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我国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间歇性大暴发频度的大尺度地理差异及其成因,作者研究和分析了我国1956—2008年52年间共发生的121次甜菜夜蛾大暴发频次地理分布的行政区域特征、纬度特征和经度特征。【方法】首先查阅和整理我国历代以来有关甜菜夜蛾记载和研究的文献,并按时间序列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中国1956—2008年52年间共发生甜菜夜蛾大暴发频次为121年次,然后分别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纬度分级区域和经度分级区域进行重新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中国不同省区及不同经纬度地区甜菜夜蛾有暴发记录的历年总频次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按省级行政区域进行统计,中国有17省(直辖市)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按暴发频次多少可分为低频暴发区(记录1~4次的共有8省市,即天津1、北京1、海南1、湖南1、云南2、广西3、辽宁3、福建3)、中频暴发区(记录5~9次的共有5省市,即湖北5、安徽7、上海8、江西8、陕西8,占总频次的29.8%)和高频暴发区(记录10次以上的4省市,即山东10、河南13、浙江13、江苏34,占总频次的58%)。按经纬度值进行统计,中国甜菜夜蛾有暴发记录的纬度范围为21.44°~41.97°N,即从中国南部的福建莆田至北部的辽宁抚顺都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经度范围为107.09°~123.97°E,即从中国西部的陕西关中至东部的辽宁抚顺都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而暴发最频繁的纬度范围是28°~38°N,约占总频次的89.3%;暴发最频繁的经度范围是113°~121°E,约占总频次的81.8%。【结论】中国甜菜夜蛾间歇性暴发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主,暴发寄主以蔬菜和棉花为主,暴发季节以7—10月为主。甜菜夜蛾间歇性高频暴发区,其地理特征主要为低海拔地区,即平均海拔低于500 m(也有极少部分发生在平均海拔为1 000~2 000 m之间的盆地);其气候特征主要为暖温带3 400℃≤活动积温≤4 500℃及亚热带地区4 500℃≤活动积温≤8 000℃、湿润(年降水量≥800 mm)及半湿润地区(400≤年降水量≤800 mm)和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区(该两个气候区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2.
文礼章  张友军 《昆虫学报》2010,53(12):1367-1381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我国多种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在我国许多地区频繁暴发成灾。为探索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规律并建立种群数量发生趋势预测模型, 作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广域(较大范围)温度和广域降雨量变化趋势对我国广域甜菜夜蛾年暴发频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甜菜夜蛾发生的长期趋势和年间波动状况均与广域温度和广域降雨量具有复杂的影响关系。在1979-2008年间, 我国甜菜夜蛾暴发频度呈现出波浪式上升趋势, 其暴发指数平均年递增率为0.076, 而我国广域温度(以27个省市级气象台数据统计为例)在1990-2008年间的平均年递升率为0.039℃, 即我国甜菜夜蛾暴发频度上升趋势与我国广域温度升高趋势同向而行。作者从52个因素(当年和上年1-12月各月及全年日均温和月均降雨量)中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P<0.05或0.01)的10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 初步找出了能够预测广域甜菜夜蛾暴发趋势指数的温度与降雨量或其组合因素, 并使其模型达到99%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作者认为, 广域温、 雨因素与广域甜菜夜蛾暴发趋势指数的这种密切相关性, 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必然的环境(温度和降雨量)作用于生物(甜菜夜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鉴定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董双林  杜家纬 《昆虫知识》2002,39(6):412-416
近年甜菜夜蛾在我国大面积频频暴发 ,但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该文概述了有关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鉴定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认为利用性信息素可有效预测和防治甜菜夜蛾的发生和为害。我国应加强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使其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甜菜夜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曾娟 《生态学报》2015,35(6):1899-1909
揭示我国草地螟在长时间序列上的年度间变化规律,探明轻发年份特点和研究意义,阐释气候变化背景对草地螟发生的影响方式。分析了1949—2012年我国草地螟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轻重年份差异,利用2006—2012年北方主发区每年各代次各虫态发生期出现时间、有效持续时间和发生县点数等数据分析了轻发年份的时空分布特征。在1951—2012年可追溯的时间序列上,研究了北方草地螟主发区(169个具有连续气象资料的发生站点)年平均气温、1月月平均气温、6—8月累计降雨量等气候背景变化趋势与草地螟年度发生动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62年的长时间序列上,我国草地螟轻发年份频次多于重发年份;(2)轻发年份的总体特征是发生期迟、发生盛期短、发生区域少;(3)大尺度气象条件变化是引起草地螟年度发生动态波动的重要因素,与1951—2012年年度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和1月份月平均气温与草地螟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8月累计降雨量与发生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指出,轻发年份是草地螟种群长期消长动态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轻发年份的研究是揭示其年度发生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在长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上,可采用年度发生(幼虫)面积作为判断轻重年份发生程度的主要量化指标;利用草地螟发生区多点大尺度气象数据,与年度发生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作为阐释气候背景影响草地螟长期发生趋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雯  郭巍  张霞  李杰  孙伟明 《昆虫学报》2010,53(7):727-733
昆虫肠粘蛋白(invertebrate intestinal mucin, IIM)是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的重要蛋白组分之一,在保护昆虫免受微生物侵染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5龄幼虫中肠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甜菜夜蛾肠粘蛋白SeIIM-8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BW06596)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甜菜夜蛾肠粘蛋白基因SeM-8,序列分析发现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2 703 bp,编码90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95.7 kDa。序列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U255994)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粘虫Mamestra configurata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肠粘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48%,49% 和4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SeM-8粘蛋白在甜菜夜蛾即将孵化的卵和5龄幼虫的围食膜、中肠和粪便中都有存在,在5龄幼虫马氏管、脂肪体、唾腺、血淋巴等组织部位没有发现。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IIM结构和功能,寻找生物防治新靶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兴亚  许国庆 《昆虫学报》2014,57(9):1061-1074
【目的】为了明确我国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阐明该种害虫在我国的种群历史动态。【方法】本研究对采自我国20个地理种群的529头甜菜夜蛾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11软件分析种群间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构建了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在所分析的所有529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10个单倍型,其中Hap_1为所有种群所共享。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Hd=0.257±0.025,Pi=0.0007±0.0001,Kxy=0.323),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FST=0.211),基因流水平较高(Nm=1.870)。AMOVA分析表明,甜菜夜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变异水平较低。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2=0.005,P>0.05)。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种群中,未形成明显系统地理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2.177, P<0.05; Fu’s FS=-8.629, P<0.05)与错配分布分析表明,我国甜菜夜蛾种群曾经历种群近期扩张。【结论】研究结果揭示,甜菜夜蛾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验证了甜菜夜蛾具有高度的迁飞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知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泛素延伸基因 5'端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应用3'RACE-PCR技术,从甜菜夜蛾S. exigua脂肪体组织总RNA中反转录扩增泛素基因的cDNA片段。扩增得到的片段全长513 bp,3'末端有123 bp的非翻译区,翻译区编码一个长为12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14.8 kD。同源分析表明,此cDNA序列为ubiquitin-53aa extension protein(ubi-53) 基因,在泛素蛋白后融合了一个核糖体L40蛋白(ribosomal L40 protein)。用MagAlign和Genedoc软件对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甜菜夜蛾的ubi-53基因与真核生物家蚕Bombyx mori、草地夜蛾、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人Homo sapienes泛素的同源性分别为96.9%、98.5%、95.3%和93.0%,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泛素的同源性为78.8%,说明真核生物的泛素基因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泛素基因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进化途径。将甜菜夜蛾的ubI-53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至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异源泛素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原核表达蛋白是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下的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组建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在5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0~32℃,甜菜夜蛾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甜菜夜蛾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73℃、15.68℃、15.09℃、12.83℃和15.06℃,有效积温分别为37.9、126.3、73.8、29.2和265.6日·度;甜菜夜蛾在26℃时世代存活率和种群增长指数最高,分别为55.2%和205.9,20℃时不利于种群增长;在26℃和29℃时,甜菜夜蛾的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04.7和611.4粒/雌,26℃是甜菜夜蛾最适宜交配的温度,交配率为84.9%,平均精包数为2.46个/雌;高温条件下,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缩短;甜菜夜蛾的世代存活率(S)和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的关系均可用二次抛物线表示:S=-0.5056 t2+27.652 t-326.02 (r=0.91),I=-3.2532t2+178.45 t-2 270.40 (r=0.94)。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HSP90基因克隆及高温胁迫下其表达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抵抗高温过程中的作用, 克隆了其HSP90基因cDNA全长序列, 并检测了在系列高温胁迫下不同龄期幼虫体内其相对表达量。根据已报道的热激蛋白90基因序列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甜菜夜蛾HSP90基因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FJ862050)。该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2 154 bp, 编码717个氨基酸, 预测的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2.6 kD和5.0。该序列具有HSP90家族的典型特征和特殊的功能结构域, 并且与多种生物的HSP90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为了研究HSP90抵抗高温的作用, 构建荧光定量RT-PCR体系, 检测了37, 39, 41, 43和45℃胁迫下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体内HSP90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HSP90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幼虫体内HSP90表达量随着温度升高呈增加的趋势。43℃和45℃胁迫下, 各龄幼虫体内HSP9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常温(P< 0.05), 但不同龄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HSP90在甜菜夜蛾幼虫抗高温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以来中国各地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特征。方法搜索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以来中国各地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当年不同时期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并比较2009年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和2008年、2007年报道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作比较,以分析和前2年血凝素(HA)氨基酸序列相比所发生的变化。结果2009年中国各地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人源)的同源性为99%-100%,但和2008年以及2007年的同源性非常低,分别为70%-77%和71%-90%。结论2009年暴发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血凝素氨基酸序列较往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异,这可能是今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胡振  左洪亮  李亚楠  黄劲飞  胡美英 《昆虫学报》2011,54(11):1249-1257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作为生物体内的重要物质,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 在清除H2O2、 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以及阻止羟基自由基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和分析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CAT基因, 命名为SexiCAT, GenBank登录号为JN051294, 其cNDA序列全长为1 755 bp, 开放阅读框长1 524 bp, 推测编码507个氨基酸。经氨基酸序列比对, 此多肽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 与其他昆虫CAT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 家蚕Bombyx mori (87%)、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73%)、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71%)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70%)。对该基因在甜菜夜蛾各个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SexiCAT基因在甜菜夜蛾各个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 是卵期表达量的7倍, 幼虫期次之, 卵期最低; SexiCAT基因在5龄幼虫体壁、 中肠、 脂肪体和马氏管组织中都有表达, 但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甜菜夜蛾SexiCAT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同源建模将为今后对其功能研究以及作为靶标设计新型氧化酶抑制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测定了粘虫颗粒体病毒(PuGV-Ps)对苏云金杆菌(Bt)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uGV对甜菜夜蛾没有致毒作用,但Bt中加入PuGV后可以提高Bt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甜菜夜蛾致死中量LC50由Bt单剂的1.094mg/mL下降到0.862mg/mL,共毒系数达127。亚致死剂量Bt处理甜菜夜蛾影响了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幼虫生长量相对减少、蛹重下降、化蛹率降低和化蛹历期延长,添加了PuGV-Ps后进一步增强了Bt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甜菜夜蛾中肠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uGV-Ps对甜菜夜蛾中肠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昆虫同时取食PuGV-Ps和Bt后,中肠酶液总蛋白酶活力都有所下降,在中肠酶液最适pH范围内蛋白酶活力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康磊  刘世荣  刘宪钊 《生态学报》2016,36(5):1253-1262
采用Dmey小波变换法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1959年至2006年月径流量、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长时间序列周期性变化中的相互响应,并根据主周期预测未来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气温、径流和降水存在多尺度周期性变化,在不同的尺度周期中,表现出不同的冷暖、丰枯和干湿的振荡规律,总体表现为由小尺度无明显规律的剧烈振荡向大尺度有明显规律的振荡变化。3个要素同以8—12个月的小尺度为周期剧烈振荡,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具有明显规律振荡变化的周期分别为气温500个月、径流150个月和降水120个月。受森林砍伐的影响,研究区域在1962—1988年期间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周期性响应迟钝,而在1988—2006年期间基本同步。根据大尺度周期性波动趋势预测,未来十几年研究区域处于偏暖的年代际背景下,未来6—7a为多雨期,但径流量偏少。  相似文献   

14.
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动态:趋势和周期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川西平原农田由8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中3个主要群落变量的趋势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3个变量都有增加的趋势.生物量是二次抛物线,Shannon指数是指数函数,Simpson指数是正弦函数。(2)3个变量中生物量显示出了周期性,这个变量的周期都约为1年。1年的周期与四川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动态相一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末显示出周期性—川西平原啮齿动物群落3个变量的增加趋势,可能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与人类长期共存所形成的适应特征,它们能随农业产量增加这样的环境变化使各个群落变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也可能不过是处于群落自然波动中的上升阶段、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工作,才能判断该增加趋势的生态学本质。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存在很多共同的寄主植物。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竞争关系,本文在食物充足和食物缺乏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种内和种间竞争行为;研究了不同初始种群密度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在相同生态位的种群竞争行为。结果表明:无食物条件下,扭动行为是草地贪夜蛾种内竞争最主要的行为表现,其中3龄与5龄幼虫组合扭动行为出现次数最多,为8.57±0.49次/30 min。与无食物处理相比,有食物处理下草地贪夜蛾攻防行为次数较少。种间竞争中,在无食物条件下二者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头部接触,防御主要表现为扭动行为,其中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与甜菜夜蛾5龄幼虫竞争时头部接触和扭动行为最频繁,分别出现5.03±2.43次/30 min和18.47±5.92次/30 min。此外,同一龄期的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种间竞争中,草地贪夜蛾存活率更高;不同龄期两者竞争时,龄期相对较高的幼虫存活率更高,且有食物时两者存活率均高于无食物处理。种群竞争的室内模拟研究中,草...  相似文献   

16.
孙君帅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0,30(6):1494-1499
为评价幼虫寄生蜂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的控害潜能,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测定了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年龄特征生命表参数为:净生殖力(种群趋势指数)R0(I)=122.0172,内禀增长率rm=0.1522,世代平均历期T=40.8556(d),周限增长率λ=1.1644;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生殖力表参数为:R0(I)=20.2479,rm=0.3045,T=9.8788,λ=1.3559。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a=0.8952,Th=0.0205,Namax=48.78(头)。通过生命表参数比较和功能反应模型分析,可见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对甜菜夜蛾种群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从世代平均历期T的比较可知,在甜菜夜蛾繁殖1代的时间内,马尼拉陡胸茧蜂可以繁殖4个世代,在时间上天敌对害虫的发生是"超前的"而不是"跟随的"。因此在放蜂技术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毒株(HvAV-3h)编码的第161号开放阅读框(3h-161)的序列特征及表达谱,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3h-161的CDs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高效的多克隆抗体;利用RT-PCR技术检测3h-161的转录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H-161的表达情况。【结果】3h-161编码区长516 bp,共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感染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3龄幼虫后12h开始转录、48h开始表达;3H-161在囊泡病毒属内的不同毒株(HvAV-3j、HvAV-3i、HvAV-3e、HvAV-3f和HvAV-3g)间高度保守,序列一致性为100%。【结论】本研究阐明了3h-161的序列特征、获得了3H-161的多克隆抗体,明确了其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HvAV-3h感染甜菜夜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佩  张兰  张燕宁  贾伟  蒋红云 《昆虫学报》2015,58(9):933-940
【目的】为了探究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 Top I)氨基酸突变对其DNA解旋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克隆甜菜夜蛾 Top I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采用完全重叠PCR定点突变技术,向甜菜夜蛾Top I 的V420, L530, A653和S729(根据人Top I 氨基酸序列编号)4个位点引入突变,将改造成功的重组 Top I 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中,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测定Top I突变对其解旋活性的影响。【结果】完全重叠PCR能实现甜菜夜蛾 Top I 定点突变。重组蛋白在体外得到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96.0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重组蛋白分离纯化并测定对质粒pBR322解旋酶活性,发现引入V420I, L530P和A653T突变后Top I的比活力显著降低,而引入S729T突变后比活力与野生型蛋白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明在甜菜夜蛾Top I中引入V420I, L530P和A653T突变后,其对底物pBR322的解旋活性显著降低,为后期探索甜菜夜蛾Top I的定点突变与其对喜树碱及其衍生物敏感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的方法克隆了斜纹夜蛾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1GOBPⅡ)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086371)。序列分析表明,S1GOBPⅡ可读框序列为489bp,编码16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8.2kD,等电点为5.72。S1GOBPⅡ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即氨基酸序列中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呈酸性。S1GOBPⅡ氨基酸序列与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和甜菜夜蛾(S.exigua)气味结合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RT-PCR和Northem blot检测表明,SIGOBPⅡ具有触角组织表达特异性。将S1GOBPⅡ,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阳性重组子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进行了高效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S1GOBPⅡ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32.0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Westem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与Ni-NTA螯合物特异性结合,表明表达的S1GOBPⅡ为N端带有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利用Ni^2+-NTA亲和柱进一步纯化了S1GOBPⅡ,以该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S1GOBPⅡ的抗血清,ELISA滴度为1:12800,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S1GOBPⅡ抗血清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蛋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曾娟  姜玉英  刘杰 《生态学报》2018,38(5):1832-1840
2010—2016年我国草地螟一直维持总体轻发态势。为从长时间序列上分析连续轻发年份的历史地位,以1979年以来第2、3个暴发周期及其之间的间歇期为对照,分析了2010—2016年草地螟连续轻发的特点,即全国种群规模维持在历史低位,西北地区发生面积和比率加大,发生区域向西部缩减,提示我国草地螟种群发生已进入间歇期。分析了1979—2016年时间序列上华北、东北、西北3个地区的发生情况对全国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发生面积自然对数值与全国发生面积自然对数值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即华北、东北地区与全国发生趋势的年际波动完全一致;(2)西北地区发生面积自然对数值与全国的线性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西北地区与全国的波动趋势有明显差别;(3)自第3个暴发周期的2005年以后,西北地区的波动曲线逐渐与全国趋同,推测这一变化与新疆种群的建立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