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玉米粉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玉米粉为发酵原料,不用其他天然纤维素或改性纤维素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30%的玉米粉以0.32-0.4%的HCl在125℃~128℃水解缩合反应2h后,稀释5倍作为纤维素酶发酵炭源,在三角烧瓶中进行二级发酵,取得滤纸酶活每毫升7个以上国际单位,配合其他因素,最高可达20个以上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发酵制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和商品价值。利用hatohaillusact‘l‘)1),lilus、strePtl:xi:x:cZ‘stilers,l‘,Philus、betohacillusbulgQrm。和stmpt(xixct‘f~lis组合菌发酵,以全卵为基质研究。首先筛选到各菌都能生长正常,外观无沉淀.色泽好的种子培养基,即A种子培养基;以全卵为基质的4种组合菌的发酵培养基,即B发酵培养基,并获得多种发酵参数,如各菌接种时间、PH、温度、需气量、C/N量等,同时解决了卵白和卵黄灭菌和灭酶活的困难。经10L反应器、15批次发酵试验,菌数达1.53亿个/rnl,酸度升至57.7…  相似文献   

3.
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激光高产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导铜蒸气激光选育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得到生产罐中抗生素发酵单位比其对照株提高14.7%的高产株,最高发酵单位曾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晓铭  林玉 《生物技术》1998,8(5):16-18
在不同pH值条件下摇瓶及罐发酵G3双体分子重组菌。探讨pH值对G3双体分子包涵体形成及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确定G3双体分子重组菌发酵最佳pH值为生长期pH7.0-#.2,生产期p6.7-6.8。  相似文献   

5.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改变来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4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63.0g/L较适宜;在36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72.0g/L较适宜。24h发酵周期内,在36.0g/L木糖中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54.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达32.9g/L;36h发酵周期内,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72.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为36.9g/L。以(NH4)2SO4为N源时较适合戊糖发酵制备乙醇,(NH2)2SO4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1g/L。发酵前8h摇床转速为90r/min,后16h为150r/min,乙醇质量浓度较高,可达17.5g/L。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杂志》2009,(3):45-45
研究方向1.食用菌优良菌种选育2.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技术研究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杂交育种技术研究:通过食用菌孢子杂交,进行食用菌菌种选育。2.细胞融合技术研究:通过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及再生条件的研究,选育食用菌新品种。3.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技术研究:进行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赖氨酸流加发酵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赖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和庞特里金明小值原理的基础上,得出流加发酵的最优化底物流加方式。并进一步对流加发酵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实际控制中较为可行的流加发酵全过程的总控制策略,实际控制表明在小型反应器中赖氨酸产生菌FB42的发酵水平为81.6g/l。、转化率为0.418%、生产强度为1.16g/h·L,和分批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45.4%、9.7%和28.4%。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不同发酵培养基培养隐孔菌,结果表明:玉米粉发酵培养基培养的菌丝个体肥厚,长势好,产量较高。培养物总氨基酸含量低的(玉米粉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培养物总氨基酸为16.015%)菌丝比培养物总氨基酸含量高(马铃薯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培养物总氨基酸为26.656%)的菌丝反而长势好。两者发酵培养基培养的菌丝总氨基酸分别为13.716%和19.834%,必需氨基酸分别为5.456%和7.729%,均比野生隐孔菌高  相似文献   

9.
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丁醇萃取发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丁醇萃取发酵的影响。丁醇发酵中有大量H2、CO2气体生成,生成的气泡携带发酵溶剂产物(丁醇、丙酮)进入萃取液相,促进了水相中发酵毒性产物向萃取液相的移动。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气-液膜的表面张力,促使大气泡破碎,从而使发酵产气以较小气泡的形式穿过萃取液相。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发酵溶剂产物从水相到萃取相的移除速度,缩短发酵产物在油水两相中达到平衡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发酵生产强度。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吐温-80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140%时,与对照相比(无表面活性剂的萃取发酵),相同发酵时间内萃取相中丁醇体积分数提高了21.2%.总溶剂生产强唐也提高了16.5%.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耐高温蛋白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 sis)FZ62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进行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的单因素筛选,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酵母粉、碳源是葡萄糖,初始pH值范围6-8.在此基础经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酵母粉2.04%,葡萄糖为0.10%,初始pH7.07.经以上优化后发酵水平比初始设计提高了3.22倍.  相似文献   

11.
丹参冠瘿组织高产株系选择和丹参酮的产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中草药。前文我们已报道了丹参冠瘿组织培养的部分研究结果[1].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 质粒转化产生的冠瘿组织进行高产株系选择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报道丹参冠瘿组织高产株系选择和丹参酮产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土壤中分离到28株产蛋白酶菌株,用其粗酶液水解多肽并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产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从中筛选到一株产羧肽酶的菌株。对该菌株的菌落和菌体形态进行观察,确定其属于曲霉菌属。该菌株在发酵至第48h时,发酵液中羧肽酶活性达到最大。此时发酵液pH值为7.46,菌体已处于衰败期,说明该酶的合成方式为延迟合成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对收集的国内用于生产的谷氨酸生产菌进行鉴别,发现一株7338菌株对T6—13噬菌体敏感,而对7338的噬菌体不敏感。根据上述事实,工厂中为防止噬菌体侵袭,轮换使用不同菌株时,提出要了解菌株对不同噬菌体的敏感性,以免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良阿须贝培养基筛选出4种产精氨酸的菌株,其菌落特征分别为白色链球状菌株,干白分散球状菌株,金黄色杆状菌株,粉红色球状菌株,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产精氨酸发酵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精氨酸含量,最终确定金黄色棒状菌株为生产精氨酸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玉米浆、硫酸铵、尿素、葡萄糖对金黄色杆状菌株发酵产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玉米浆浓度3%,硫酸铵浓度6%,尿素浓度0.3%,葡萄糖浓度13%,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精氨酸最大产量为368.9ug/mL,与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发酵相比精氨酸产量提高约300%。该研究为精氨酸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所筛选的金黄色杆状菌后期的研究及进一步规模生产精氨酸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株产海藻糖合成酶极地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来源于极地的微生物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海藻糖合成酶的耐冷细菌S1,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相似文献   

16.
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浩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4):12-17,22
本研究进行了产腈水合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对菌株SD—16进行了诱变,并对SD—16的生长、产酶条件以及腈水合酶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SD—16经鉴定确定为微球菌Micrococcussp.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红色素的细菌H31,根据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对的结果,并结合菌落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肠杆菌科,其与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同源性最高,但该菌株生理生化实验中的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精氨酸双水解酶实验与报道的S. marcescens的结果不一致,为一株新的黏质沙雷氏菌S. marcescens H31。通过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确定其产生的红色素为灵菌红素。  相似文献   

18.
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凯  段巍  孙立新  周东坡 《微生物学报》2009,49(8):1075-1080
摘要:【目的】以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1为研究对象,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并探索赖氨酸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的基本规律。【方法】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结果】通过四轮基因组重排成功选育出了5株遗传稳定的高产赖氨酸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赖氨酸产量达到16.95 g/dL,比原始菌株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1赖氨酸产量提高了37.14%,比亲本菌株赖氨酸产量提高了17.46%~31.19%。【结论】首次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改良赖氨酸产生菌,成功选育出了5株产量较稳定的高产赖氨酸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木糖还原酶催化木糖为木糖醇的反应,是木糖代谢的第一步。将木糖还原酶的原因XYL1引入酿酒酵母中,构建得到儿表达XYL1基因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HYEX2,该重组菌株的木糖还原酶比活力为7.47U/mg。研究表明,该菌株获得转化木糖产生木糖醇的能力,当辅助碳源葡萄糖的浓度为2%,并在发酵30h左右添加木糖,木糖醇的转化率可达到0.97g/g。  相似文献   

20.
利用pPICZαA作为新的表达载体和表达宿主酵母GS115,成功地构建了新的人源过氧化氢酶表达工程菌G13,并考察了新的工程菌G13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新的重组菌整合质粒的酶切,PCR鉴定,及SDS-PAGE电泳、单抗dot-blot证实了该重组菌质粒构建正确,可以有效表达重组的人源过氧化氢酶.新的重组酵母菌G13在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