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6属,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3属,25.00%)、世界分布(2属,16.67%)和旧世界热带分布(1属,8.33%);种的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9种,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5种,27.78%)和北温带分布(4种,22.22%)。松山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北沟和小海坨山。通过综合分析松山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生境评估、种群动态监测、建立迁地保护资源圃和加大宣传等都是切实加强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固碳机制, 对松山不同叶龄油松针叶的光合、蒸腾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油松当年生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及光补偿点均高于往年生叶, 但表观量子效率却低于往年生叶; (2)油松当年生和往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 当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显著高于往年生(P<0.05); (3)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油松当年生和往年生叶净光合速率的共同生态因子; 同时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共同影响不同叶龄针叶的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当年生叶光合潜力较大, 而往年生叶利用弱光能力较强; 当年生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为非气孔因素, 而往年生叶则先后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素引起; 油松不同叶龄光合特性差异体现了油松不 同的生理调节和环境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濒危兰科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胚珠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60~75 d的蒴果内种子数量迅速增加,到授粉后120 d时种子充满整个蒴果。授粉后40 d的胎座上分化形成多数由1层表皮细胞包被1列细胞的胚珠原基;授粉后60 d时位于胎座指状结构末端处紧靠表皮细胞下方的孢原细胞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之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成熟胚囊;授粉后135 d胚囊发育成熟,附着在胎座上的种子个体分化明显。小叶兜兰胚囊的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单珠被,成熟胚囊为8核。这为小叶兜兰的生殖生物学及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9科378属716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78科298属569种和单子叶植物11科80属147种。含20种或20种以上的科有7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均占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属、种总数的40%以上,优势科现象明显;含1种和含2-4种的属分别有235和128个,具有绝对优势。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8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5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20。该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其中包含兰科(Orchidaceae)植物14属18种以及数量极少的丁香叶忍冬(LoniceraoblataK.S.HaoexP.S.HsuetH.J.Wang)和北京市特有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pekinenseL.Liou);该保护区内还有7种具有入侵倾向的外来植物。此外,还有北京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为柳叶野豌豆也Viciavenosa(Willd.exLink)Maxim.页、北方红门兰(OrchisroborowskiiMaxim.)和廻旋扁蕾也Gentianopsiscontorta(Royle)Ma页。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Vitis baihuashanensis M.S.Kang et D.Z.Lu)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野生个体所在群落和人工扩繁个体所在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定量分析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关系,对比人工群落的相关情况,探讨其濒危原因。结果显示: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总体呈正相关,物种正负关联比小于1,仍在向稳定群落发育;由于高大乔木和上层优势灌木截获了大量光照,以及高生态位重叠物种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 Bge.)、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 Bge.)、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对各类资源的夺取,使百花山葡萄的营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人工群落总体呈正相关,主要物种正负关联比大于1,目前处于相对较稳定状态;该群落缺乏高大乔木,光照充足,百花山葡萄与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幼树等优势灌木呈不显著正相关,所受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植株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建议加强对百花山葡萄自然群落的人工抚育,适当疏枝、疏灌、疏藤,提高和改善百花山葡萄的光照条件,降低其他物种的资源竞争力度,以提高其在群落内的竞争能力,提升物种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