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莹  刘娜  杨瑞恒  刘俊杰  张敏 《菌物学报》2020,39(6):1109-1116
香菇是我国深受欢迎的食药用菌,产量居食用菌产业之首。为拓宽栽培香菇菌株的遗传背景,解决现有主栽香菇菌株种性退化的问题,本研究以香菇‘808’菌株与3个香菇野生资源、3个栽培菌株(辽抚4号、BY1和荷香)开展单-双杂交育种,开发适合当地栽培环境的主栽品种。研究结果显示:在270对单-双杂交组合中,通过锁状联合观察和与亲本的拮抗试验,鉴定出89个杂交子,进一步通过栽培试验筛选出10个性状相对优良的候选菌株;最终通过农艺性状对比试验,筛选出ZJXG 5和ZJXG 8两个优良杂交菌株,这两个菌株均以当地长白山野生资源S1和本地主栽菌株BY1为双核杂交亲本选育而来,表现出超亲显著、菇形圆整、颜色呈浅褐色的特性,前4潮生物学效率在86%-88%之间。本研究结果揭示,在香菇杂交育种中,当亲本菌株来源地域与杂交后代菌株筛选地域相近时,单双杂交亲和率、杂交菌株的出菇率和丰产性指标较高,这提示我们,利用当地野生香菇资源更有利于创制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香菇135双核体秋水仙碱(C22H25NO6)诱变及香菇K303单核体秋水仙碱诱变的菌株388B1与香菇JL-2双核体杂交(单×双)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优良的诱变菌株(编号为K05)和杂交菌株(编号为K48)。经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分子标记等多种方法鉴定和栽培试验证明,诱变、杂交菌株为有别于出发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新菌株;3年的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比当地主栽香菇135、939高产,K05比135每筒平均增产28.5%,K48比939每筒平均增产10.7%,产量生物学统计显示增产显著;经济性状考评为优质,菌柄短、菇形圆整。该研究成果不仅有望满足菇农对香菇新菌株的需求,而且可为香菇育种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露地栽培香菇充分利用野外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之来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所产香菇个大、肉厚、柄短、干物质多,商品质量接近木段栽培的香菇,高于室(棚)内栽培的香菇。辽宁北部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年平均气温7.6℃,平均降水量666.7mm,年大风口数27.9d。针对这样的气候条件,97年进行了香菇露地栽培技术的研究。1栽培技术1.1栽培品种“辽香8号”菌种属中低温品种,引自辽宁省食用菌开发中心。1.2栽培季节当地温在5℃以上时即可进行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地温达到要求后,播种时间越早越好。早播种,由f气温较低,不易感染杂…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料和发酵次数栽培巴氏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冯德昌  李玉 《菌物研究》2010,8(2):115-118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稻草为培养料栽培巴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的巴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和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巴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巴氏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 kg/m2和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的稻草培养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简捷快速的方法鉴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试验以纯玉米芯为营养源,以琼脂为凝固载体,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出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结果:使用20个供试菌株,只需20d初步筛选出"HW10号"、"黑29"两株适于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栽培试验结果为,添加玉米芯栽培出菇,黑木耳子实体经济性状与纯木屑栽培组无差别,"HW10号"玉米新添加量为4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7.25%;"黑29"玉米新添加量为30%时产量最高,比对照木屑组产量提高8.82%。结论:使用平板培养基快速筛选适于玉米芯栽培的黑木耳菌株方法可行,该筛选方法操作简单、缩短筛选时间、筛选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围绕提高棉籽壳栽培草菇单产,本文进行了菌种选育、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等试验。结果表明:V2583是一株优良菌株。接种量以干料重的6%为宜。我国北方地区于七、八月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种植为好;在棉籽壳中加入辅料:麸皮10%、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4%和磷酸二氢钾0.1%,较单用棉籽壳栽培可提高产量40%以上;辅料中以麸皮增产效果最佳;料水比以1:1.7时产量最高;用发酵料栽培比生料栽培可提高产量10%左右;用波浪式栽培法,分两层播种,覆土0.7cm左右,波谷厚达3cm,产量高。采取上述综合措  相似文献   

7.
自交选育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自交子代群体主要栽培和商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秀珍菇新菌株。【方法】以秀珍菇商业菌株“3108”为亲本进行自交,综合分析其自交子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菇型、抗杂、抗逆性和栽培周期等性状以选育新菌株,利用ISSR (Inter-sample sequence repeat)鉴定新菌株和亲本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性。【结果】自交子代中,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别有19.5%和8.9%的菌株优于亲本;子代群体中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之间无相关性(R=0.102,P>0.05);37%的菌株栽培周期比亲本短;菇盖平展、厚且不易碎分别占53%、11%,菌柄直径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13 mm和21?75 mm;发生黄枯病,出现萎缩、死菇现象以及畸形分别占23%、19%、5%。【结论】通过对子代群体各性状综合分析,从中选育出生长快、产量高、菇盖厚且不易碎、柄粗长、抗杂和抗逆性强、栽培周期短等优良性状的秀珍菇新菌株“申秀1号”,前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34 g,生物学效率高达74%,比亲本菌株增产7.1%,且种性稳定。经ISSR鉴定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香菇‘武香1号’自然变异菌株的分离培养,多次人工定向选择,以及连续4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育成中高温型香菇‘丽香2号’。该品种具有菇柄短、菇盖厚、盖色浅、菇肉紧实以及出菇早、出菇潮次明显、不易开伞等优点。区试平均每袋(袋规格15cm×55cm)产526g,高于出发菌株15.2%,菇品质优于‘武香1号’和‘L9319’,是适宜于浙江一带夏秋出菇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28株大球盖菇菌株,通过SRAP分子标记技术和耐高温递进式循环驯化选择出2株适合的实验材料,采用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技术进行耐高温菌株初选,筛选出2株性状优良的耐高温菌株(S20菌丝耐高温、产量高;R10 I级菇比例高、子实体耐高温),收集2菌株出菇后的孢子进行单孢杂交,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多次继代培养和栽培实验,最终确定出J8L4(山农球盖3号)为最优耐高温高产菌株。该菌株能连续7d在最高料温达27-34℃、最高气温达40-47℃条件下生长良好,无杂菌污染,40d出菇,其产量达到14.56kg/m 2,生物转化率为91.03%,优质菇比例为66.2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层次的驯化筛选和多项育种技术的综合使用,使得所选菌株的优良性状更显著,遗传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以香菇菌株“沪香F2”及其自交优良F2代菌株“申香1504”为实验材料,收集孢子单核体,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孢自交的方法,构建F2和F3代群体,并对孢子单核体、F2、F3代群体各阶段培养、出菇情况以及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研究各性状表型分化的情况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亲本所获得的孢子单核体中A2B1交配型比例均为最高,根据孢子单核体交配型数量分别设计了1 028和972个F2和F3代自交配对组合。在2个群体中,配对阶段,分别有15.47%和23.56%的配对组合由于菌丝生长缓慢无法获得后代双核体菌株,且F3代显著高于F2代;生产种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78%和9.57%;菌棒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41.05%和49.28%,且F3代退化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2代,不转色菌株比例显著低于F2代;出菇阶段,分别有3.11%和4.32%的菌株不现蕾,分别有13.04%和4.32%的菌株出畸形菇,分别有19.55%和8.95%的菌株能出正常菇,且F2代出正常菇的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3代。“沪香F2”和“申香1504”分别有26个和8个孢子单核体,多次配对获得的杂交子,出正常菇的概率达50%以上。2个群体的平均单棒产量、平均单棒菇数、平均单菇重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两个群体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与F2代相比,F3代的产量分布、菇数分布表现出偏分离现象,平均单棒产量低于F2代43.84%,平均单棒菇数低于F2代56.77%。香菇“沪香F2”菌株在F3代中的培养、出菇情况以及农艺性状整体表现劣于F2代,且在F2代中获得表现优于亲本的高产品种,在F3代中获得大朵型品种,对香菇优良菌株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引进的侧耳属中的13个菌株分别用稻草为主的代料培养基和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在室内、外栽培,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对侧耳产量(kg菇/kg料)经数理统计分析得出菌株、环境、培养料各因素效应、各双因素的互作效应和三因素互作效应均极显著。并筛选出7880、佛罗里达、凤尾菇、浙农院5号、古风1129为室内稻草栽培优良菌株,产量(kg菇/kg料)分别为0.85、0.70、0.70、0.60、0.55;C-55-2、7880、糙皮侧耳7913、美味侧耳、糙皮侧耳718为室外稻草栽培优良菌株,产量(kg菇/kg料)  相似文献   

12.
香菇不同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周建树(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为香菇诱变育种提供较好的出发菌株,也为杂交育种找出有针对性的优良亲本,同时选出适合我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菌种。笔者从1993年对11株不同的香菇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试验对6个香菇母本菌株进行分类.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取此6个菌株的单核体,进行两两杂交,获取15个杂交组合,并进行高温出菇试验和抗木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有8个杂交组合能够出菇, 3、4、6号菌株产量相对高,与其他菌株差异极显著.1号、3号菌株与木霉的拮抗线均呈Ⅳ型,对木霉抗性强.因此,3号菌株属于耐温高抗品种,适合进行进一步的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北方地区开放式栽培香菇,基本生产模式是春季发菌,夏秋季出菇。笔者从九五年开始采用简便易行的开放式栽培技术,千秋季栽培,冬春季出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生物学效率达到80%,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深受菇农欢迎,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菌种选择菌种选择是否得当,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香菇菌种分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型。温型不同,生长周期也不同。温型高,生长周期短;温型低,生长周期长。要想使栽培快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出菇,必须选择高温型或中高温型菌种。几年来经过28个香菇品种比较,我们选出了Ld…  相似文献   

15.
以木荷木屑为主的代料为培养基,将筛选出来的香菇杂交菌株139个及其亲本以及对照菌株7402,进行出菇试验和性状比较,复筛和鉴别出63F为强优势杂交菌株之一。63F在产量、季节性、抗逆性等方面均超过双亲——靖野和7917以及常规品种7402。63F的平均单产为每平方尺1789.5克,较7402增产34.1%。杂交品种63F已形成一个具有商品价值与生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定名为85-63F。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枝荣  张清文  周志强  郭生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6):443-445,457
首次报道在北方高寒地区用玉米秸秆做主料,利用简易菇棚夏季栽培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试验研究和推广结果表明:利用成本低廉、易于建造的简易菇棚用于玉米秸秆生产双孢蘑菇,生物效率达 到了 48%,每平方米的产量达到了 9.6kg.  相似文献   

17.
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申秀1号’品种以‘3108’菌株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经ISSR鉴定表明与亲本相比具有自身特异性。经多年的示范栽培表明:‘申秀1号’具有产量高(505g/500g干料)、商品性好(一级商品菇比例90%以上)、栽培周期短(冷刺激后4-5d完成采收)、菌丝培养阶段不出菇、冷刺激后出芽整齐、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能够满足肺形侧耳温控设施化栽培与常规栽培的高温反季节用种需求。  相似文献   

18.
【背景】香菇病毒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然而一旦发生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的】解析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特点。【方法】以56个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T-qPCR检测技术对34种香菇病毒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有14种和5种香菇病毒的目标基因在绝大多数阳性菌株中扩增出较亮和较暗的条带,RT-qPCR结果也表明阳性带毒香菇菌株中病毒目标基因的扩增结果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即病毒在阳性菌株中的含量越高则病毒扩增条带越亮;被检测的34种香菇病毒中,LeFV5和LeMV1检测率为100%;21个栽培种质和35个野生种质中分别有8种和6种香菇病毒检测率为80%以上,而且其中4种病毒相同(LeDFV2、LeFV2、LeSV和LeHV2);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携带病毒数分别为8-21种和9-23种,平均每个菌株携带16.4种和16.7种。【结论】香菇种质资源中普遍携带复杂的多种真菌病毒,被检测的病毒在阳性菌株中扩增亮度不同,而且存在明显遗传差异的香菇菌株中携带的一些高检测率病毒相似,暗示这些病毒在香菇进...  相似文献   

19.
香菇主要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收集到的31个主要香菇栽培菌株的DNA多态性。采用6对引物共扩增得到了443条DNA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89条,多态性比率为57.34%,说明收集到的香菇菌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所有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以0.80的相似性为切割点,31个菌株可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和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香菇菌种组成,类群Ⅱ全部由收集到的日本栽培品种组成,类群Ⅲ由浙江庆元与福建三明真菌所的菌种组成,类群Ⅳ为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的7402。本研究为香菇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AFLP技术通过不同菌株的指纹图谱的不同能够有效分辨其基因型,可为香菇的栽培菌株质量监测和菌种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选育低温高产草菇的单孢杂交中。【方法】通过出菇试验筛选获得高产草菇菌株,与低温出菇菌株VH3一同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区分草菇单孢子的交配型,并完成杂交配对工作;最后结合快速筛选耐低温草菇菌种技术与杂交子真实性的鉴定方法,在栽培出菇试验前剔除部分不耐低温的草菇杂交子。【结果】出菇试验表明,屏优1号的生物转化率最高,用作杂交育种的高产亲本菌株。单孢杂交配对后,最初的496株草菇可能杂交菌株经初筛后,只剩余172株较耐低温的杂交菌株,使后期出菇试验的工作量减少了65%;杂交子出菇试验表明,在28 °C出菇温度下,VV093杂交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且农艺性状较好。【结论】建立了一种高效草菇分子标记辅助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亲本菌株的筛选、单孢交配型的区分、单孢杂交、杂交子的鉴定和筛选等,并在低温高产草菇单孢杂交育种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