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师,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的课程和原有的基础,积极开展一些科学研究工作。这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必要,而且对推动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往往以为只要按照教材,认真地备好课,能教懂学生,就是好教师,不认识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而没有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学该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但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即考分高,但自学能力低,独立思考能力低,独立工作能力低,创新能力更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问题。多年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及课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教师争分夺秒地满堂灌,唯恐讲少了;学生不遗漏地背,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不能进行主动的学习与独立思考,成了贮存知识的“口袋”。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废旧率相当高,毕业后原背诵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已不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也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传授知识的主要地点。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打造小学高效课堂也被教育工作者提上日程。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索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本文主要围绕着怎样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开展,探讨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写好教后感,是青年教师尽快成熟的关键。有许多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却不知如何写。那么,如何写教后感呢?要写好教后感,首先应明确以下两点:(1)教后感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要简明、扼要、实用。(2)写教后感是为了总结自己的“得意”之作与失误之处,以利在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因此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做到有感随记,持之以恒,不断总结,“升华”提高。教后感在形式上可分为课堂随感、课后感和单元教后感。l课堂随感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随时所感,随手而记,用简洁的语言或符号标记在所授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院形态学实验室创建于2002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硬件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开展互动式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2006年,组胚教研室对沿袭多年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互动式实验教学的探索。教师要求同学们每次上实验课前要预习所学内容,课堂上教师交待本次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及要观察的切片,同学们经过自己镜下观察切片后,走向讲台,运用投影显微镜将自己观察的切片标本,从组织结构到功能特点、辨认依据逐一阐明知识点,讲得不完善的地方,由其它同学上台补充。  相似文献   

6.
<正>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位完美的教师。"那么,何为完美?完美就是把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进而考上重点大学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了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依据。这把"双刃剑"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法指导艺术宋百敏(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教研室,25700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  相似文献   

8.
姚一林 《生命世界》2008,(12):82-83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时间的经济性,往往采用大流量“灌注”的方法,这既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权利,又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微课是一种为在线学习而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可视化学习资源。微课的应用往往离不开翻转课堂。为了解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微课视频的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视、二台、三看、四仿、五评"的实验课教学策略。该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以及"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特异性反应"的复习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创设"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的免疫过程及预防治疗"这一主线式情境,提升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至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也摆脱传统课堂复习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进行相应的变革。传统课堂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新型课堂中,学生直接接触知识,教师以知识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之系统持续。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到如何安排课堂结构,以及如何运用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好课堂评价这些有效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通过发布学习微视频和与之匹配的自学任务单完成知识的传递,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任务单上的自测题实现知识的获取。在课堂,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进行了连续3年的探索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在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满意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还增加了优秀率和及格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教学课堂的形式和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真是今非昔比。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设计和实施各种自主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而这要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那么,在我们高职高专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如何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李相国 《生物学杂志》2012,29(1):111-113
教材和学生都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以《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的复习教学为例,通过深挖教材,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适当处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课堂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教师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向学生提问,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感受,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三个原则: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掌握度、学生学习时的想法、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关注这个问题,从而使课堂的提问达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学生综合实验素质较低的现状, 微生物实验教学建立“基础?综合提高?研究创新”的教学体系,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向学生独立探究的渐进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还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以能力为本, 兼顾过程和结果,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综合考评体系, 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考促教。  相似文献   

18.
胡玉 《生命世界》2009,(8):84-8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含义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本身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利用生物课堂中的学生资源,让学生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提出"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结合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施基于学生需求和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实验与课堂协调促进机制,实现阶段性提高等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于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翻转课堂是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师生互动讨论”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本教研室借助网络课程平台,以“食品发酵技术”中的腊肠制作实验为例,通过课前设计任务单,课上问题讨论和小组实验设计,以及课后视频制作等环节,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于实验教学改革中。本次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思辨创新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