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特性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延伸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的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用小麦(HF 9703)胚芽鞘为材料,采用Hepes法和SDS法分别提取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通过改良的植物组织伸长测定仪测定其活性,并利用扩展蛋白抗体进行免疫印迹以检测其丰度,主要研究了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特性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Hepes法提取的扩展蛋白活性较高,而SDS法的提取效率高;离体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活性具有pH依赖性,且随缓冲液的交替更换(pH 4.5:pH 6.8)而反复逆转;扩展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壁中;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和黄瓜下胚轴扩展蛋白具有交叉重组活性,但这种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水分胁迫诱导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活性和丰度提高,扩展蛋白活性的提高在小麦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江蓠内生真菌NSS1抗菌蛋白的应用研究,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抗菌蛋白,最佳硫酸铵饱和度为65%。采用滤纸片法检测其对细菌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抗菌粗蛋白均能抑制五种细菌指示菌的生长,当浓度达到750 μg/mL时,抑制效果最好。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蛋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MTT法检测蛋白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抗菌蛋白在100℃以下,pH中性时抑菌活性稳定,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丙三醇、甲醇和胰蛋白酶对抗菌蛋白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不同浓度的蛋白液对超氧阴离子均有清除效果。当蛋白浓度达到360 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最强。上述结果显示抗菌蛋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伯氏致病杆菌IDP16 蛋白抑制大蜡螟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胞外组分中分离纯化出能够抑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免疫反应的一种蛋白,研究其在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和柱层析的方法对活性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体内注射并观察血淋巴黑化进行活性蛋白的筛选;采用荧光微球和琼脂糖小球评价活性蛋白对血细胞吞噬、包被作用的影响;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分析对活性蛋白进行鉴定,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克隆其编码基因,利用pET 30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纯化得到一个昆虫免疫抑制蛋白,命名为IDP16,该蛋白可显著抑制大蜡螟血淋巴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和包被作用.克隆得到其编码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结论]伯氏致病杆菌产生的IDP16蛋白能够抑制昆虫的免疫反应,在共生菌和宿主昆虫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浓度的地鳖虫蛋白粗提物(0.2~0.8g/ml)作用于S180肉瘤荷瘤小鼠,观察各组的抑瘤效果及重要生理指标的差异;同时分别用地鳖虫蛋白粗提物以及经过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由地鳖虫蛋白粗提物分离纯化得到的活性蛋白,作用于鸡胚尿囊膜,观察它们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地鳖虫蛋白粗提物对S180肉瘤荷瘤小鼠有显著的抑瘤作用;蛋白质粗提物以及纯化得到的活性蛋白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纯化品的抑制活性高于粗品,且二者对鸡胚生长发育的影响较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小,差异显著。因此,地鳖虫蛋白提取物有良好的体内抑瘤作用及血管生成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动物学研究》2004,25(6):483-48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主持的“核糖体失活蛋白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学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核糖体失活蛋白(RIP)抗人艾滋病病毒(HIV)活性,并对天花粉蛋白(TCS抗HIV活性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天花粉蛋白、烟草几丁质酶和烟草β1,3葡聚糖酶的结构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对三种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的粗提取物分别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检测,发现三种蛋白质均有抗真菌活性。三种蛋白中任意两种蛋白的组合,其抗真菌活性显著高于单一组分的抗真菌活性。三种蛋白共同作用时,获得了更好的抗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作物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商业化的转Bt基因作物获准在田间大面积种植,使其释放的Bt毒蛋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转Bt抗虫作物以植株残体、根系分泌物、花粉等形式释放的Bt毒蛋白通过田间耕作等方式进入土壤后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包括土壤活性颗粒对Bt毒蛋白的吸附作用。Bt毒蛋白在土壤中的杀虫活性、存留,土壤微生物对Bt毒蛋白的降解作用以及Bt毒蛋白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檗碱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抗痢治疗,其抗菌作用被认为是其发挥抗痢作用的主要药理学机制.小檗碱的体内外抗茵活性明显,其抗茵机制可能涉及对多种酶蛋白活性抑制,肠毒素拮抗作用和抗粘附作用等机制.小檗碱的直接抗茵作用可能与其非特异性蛋白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清。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采用GST-His双抗夹心法测定蛋白剪切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能恒定分泌重组ADAMTS13蛋白的细胞株ADAMTS2-4,每1L培养上清可纯化得到5.8m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DAMTS13多抗能与重组蛋白在190kDa处显单一条带,并且蛋白具有6.4U/mL的剪切活性(每毫升正常人混合血浆中ADAMTS13活性为1U)。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ADAMTS13作用机理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二硫键异构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二硫键的形成是许多蛋白正确折叠中的限速步骤,在稳定蛋白质构象和保持蛋白质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讨论的二硫键异构酶是内质网中一种重要的蛋白折叠催化剂,它催化蛋白二硫键的形成和错误配对二硫键的重排,并有抑制错误折叠蛋白聚集的分子伴侣活性。PDI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上提高外源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安美忱  刘宁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526-1531
牛乳铁蛋白素(Bovine Lactoferrcin, LfcinB)是乳铁蛋白在酸性环境下经胃蛋白酶作用N端释放的一段多肽,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LfcinB广谱抗菌性及改变LfcinB氨基酸序列对其抗菌能力的影响, 寻找LfcinB抗菌作用的结构位点。人工合成LfcinB,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LfcinB抗菌图谱。人工合成丙氨酸取代3位半胱氨酸的LfcinB、丙氨酸取代8位色氨酸的LfcinB和去掉2个半胱氨酸的LfcinB样品,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确定LfcinB抗菌活性位点。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14.
动物抗菌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物抗菌肽是有抗菌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 ,是宿主先天性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分。机体受到损伤或病原微生物入侵时 ,能迅速产生抗菌肽杀伤入侵者。Boman称抗菌肽是机体理想的第一道防线 ,因为抗菌肽的合成速度非常快 ,与以恒定的肽键合成速度相比较 ,抗菌肽的产生比IgM快 10 0多倍。而且 ,小肽的扩散比大蛋白质和免疫细胞更加迅速 ,作用更显灵活。自 2 0世纪 80年代早期 ,天蚕素和防御素分离纯化鉴定以来 ,天然抗菌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迄今为止 ,大约 2 0 0 0多种抗菌肽被分离出来 ,在哺乳动物、两栖类、昆虫中均已发…  相似文献   

15.
16.
Crude extracts of many lichens and some lichen acids have consider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uggesting their possible value in chemotherapy and providing some justification for their folk-lore use in some countries against pulmonary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7.
Ronidazole, a nitroimidazole that has in vivo antiparasitic and antimycoplasmal activity, also has some in viv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eta-thujaplic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现和使用给人类提供了抗击细菌感染的强大武器。但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开发新型的基于纳米酶(Nano-Enzyme)的新型抗菌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将纳米酶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酶和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另一类是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类酶活性。因为银(Ag)纳米粒子是历史最悠久且研究最广泛的纳米抗菌剂,而且其抗菌机制多样化,因此将Ag纳米粒子的抗菌机制和最新进展单独论述。纳米抗菌剂可以组合多种抗菌机制协同抗菌,从而提高其抗菌性能。因此,在这篇综述中系统介绍了Ag纳米粒子和上述2种类型纳米抗菌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抗菌机制,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抗菌活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最后,该综述还强调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Myeloperoxidase-Halide-Hydrogen Peroxide Antibacterial System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5       下载免费PDF全文
A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myeloperoxidase, a halide, such as iodide, bromide, or chloride ion, and H(2)O(2) on Escherichia coli or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is described. When L. acidophilus was employed, the addition of H(2)O(2) was not required; however,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atalase suggested that, in this instance, H(2)O(2) was generated by the organism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largely prevented by preheating the myeloperoxidase at 80 C or greater for 10 min or by the addition of a number of inhibitors; it was most active at the most acid pH employed (5.0). Lactoperoxidase was considerably less effective than was myeloperoxidase when chloride was the halide employed. Myeloperoxidase, at high concentrations, exerted an antibacterial effect on L. acidophilus in the absence of added halide, which also was temperature- and catalase-sensitive. Peroxidase was extracted from intact guinea pig leukocytes by weak acid, and the extract with peroxidase activity ha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hich were similar, in many respects, to those of the purified preparation of myeloperoxidase.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increased by halides and by H(2)O(2) and was decreased by catalase, as well as by cyanide, azide, Tapazole, and thiosulfate. This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employed,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a weak acid extract of guinea pig leukocytes is due, in part, to its peroxidase content, particularly if a halide is present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A heat-stable antibacterial agent or agents also appear to be present in the ex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