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2.
【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 mg·L-1和3.75~24.78 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 mg·L-1和11.41~25.25 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的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诱捕条件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棕榈植物的毁灭性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对我国棕榈植物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比较了聚集信息素来源、诱捕器设置高度、颜色和类型对红棕象甲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来源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诱捕器置于地面诱捕效果最好;红色和黑色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优于白色和黄色诱捕器;诱捕器类型对诱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棕榈害虫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的产卵忌避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各提取物中,以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效果最好,两者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3.64%和44.20%,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51.60%和59.20%。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显示,各溶剂提取物均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校正孵化率最低,仅为53.39%,而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引起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42.64%。在薇甘菊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结论】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具有用于红脉穗螟的生态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变化加剧。为了系统掌握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构建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本文基于阿里云的在线ECS服务,利用PHP+MySQL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同时基于Nginx,进行系统动态部署,实现了系统的前台浏览查询,后台动态对系统维护和风险系数计算发布等功能。系统在"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海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普查成果,补充了海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建立了各有害生物的信息数据库和风险分析数据库,包括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与管理现状、扩散蔓延可能性分析(寄主植物及其分布、适生性分析和传播渠道)、天敌分布及制约能力和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影响、检疫和监测、定量评估等方面。系统为海南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危害等级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辛星  马子龙  覃伟权 《昆虫学报》2010,53(6):626-633
对寄生蜂交配行为的了解将有助于发展对其行为调控的技术,提高寄生蜂对害虫控制的效能。为探讨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的复眼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用水溶性黑色素和液体石蜡分别涂抹该蜂复眼和触角后观察其交配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复眼和触角的超微结构,分析雌、雄蜂触角感器的分布与数量差异。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雄蜂的复眼在交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雌蜂复眼作用不显著。在椰心叶甲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过程中,雄蜂触角柄节部位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棒节部位,再次是鞭节的索亚节部位,而雌蜂触角鞭节索亚节部位起主要作用,然后是棒节部位,最后是柄节部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主要感器,雌、雄蜂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触角大小不同及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利用采集到的样品分离出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针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以期获得对椰子织蛾幼虫具有高毒力菌株,并为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同时为转Bt基因作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在海南岛椰子织蛾潜在分布区采集样品,利用温度法筛选苏云金芽胞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浸叶法进行Bt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海南省保亭县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菌株,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批菌株含有菱形、球形、方形晶体;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6株菌株含有cry基因,2株没有鉴定出cry基因;利用相同浓度菌悬液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0μg·m L-1的BAT1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同样浓度的29-15-4与BAT2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超过80%,其余5株Bt的杀虫晶体蛋白致死率较低,致死率小于50%。【结论与意义】本试验筛选出1株高毒力菌株和2株效果较好的Bt菌株,可应用于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9.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椰心叶甲僵虫表面的霉菌中分离出绿僵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僵虫表面刮下孢子或菌丝体,置于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DOA)上培养,挑出真菌菌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测定,并从PPDA、OMA、VSA和PDA中筛选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培养基,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PPDA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大多数菌株对椰心叶甲有较强的致病力。选取强毒菌株MA4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显著降低椰心叶甲成虫的虫口密度。这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是首次从海南的椰心叶甲僵虫中分离到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对海南的椰心叶甲具有很好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评价一种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方法】以自然寄主大王棕和甘蔗饲养红棕象甲作对照,连续3代饲养红棕象甲,对红棕象甲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调查。【结果】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幼虫历期和蛹历期(40.20 d和33.99 d)显著低于对照组(60.87 d和36.12 d;109.00 d和42.70 d),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幼虫存活率(63.87%)显著高于对照组(37.99%和48.60%)。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在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蛹重和成虫体重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蛹重比对照组减少了25.55%和63.87%,成虫体重比对照组减少了24.18%和35.16%。【结论】该人工饲料可以很好的满足红棕象甲生殖发育的营养需求,且缩短了世代发育历期,适于红棕象甲种群规模化、长期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