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raddei)在4个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描记的心电图实验数据,利用SPSS/PC 统计分析的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蟾蜍的心率和心电图各指标有显著相关性;温度对蟾蜍的心电活动影响较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蟾蜍心率,P波、R波、T波电压值升高;P-T间期,Q-T间期,QRS间期值均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晓琴 《四川动物》2006,25(3):603-605
本文采用标准双极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12只成体远东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进行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远东刺猬的平均心率为294±46次/min,均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的波形均较规则而稳定,所有导联都有QRS波群和T波,P波只在导联Ⅰ、Ⅱ、aVF中较明显,R′波明显存在于导联Ⅲ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鸣胚发育后期心电图,测定鸡胚发育后期心率及其变化.方法:利用壳膜外电极测量鸡胚心电图,根据RR间期计算鸡胚心率。结果:引出了具有较为清晰Q波、R波(振幅在8—20μV波动)、S波的鸡胚心电图。鸡胚的QRs间期在发育后期无明显变化,心率在D14~D20早期的心率变化较小,在D20后期和D21显著增加(P〈0.01)。结论:建立了壳膜外记录鸡胚心电图的方法,鸡胚在啄壳期心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代谢率以及骨骼肌、心肌和脑3种组织ATP酶的活性.结果 表明.温度从5℃上升到35℃,白条锦蛇代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但不同组织ATP酶活性在温度从28℃上升到35℃均逐渐下降.ATP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8℃.ATP酶最适温度与白条锦蛇所喜好的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乙草胺胁迫条件下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心率和心电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大,蟾蜍的心率减慢,心电图中P波、R波和T波的电压峰值降低,而P-R间期、QRS期和Q-T间期的时值延长.乙草胺胁迫条件下,蟾蜍心率与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乙草胺的喷施对蟾蜍心电活动周期和机械活动周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中华大蟾蜍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Cantor)的心率和心电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溶液被喷施到中华大蟾蜍的体表,由皮肤进入体内而作用于心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浓度的增大,中华大蟾蜍的心率减慢,心电图中P波、R波和T波的电压峰值降低,而P-R间期、QRS期和Q-T间期的时值延长。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蟾蜍心率与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蟾蜍心率与心电图中P、R、T波和P-R、QRS、Q-T间期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蟾蜍心电图中Q-T间期值对心率的影响最大,可以推断草甘膦异丙胺盐主要是通过延长蟾蜍心电活动周期中Q-T间期时值即心室收缩期而延长心动周期,导致蟾蜍心率减慢。由此可见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喷施对中华大蟾蜍心脏的电活动周期和机械活动周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以来,我们测定了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淇淇”和“珍珍”的心电图,并与人和其他海豚的心电图作了比较,从而确定了白鱀豚心电图常规导联的联接方法,并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研究发现,白鱀豚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基本与人的相近,但T波的特征与人不同,人的T波与同导联的主波方向一致,而白鱀豚的T波却正好相反。P—R间期明显比人的延长。本研究将为白鱀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水温[(5.5±0.5) ℃、(8.5±0.5) ℃、(11.5±0.5) ℃、(14.5±0.5) ℃、(17.5±0.) ℃]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饱食和空腹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 氨率,分析了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饱食后,5个温度梯度组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迅速上升,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饱食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的回归方程分别为OR=-0.0601t4+2.5542t3-39.256t2+276.26t-598.75(n=650,R2=1,4.5 ℃4+0.0826t3-1.2318t2+8.6186t-18.838(n=650,R2=1,4.5 ℃0.9738(n=650,R2=0.9974,4.5 ℃1.0896( n=650,R2=0.9977,4.5 ℃相似文献   

9.
几种游蛇的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蛇类药材和冷冻保存的新鲜蛇类肌肉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出12种蛇共25个样品的Cyt b基因片段,并用银染测序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用MEGA软件重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研究的11种游蛇科蛇类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为赤链蛇和水赤链游蛇,第二组为乌梢蛇和灰鼠蛇,第三组为锦蛇属的蛇,它们与第二组较近.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属,该组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百花锦蛇和黑眉锦蛇;另一类包括玉斑锦蛇、棕黑锦蛇、红点锦蛇、王锦蛇和双斑锦蛇.后一类还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玉斑锦蛇和棕黑锦蛇为第一亚组,红点锦蛇单独为第二亚组,王锦蛇和双斑锦蛇为第三亚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多年保存的陈旧药材标本可以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白条锦蛇Elaphe dione骨骼肌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骨骼肌、肝脏和肾脏中乳酸(LD)的含量.结果 表明,温度从10℃上升到35℃,SDH的活性先增高后降低,而LDH的活性和LD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持续升高.说明白条锦蛇的能量供给方式与这种动物的喜好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国内缺乏有关爬行动物皮肤腺的洋细报道,本文通过9属17种蛇类标本的解剖观察,以乌梢蛇属为主对蛇类头部皮肤腺进行了解剖和比较,以利于对蛇类形态机能和演化的比较、分析和探讨。先后共解剖观察蛇类标本48条,包括:乌梢蛇Zaocysdhumnades(5♂2♀),黑线乌梢蛇Z.nigromarginatus(4♂1♀),滑鼠蛇Ptyasmucosus(2号),灰鼠蛇P.korros(2号),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3♂2♀),紫灰锦蛇E.porphyra-cea(1♂1♀),玉斑锦蛇E.mandarina(2♂1♀),红点锦蛇E.rufodorsata(1♂2♀),三索锦蛇E.radiata(1号),翠青蛇Entechinusmajor(2♂1♀),虎斑颈槽…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生长情况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关系,本研究在蛇类非冬眠时期的5月、7月和9月,以尾静脉采血获得3种锦蛇的血清,检测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并记录观察期间3种蛇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以及进食量。检测结果,王锦蛇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均低于其他2种锦蛇,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除了赤峰锦蛇外,棕黑锦蛇和王锦蛇的甲状腺素(T4)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7月份,与蛇类快速生长的时间相一致。另外,棕黑锦蛇甲状腺素(T4)含量与进食量的相关系数高于赤峰锦蛇和王锦蛇,而其饲料的转化率也高于后两者,其间存在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和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差别,且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与蛇的进食量、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59年开始,我们利用教学之余,对芜湖市近郊几种常见蛇类:红点镜蛇Elaphe rufodorsata(Cantor),水赤链Natrix annalaris (Hallowell),乌风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火赤链Dinodon rufozonatum(Cantor),蝮蛇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Cope,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Pallas)等的冬眠进行了观察。 1963年4月前,每年的3月、4月、10月、11月等四个月,每星期定期外出观察一次,又考虑到温度对  相似文献   

14.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并分析24例麻醉东方田鼠体表心电图。结果表明,(1)Ⅰ、Ⅱ、Ⅲ、aVF导联波形较稳定,主波向上,各波较明显;(2)aVR及部分aVL导联主波向下多见,QRS波群形态多样复杂;(3)各导联T波不对称,无明显S-T段,且不在等电位线上;(4)与大鼠相比各导联波幅值均低较,心率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W·Einthoven(爱因妥芬)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毛细管电位计频响差的缺点,获得了近于现代的心电波形,首先引进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这一词,并将心电图中可明显区分的五个独立波分别标记为P、Q、R、S、T。1903年他又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用来测量心电图。1905~1906年期间首创标准导联,1912年又提出了爱氏三角形理论,为测定和描述心脏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W·Einthoven在心电图技术上一系列的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晕厥患儿与非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晕厥患儿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探讨P波离散度作为心电学标志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中的意义。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对我院门诊晕厥患儿186例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T)。取单纯体位性心动过速阳性反应作为HUTT-POTS组,共45例,HUTT阴性反应作为HUTT-(-)组,共39例。体位性心动过速阳性反应标准:平卧时心率在正常范围,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较平卧位增加大于等于40次/分和(或)心率最大值达到标准(6~12岁大于等于130次/分,13~18岁大于等于125次/分);同时收缩压下降幅度小于20 mm Hg,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 mm Hg。测量两组患儿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PWD=Pmax-Pmin)并比较。结果:HUTT-POTS组男性比例为51%。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平卧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WD在HUTT-POTS组(35.22±9.53 ms)较HUTT-(-)组(15.5±6.47 ms)增高,P0.01,两组患儿PW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PWD可以作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心电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韦英梅 《蛇志》2001,13(2):57-58
1997年 1 1月 ,我院成功抢救 1例口服大剂量慢心律急性中毒所致心跳骤停 2 0 0 min患者 ,现将配合抢救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2 5岁 ,1 997年 1 1月 1 2日因与男友吵架 ,于当晚 9:40分赌气顿服慢心律一瓶 ( 1 0 0片 ,每片 50 0 mg) ,地奥心血康 2 0片 (每片 0 .1 g) ,2 0 mim后被发现送至我院急诊。神志不清 ,体温36℃ ,脉搏 45次 /分 ,呼吸 1 2次 /分 ,血压 0 k Pa,接诊不到 1 0 min即出现频发性抽搐 ,意识丧失 ,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 5mm,对光反射迟钝 ,口唇 ,甲床紫绀 ,心率 45次 /分 ,不齐 ,心音低钝 ,心电图提示 :( …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9.
刘萍  蒋晓璇  马火娣 《蛇志》2002,14(2):32-32
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男 ,68岁 ,因持续性头痛 3天来我院神经科就诊。 3天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 ,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 ,曾自服去痛片治疗 ,效果不佳。经神经科检查后排除神经科病变 ,转入内科。既往健康 ,否认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 :体温 3 6.8℃ ,脉搏 8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血压 2 1 .3 / 1 2 k Pa,神志清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心音低钝 ,心率 83次 /分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 :偶发室性早搏 ,V3- 5呈 QS波 ,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住入院。入院后多次查心电图、超声心…  相似文献   

20.
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松  黄接棠 《蛇志》2005,17(4):237-240
目的 探讨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王锦蛇血清与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分别混合后,注射到小鼠背皮下,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出血活力;腹腔注射此混合物后,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毒效价;先后注射尖吻蝮蛇毒和王锦蛇血清,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引起的死亡、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 1ml王锦蛇血清可完全抑制10mg(干重)的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活力;1ml王锦蛇血清可中和11mg(干重)尖吻蝮蛇毒的致死活力;王锦蛇血清对由尖吻蝮蛇毒引起的致死、组织损伤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 王锦蛇血清是尖吻蝮蛇毒的强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新的蛇伤治疗药物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