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饮用水源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浙江省16个饮用水源地(H1—H8为河网型,K1—K8为水库型)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季节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优势种(属)21种(轮虫8种、枝角类5种、剑水蚤5种和哲水蚤3种),各类群第一优势种分别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2年间,河网和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45.2 L-1和199.4 L-1,生物量分别为0.667 mg/L和0.421mg/L。各类群密度百分比例均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甲壳动物以剑水蚤为主。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密度(生物量)与河网水质因子(P0.01)之间相关性比水库(P0.05)更密切,总磷和氨氮分别入选了河网和水库所有有效的回归方程中。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河网的总磷和叶绿素a含量对浮游动物群落变动具有正效应,溶解氧具有负效应;总磷含量是影响河网群落变动的最重要因子,叶绿素a含量则是影响群落增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河网剑水蚤、无节幼体和轮虫群落的密度(生物量)与水体综合营养指数TLIc密度(TLIc生物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01),无节幼体密度构成了TLIc密度变动的限制因子,轮虫生物量成为TLIc生物量变动的限制因子,而剑水蚤是一类最重要、稳定的水质指示群落,这对于筛选浮游动物群落的一些拓展性监测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骆鑫  曾江宁  徐晓群  杜萍  廖一波  刘晶晶 《生态学报》2016,36(24):8194-8204
为更好地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4年7月和10月进行了夏季、秋季两次生态综合调查,并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舟山海域调查的浮游动物有13类,64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圆唇角水蚤(Labidocera rotund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秋季鉴定到浮游动物12类,45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瓜水母(Beroёcucumis)和中华哲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及平均生物量(144.0 ind/m3和176.3 mg/m~3)都分别高于秋季(21.4个/m3和86.3 mg/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夏季(3.03)高于秋季(2.82),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秋季(0.83)高于夏季(0.64);夏季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秋季大部分站位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营养盐含量是影响舟山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其优势种保持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水源地河流浮游动物多样性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参数监测水质, 2010-2014年间, 我们于每年的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 对浙江2个水源地河流采样站(H1站和H2站)展开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性调查, 同时测定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H1站和H2站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387.4 ind./L和873.0 ind./L, 小型浮游动物(轮虫 + 桡足类无节幼体)丰度分别占92.8% (H1站)和91.5% (H2站)。两采样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优势种均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冬季氮磷比是轮虫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的限制因子, 主要通过总磷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 春季氮磷比是轮虫类H′指数发展的决策因子; 秋季氮磷比可通过总氮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冬季氨氮、总氮含量分别是甲壳动物体积多样性指数(Hs)的决策因子和限制因子。夏季溶解氧含量是总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d)波动的限制因子, 主要通过pH值对d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 作用机制表现为轮虫类H′指数随着夏季溶解氧含量的升高呈极显著上升(P < 0.01), 而甲壳动物Hs指数则显著下降(P < 0.05)。水源地河流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浙江水源地生态学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于2015 年的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8月)进行浮游动物采样,使用通径分析法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结构特征方面, 轮虫在两座水库的物种种类组成中占比最大, 水泊渡水库和倒天河水库中轮虫分别占各自总物种数的50.00%和72.73%。两个水库的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时间上最高值出现在丰水期, 空间上最高值出现在大坝。相同水库不同水情的优势种有所不同,相同水情期不同水库优势种也不完全一样: 枯水期水泊渡水库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 丰水期水泊渡水库优势种为刺盖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apucina)、中剑水蚤(Mesocyclops)、无节幼体(Naupliu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 枯水期倒天河水库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 丰水期倒天河水库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中剑水蚤(Mesocyclop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2)通径分析表明, 对水泊渡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生物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无机氮(DIN)、水柱相对稳定性(RWCS)和电导率(EC); 对水泊渡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生物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为总氮(TN)、真光层深度(Zue)和电导率(EC); 对水泊渡中剑水蚤(Mesocyclop)生物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总磷(TP)、无机氮(DIN)和深度(H)。对倒天河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生物量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生物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混合层深度(Zmix)和酸碱度(pH)。研究表明, 对不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主要的环境因子不完全相同, 不同的水库中对同种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也不完全相同, 可以根据浮游动物优势种以及现存量(丰度、生物量)大小等进行分析, 判定水库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 并且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西泉眼水库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夏季,对西泉眼水库浮游动物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现存量法、指示生物法、多样性分析法、Q_(B/T)指数法、E/O指数法、肥度指数法(E')和理化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水质等级,应用典范对应法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56种,优势种为褐砂壳虫Difflugia avellan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微刺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inchoatus和无节幼体;污染指示种53种,丰度为46.13个/L,生物量为0.137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2.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97,Q_(B/T)指数为2.0,E/O指数为3.2,肥度指数(E')为2.28。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库已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NO_3~-、NO_3-N、Cl~-、COND、Depth、NH_4~+、TP和Chla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水源地其水质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12年12月—2013年9月4个季度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0种,包括浮游幼虫19类。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由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双壳类幼体(Bivalvia larvae)、多毛类幼体(Polychaeta larvae)等种类。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夏季最高(60620个/m~3),春季(31228个/m~3)和秋季(21540个/m~3)次之,冬季最低(7594个/m~3)。不同季节浮游动物丰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呈现出从近岸到外海降低的趋势;夏季浮游动物形成两个高丰度区,分别位于河口邻近海区和河口东部海区;秋季和冬季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均位于河口东部海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从河口到外海升高的趋势,低值区位于黄河口入海口附近海区。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与海水温度显著正相关(r=0.212,P0.05),表明温度为影响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浮游生物 I 型网与 II 型网 , 在象山港进行了浮游动物季节性取样, 结合现场监测环境因子, 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结果显示: 共得 12 类浮游动物幼体、 75 种浮游动物。象山港浮游动物小型化特征明显 , 平均丰度 3 796.7 ind⋅m–3。周年优势种类是针刺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aculeat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 (Oithona brevicornis)和桡足幼体, 其中 , 针刺拟哲水蚤为时空群落贡献最大物种。 ANOSIM 和SIMPER 分析显示, 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显著, 主要判别种类有: 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强额拟哲水蚤、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瓣鳃类幼虫。浮游动物群落空间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 港口区以大个体或适高盐为主 , 港底区以小个体和幼虫为主。空间上主要判别种类是 : 强额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桡足类幼体和瓣鳃类幼虫。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 Distance-based redundancy analysis)显示, 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盐度和 pH, 3 个变量可解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 53.0%, 其中 , 水温是驱动季节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而驱动空间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盐度和 pH。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 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 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 平均丰度依次是: 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 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 春季增多的趋势, 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 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三季, 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 而在秋季, 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 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 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 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伟  王丹丽  林勉  徐善良  邹秀 《生态科学》2013,32(4):500-508
根据2009年秋~2010年夏每季采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浙江省宁波港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经鉴定浮游动物共有70种,隶属3门35属。其中桡足类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3.54%; 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矩形龟甲轮虫、伪长腹剑水蚤、挪威小星猛水蚤、小星猛水蚤属、驼背隆哲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等。浮游动物群体丰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丰度分别为2.50×103 ind/m3、40.16×103 ind/m3、3.72×103 ind/m3、1.20×103 ind /m3。生物量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8.94 mg/m3、931.22 mg/m3、58.74 mg/m3、24.49 mg/m3。与历史资料以及邻近海域比较发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小于或接近于东海各海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夏季与春秋冬三季生物多样性(H')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基本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邻近海域相比,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镜山水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座富营养抽水型中型水库,为了解富营养过程中抽水型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于2006年3~12月在水库敞水区进行每月1次或2次调查.共检到轮虫32种、枝角类4种和桡足类9种.其中,臂尾轮属为轮虫优势属,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剪形臂尾轮虫(B. forficula)为最主要的优势种.长额象鼻溞 (Bosmina longirostris)为枝角类的优势种,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snensis)为桡足类第1优势种,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cyclopoides)为次优势种.中华窄腹剑水蚤个体较小(成体体长为0.3~0.5mm),对咸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该种是通过河流调水引入大镜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个体体重分布范围为0.01~81.92 μg,种类主要分布的个体体重区间为0.08~0.32 μg,在该区间的浮游动物主要为轮虫.浮游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以桡足类占优势,丰度峰值出现在个体体重为0.08~0.16 μg的区间上,并以无节幼体为主;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2.56~5.12 μg的等级上,峰值为46.43 μg/L,主要由桡足类构成.水库中后生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为21.9~876 ind./L和17.47~1089.73 μg/L,丰水期丰度较高,丰度和生物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份.与同地区的其它水体相比,大镜山水库浮游动物种类数低,与水体咸度高和鱼类养殖导致的高强度捕食压力有关.抽水入库量、降雨量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它们明显地削弱了温度的作用;在水温下降的枯水期,鱼类捕食压力下降导致了枝角类丰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Seda  Jaromir  Hejzlar  Josef  Kubecka  Jan 《Hydrobiologia》2000,429(1-3):141-149
For nearly 20 years, most Czech reservoirs supplying drinking water have been under statutory protection which permitted reservoir managers to manipulate fish stocks in order to maintain a sustainable water quality. The most common biomanipulative measure adopted was stocking with piscivorous fish (mostly 5 cm fry) using an annual stocking level of approx. 25 000 fish per reservoir. Nine reservoirs were studied for signs of top-down food web effects, as predicted by the trophic cascade hypothesis based on level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chlorophyll a (Chl a), zooplankton biomass (ZB) and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ll nine reservoirs, only small Daphnia species were recorded, such as D. galeata and D. cucullata. The proportion of large-bodied daphnids retained on a 0.71 mm sieve was less than 10% of the total crustacean biomass in all reservoirs. The relationship of Chl a level – TP, and of ZB – Chl a, was positive under enhanced piscivory and did not differ statistically from the relationships in other reservoirs with natural fish stocks. This implies that bottom-up forces remained stronger than top-down ones in the studied reservoirs, despite the stocking of piscivorous fish. The failure of this attempt at biomanipulation may be due to an insufficient stocking rate of predatory fish and/or inadequate data on the resident planktivorous fish level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13个湖库悬浮物和中型浮游动物群体碳氮磷比的分析, 探讨了浮游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元素耦联和不平衡性是如何随食物质量的改变而变化, 以及这种不平衡性对生态系统浮游动植物间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型浮游动物C﹕N比和C﹕P比分别随悬浮物C﹕N比和C﹕P比的增加而变大。悬浮物-中型浮游动物之间的元素不平衡性不仅与悬浮物C﹕N比显著正相关(r=0.97, P<0.001), 且与悬浮物C﹕P比也显著正相关(r=0.81, P=0.001)。浮游动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与悬浮物-中型浮游动物C﹕P比差值呈显著负相关(r= –0.58, P=0.037), 但与其C﹕N比差值关系不显著(P>0.05)。此外, 中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也随其与悬浮物之间C﹕P比差值的增大而下降(r= –0.59, P=0.033)。这些结果表明, 悬浮物碳氮磷比能显著影响中型浮游动物群体的碳氮磷比组成, 两者之间的元素不平衡性随前者的增加而变大并进而降低能量向后者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烟台四十里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20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记录到浮游动物8大类共计64种(类)。浮游动物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浮游幼虫,分别发现22种、18类,占总种(类)数34%、28%;其次为水螅水母类,发现13种,占20%;毛颚动物和栉水母类各发现1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Y=0.183)、腹针胸刺水蚤(Y=0.078)、强壮箭虫(Y=0.078)和洪氏纺锤水蚤(Y=0.026)。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种和广布性种。四十里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之间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季节内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达55%以上。浮游动物丰度中位值在5月份达到最高(546.3个/m~3);种类数、多样性指数中位值均在8月达到最高,分别为18种、3.20;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出双峰变化模型,5月份达到第1峰值(中位值870.4 mg/m~3),10月份为第2峰值(中位值362.0 mg/m~3)。浮游动物种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养马岛北部海域,而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尤其是辛安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及多样性指数与水温、化学需氧量、硅酸盐显著正相关(P0.01),与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显著负相关(P0.01);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硅酸盐、叶绿素a和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溶解氧、透明度以及无机氮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Stocking of filter-feeding fish is a common tool used in Chinese reservoirs to increase fish production because of low natural recruitment. Whether such stocking has important negative effects on zooplankton with cascading effects on phytoplankton is debated. We compared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fourtee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fish densities. Both chlorophyll a (Chla) and fish catch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otal phosphorus (TP), whereas zooplankton biomass did not show a similar relationship with TP. Zooplankton seemed to be influenced by fish as high fish catches coincided with a low proportion of calanoids of the total copepod biomass, a high proportion of rotifers of the total zooplankton biomass, a low zooplankton:phytoplankton biomass ratio, and the absence of Daphnia irrespective of TP concentration. Both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most of the zooplankton:phytoplankton biomass ratios were among the lowes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nutrient range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Chla:TP ratio was higher than what is typically observed in temperate lakes. We conclude that top-down control of zooplankton is of key importance in reservoirs in South China where frequent stocking of filter-feeding fish seems to contribute to poor water quality in the form of higher algal biomass and reduced clarity.  相似文献   

15.
舟山海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受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保护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组成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到2017年对舟山海域33个站位开展4个季节的生态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88种和浮游幼体19类,优势种共12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更替和群落特征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夏秋、秋冬、冬春相邻季节优势种更替率分别为75%、80%、100%和60%;平均生物量为夏季(176.34 mg/m3)>春季(120.20 mg/m3)和秋季(86.28 mg/m3)>冬季(7.21 mg/m3);平均丰度为夏季(143.97个/m3)>春季(86.30个/m3)>秋季(21.38个/m3)和冬季(26.86个/m3);平均多样性指数:夏季(3.03)>秋季(2.82)>春季(2.05)>冬季(1.71)。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温度、盐度、Chl a和营养盐是影响舟山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主要受盐度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温度、盐度和Chl a的影响,秋季主要受Chl a的影响,冬季主要受悬浮物和溶解氧的影响,而营养盐对每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唐山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驱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伟  崔力拓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797-3804
为研究唐山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对唐山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进行航次调查,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影响唐山湾海域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无机氮(DIN)、悬浮物(SS)、水温(T)和叶绿素a(Chl a);唐山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主要受溶解氧(DO)、T和Chla的驱动;在唐山湾不同海域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因素存在差异,其中乐亭海域和三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物理因素,曹妃甸海域则主要受化学因素的影响.这表明在唐山湾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大的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更多地受化学因素影响(DIN、活性磷酸盐),而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海域则更多地受物理因素的影响(T、S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对新建水源地湖泊水环境的作用效果,于2019年5—11月在常熟新建应急水源地湖泊比较研究了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两种沉水植物在人工栽种条件下的生长及对水质和叶绿素a(Chl.a)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沉水植物在试验湖泊均可正常生长,二者的生物量在5月至9月均呈上升趋势,但轮叶黑藻在5—7月处于快速生长期,而穗状狐尾藻在7—9月处于快速生长期;轮叶黑藻的衰亡期较穗状狐尾藻早,且衰亡过程持续时间短, 11月轮叶黑藻完全衰亡,而穗状狐尾藻仍处于衰亡中期。两种沉水植物在生长期均可有效降低水体Chl.a浓度,对藻类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在衰亡期会造成水体营养水平上升, Chl.a浓度升高。由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Chl.a、溶解氧(DO)和透明度(SD)计算综合隶属函数值表明在两种沉水植物生长的高峰期,沉水植物组的水质状况优于对照组,衰亡期水质趋于恶化。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轮叶黑藻生物量与Chl.a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轮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