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静脉输注和局部多点注射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1例粉碎性骨折患者,4次为一个疗程,每周间隔1次,每次治疗细胞总数(3~7)×107。术后1、3、6月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的变化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一月,患者在不帮助的情况下可独立缓慢行走,复查X线提示骨折部位有新生骨形成;干细胞治疗后三月,复查X线提示骨折愈合较前好转;半年后,患者右下肢受力明显好转,可以独立自由行走,复查X线提示右下肢骨折部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骨折部位愈合良好。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促进粉碎性骨折的愈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的方法克隆了斜纹夜蛾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1GOBPⅡ)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086371)。序列分析表明,S1GOBPⅡ可读框序列为489bp,编码16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8.2kD,等电点为5.72。S1GOBPⅡ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即氨基酸序列中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呈酸性。S1GOBPⅡ氨基酸序列与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和甜菜夜蛾(S.exigua)气味结合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RT-PCR和Northem blot检测表明,SIGOBPⅡ具有触角组织表达特异性。将S1GOBPⅡ,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阳性重组子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进行了高效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S1GOBPⅡ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32.0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Westem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与Ni-NTA螯合物特异性结合,表明表达的S1GOBPⅡ为N端带有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利用Ni^2+-NTA亲和柱进一步纯化了S1GOBPⅡ,以该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S1GOBPⅡ的抗血清,ELISA滴度为1:12800,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S1GOBPⅡ抗血清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蛋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优于脂肪, 因此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解决草鱼配方策略的重要途径。实验探讨了中规格(460 g)草鱼和大规格(1970 g)草鱼饲料中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采用2×4的双因子实验设计, 实验一: 中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25%和35%, 4个蛋白梯度为22%、24%、26%和28%, 共8个处理; 实验二: 大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30%和40%, 4个蛋白梯度为18%、20%、22%和24%, 共8个处理。在56d的等量投喂后, 实验结果显示: 中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28%蛋白水平组达到最高(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35%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5%组(P<0.05); 大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蛋白水平大于20%之后差异不显著(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40%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30%组(P<0.05)。同时,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饲料分别添加35%和40%小麦淀粉时不会对草鱼的肝脏组织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在实验条件下,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分别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35%和40%以内时, 可以有效地利用淀粉节约饲料蛋白而不造成肝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消化率的高低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粪便的不同收集方式会影响消化率的测定结果。研究观察了异育银鲫摄食后的排粪高峰以及排粪持续时间,探讨了粪便的不同收集方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约100 g)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ADC)测定结果的影响。饲料中加入1%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指示剂,实验采用3种粪便收集方法(积粪器法、虹吸法和后肠取粪法),并且在积粪器法和虹吸法中设置了不同的收粪时间。结果表明,正常投喂的异育银鲫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出现在摄食结束后的5—10h;饥饿2d的异育银鲫恢复摄食后的排粪高峰出现在摄食结束后的7—9h;饲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 of dry matter,ADCd)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DC of protein,ADCp)在排粪初始阶段较低,随着排粪高峰的出现而升高。粪便的不同收集方法和不同收集时间对ADCd和ADCp的测定结果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d与在排粪高峰时段内积粪器法的测定值相当;后肠取粪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d低于积粪器法排粪高峰期的测定值。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p略低于在排粪高峰时段内积粪器法的测定值;后肠取粪法收集粪便测得的ADCp低于积粪器法各时间段内的测定值。因此,在选择挑选新鲜完整粪便的前提下,在排粪高峰期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用于ADC的测定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反而后肠取粪法由于操作误差容易带来更大偏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施药后1, 3, 5和7 d调查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玉米叶片24 h时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寄生的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量)及子代羽化率。【结果】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和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4种杀菌剂中,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其寄生的麦蛾卵量分别为20.25和20.80粒;戊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最大,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戊唑醇残留的 玉米叶片24 h时子代羽化率为18.48%,施药3 d后接触时死亡率高达37.03%。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并且毒性较大,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寄生的麦蛾卵量为3.43和9.19粒,施药后1-3 d时死亡率分别高达96.21%和74.00%;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羽化的持续伤害时间长,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子代羽化率为27.92%。总体来说,4种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较4种杀菌剂大。【结论】田间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前7 d不建议喷施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前5 d不建议喷施甲基硫菌灵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时应该根据该药的田间推荐浓度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6.
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探索研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检测到不同的PCR-DGGE指纹谱带,其中斑点叉尾的平均谱带数(7.5)相对于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谱带数(分别为15和14)要少。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及各谱带相对丰度的UPGMA聚类和MDS排序结果显示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相似性高,而与斑点叉尾的差异比较大;rank-abundance散点图及回归分析也显示斑点叉尾与银鲫、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银鲫和异育银鲫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3)。在斑点叉尾肠道中检测到的菌群主要是变形杆菌,包括-变形杆菌和-变形杆菌;而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中菌群主要包括梭杆菌属中的类群,还包括变形杆菌门中的气单胞菌属,以及一些未知的类群。以上结果均表明在所研究的三种鱼的幼鱼阶段,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种类鱼中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受基因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