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川沙塘鳢视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与摄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视觉器官的发育,并对其发育与摄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河川沙塘鳢的眼囊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当胚胎发育至心跳期时,眼囊内陷形成视杯;之后,视杯内表面的外胚层形成晶状体而与视杯分离,视杯进一步发育形成视网膜。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晶状体的直径增加,结构逐步发育完善。胚胎发育至眼黑色素出现期时,视网膜分化为6层,其中,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3个核层明显;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视网膜已分化为10层。孵出后1d的仔鱼,其视网膜已能行使功能,仔鱼逐渐开口摄食。随着稚、幼鱼的发育,视网膜厚度进一步增加,结构发育完善。视网膜的结构和视觉特性显示河川沙塘鳢是要求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并具有较好视觉功能的鱼类。  相似文献   

2.
青鳉(Oryzias latipes)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为硬骨鱼类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目前,尚无青鳉性腺分化与发育过程的系统资料。该文以青鳉孵化后不同时期的生殖腺为材料,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性腺的出现、分化及成熟过程。结果显示:孵化后5~10 d,仔鱼腹腔右侧已可见生殖腺,生殖细胞体积明显大于周围的体细胞;孵化后10 d,性腺开始分化,雌、雄性个体性腺出现结构上的差异,雌性个体内可明显观察到生殖包囊结构;随后,雌、雄性个体内先后可见卵子和精子的发生过程和组织学分期;孵化后50 d,首见卵巢腔结构和成熟精子。此外,还观察到性反转现象的特例,即两性特征共存的现象。该结果将为发育生物学、遗传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视觉器官发育与生态习性及摄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条件下的褐菖鲉仔、稚鱼的视觉器官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褐菖鲉为卵胎生鱼类,其视觉器官的分化速度较一般鱼类快,从母体产出时,仔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层和原始晶状体已形成;1日龄仔鱼的视网膜分化为6层,晶状体出现纤维化,直径约72 μm,仔鱼开始具有一定趋光性;2日龄仔鱼视网膜分化完成,可见10层结构,巩膜出现,与仔鱼开口摄食相适应,游泳能力增强;5 ~ 7日龄晶状体直径达99 μm,晶状囊形成;17日龄,仔鱼角膜结构分化完成,脉络膜趋于完善;37日龄稚鱼的视觉器官各部分已经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眼的发生过程, 结果显示: 胭脂鱼眼的发育经历了眼原基形成期、眼囊形成期、视杯形成期、晶体板形成期、晶体囊形成期、角膜原基形成期、角膜上皮形成期、视网膜细胞增殖期、晶状体成熟期、眼色素形成期以及眼成型期等11个时期。视网膜发育最早, 起始于眼原基的形成, 直至眼成型期分化完成, 形成了厚度不一的8层细胞, 由内向外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 且发育历时最长, 约264h。晶状体的发育在视网膜之后, 始于晶体板的形成, 于出膜前期成熟, 发育历时最短, 约74h。角膜发育最晚, 始于角膜原基的形成, 出膜1 d分化为透明的成熟角膜, 发育历时约96h。出膜4 d仔鱼眼色素沉积明显, 视网膜各层分化明显, 晶状体内部完全纤维化, 眼的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实验室饲养的重口裂腹鱼眼在胚胎和早期仔鱼阶段的发生和形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眼的发生开始于神经胚时期形成的眼原基,眼原基经过分化和内陷形成双层视杯,最终发育形成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来源于外胚层细胞,晶状体发育主要经历晶体板时期;角膜的发育时间较视网膜和晶状体晚,始于角膜上皮的形成。出膜后3 d仔鱼视网膜发育基本完成,眼色素沉积明显,基本具备眼的功能结构。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重口裂腹鱼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资料,为苗种培育等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仔、稚鱼呈线性生长趋势.仔鱼出膜后1~2d为内源性营养阶段,3d进入混合营养阶段,15 d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口凹已经出现,出膜后3d与外界相通,9d口咽腔基本发育完成.8d食道发育基本完成.初孵仔鱼消化道雏形已现,但胃肠未明显分化.出膜后64 d胃小凹处出现胃腺,胃消化功能基本完备.初孵仔鱼肠道已经分化,出膜后27 d肠基本发育完成.初孵仔鱼具有肝前体,出膜后2d肝细胞开始分化,7d肝中出现明显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索,肝组织结构与成体差异不大.3d肝前端出现胰组织,4d具有胰雏形,5d完整胰出现,胰腺细胞之间具有大量嗜曙红酶原颗粒物质;9d胰岛出现,胰组织基本发育完成.64 d消化系统各部分组织结构发育基本完成.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形态发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出膜后64 d胃肠仅前端膨大,无任何弯曲;85 d胃与食道呈直角弯曲后下行,但胃肠无明显分界;120 d胃弯曲为“Z”形后笔直下行,胃肠仍无明显分界,肝为一整体,未见分叶.1龄幼鱼,消化系统解剖结构与成鱼相似,但肝缺少右叶,肠缺少胃背面的圆环形弯曲.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和仔鱼的营养方式可能体现了长江以南地区冬天繁殖鱼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和仔鱼的营养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 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 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产卵量的动态变化。海洋青鳉中的LA含量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 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LDH活性在铜胁迫下变化不大, 而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 T含量在短期铜胁迫下有所升高, 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 却随镉胁迫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 FSH与LH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 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 两者的含量变化与T的动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 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 青鳉的产卵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 铜或镉胁迫均能显著影响雌性青鳉的LA含量, 增加能量消耗, 进而影响性激素水平, 最终影响到产卵量, 但两类离子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 一定浓度的铜或镉胁迫会导致海洋青鳉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 且存在两性差异性, 雌鱼对铜或镉胁迫的响应敏感强, 可选择雌鱼开展相关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殖腺胚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采用解剖学与组织学技术对其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鲵的原始生殖腺开始出现于出膜28~49 d;出膜133~175 d时一些个体生殖腺内已初步分化出原始卵泡;出膜259 ~343 d时一些个体生殖腺内已初步分化出生精小叶;出膜427 d时,卵巢已明显分化为皮质与髓质,且髓质内出现了卵巢腔,精巢内生精小叶及其内的腔隙、精巢间质等分化已较为明显;出膜511 d时精巢分化为明显的生精小叶和非成熟小叶两个区域.本文认为,大鲵与其他无羊膜类原始生殖腺的分化一般发生在胚后阶段,而且雌性的分化时间早于雄性.  相似文献   

9.
半滑舌鳎仔、稚鱼视网膜结构与视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0d半滑舌鳎仔、稚鱼视网膜和全长50mm的半滑舌鳎幼鱼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d仔鱼色素层形成,15d仔鱼没有显著的视网膜运动反应,25d时具有正常感受自然光的明视功能,43d半滑舌鳎稚鱼适应自然光的功能丧失;(2)半滑舌鳎仔鱼阶段感受细胞主要为高密度的单锥,视杆细胞和双锥细胞出现的较晚;单锥融合成双锥时,由于半滑舌鳎视锥细胞椭圆体细长,融合程度较差,尽管在视网膜横切面上能够看到双锥,但在切向切面上仍呈现单锥排列方式;随其生长发育,视锥和神经节细胞密度降低,视杆细胞密度增加,31d后视杆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比值增大,网络会聚程度提高;相关数据表明,20-31d是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过渡时期,这是与半滑舌鳎从浮游生活到底栖生活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3)半滑舌鳎内核层结构特殊,50mm时只有1层水平细胞,属感光系统不发达类型,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共4-5层,但不可分辨;内核层细胞层数的减少,基本上没有分化的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说明半滑舌鳎视网膜的光敏感性不高;(4)半滑舌鳎仔鱼浮游生活阶段视敏度较高,视觉在捕食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底栖生活后,视敏度和光敏感性都较差,视觉在捕食行为中不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熊猫眼睛的胚后发育状况,对64小时龄和35天龄大熊猫视网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胚后64小时龄大熊猫视网膜的分化程度很低,色素层已形成,但视泡腔明显;神经层由外面数层长梭形,内面数层圆形细胞核及无核的纤维层构成。  相似文献   

11.
视觉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取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根田鼠视网膜的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生3d内根田鼠视网膜分化程度较低,神经节母细胞层尚未分化,占据了视网膜层的一半以上;5日龄时,外网层开始出现;6日龄时,外网层开始清晰,外核层与内核层更加清晰;18日龄时,视网膜结构与成年根田鼠结构相似,各层结构清晰可见。测量了神经节细胞层和外核层的细胞密度以及核层厚度,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发育,外核层细胞层厚度及细胞密度不断增加;而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及细胞密度不断减少。与褐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甘肃鼢鼠、达乌尔黄鼠、岩松鼠视网膜相比,根田鼠视网膜结构介于夜行性与昼行性鼠类之间[动物学报52(2):376-382,2006]。  相似文献   

12.
四指马鲅视网膜早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H.E染色和显微测量法,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早期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的结构、分化和形成过程以及视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精后8 h54 min,视杯已经形成。初孵仔鱼视网膜没有分化。2日龄仔鱼可以清晰的辨认出色素上皮层、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3日龄仔鱼内核层已经分化出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4日龄仔鱼视网膜10层结构完整。9日龄至14日龄,外核层胞核数目与神经节细胞数目的比值增大,视网膜会聚程度升高,是该鱼视觉特性发生变化的过渡期,这与其从浮游到浅海中下层和泥沙质海底活动的生态迁移相适应。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其视网膜内核层水平细胞仅有1到2层,属于感光系统不甚发达的类型。该鱼在仔鱼浮游生活阶段,视敏度较高,视觉对其行为和摄食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适应生活于光照较充足的环境中,转入浅海中下层和泥沙质海底后,光敏度和视敏度均较差,视觉在其行为和摄食活动中不具有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剑尾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14.
青鳉(Oryxias latipes)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它性极皮实,易于饲养,是研究鱼类胚胎发育、遗传变异及生理特性的好材料,也是水生毒理学的标准实验用鱼之一。本文介绍了青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基本形态,雌雄鱼的形态差别及生长、繁殖习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青鳉的人工繁殖与不同发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一种新兴的海洋模式生物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人造海藻模拟了自然海藻影响海水青鳉产卵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海藻对海水青鳉产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两交叉放入人造海藻,海水青鳉在球状或海葵状海藻的挂卵量显著高于其他人造海藻(P0.01);4种人造海藻同时存在时,海水青鳉几乎不在玻璃空地产卵,在球状海藻的挂卵数最高(176±47 eggs·d-1),其次为海葵状海藻(89±32 eggs·d-1),显著高于树状海藻和大叶海藻(P0.01);球状海藻和海葵状海藻上的挂卵数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动态,最终海葵状海藻的挂卵数超过了球状海藻。由此推测,海水鱼类在产卵过程中对海藻的物理结构具有明显选择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国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试验动物, 分析了铜和镉两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海洋青鳉摄食行为特征的影响, 包括摄食响应时间、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等参数。结果显示, 随着Cu2+浓度的升高, 开始时, 海洋青鳉的摄食量有所升高, 当Cu2+浓度达到0.087 mg/L时有最大的摄食量和最短的摄食响应时间。随后, 摄食量出现下降, 在0.174 mg/L时达到最低。低浓度的Cu2+还能提高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 而Cu2+的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则降低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Cd2+对海洋青鳉的摄食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Cd2+抑制海洋青鳉摄食的最低可见效应浓度为 0.65 mg/L, 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均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 在Cu2+和Cd2+胁迫下, 对食物的响应时间有性别差异, 雌性显著短于雄性, 还存在群体显著短于个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清镇市化工厂是贵州省东门桥河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评估这条河流的汞污染程度,本研究调查了东门桥河环境样品中的汞含量和分布情况。河流水体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9±47.40)和(0.64±0.58)ng·L-1;生物膜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8±1.91)mg·kg-1和(10.47±0.40)μg·kg^-1;沉积物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1±20.22)mg·kg-1和(32.74±10.96)μg·kg^-1。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条河流中汞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将青鳉鱼胚胎和仔鱼分别暴露于从河中收集的被汞污染的河水、生物膜和沉积物中。青鳉鱼胚胎经15 d暴露后,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升高,实验暴露还导致胚胎无法破膜、卵黄囊水肿等畸形效应,以及初孵仔鱼不同程度的畸形。青鳉鱼仔鱼经24、48、96 h和21 d暴露后,各暴露组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且表现出一系列以脊柱弯曲为主的畸形效应。研究表明,东门桥河的汞污染会严重影响青鳉鱼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泥鳅性腺发生和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和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泥鳅性腺发生于出膜后12 d,40日龄卵巢开始分化,至55日龄卵巢分化完全;精巢于出膜后55 d左右开始分化,100 d左右分化完全.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电镜及间接荧光抗体对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央首先分化,同一切片中位于中央的细胞分化程度最高,离它越远、分化越低。以中央细胞为准,胚胎发育到21期,感光细胞开始分化,22期外节出现,外节盘膜是直接以外凸折叠形成的。同时在视网膜杆锥层出现视蛋白特异性荧光,说明光敏蛋白的合成,感光细胞轴突与双极细胞建立突触联系。至此(22期末),感光细胞行使功能的结构基本形成。到25期,外节盘数达300多层,突触结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0.
转人APP基因小鼠视网膜视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采用C57BL/6J转人APP基因小鼠6只,采用同背景10个月龄的C57 BL/6J正常小鼠6只做为对照。灌注处死小鼠,完整取出右眼球分离视网膜,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异常明显:膜盘排列结构模糊,局部间隙溶解、甚至消失;外核层细胞体干枯变形,染色质聚集浓缩;内核层可见固缩细胞;神经节细胞胞膜不完整,线粒体水肿,并可见染色质聚集。结论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