀英  贾继增 《遗传学报》2002,29(12):1126-1131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在基因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构建BAG文库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BAC载体DNA的制备,制备高质量的BAC载体DNA受到包括酶切,脱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BAC载体pECBAC1为材料,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K脱磷酶对其进行酶切和脱磷,并结合凝胶回收缩化技术,制备了可用于进一步构建BAC文库的线性载体DNA。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备BAC载体DNA的适宜条件,其中包括确定适宜限制内切酶用量及酶切时间,脱磷酶种类及浓度和凝胶回收纯化线性载体DNA等关系步骤。  相似文献   

8.
限制性内切酶诱发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alⅠ,PvuⅡ和BamHⅠ处理CHO细胞后,发现其SCE率升高,与对照相比,前三种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些酶诱导SCE的效应与其致染色体畸变效应相比则较弱,提示引起DNA双链断裂的限制性内切酶不是SCE的强刺激物。实验结果表明,BrdU取代胸苷不能消除限制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及裂解。  相似文献   

9.
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它DNA与RNA修饰酶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内切醉和DNA甲基化酶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定的DNA序列或附近的序列,并在此切割DNA双链。它可以分成3类:Ⅰ类和Ⅲ类在同一蛋白分子中兼有修饰(甲基化)作用及依赖于ATP的限制(切割)活性。Ⅰ类酶结合于识别序列,但随机切割DNA;Ⅲ类酶能在识别序列位点切割DNA。在分子克隆中1类和皿类酶都不常用。D类限制一修饰系统限制性内切醇和修饰(甲基化)酶不在同一蛋白分子中,限制性内切酶能专一地切割识别序列,并不依…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仅是分析和操纵DNA序列的工具,而且也为研究DNA-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核酸内切酶如何识别、结合、切割DNA,不少文章已有报道。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同一DNA分子上具有相同核苷酸顺序的不同限制位,为什么能以不同的速度为同一种内切酶切割。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选择P_2噬菌体DNA和EcoRI内切酶作为试验系统,用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其切割机制,所得资料表明,不同限制位点的切割速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探针质粒pPL 603为载体,从谷氨酸棒状杆菌1014—6染色体DNA上克隆到一个有较强启动功能的DNA片段。生物素标记的DNA—DNA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该片段确实来自谷氨酸棒状杆菌1014—6染色体DNA。在绘制该片段限制酶酶切图谱的基础上,经另一个启动子探针质粒pPL 703的亚克隆,将其启动子功能区定位在Bamm酶切片段中。对后者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它具有棒状杆菌类启动子的-35区和-10医序列。  相似文献   

12.
通常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实际上是指Ⅱ类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此类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顺序,并在这特定的顺序处将DNA的双链切断。各种不同的限制酶都有它自己的识别顺序,所产生的片段的末端电不尽相同。自从Smith于19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FGE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性检测与分析,探讨PFGE在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SpeⅠ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染色体DNA进行酶切,选用适宜的实验条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了解其流行状况。结果14株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经Spe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电泳,在30~800 kb之间产生18~24条大小不同的DNA切割片段区带。可分为9个带型。结论PFGE具有分辨力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是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识别四个GC对的限制性内切酶HaeⅢ、CofI、MsPI酶切高等担子菌伞菌目(Agarical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12个菌株的总DNA,在琼脂糖凝胶上显现线粒体DNA带谱的结果。通过对带型、累加分子量、酶切片段数和同源性的分析表明,不同种类高等担子菌的线粒体DNA变化较大.研究还显示,以多种识别四个GC对的限制酶分析高等担子菌的线粒体DNA及其它们的RFLP,比只用HaeⅢ更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一般重组DNA的方法都是用T_4-DNA连接酶把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过的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连接到一起,但这种方法必须要有合适的内切酶切点,因而使得这种方法的灵活应用受到一的定限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几种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restriction map),又称物理图谱(physical map),是将各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在DNA上定位,绘制成的图谱(以下简称酶谱)。1968年Meselsen等人首先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至今已从四百多种菌株中分离了限制酶。1973年,Danna等绘制了SV40的简单图谱。此后各种DNA的酶谱不  相似文献   

17.
IIB型限制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异酶切位点两端特定距离的DNA,形成粘性末端的30 bp左右的等长DNA片段。利用其特性与限制性酶切位点关联测序技术(RAD)相结合发展出2b-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性状定位以及细菌分型等多种研究领域。构建2b-RAD测序文库之前,需要对基因组中的IIB型限制内切酶位点进行预测与统计分析,制定有效的测序文库构建方案。本文利用Python语言构建分析基因组中IIB型限制内切酶位点的流程,预测并统计6个鳞翅目代表物种基因组含有的8个商业化IIB型限制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比较了各个基因组与IIB型限制内切酶之间含有的酶切位点总量、重复序列数量以及酶切间隔长度的关系,为在昆虫基因组中进一步试行2b-RAD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在遗传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细菌细胞中存在着的一类水解DNA的磷酸二脂酶,属于核酸内切酶类,能把侵入细菌细胞的外源DNA切成片段而保护了细菌细胞。1968年M.Meselson和R.Yan从大肠杆菌K_(12)菌株(E.coli K_(12))提纯了第一个限制酶EcoK以来,迄今所发现的限制酶已有一百多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上。  相似文献   

19.
对 6株成团肠杆菌 (Enterobacteragglomerans)接合子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分析 .6株菌与nifHDK基因有杂交 .菌株总DNA经BamHⅠ酶切后与pEA9 DNA进行Southern杂交 ,只有 2株菌具有完整的质粒DNA ,其余菌株质粒DNA发生了 15 3~ 137 7kb不同程度的缺失 .用切割位点较少的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 6株菌的总DNA ,经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后用pEA9 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 ,每株菌的pEA9 DNA明显大于用BamHⅠ酶切后的杂交结果 ,表明质粒与染色体发生了整合 .转座子Tn5或插入序列IS 12 2 2和IS 12 71可能参与质粒与染色体的整合过程 .  相似文献   

20.
金霉素链霉菌启动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质粒pGA46作为载体,将金霉素链霉菌染色体DNA的Sau3A酶切片段插入pGA-46的BglII位点,获得氯霉素抗性、四环素抗性的重组质粒。DNA同源性分析表明,重组质粒中外源序列来自金霉素链霉菌DNA。重组质粒的限制性酶切产物电泳分析,可以重新找到载体DNA片段。将链霉菌的插入序列移入另一载体pBR322中,仍可表现启动基因的功能。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核酸酶BAL-31酶切等方法,已将链霉菌的插入序列降至200bp以下,仍保留启动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