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所致肠坏死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方法:回顾性总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1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所致肠坏死的病例,评估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CT影像和手术过程。结果: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实施肠管切除术并一期吻合术或肠造口术,7例病人恢复良好,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结论: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临床罕见,术前难以诊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血管造影可以作为NOMI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手段,对于怀疑有肠坏死发生的患者需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42例成人肠套叠CT均见肿块样改变,其中"靶征"27例(64%)例,"肾形征"18例(43%),"彗星尾征"15例(36%),"腊肠征"11例(26%),"双肠管征"8例(19%),"胎儿征"3例(7%),近端肠管扩张30例(71%),肠梗阻15例(36%),肠壁增厚12例(29%)。42例肠套叠均为继发性,共42处原发病变,其中脂肪瘤、息肉各8例(19%),腺癌6例(15%),恶性淋巴瘤、梅克尔憩室各3例(7%),间质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盲肠游离症、术后粘连各2例(5%),粘液腺癌、恶性间皮瘤、错构瘤、胰腺导管异位各1例(2%)。套叠部位:小肠型肠套叠17例(41%),回盲部型10例(24%),回-结肠型9例(21%),结肠型6例(14%)。结论: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原发病的确定和手术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胰管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的Meta分析.方法:联合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有关胰管结石的文章,提取文章内有关数据输入特定excel表格,然后分类计算人数、性另q比例、百分比,分析胰管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结果:中国从2000.1.1至2010.7.1共报道1841例胰管结石,男女比例为2.16:1,有准确年龄及平均年龄报道1585例,平均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在35~55岁之间占总病例数81.86%.12.66%病例分布在浙江,为各省最多,96.91%的病人有腹痛表现.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胰管结石男性好发,以中青年为主.浙江省病例最多,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6例与无并发症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血清CRP、WBC和T淋巴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效能。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48 h,并发症组CD3+、CD4+、CD4+/CD8+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手术前后CD8+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CRP≥10 mg/L、WBC≥10×109/L和CD4+/CD8+<1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RP、WBC、CD3+、CD4+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对CRP、WBC、CD3+、CD4+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