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骨髓组(n=20)及脐带血组(n=2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分别于第0、12、24周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骨髓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56±1.04,3.67±0.84,2.72±1.07,F=15.093,20.292,31.463,P均0.001与脐带血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89±0.83,3.44±0.98,2.50±0.79,F=26.792,12.967,35.034,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周时,骨髓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0±65.5)m,(34.89±6.65)mm Hg,(32.29±1.33)℃,0.59±0.11,F=23.938,42.243,22.736,19.971,P均0.001与脐带血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8±64.9)m,(31.78±5.63)mm Hg,(32.83±1.02)℃0.61±0.07,F=25.726,13.542,38.113,33.510,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均无死亡、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病例报告。结论两种来源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治疗T2DM下肢血管病变均安全、有效,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疗效不劣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供体骨髓干细胞输注联合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本中心30例肝移植受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行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对照组22例,仅行肝脏移植,不行骨髓干细胞输注。观察两组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他克莫司)用量、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采用,检验、方差分析及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甲基强的松龙总用量和出院时每日他克莫司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分别为(1314±105)mg,(1884±256)mg,t=6.060,P=0.000;他克莫司分别为(3.73±0.35)mg/d,(4.93±0.62)mg/d,,=5.147,P=0.000]。术后第1天实验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875.2±325.5)IU/L,(1350.4±482.7)IU/L,t=2.543,P=0.016,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646.2±184.9)IU/L,(1021.8±325.4)IU/L,t=3.067,P=0.005]。术后第3天也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52.9±35.8)IU/L,(343.5±47.8)IU/L,f=4.866,P=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27.8±38.0)IU/L,(310.8±61.7)IU/L,t=3.545,P=0.001]。结论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可以降低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减轻术后早期肝脏损伤,不增加治疗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s)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将含有BMP-Ⅱ突变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Tea8113舌癌细胞,筛选和鉴定后,构建稳定表达BMP-Ⅱ突变受体的细胞株tBRⅡ-Tea8113。对tBRⅡ—Tca8113细胞和Tca8113细胞分别进行MTT检测,流式细胞仪(FCM)分析、BrdU标记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DNA合成;检测tBRⅡ-Tca8113细胞和Tea8113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p27,p57)的表达。结果Tea8113细胞和tBRⅡ-Tea8113细胞的增殖指数MTT检测为0.47±0.01和0.35±0.008(t=22.953,P=0.000),BrdU检测为12.0±3.4和23.0±1.9(f=6.918,P=0.000),FCM检测为6.3和7.9;两组的凋亡指数为3.7±1.2和8.7±1.6(t=29.583,P=0.000);细胞周期因子在Tca8113和tBRⅡ-ca8113细胞中的平均灰度测量值为CyclinD1(186.5±2.4和145.6±3.9,t=28.244,P=0.000),CDK4(169.9±2.9和129.5±3.2,t=29.583,P=0.000),p27(110.1±1.1和167.34-1.8,f=85.754,P=0.000),p57(107.9±2.1和156.8±2.2,t=50.844,P=0.000)。结论BMPs及其受体可能在口腔上皮组织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探讨BMPs信号在上皮性肿瘤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tBRⅡ-Tea8113细胞的建立,进一步表明了BMPs及其受体在口腔上皮组织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探讨BMP信号在上皮性肿瘤的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 年7 月至2010 年11 月期间187 例252 髋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分别采集 187 例患者骨髓200 -360 ml,采用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总数为(2.4 ~ 7.8)× 108 个,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 细胞和 CD133+ 细胞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分别为2.47﹪± 0.58﹪和1.29﹪± 0.35﹪,然后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细胞悬液 20 - 30 ml,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术后第 3、6、12、24、36 和48 个月,根据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 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观察其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以后每隔 6 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187 例患者随访 3 ~ 48(24.2 ± 4.5)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者 158 例(占患者总数的 84.5﹪),髋关节功能改善者 146 例(占患者总数的 78.1﹪),行走间距延长者 149 例(占患者总数的 79.7﹪);(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 6 个月187 例患者中54 例行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 检查,48 例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术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 ~ 24个月后 72 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术前,连续2 d给予G-CSF 4μg/(kg·d)动员骨髓干细胞。抽取骨髓的当日化验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50-200 ml,分离收集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计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并计数,观察应用G-CSF期间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CSF皮下注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由术前(3.31±0.96)×10^9/L升至(11.35±1.92)×10^9/L(P〈0.01),骨髓单个核细胞数(1.91±0.83)×10^9/kg,CD34+细胞为(2.02±1.29)×10^7/kg;患者皮下注射后,发热率17.6﹪,体温最高38℃,停药后降至正常;腹部胀痛3例,四肢皮肤散发皮疹2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2-3 d后恢复正常。结论给予G-CSF皮下注射后提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是一种临床确切有效的、安全的干细胞动员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初步对该疗法作出评价。方法取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50ml,根据文献报道方法体外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约14d后,一次性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CIK细胞回输前2周及回输后4周左右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生活质量及Karnofsky评分变化,随访1年观察1年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寿命表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例接受CIK回输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前出现有代表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患者有14例,1次回输后有8名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下降,其中1名患者降至正常范围;免疫指标在CIK细胞回输后4周较回输前2周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3由70.81﹪±10.52﹪升至71.91﹪±11.09﹪,t=0.762,P=0.455;CD4由39.06﹪±11.03﹪升至39.21﹪±8.74﹪,t=0.093,P=0.927;CD8由28.75﹪±8.22﹪升至29.88﹪±10.13﹪,t=0.895,P=0.382;CD16^+CD56^+(即NK细胞)由15.73﹪±9.52﹪升至15.37﹪±6.66﹪,t=-0.173,P=0.865;EORTCQLQ-C30(vertion3.0)评分中总体健康状况(globalhealth)由(41.67±17.28)分上升至(46.43±17.19)分,P=0.076;以上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功能子量表中的躯体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单项[由(62.94±17.48)分上升至(66.67±17.37)分,P=0.012]和症状子量表中的疲倦(fatigue)[由(51.33±20.03)分下降至(43.38±16.81)分,P=0.012]、疼痛(pain)[由44.44﹪±19.24﹪下降至(36.51±14.55)分,P=0.038]及食欲丧失(appetiteloss)[由(52.38±19.92)分下降至(38.09±21.82)分,P=0.016]单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由[(61.42±3.59)分上升至(62.38±4.36)分,t=1.000,P〉0.05];随访1年内有3名患者死亡,生存率约85.7﹪。结论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有明显改变,同时对缓解晚期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并急性心衰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该病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8例心衰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临床症状消失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PAF、TNF-α及PDGF血清含量,设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心衰组PAF治疗前为370.57±23.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8±19.6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5.95,P〈0.001);治疗后恢复至49.63±14.5ng/L,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0,P〈0.001)。TNF-α治疗前为457.4±4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8±21.6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35,P〈0.05);治疗后恢复至162.6±37.61ng/L,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25,P〈0.01)。PDGF治疗前为596.23±199.43)ng/L,较对照组259.76±69.58ng/L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5.52,P〈0.01);治疗后降为272.83±116.96ng/L,较治疗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7.66,P〈0.01)。结论:结果表明,PAF、TNF-α、PDGF作为炎症介质不仅参与心衰的发病过程,还提示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在心衰发病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原则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髓芯减压治疗,治疗组接受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一年,治疗组的Harris评分为(86.78±9.48)分,对照组为(71.18±8.36)分,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4.38%,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5.17%,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TAO患者(68条患肢),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2例行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A组),32例单纯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B组),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跛行距离、踝肱指数、足部溃疡变化、皮温、截肢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t检验和Х^2检验分析两组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移植1个月后,两组64例患者(68条患肢)小腿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小腿冷、凉感觉消失;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A、B组两组间歇性跛行距离[(311.24±124.56)m,220.38±45.53)m,t=6.01,P=0.01],下肢皮温[(30.29±0.42)℃,(29.50±0.46)℃,t=28.05,P=0.00]、ABI(0.64±0.02,0.51±0.02,t=26.00,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2例(2条患肢),B组中4例(4条患肢)术后3个月由于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膝下截肢,截肢率A组为:5.9﹪(2/34);B组为:11.8﹪(4/34);所有患者经肿瘤标记物、B超或CTA检查,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途径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26例DEACMP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两组,其中12例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治疗组,14例经高压氧治疗为对照组,对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MMSE评分、ADL评分及颅脑CT检查。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观察预后及有无不良反应。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均无特殊不适感,术中及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无穿刺点感染、出血等,术后门诊随访,均未出现移植相关并发症。1年后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为25.08±4.10,高于对照组11.7±10.33(t=4.199,P=0.0003);治疗组ADL评分为93.33±13.37,高于对照组41.07±38.39(t=4.478,P=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T检查结果好转率为83.33%,对照组好转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02,P=0.0359);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50.00%,对照组为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055,P=0.044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66,P=0.0154)。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EACMP疗效优于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应得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录入30例肢体重度缺血患者,男性2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 ± 12岁(23 - 75岁),均不具备外科血管重建条件,共治疗31条下肢和4条上肢。G-CSF(5-10μg/kg)动员,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肢体肌肉局部注射。根据移植细胞数分为3组:低剂量组(105/kg)、中剂量组(5 × 105/kg)和高剂量组(106/kg)。结果随访16 - 48个月,1个月和2个月时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由术前7 ± 2降到3 ± 3(P〈 0.001)和1 ± 2(P〈 0.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最长无痛步行时间由术前的(5 ± 3)min分别延长至(12 ± 6)min(P〈 0.001)和(19 ± 5)min(P〈 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4 ± 0.20提高至0.62 ± 0.18(P= 0.04)和0.66 ± 0.14(P〈 0.001);经皮氧分压由术前(26 ± 11)mmHg分别上升至(42 ± 11)mmHg(P 〈 0.001)和(56 ± 12)mmHg(P〈 0.001)。16例溃疡患者愈合11例。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16个月保肢率为84﹪(95﹪可信区间为0.63 - 0.94)。3个不同剂量组之间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1个月时WFPRSC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中剂量组。结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缺血性疾病安全、可行,能够较为持久地缓解缺血,挽救肢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经正规利尿、补充白蛋白达3个月以上且疗效欠佳的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腹围、体重、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钠及血清蛋白浓度等指标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体重、腹围、24 h尿量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分别为(66.9±3.8)kg、(94.0±3.6)cm、(966±138.7)ml、(10.5±3.6)mmol/L、(112.4±30.6)μmol/L、(63.8±4.2)g/L、(32.1±2.7)g/L、(43.8±2.3)mmol/L;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66.0±3.9)kg、(93.0±3.6)cm、(1032±154.8)ml、(9.9±3.2)mmol/L、(104.8±25.6)μmol/L、(65.3±3.5)g/L、(32.6±2.9)g/L、(44.7±2.7)mmol/L;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56.2±3.7)kg、(80.5±4.5)cm、(1530±180.6)ml、(7.9±2.3)mmol/L、(88.7±22.2)μmol/L、(72.8±3.3)g/L、(39.2±1.5)g/L。3个组别8个指标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8.194、117.689、120.527、6.558、6.712、54.827、83.421、493.776,均P=0.000)。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87、0.636、0.559、0.556、0.678、0.522、0.611、0.592;P=0.331、0.266、0.101、0.416、0.25、0.107、0.447);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减少,24 h尿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t=3.722、3.784、3.82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t=3.921、3.834、3.944,均P=0.000),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尿钠排出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t=2.182、2.338、2.182、2.412、2.136,P尿素、肌酐=0.001,其余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ANFH的患者90例。A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共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2~62岁(中位年龄41.5岁)。B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用rhG-CSF皮下注射4 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分离外周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髓芯减压基础上沿减压隧道注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10~15 ml)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39岁)。按世界骨髓循环研究学会(ARCO)国际骨坏死标准:A组:Ⅰ期7髋,Ⅱ期26髋,Ⅲ期17髋;B组:Ⅰ期10髋,Ⅱ期50髋,Ⅲ期29髋。术后及随访期间进行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X线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两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用成组t检验。结果 A组34例,B组49例随访13~89个月,平均38.5个月。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的Harris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VAS评分有明显的下降;术前、术后3个月两时间点的A、B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2、0.628,P=0.781、0.516);术后6、12个月的B组评分优于A组(t=2.991、7.753,P=0.009、0.001)。术后12个月A、B两组T1相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比例分别为(17.24±3.71)﹪和(12.11±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1)。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ANFH,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恢复关节功能,加速病灶区骨组织修复,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扩增MSCs后,用绿色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通过静脉途径移植给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的SD大鼠,按不同时间点取材,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脑内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大鼠脑内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在移植后第6天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移植后3、12、24、48、72 h caspase 3免疫组化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1.34±0.31)%、(3.98±0.67)%、(5.58±0.92)%、(4.65±0.69)%、(3.51±0.63)%,对照组分别为(2.09±0.19)%、(5.23±0.30)%、(6.89±0.57)%、(5.93±0.56)%、(4.39±0.57)%,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5)。6h及7 d移植组caspase 3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2.81±0.35)%、(1.64±0.29)%,与对照组(3.92±0.44)%,(2.29±0.21)%比较差异显著(P〈0.01)。移植组相应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移植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的caspase-3 mRNA相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方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在体外以外源性Wnt3a持续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后被激活,并进一步调控该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外源性Wnt3a持续作用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21d,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β-catenin蛋白,以观察该蛋白的胞内积聚情况;同时QRT-PCR检测WNT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完全随机F检验并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被激活。结果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经Wnt3a连续培养21d后,β-catenin蛋白的细胞荧光明显较强,而对照组中的荧光强度较弱,说明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没有被降解而是在胞内大量积累;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Wnt3a连续培养21d后ES-E14TG2a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条带明显比空白对照的蛋白条带粗;ES—E14TG2a细胞经wnt3a培养后Pitx2、Frizzled、Sox17的表达量均持续上升,Pitx2在培养7d、14d、21d分别为4.17±0.20、7.27±0.35、8.59±0.21(F=222.757,P=0.000);Frizzled在培养7d、14d、21d分别为1.01±0.06、2.93±0.22、5.44±0.30(F=302.703,P=0.000);Sox17在培养7d、14d、21d分别为8.45±0.41、18.35±0.17、34.93±0.16(F=7217.083,P=0.000);Oct4培养到7d、14d的表达量持续增加分别为1.22±0.21、1.56±0.04,而连续培养21d后Oct4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为1.15±0.07(F=8.827,P=0.016)。结论Wnt3a持续作用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血管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有间歇性跋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严重者可发生肢端坏疽,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治疗相当困难,甚至导致截肢。因此尽早发现并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临床价值[1]。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方法众多,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临床表现,足部动脉搏动检查,踝-肱血压指数,经皮氧分压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在现今超声及影像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敏  郭晓东  聂影  刘阳  王瑞芳  张大鹍 《生物磁学》2012,(28):5473-5475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研究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患者的肿瘤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5例并根据活检肝细胞癌病变和肿瘤分级不同分为A组37例(高分化组)和B组28例(低分化组),对两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A组与B组病灶的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tAT=7.266,PAT=0.000;tTTP=5.966,PTTP=0.000;tPI=8.219,PPI=0.000)。A组与B组间的病灶增强时间(1)、增强斜率(2)、清除时间(3)、清除斜率(4)具有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66,PI=0.000;t2=317,P2=0.000;t3=8.880,P3=0.000;t4=6.178,P4=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肝癌分级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和获得肿瘤分级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