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明确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的耐饥力及饥饿幼虫复食后的发育、生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为评估饥饿对黑水虻后续发育的影响并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日龄或不同体重黑水虻幼虫进行不同时长的饥饿处理,测定和分析其耐饥力与日龄、百头重的关系;对7日龄幼虫进行不同时长的饥饿处理后再复喂,测定不同饥饿时长对其预蛹出现时间、总预蛹率、预蛹重、成虫繁殖等的影响。【结果】黑水虻幼虫饥饿后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与日龄成指数关系,与体重呈线性相关。7日龄幼虫的耐饥力较强,LT50超过了50 d,饥饿30 d时存活率仍然达到了95%。百头重小于0.5 g的个体,其LT50小于30 d;百头重在2~2.5 g的个体,其LT50在45~70 d。幼虫超过8日龄时或百头重超过4.5 g时,多数个体在饥饿5 d时就提前进入了后续发育阶段。7日龄幼虫饥饿40 d内复食,其预蛹率未受到影响,但预蛹重显著增加;短期饥饿(0~10 d)对其成虫产卵量无显著影响,长期饥饿(30~40 d)使其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饥饿长达30 d以上时,卵孵化率也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不同体重或不同日龄的黑水虻幼虫都具有一定的耐饥力;饥饿幼虫复食后预蛹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低含水量饲料对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27℃、RH 80%、光周期14L∶10D的饲养条件下,以含水量70%人工饲料饲养黑水虻为对照,比较饲料含水量降为30%和50%时黑水虻幼虫的存活率、幼虫体重、雌雄成虫体长、羽化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持续时间等生物学参数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30%和50%含水量饲料饲养幼虫平均体重与对照幼虫相比显著降低(P<0.05),30%和50%含水量两个处理间体重亦有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幼虫不能在含水量30%的人工饲料中发育至预蛹,大部分幼虫至13 d时死亡。50%含水量饲料饲养幼虫比对照延迟5 d出现预蛹,滞后14 d结束预蛹,预蛹过程耗时18 d,比对照延长8 d;50%含水量饲料饲养雌雄虫比对照成虫体长显著缩短(P<0.05),雌雄成虫羽化时间亦比对照延后5 d,雌雄成虫羽化历期均为18 d,比对照增加5 d;50%含水量饲料饲养黑水虻自卵孵化至蛹全部羽化为成虫所需时间比对照延长10.67 d,所需时间为55.67 d,而对照仅需45.00 d;但是50%含水量饲料饲养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含水量低于70%的人工饲料不利于黑水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资源昆虫,主要用于处理粪便和餐厨余垃圾,虫体也可作为蛋白源进入下游的牲畜饲料。本研究以黑水虻幼虫为试验对象,设置5个不同配比的黑水虻饲料配方,探究进境小麦下脚料用于黑水虻饲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黑水虻幼虫抗逆性极好,不同饲料配方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均超过95%。幼虫干虫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进境小麦下脚料所养殖的幼虫蛋白成分可达45%,油脂含量可达30%,比常规蛋白饲料豆粕的44.2%蛋白含量稍高。综合黑水虻幼虫鲜重、干重、干重率以及饲料降解量的养殖结果,小麦下脚料含量为60%的饲料配方具有最佳的转化产出。  相似文献   

4.
探索利用食用菌菌渣饲养锹甲科环锹属鸡冠细身赤锹形虫Cyclommatus mniszechi幼虫的新技术,以期为食用菌菌渣的二次利用和锹甲科昆虫人工饲养繁殖提供参考。本实验置于25℃±1℃,相对湿度60%±5%的黑暗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适合鸡冠细身赤锹形虫幼虫生长发育的食用菌种菌渣。研究发现,白木耳菌渣灭菌组幼虫雌虫化蛹率为75. 00%,羽化率为75. 00%,雄虫化蛹率为100%,羽化率为33. 33%; 3龄幼虫中仍用白木耳非灭菌菌渣单独饲养的幼虫(雌虫和雄虫)(白木耳非灭菌组A)均不能化蛹羽化,后期用白木耳非灭菌菌渣∶发酵木屑=1∶1饲养的幼虫(雌虫和雄虫)(白木耳非灭菌组B)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为100%;且试验所得的雌虫均可正常繁殖产卵;白木耳非灭菌组B的雄虫的体重和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上颚长、上颚基宽、鞘翅长、鞘翅宽)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白木耳菌渣可作为人工饲料饲养鸡冠细身赤锹形虫幼虫。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atus 成虫及越冬幼虫体型大小的差异,探讨该虫越冬后成虫体型大小和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关系及原因。【方法】于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浙江富阳野外诱捕松墨天牛,通过测量野外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体长、体宽,确定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的差异;松墨天牛越冬幼虫的采集和称重测量明确越冬幼虫的组成和体重大小差异;进而通过对越冬幼虫单头跟踪饲养至化蛹、羽化,确定越冬幼虫体重大小与发育所得蛹和成虫大小的关系,阐明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的原因。【结果】浙江富阳野外诱捕发现,松墨天牛的活动期间很长,从5月中旬到10月初一直能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在6和7月份。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型差异很大,雌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20.59±0.19和6.59±0.06 mm;雄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19.90±0.26 和6.44±0.08 mm; 雌虫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雄虫,但二者体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雌雄成虫体长和体宽呈显著正相关。越冬幼虫的头宽测定表明头宽的变化很大,最小为2.20 mm,最大为4.24 mm,经比对越冬幼虫由4龄和5龄幼虫组成;幼虫体重差异大,平均体重为304.2 mg, 介于71.6~858.0 mg之间,其中5龄越冬幼虫显著重于4龄越冬幼虫。进一步将越冬幼虫单管饲养跟踪研究发现,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决定蛹和羽化后的成虫的大小,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由4龄越冬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显著轻于由5龄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结论】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很大,这与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相关;越冬幼虫的体重大小决定了其化蛹后的蛹重和羽化后成虫的体型和体重的大小;造成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松墨天牛成虫扬飞周期长导致的产卵期长而使得天牛发育进度不一致以及寄主不同部位营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黑水虻幼虫蛋白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蛋白质进行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选择最优提取方法,并确定其最优工艺参数,为黑水虻幼虫蛋白提取与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提法、酶提法、盐提法和Tris-HCl缓冲液提法对黑水虻幼虫蛋白质进行提取,并比较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NaOH质量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的较优水平。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按照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提取黑水虻幼虫蛋白质的4种方法中碱提法的提取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浓度2.44 g/100mL,液料比22 mL/g,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2 h。提取率验证试验结果为88.49%,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28%。【结论】响应面模型拟合度高,优化出的最佳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两种肠道共生细菌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正常饲养条件下的斑翅果蝇、构建的斑翅果蝇无菌品系以及弗氏柠檬酸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单一共生菌感染的斑翅果蝇品系为材料,检测不同品系间斑翅果蝇的卵孵化率、3龄幼虫体重和化蛹率;测定不同斑翅果蝇品系3龄幼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和游离脂肪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正常饲养条件下的斑翅果蝇卵孵化率、3龄幼虫体重、化蛹率及3龄幼虫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其他斑翅果蝇品系,且无菌品系中的最低。弗氏柠檬酸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斑翅果蝇品系3龄幼虫中的氨基酸和糖原含量均低于斑翅果蝇无菌品系和正常品系。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斑翅果蝇品系3龄幼虫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较其他品系的也降到最低。弗氏柠檬酸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感染斑翅果蝇品系3龄幼虫体内POD活力显著高于无菌品系和正常品系,而CAT活力显著低于无菌品系。【结论】斑翅果蝇肠道中无肠道共生细菌时生长发育迟缓,在食物中分别添加弗氏柠檬酸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后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斑翅果蝇的发育,这与添加肠道共生菌后斑翅果蝇体内代谢物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浮萍Lemna minor生物质利用新途径,解决浮萍在污水中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本研究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食性杂,易饲养,可转化利用多种有机生物质资源的的特性,将浮萍烘干、磨碎后,与麦麸配制成50%浮萍∶50%麦麸,60%浮萍∶40%麦麸,70%浮萍∶30%麦麸,80%浮萍∶20%麦麸不同比例的混合饲料(加水使饲料含水量保持为18%)来饲养黄粉虫幼虫(以纯麦麸为对照组);同时以浮萍替代豆饼作为添加料,按照白菜∶麦麸∶浮萍=10∶4∶1做成混合饲料饲养成虫,来研究浮萍对黄粉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纯麦麸相比,幼虫试验中各处理组的生物量增长率、饲料利用率均降低,死亡率增高,而饲喂"50%浮萍∶50%麦麸"饲料的黄粉虫幼虫的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为最佳浮萍饲料配比;在成虫试验中,以浮萍为添加料的成虫单雌产卵量为586.33±6.84粒,成虫寿命为105.5±1.43 d,均显著高于以豆饼为添加料的对照组。本研究对利用黄粉虫转化处理浮萍的效果做出了初步评价,即黄粉虫取食转化浮萍是可行的,为浮萍的生物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最高,2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降到最低点;以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幼虫体重和斑蝥素含量都逐渐增加。羽化后的成虫经隔离饲养,雄虫在羽化后5~30天大量合成斑蝥素,而雌虫体内斑蝥素含量则极低,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雄混合饲养组中,20~30天雌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斑蝥素,而同期雄虫斑蝥素含量远低于隔离饲养组。【结论】幼虫期斑蝥素含量随虫体发育而增加;成虫期主要由雄虫合成斑蝥素。混合饲养组成虫平均单头斑蝥素含量高于隔离饲养组雌雄虫平均斑蝥素含量。成虫身体各部位的斑蝥素含量以腹部最高,胸部次之。  相似文献   

10.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 RH 75%~95%, 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 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 每6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 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 如体长、 体宽、 体重等。【结果】 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 一生经历4个虫态, 分别为卵、 幼虫、 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 d, 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 d, 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 d和33.75 d, 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 d。1龄幼虫体长为4.16 mm, 体重0.64 g, 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 至3龄时, 体长为65.66 mm, 体重增加到12.14 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 mm, 体重为9.72 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 表现为体长、 体宽、 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 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评价其田间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寄生不同日龄粘虫对粘虫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被寄生的粘虫4、6、8日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4、6、8日龄粘虫幼虫间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被寄生的幼虫,5 d前体重缓慢上升,之后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4、6、8日龄粘虫幼虫被寄生后,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在其体内的发育历期不同,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缩短。【结论】表明该蜂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粘虫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粘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极端顶点混料设计优化黄粉虫秸秆饲料配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每年产生的秸秆大部分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虽有部分秸秆发酵后制成畜禽动物饲料,但研究秸秆饲料用于饲养昆虫的少见。本研究旨在拓展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利用发酵秸秆饲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进而降低黄粉虫饲养中的饲料成本。【方法】以饲养黄粉虫的常规饲料、发酵的玉米秸秆、发酵的红薯秸秆为原料,用极端顶点混料设计法,研究三者不同混合比例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指标(生物量增率、死亡率、体长、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及生理指标[含水量、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糖含量、磷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黄粉虫的最佳混料配方。【结果】结果表明,在常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发酵的玉米秸秆和红薯秸秆更有利于黄粉虫幼虫的生长。生物量增率较大的实验组,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混料配方中红薯秸秆所占比例越大,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趋势越大。而不同的混料配方对黄粉虫幼虫的体长和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最佳的混料配方为:常规饲料∶发酵玉米秸秆∶发酵红薯秸秆=37.24∶20.72∶42.04。此配方饲料成本低,相比于常规饲料配方成本降低了56.94%。此配方下饲养的黄粉虫幼虫,其生物量增率可达32.52%,高于常规饲料饲喂的对照组(25.17%),且黄粉虫幼虫的死亡率低、饲料利用率高。【结论】秸秆饲料经过科学配方既降低了黄粉虫的饲养成本,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保幼激素对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 Chen et Zhang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处理其4龄、5龄和6龄幼虫,测定了幼虫的发育历期、取食量、排粪量以及后期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结果】(1)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处理可延长杜仲梦尼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增加体重,提高取食量和排粪量;但是对后期的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影响较大,导致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较高,且处理浓度越大,影响越显著。(2)处理4龄或5龄幼虫,对其后的各龄期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3)综合考虑激素处理对幼虫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及后期的不利影响,认为1 000 ng/μL为最适处理浓度,5龄为最佳处理龄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杜仲梦尼夜蛾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坚  王原  梁佳  杜娟  赵章武 《昆虫学报》2021,64(9):1080-1091
【目的】神经肽F(neuropeptide F, NPF)是无脊椎动物特有的一类神经肽,因其C末端是苯丙氨酸(F)而命名,参与昆虫的取食、生物节律、学习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明确NPF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害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工程菌高效合成靶向昆虫基因的dsRNA的方法经济有效地敲降npf,用低浓度(0.01%)和高浓度(0.02%)dsNPF和dsGFP(对照)分别饲喂亚洲玉米螟1龄初、3龄初和5龄初幼虫直至化蛹,检测5龄幼虫平均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以及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1, 3和5龄初幼虫开始饲喂0.01%和0.02% dsNPF时,与饲喂相应浓度dsGFP的对照相比,除个别点外,5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且dsNPF处理幼虫的龄期越早对发育的影响越大。其中0.01% dsNPF处理的1龄幼虫和0.02% dsNPF处理的3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蛹期死亡,而0.02%dsNPF处理的1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幼虫期死亡。【结论】结果提示NPF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和取食具有调控作用,这为探索新型绿色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益加重,因此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幼虫的虫龄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测量二点委夜蛾幼虫头壳宽度、体长、体重,对幼虫虫龄的划分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及Dyar定律推测幼虫虫龄数,并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经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值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50~0.62、0.64~0.76、0.82~0.94、1.00~1.12、1.24~1.40 mm。幼虫体长呈现出4个较明显的集中区,分别为2.00~6.50、7.50~12.50、14.50~17.50、18.50~23.00 mm。而实际观察测得1~5龄幼虫体长范围分别为1.96~3.60、2.78~4.10、3.98~6.20、5.38~12.48、14.06~22.96 mm。1~5龄幼虫体重范围分别为<0.0001、0.0003~0.0009、0.0005~0.0036、0.0027~0.0240、0.0337~0.1332 g。【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头壳宽度可用于分龄,二点委夜蛾幼虫期共分为5龄。头壳宽度y与幼虫虫龄x的回归方程为y=0.4579e0.2121x。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间重叠度较大,不宜用于幼虫虫龄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进而明确肠道细菌的部分功能。方法取3日龄家蝇幼虫,采用细菌传统分离法分离纯化其肠道内可培养细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利用这些肠道细菌进行家蝇幼虫爬行选择实验,测定幼虫对不同细菌的选择性;利用这些肠道细菌发酵液与麦麸混合饲养家蝇幼虫,记录家蝇幼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参数,分别以LB培养原液与麦麸混合饲养的幼虫为阴性对照,以无菌水与麦麸混合饲养的幼虫为空白对照。结果在家蝇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出9个属10种细菌,分别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别雷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ereziniae)、斯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纺锤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vermicola)和沙福芽胞杆菌(Bacillus safensis)。其中,除铜绿假单胞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外,其余8种细菌对幼虫有显著吸引作用;除铜绿假单胞菌对家蝇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以外,其余9种细菌对家蝇幼虫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霍氏肠杆菌和别雷斯不动杆菌对其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明确了家蝇幼虫肠道细菌的组成,确定了8种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其取食有吸引作用,9种细菌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霍氏肠杆菌和别雷斯不动杆菌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家蝇的规模化饲养,以提高养殖效率。铜绿假单胞菌可作为生长抑制剂用于家蝇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葛思勋  周兴苗 《昆虫学报》2019,62(11):1344-1350
【目的】明确海南紫斑环蝶Thaumantis hainana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方法】野外采集海南紫斑环蝶雌成虫,通过三角袋内套卵的方式获得受精卵。采用恒温饲养箱,在26℃、相对湿度40%、光周期16L∶8D下利用获得的卵供以美丽针葵Phoenix loureirii,饲养幼虫,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其各龄幼虫的体长与头壳宽,以及其他各龄期的部分形态学数据。【结果】海南紫斑环蝶共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龄期。卵圆球状,光滑,直径2.5~2.8 mm;幼虫5龄, 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体长与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悬蛹;成虫雌雄同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海南紫斑环蝶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并观察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确定了海南紫斑环蝶的一种寄主植物为美丽针葵,完善了该物种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对二点委夜蛾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短时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本研究旨在探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幼虫期对高温的适应性。【方法】将二点委夜蛾不同日龄(1,6,12和18日龄)幼虫在不同高温(35,38和41℃)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1,2,4和6 h)后转移至适温(26℃)继续饲养,观察短时高温对其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次代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而对化蛹率、成虫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以及次代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其中,18日龄的幼虫最为敏感,38℃和41℃暴露6 h后存活率分别为58.3%和17.7%,显著低于对照,发育历期分别为25.5 d和29.2 d,较对照显著延长。【结论】幼虫期经历短时高温暴露仅对幼虫的存活和发育历期有影响,而对后续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及成虫繁殖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幼虫取食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净化环境、变废为宝的作用。【方法】本文选用8种农牧业有机废弃物,包括腐熟沼渣、平菇菌糠、猪粪、牛粪、玉米秸秆、25%玉米秸秆+牛粪、50%玉米秸秆+牛粪、75%玉米秸秆+牛粪作为饲料,研究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对白星花金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沼渣组和平菇菌糠组单雌产卵量较高,分别为130.17粒和117.00粒,显著高于猪粪、牛粪和玉米秸秆处理;在牛粪与玉米秸秆混配组,各处理单雌产卵量为101.50-108.67粒,不同混合比例间无显著差异。从幼虫孵化率比较,平菇菌糠组和猪粪组幼虫孵化率较高,分别为87.78%和82.22%;玉米秸秆及其与牛粪不同比例混合处理的幼虫孵化率均很低,仅为46.67%-57.78%。从幼虫化蛹率、羽化率比较,玉米秸秆添加不同比例牛粪处理组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90.00%-95.56%和88.89%-91.11%;沼渣、猪粪等单一物质处理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低,分别低于90%和70%。单一物质处理中,沼渣、平菇菌糠、牛粪、玉米秸秆处理组羽化后均为雌虫比例大于雄虫比例。玉米秸秆与牛粪混配组中,仅50%玉米秸秆+牛粪处理组为雌虫比例大于雄虫比例;雌、雄成虫的体长及体宽均在(17-19)mm、(10-11)mm之间,沼渣、猪粪和牛粪处理组体长略小。以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饲喂的白星花金龟全世代发育历期中,牛粪饲喂组白星花金龟历期最短,为(315.29±0.55)d;沼渣饲喂组白星花金龟历期最长,为(330.75±1.76)d。【结论】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白星花金龟繁育基质,并可为其幼虫转化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明确食物颜色对不同日龄昆虫体色的影响,并推广利用计算机视觉研究昆虫体色的技术。【方法】本研究以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计算机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取食不同颜色型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幼虫头部、胸部斑纹、胸腹部和背中线的红色(R)、绿色(G)、蓝色(B)和明度(L)值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幼虫的斑纹、胸腹部背面及侧面主色和背中线的R,G,B和L值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头部R,G,B和L值在1-3日龄增加,后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幼虫体色变化也受食物颜色的影响,以对1-7日龄的影响为最大;红色型食物r∶g∶b=(128~251)∶(3~129)∶(6~96)对幼虫各部位体色的影响大于黄色、绿色和紫色的食物;幼虫取食不同颜色型食物后,各部位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斑纹胸腹部头部背中线。最后,建立了幼虫体色与食物色彩r,g,b值及日龄的回归方程。【结论】斜纹夜蛾幼虫体色受到食物颜色的影响,且在低龄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