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总结高海拔地区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5例西藏高原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总结分析其征象及价值。结果:原发型肺结核3例(5%),影像表现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伴有淋巴结增大;侵润型结核31例(48%),影像表现成分混杂的致密影,可见钙化及卫星灶;血行播散型结核27例(42%),影像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结节影;纤维空洞肺结核4例(5%),影像表现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三大特征。结论:高原地区肺结核以侵润型和血行播散型为主,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同影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病人的治疗成本和思想负担。方法:选择性收集病变不典型。CT影像检壹曾误诊或诊断困难的病例30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最后治疗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结果:节段性阴影12例,局灶性斑片及斑点状影8例,散在少数小结节样影4例,多发结节并空洞影3例,肺内弥漫分布的粟粒结节影3例,肺内阴影伴有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9例以青壮年病人吸收较快,病程较短,以粟粒影和大片影表现者吸收最快。讨论:对于不典型的成人肺结核,不能片面的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年龄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茵素试验(PPD)、痰结核茵培养、抗结核抗体阳性在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正确认识及探究病变的影像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罗百灵  何白梅  张乐蒙  王丽静  李秀英 《生物磁学》2009,(14):2657-2659,2678
目的:探讨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4月经病理确诊为肺曲霉病住院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肺曲霉病患者中,曲菌球23例、侵袭性肺曲霉病17例。合并有基础疾病者36例(90.0%):其中,肺结核15例(37.5%),支气管扩张6例(15.0%)。肺曲霉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32例(80.0%),咳痰25例(62.5%),咯血24例(60.0%0。影像学表现多样,肿块结节型23例(57.5%),渗出型12例(30.0%)空洞样病灶12例(30.0%),“洞中球征”和“晕征”各8例(20.0%)。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检出,手术切除后病理检出26例(65.0%),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栓出12例(30.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2例。本组病例中,26倒在病理诊断前被初诊误诊,误诊率高达65.0%,初诊为肺结核13例(32.5%),肺癌8例(20.0%),细菌感染3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例。26例(65.0%)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均无复发;10例(25.O%)经抗真菌药物治疗,9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曲霉病多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反复间断咯血为主,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曲菌球和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治疗方法均有不同。肺曲霉病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马苗  罗百灵  顾其华  李瑛  李玉屏 《生物磁学》2013,(36):7043-7047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8月湘雅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中9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抗体、血沉及影像学检查及病史收集。分析和比较T.SPOT.TB与传统结核诊断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48例被确诊为肺结核,其中41例T.SPOT.TB结果阳性,44例非肺结核患者中5例T.SPOT.TB结果阳性。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8.6%。T-SPOT.TB检测在结核组的阳性检出率(85.4%)显著高于传统检查方法PPD(37.5%,P〈0.01)、结核抗体(16.7%,P〈0.01)、血沉(66.7%,P〈0.05),在非结核病组中的特异性(88.6%)显著高于血沉(36.6%,P〈0.0J)。PPD与T-SPOT.TB联合可提高诊断结核的阳性率(89.6%)。T.SPOT.TB检测仅与PPD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传统的PPD实验、结核抗体更高,具有重要的I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顾德林  施慧慧  石彩芳  沈甜 《生物磁学》2011,(23):4488-4489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肺结核患者,将所选取的患者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单纯肺结核组73例和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50例。分析两组组患者临床表现、CT影像学图片、CT影像学表现、血清IL-23R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肺结核组患者出现14例低热、11例胸闷、17例消瘦、14例气短、18例痰中带血、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咳嗽、21例胸痛。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出现16例低热、13例胸闷、21例消瘦、19例气短、20例痰中带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6例咳嗽、23例胸痛,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结核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可见结节影或包块影,呈明显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棘状突起,边缘较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有分叶、毛刺,同时肺内肿物周边存在晕征、血管聚集征、卫星灶征、胸膜凹陷等表现,此外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壁侵犯。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中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空洞、分叶征、肿块、条索影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IL-23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CT影像学特点更为明显,患者血清中IL-23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CT影像学结合血清IL-23R检测,以提高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根据组织活检结果分为肺结核组(71例)和非肺结核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检测血清CA125、PCT、IP-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部CT联合血清CA125、PCT、IP-10诊断肺结核的价值。结果:10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71例确诊肺结核,检出率65.74%。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或散在多发斑片影,伴空洞、树芽征或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结节性病变。肺结核组血清CA125、PCT、IP-10水平高于非肺结核组(P<0.05)。胸部CT、CA125、PCT、IP-10诊断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15、0.688、0.727,胸部CT、CA125、PCT、IP-10联合诊断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高于胸部CT、CA125、PCT、IP-10单独诊断。结论:胸部CT可显示肺结核典型病变特征,肺结核患者的血清CA125、PCT、IP-10水平显著增高,联合胸部CT、CA125、PCT、IP-10可提高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李学东  赵恩阳  王长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1,(21):4106-4108,4116
目的:探讨THP在早期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定位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已诊断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术中均实行THP膀胱灌注,灌注后15min置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粘膜,将THP橙色染色区域作为实验组进行活检,其他未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活检,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TUR—BT术后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开始灌注(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7天),比较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结粜: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粘膜吸收TH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3.5%;TUR-BT术后即刻灌注及6小时后灌注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术后7天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P对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早期定位诊断准确、安全性好,同时术后早期灌注THp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坏死性肉芽肿为病理表现的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8例该类病例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8例PC患者中,男女各14例,年龄27~68岁。仅1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余无症状。5例既往有慢性疾病或肿瘤病史。所有病例均为结节团块,4例含空洞。所有病例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特殊染色可见新生隐球菌体。结论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的PC患者其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较少出现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均为团块影或结节影,病理组织学表现与结核难以鉴别,极易发生误诊,需要加做特殊染色进一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结合乳腺超声(BUS)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149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DBT、BUS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BUS、DBT联合BUS三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97.87%)高于DBT(8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7,P<0.05);DBT与BUS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8.44%、9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0.61%、特异度为93.55%、准确率为91.77%,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84.81%,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5.74%、准确率为95.57%。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稍高于DBT的AUC(0.951),明显高于BUS的AUC(0.885)。结论: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BT,DBT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BUS,二者结合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袁婷  苏晓丽  罗百灵 《生物磁学》2011,(14):2681-268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警惕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癌、肺癌患者各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之间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进行相互比较,发现其临床表现并无统计学差异,影像学与支气管镜检查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差异。结论:结核合并肺癌与肺结核、肺癌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近似,易造成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及时行影像学及支气管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探讨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及x线平片怀疑肺动脉畸形者,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检查。其中11例被明确诊断为肺动脉畸形。以CT或超声心动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图像对肺动脉畸形的明确诊断率,分析对比该11例患者的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和图片优秀率。结果:20例疑似患者中,11例被CT或超声心动确诊为肺动脉畸形,其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经主管技师和副主任医师双盲判读,x线断层容积成像11例均获明确诊断(100%),普通x线胸片明确诊断2例(18%),诊断准确率有明显差异(P=0.O001)。容积断层成像优质图像为10例,占总数的90.91%;良好1例,差为0例。11例x片中优秀7例,占总数的63.63%,其中良好3例,差1例。两种图像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对肺动脉畸形的图像优秀率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立体,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客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确诊的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者占69.2%(9/13);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黄痰(13/13)、高热(11/13)、胸闷或呼吸困难(7/13)和咯血(2/13)等;92.3%(12/13)患者有高白细胞血症,WBC大多为(15~30)×109;10例G试验检测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阳性;影像学检查:肺内多发空洞及"空气新月征"9例(69.2%),"晕轮征"2例(15.4%),支气管炎表现6例(46.2%),胸腔积液3例(23.1%),颅内播散病灶1例;气管镜检查以粘膜水肿、脓痰、管腔坏死物为主;9例患者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占69.2%),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见曲霉菌丝。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好转出院,9例恶化放弃治疗或死亡。结论 IPA是临床严峻挑战;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特征,及时的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IPA确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曲霉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由病理证实的PSH共22例,女21例,男1例,年龄15-72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7例行CT增强扫描。影像学征象由两名资深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讨论完成。结果:CT显示病变直径平均(3.0±1.3)cm,形状呈类球形15例(68%),不规则形7例(32%),所有病例均显示边缘光滑(100%);平扫2例(9%)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呈混合磨玻璃影,其余19(86%)密度均匀,CT值为(35±7)HU;17例增强扫描中,10例显示均匀强化,7例呈明显不均匀或延迟强化,平均强化值约为(80±5)HU。结论:总结分析以下指标有助于对PSH的诊断:(1)女性患者,边缘光滑的类球形或卵圆形肺结节,周围无毛刺及卫星灶;(2)CT平扫密度较均匀,有时病灶呈磨玻璃影和内可见点状钙化,(3)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大小可呈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肺部淋巴瘤可为原发,亦可为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肺部浸润,临床上很少见。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容易与多种其他肺部病变混淆,以往文献对于肺部淋巴瘤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报道不多,本文旨在探讨肺部淋巴瘤的特征性CT表现,以提高该痛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瘤患者CT资料,分析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17例中多发者13例,单发者4例。叶段性或斑片状实变影13例,多发结节影13例,肿块状实变影8例,具有两种以上病灶的12例。特征性的征象有:病灶密度均匀(88.2%,15/17)、病灶边缘模糊(82.3%,14/17)、支气管气相(64.7%,11/17)、支气管血管柬增厚(58.8%,10/17)和CT血管造影征(41.2%,7/17),对诊断有较大意义。结论:肺部淋巴瘤CT表现以多发、多形态病变居多,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实变、团块或结节影,具有支气管气相、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增强扫描可见CT血管造影征等表现可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42例成人肠套叠CT均见肿块样改变,其中"靶征"27例(64%)例,"肾形征"18例(43%),"彗星尾征"15例(36%),"腊肠征"11例(26%),"双肠管征"8例(19%),"胎儿征"3例(7%),近端肠管扩张30例(71%),肠梗阻15例(36%),肠壁增厚12例(29%)。42例肠套叠均为继发性,共42处原发病变,其中脂肪瘤、息肉各8例(19%),腺癌6例(15%),恶性淋巴瘤、梅克尔憩室各3例(7%),间质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盲肠游离症、术后粘连各2例(5%),粘液腺癌、恶性间皮瘤、错构瘤、胰腺导管异位各1例(2%)。套叠部位:小肠型肠套叠17例(41%),回盲部型10例(24%),回-结肠型9例(21%),结肠型6例(14%)。结论: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原发病的确定和手术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后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变化、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梅毒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梅毒检查均阳性,5例头核磁检查存在特异性改变(4例冠状住可见海马异常信号),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应重视对患者临床特征识别,尤其对患者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识别,对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