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热带植物叶片UV—B呼吸化合物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的57种亚热带在自然条件下,其叶片UV-B吸收化合物在280nm ̄330nm有1个或2个吸收峰。以单位面积为基数表示的UV-B吸收化合物吸收率为乔木〉灌木〉草本;阳生植物〉阴生植物。降低生长光强至自然光的40%和16%,荷木,黧蒴,黄果厚壳桂和马尾松叶片的UV-B吸收光化合物减少8% ̄48%。化工厂和电厂附近生长的植物叶片UV-B吸收化合物吸收率呈现增高或降低两种变化类型。结果表明叶片具有抵御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植物叶片UV-B吸收化合物的积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供试的57种亚热带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其叶片UV-B吸收化合物在280nm~330nm有1个或2个吸收峰。以单位面积为基数表示的UV-B吸收化合物吸收率为乔木>灌木>草本;阳生植物>阴生植物。降低生长光强至自然光的40%和16%,荷木,黧蒴,黄果厚壳桂和马尾松叶片的UV-B吸收化合物减少8%~48%。化工厂和电厂附近生长的植物叶片UV-B吸收化合物吸收率呈现增高或降低两种变化类型。结果表明叶片具有抵御UV-B辐射损伤作用的UV-B吸收化合物的积累受植物基因型、生活型、生态型的控制和环境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脱涩后火柿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CO2脱涩后的火柿为试材,研究了脱涩后火柿在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35℃热处理对其软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果可溶性单宁含量的继续下降是柿果软化的一个原因;乙烯在脱涩柿果的软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呼吸速率及PE、PG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与乙烯存在着紧密的关系。35℃热处理抑制了脱涩火柿可溶性单宁含量的下降速率,使乙烯生成量降低和乙烯峰出现时间推迟,刺激了早期的呼吸速率,抑制了后期的呼吸速率,降低了PE、PG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了延缓脱涩柿果轮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偶氮化合物在可见光特定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但对这一特定波长认定目前仍不统一。本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偶氮化合物的特定吸收峰。结果表明:NO2-、对氨基苯磺酸(或磺胺)及α-萘胺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偶氮化合物特定吸收峰在A520nm处,并非A510nm、A530nm或A540nm。  相似文献   

5.
萘醌与巯基化合物如巯基乙酸、乙硫醇和谷胱甘肽等有当量加成关系。加合物在波长420mμ左右有一吸收峯。虽然改变測定时的溶剂系統或酸碱度会影响此吸收峯位置及高度,但在同一測定条件下光密度增值与巯基浓度的关系符合Beer定律。比較不同巯基化合物(包括巯基乙酸、谷胱甘肽及一些还原型蛋白貭中的巯基)与萘醌反应后光譜性貭的結果,它們的吸收峯位置及消光系数均大致相同。在18N H_2SO_4中每一巯基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皆接近1.9 mM~(-1)巯基。利用巯基乙酸-萘醌加合物可以被乙醚抽提去淨的性貭,可以在过量巯基乙酸存在时测定蛋白貭中的巯基。在过量巯基乙酸存在时测定谷胱甘肽的結果与后者单独测定时完全相同。应用此法测定胰島素被过量20倍巯基乙酸在30℃,pH5,8M脲素水溶液內还原的过程,結果說明,胰島素三个硫硫鍵在6小时內可以定量地轉变为巯基。  相似文献   

6.
菌根真菌提高杨树抗溃疡病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07速生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幼苗为材料,考察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外生菌根真菌(ECMF)幼苗在受到溃疡病菌侵害后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病相关蛋白的变化,初步探讨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都能够显著降低杨树幼苗溃疡病的感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提高杨树叶片叶绿素、树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系活力强度;两种菌根真菌都可以显著降低杨树感病部位的丙二醛含量和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杨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诱导提高杨树感病部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而外生菌根真菌则不能诱导或效应较低,且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杨树提高抗病性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外生菌根真菌,而苗木感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外生菌根真菌,其在幼苗期接种提高杨树抗溃疡病的效果较好.可见,在杨树受到溃疡病菌侵染时,菌根真菌可促进杨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长,提高菌根苗体内保护酶活性和抗性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促使产生大量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来诱导杨树产生二次防卫反应,从而补偿病害所带来的损伤,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蟛蜞菊的生化他感作用及生化他感作用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5,自引:6,他引:69  
蟛蜞菊是华南常见的园林绿化草本植物。植被调查表明其群落中杂草很少,形成蟛蜞菊纯群落。用琼脂培养基培养蟛蜞菊发现其分泌物对萝卜和黄瓜的萌发和幼草生长有生化他感作用。蟛蜞菊的组织抽提物对萝卜、稗草、马唐、窝苣和苜蓿5种植物幼苗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用蟛蜞菊作覆盖物对马唐、大画眉草和空心莲子草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用真空液相色谱、快速柱色谱等赍蟛蜞菊地上部分离出2个纯化合物和1个较纯组分。纯化合物用质谱、红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气CO2和海水硝氮浓度升高对龙须菜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藻体于CoNo、C No、CoN 和C N 4种不同CO2和硝氮供应水平的处理中进行培养,15d后,分别测定各种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生长、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营养盐吸收速率.结果表明:CO2或硝氮浓度增加都会使藻体生长加快,但当二者同时加富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协同效应.不管是高氮还是低氮的培养条件,高浓度CO2都能使藻体的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而使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同时,在硝氮加富的条件下,高浓度CO2培养能够显著提高藻体的营养盐吸收速率.不管是高还是低的CO2浓度培养条件下,硝氮浓度增加都会使藻体的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营养盐吸收速率得到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说明,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海水富营养化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营养盐吸收速率都可能得到促进,而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水分亏缺的某些生化反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就植物对水分亏缺的某些生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积累溶质的功能、与耐水分胁迫有关的因素、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生化差异,以及植物耐水分胁迫基因工程的研究策略和动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用阳离子一竭尽的菠菜叶绿体膜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胰蛋白酶消化的叶绿体膜和非消化的叶绿体膜的四阶导数吸收光谱、细胞色素f的还原减氧化差异光谱和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试图探索细胞色素f在光合膜上的功能.主要结果于下:(1)胰蛋白酶消化引起叶绿体膜四阶导数吸收光谱位于554nm吸收峰(CYT.f的特征吸收峰)下降和细胞色素含量的明显减少.说明胰蛋白酶损伤细胞色素f.(2)胰蛋白酶消化对叶绿体膜从DCIPH_2到甲基紫精的非循环式电子传递速率没有影响,而对PMS存在下的甲基紫精光还原速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说明胰蛋白酶损伤与循环式电子流有关的细胞色素f.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推测,在光合膜上可能存在两种类型的细胞色素f.一种可能与循环式电子流有关.另一种可能与非循环式电子流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针对CO2阶跃变化下光合动态响应的振荡现象,依据经典的光合系统酶触反应动力学,初步尝试构建了光合系统反馈控制动态生化模型。该模型以卡尔文环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接触反应的酶动力学进程作为核心,以磷酸甘油酸(phosphorylglyceric acid,PGA)还原和接续的核酮糖-1,5-二磷酸(ribulose-1,5-bisphosphate,RuBP)再生的多级过程高度简化为复合酶接触反应的酶动力学进程为反馈,构成反馈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手段,将反馈控制系统表达为光合动态生化模型传递函数。据此模型将实测羧化速率Vc振荡动态进行仿真拟合,呈现出很高的拟合度(r=0.9377)。这表明,在卡尔文环或者光合系统反馈环中,因RuBP的消耗和再生补充不平衡引起的光合振荡现象,与光合系统酶接触反应动力学参数(k)造成各个中间产物再生的"滞后"效应有关。从而在机理上解释了Laisk和Walker(1986)的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ate,Pi)再生供应的光合动态生化模型中,需要假定代谢途径中蔗糖合成"滞后15~20s"才能表现出光合振荡效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胎儿AFP和肝癌AFP的物理化学性质,所测指标未发现本质差异。实验测得紫外吸收峰在278毫微米,消光系数E_(1厘米)~(1%)5.20±0.06。分子量71000左右。等电聚焦观察到AFP至少有两种形式,pI值分别为4.7和5.25±0.05。75.5℃热失活动力学参数:失活速度常数k7.29x10~(-5)秒~(-1),活化能E~≠95.4千卡/克分子,活化热焓ΔH~≠94.7千卡/克分子,活化自由能ΔF~≠27.2千卡/克分子,活化熵ΔS~≠193卡/度·克分子。分子量为71000的AFP分子可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二硫键对维持其免疫化学活性起重要作用,溴化氰裂解可得到分子量不等的七个多肽片段。  相似文献   

13.
害早抗药性的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国蕾 《生物学通报》1995,30(3):6-8,11
害虫的抗药性是与杀虫剂穿透昆虫表皮速率降低,解毒作用增强和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有关。昆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磷酸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脱氯化氢酶活力的增加是害虫抗性的主要生化机理。抗性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中枢神经组织敏感性降低和“抗击倒基因”的存在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当归、熟地及两者1∶1配伍的干燥恒重粉末,以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90批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指纹图谱,对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光谱进行差异光谱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3种指纹图谱进行分类鉴别及载荷分析。结果表明,3种NIRDR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特征峰及走势均较为相似,但吸光度区别明显;导数差异光谱分析得出了当归、熟地配伍前后特征性吸收峰的具体变化;PCA分析能够对3种NIRDRS指纹图谱进行明显的分类聚集;当归与熟地1∶1配伍合煎表现为新出现某些化合物基团,同时某些化合物基团消失或吸收降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波数8639~8091、7509~7205、6550~6439、6202~6011、5780~5746、5512~5394、5386~5026、4393~4162 cm-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在6个苎麻品种的17项生理生化指标中,净光合速率、水分自然饱和亏缺、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异系数达22.4%~31.8%,光合、电导率、POD、NR和Pro等与原麻或总干物生产能力有较强相关性,而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叶重、自由水等品种间差异较小,与生产力的关系不密切。电导率的日变化里单峰曲线,光合速率、水分自然饱和亏缺、电导中、Pro和叶绿素含量随育期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然条件下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在叶片生长季节早期含量较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其含量逐渐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落叶前降至最低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曲线与总蛋白含量基本相似,DNA含量在叶生长初期大幅度上升,至6月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以后基本趋向稳定,RNA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上升,峰值也出现在6月,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降至最低值,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总核酸含量的季节变化与RNA变化相似,RNA/DNA比值在生长季节中出现3次高峰,大血藤叶片总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双峰”型,第1高峰期在开花期的5月。第2高峰期在秋季的9月份。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盐碱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本试验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自然植被、羊草、燕麦和苜蓿修复对重度盐碱化土壤2种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3种水解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和酶反应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土壤酶活性、活化自由能(ΔG)都逐渐升高,在40 ℃(或45 ℃)时达到最高,而土壤酶的活化焓(ΔH)和活化熵(ΔS)无显著变化;温度每增加10 ℃时的温度系数(Q10)变化较小,范围为1.05~1.36。与裸地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自然植被和羊草修复地升高,而在燕麦和苜蓿修复地降低,ΔG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则相反,而ΔH、ΔS在羊草、燕麦修复地升高,在自然植被和苜蓿修复地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修复地都降低或不变,ΔH、ΔS在自然植被和羊草修复地降低,而在燕麦和苜蓿修复地不变,ΔG在各修复样地都表现为在40 ℃时升高,在其他温度下均降低或不变。在各修复地,3种水解酶活性均升高,酶的ΔG降低或不变,而ΔH和ΔS则差异较大。土壤酶活性及其热力学特征对温度变化和植被修复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重度盐碱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3-甾酮-Δ~1-脱氢酶是甾体化合物微生物代谢的关键酶,负责催化3-酮基类甾体化合物A环上的C1,2位脱氢反应。其不仅在甾体母核的早期降解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通过A环C1,2位上双键的导入显著提高甾体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本文详细阐述了3-甾酮-Δ~1-脱氢酶在微生物中的种属分布和序列特征、酶的生物学特性、生理作用、催化机理以及分子改造等,为深入研究该酶在甾体生物转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毛细管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Ca~(2+)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来源的α-淀粉酶AGX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脱气后的蛋白样品和缓冲液,分别加入对应的样品池和缓冲液池中,测量温度为10℃~120℃,升温速率为1℃/min。测量结果中,纵坐标为C_p,横坐标为温度,去折叠变化曲线峰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蛋白质去折叠温度T_m,去折叠变化曲线与对应温度的积分值为热焓变化值ΔH,范特霍夫焓变化值ΔH_v由去折叠变化曲线峰形状决定。根据改进的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计算AGXA的自由能变化值ΔG,绘制AGXA自由能变化与温度关系的稳定性曲线。结果表明:有Ca~(2+)和无Ca~(2+)存在时,AGXA的ΔH_v与ΔH的比值都约等于1.0;有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分别为77.8℃、292.5 kcal/mol和2.76 kcal·mol~(-1)·℃~(-1);无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则分别为67.3℃、238.3 kcal/mol和3.81 kcal·mol~(-1)·℃~(-1);有Ca~(2+)时的AGXA,其T_m、ΔH值分别比无Ca~(2+)时的高,ΔC_p值则比无Ca~(2+)时的低。有Ca~(2+)和无Ca~(2+)的α-淀粉酶AGXA的热变性过程皆为不可逆的双态模式,有Ca~(2+)的AGXA,通过增大ΔH和降低ΔC_p的方式提高其热稳定性。研究揭示了Ca~(2+)提高AGXA的热稳定性机制,为进一步扩大该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生化发展新阶段──工程生化卓肇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系,广州510257)关键词 工程生化,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工程生化的特征生化发展经历静态、动态和机能生化阶段后,已进入工程生化(EngineeringBio-chemistry)阶段。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