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方案对正畸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进行医治的牙列稀疏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先行正畸治疗,后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7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后24例有效,12例显效,3例无者,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后18例有效,8例显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达到患者对美观、舒适的要求,效果较单纯的正畸治疗明显,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治疗牙列稀疏、错颌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正畸患者口腔内环境往往会受到多种不良影响,造成大量微生物种群定植于牙龈周围,并形成牙菌斑改变牙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正畸效果及疗程产生较大不利因素,如何采用合理干预措施降低口腔正畸患者牙菌斑和牙龈炎的发生率,成为正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式冲牙器对正畸患者牙菌斑及牙龈炎症的影响。方法:以82例青少年正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于正畸后30天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日常刷牙方法系统培训,研究组正畸患者采用脉冲式冲牙器;于干预前后评价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结果:在干预前,志愿者与正畸30天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口腔卫生问题,正畸患者GI及PI等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定周期的干预,两组正畸患者的G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研究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冲牙器能够产生超细高压脉冲水柱,可以在正畸治疗期间有效提高菌斑清除率,减缓牙龈炎的进程,不同程度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有助于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CBCT以能获得更加简便、安全、有效的影像学资料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下颌后缩患者矫形治疗前后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猞畸形患者的上气道三维方向变化出发,对正畸治疗中上气道研究的重要性及CBCT在正畸领域尤其是上气道研究中的应用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结果 3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经过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其中36例成功,成功率达94.74%。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基牙无松动、移位,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失败,占5.26%,表现为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列间隙。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面形和咬合关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畸矫治对上颌外伤切牙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06~2011年期间的病例60例,并按上颌切牙有无外伤史分为正畸外伤组和正畸无外伤组两组;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科2008-2011年期间上颌切牙有外伤但未行RCT(Rootcanal treatment)的病例30例,设为外伤无正畸组组。对三组间上颌切牙所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正畸外伤组与正畸无外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正畸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亦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正畸无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严重牙周损伤史的上颌切牙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要明显高于无外伤史的上颌切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7-25个月(平均20个月)的正畸治疗,38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均完全萌出纳入到正常牙列中,牙齿及牙周组织未见异常,牙齿排列整齐且咬合关系良好,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正畸配合外科手术导萌可有效避免上颌尖牙因埋伏阻生而拔除给患者带来的美观和功能上的缺憾,是一种有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口腔微生物群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正畸治疗与口腔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逐渐显现。正畸治疗会对口腔微生物群甚至全身微生物群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正畸治疗主要是让患者佩戴牙齿矫正器,这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被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甚至会威胁到人体的其他器官,有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群比例失衡会导致人体的肝脏等器官感染,从而诱发一系列人体疾病。所以,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要特别重视口腔健康,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防止口腔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三维CT重建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扫描方式,治疗组采用三维CT重建的方式,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畸形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类畸形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重建在口腔正畸中有明显的作用,能清楚的展示牙体表面的立体结构,在对牙齿正畸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MIA)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IA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MIA组给予MIA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检测龈沟液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A组正畸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SNA角、OB与OJ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畸前后SNB角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龈沟液MMP-2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MIA技术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能抑制龈沟液MMP-2的表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颅与牙齿的X线指标,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480例患者统计临床资料,筛选牙周致拔牙治疗者为牙周组其余为正畸组,比对两组性别、病情、拔牙方式。从中探讨牙周病患者与普通正畸治疗特点、拔牙模式,总结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正畸患者埋伏牙的基本患病情况。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2008.1.1-2011.4.23就诊的6876例患者中,以确诊的589例埋伏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部位和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埋伏牙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患者中患病率为8.56%,以上颌好发,上颌尖牙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埋伏多生牙;以单发为主;女性较男性多发。结论:埋伏牙在正畸门诊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尤其是上颌尖牙,提示正畸医生在患者就诊时要注意埋伏牙的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28例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464颗)。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病治疗,再行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有效率为67.24%(312/464);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度、探诊出血率、前牙覆牙合值、前牙覆盖值及牙周袋深度明显减轻或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牙槽骨高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不仅可有效减轻病患牙齿的松动度,改善病患的出血情况,还能有效纠正病患覆牙合覆盖关系以及降低病患的牙周袋深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对下颌骨位置变化的影响,为正畸治疗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戴用Splint治疗的患者23例,在其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Jarabak分析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戴用Splint治疗后,出现下颌后缩,面下1/3变长;口内表现为前牙覆盖变大,覆牙合变浅或者开牙合,可见早接触点;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显示N-Go-Me显著增加(P0.05),后面高/前面高、S-Ar-Go和N-Go-Me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N-S-Ar和Ar-Go-Me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同时改变了下颌骨的位置,使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下颌骨可能发生的这种变化,以便更好的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头影测量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的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1-L1、U1-SN、L1-MP、U1-NA、L1-NB、SNA、SNB及ANB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U1-L1、SNB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支抗方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的变化价值,希望为早期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2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正畸治疗,检测正畸治疗前后弹性蛋白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的变化,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判定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对于正畸治疗的美观、固位、稳定性均满意。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PD、BOP、AL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也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值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也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Spearman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变化差值与PD、BOP、AL变化差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D、BOP、AL变化差值作为影响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变化差值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水平显著下降,与患者的病情变化显著相关,也是反映与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新  刘馥菲  李素文  何琳  毕良佳 《生物磁学》2014,(24):4701-4703
目的:研究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对下颌骨位置变化的影响,为正畸治疗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戴用Splint治疗的患者23例,在其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Jarabak分析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戴用Splint治疗后,出现下颌后缩,面下1/3变长;口内表现为前牙覆盖变大,覆牙合变浅或者开牙合,可见早接触点;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显示N—Go-Me显著增加(P〈0.05),后面高/前面高、S-Ar-Go和N—Go-Me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N—S—Ar和Ar-Go—Me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lint在纠正CR—CO不调时,同时改变了下颌骨的位置,使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下颌骨可能发生的这种变化,以便更好的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