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FOS阳性反应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研究了棕色田鼠在受到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主嗅球和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表明两大嗅觉系统均有感知社会性化学信号的功能.通过比较棕色田鼠在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副嗅球和主嗅球的嗅小球细胞层(GL)、僧帽细胞层(MIT)、颗粒细胞层(GRL)中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发现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棕色田鼠受到异性尿液刺激后其副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主嗅球各细胞层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有增加或增加显著;异性尿液刺激组主嗅球各细胞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说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和主嗅球均参与了通过尿液介导的性别个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气味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分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特有6种,雄性特有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尿液膀胱特异性核基质蛋白(bladder cancer specific nuclear matrix proteins,BLCA)-1/-4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8例膀胱癌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尿液样本,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分析尿液中BLCA-1和BLCA-4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cut-off值。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1/-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当cut-off值取0.859 ng/mL时,BLCA-1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38)、90%(36/40)。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1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水平显著升高(P0.001),但不同分级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4水平较低级别膀胱癌患者显著升高(P0.05),但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以cut-off为0.859 ng/mL时,BLCA-1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38)、90%(36/40)。以cut-off为0.620 ng/mL时,BLCA-4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3%(29/38)、97.5%(39/40)。联合检测尿液BLCA-1和BLCA-4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32/38)和100%(40/40),准确度为0.923(77/78),阳性预测值为100%(32/32),阴性预测值为86.9%(40/46)以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42。结论: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1和BLCA-4水平显著升高,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联合检测尿液BLCA-1和BLCA-4较单一检测用于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陈万金  张奇杰  何瑾  林翔  王柠 《遗传》2014,36(11):1168-1172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大多数在儿童或婴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肢体无力和肌肉萎缩,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之一。患者来源的细胞系是该病研究的重要工具,但依赖于肌肉或皮肤活检等创伤性手术的成纤维细胞培养较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文章收集SMA患者及健康对照的新鲜尿液,进行离心、尿液沉渣培养,观察尿液细胞的生长状况,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患者尿液细胞中SMN(Survival of motor neuron)蛋白的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MN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共建立了11例SMA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的尿液细胞系,尿液细胞体外增殖旺盛,细胞形态及生长速度较稳定。患者来源的尿液细胞SMN1(Survival of motor neuron 1) 基因缺失突变、SMN蛋白表达量降低,荧光染色提示SMN蛋白在胞浆和胞核中均有定位。尿液细胞培养步骤简单、无创伤性、患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是获取和保存病人来源标本的有效方法,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脲体(UU)的结果进行评估,以选择更为快速、准确、实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共采集18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尿液及2份拭子样本,一份拭子样本用液体培养,另一份拭子和尿液样本用 SAT 检测.结果:液体培养和尿液 SAT 检测阳性率均为61.1%,拭子SAT 检测阳性率为63.3%,其中16例拭子培养和拭子 SAT 检测结果不一致,18例拭子培养和尿液 SAT 结果不一致,但与拭子培养比较,拭子和尿液 SAT 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0.75).结论:SAT 检测 UU 可以尿液为样本,检测效能与液体培养和拭子 SAT 基本相当,但尿液 SAT 法取样方便,检测快速,适临床实验室对 UU 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细菌多样性特征,分析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女性T2DM患者60例作为T2DM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尿液细菌检测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收集两组对象尿液样本,采用细菌DNA测序法对样本内细菌16S rRNA-cDNA高可变区进行测序,比较两组对象尿液细菌分布特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根据IL-6检出情况分为IL-6组和非IL-6组,比较两组对象尿液细菌的组成情况及其与IL-6的关系。结果 T2DM组患者尿液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谱系多样性、菌种丰富度指数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共发现35个细菌门,其中T2DM组33个,健康组35个。T2DM组患者相对丰度较多的细菌为变形菌门(50.77%)、拟杆菌门(21.62%)和厚壁菌门(14.46%)。健康组相对丰度较多的细菌为变形菌门(54.49%)、拟杆菌门(22.81%)和厚壁菌门(10.02%)。T2DM组患者尿液中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其他菌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发现438个细菌属,其中T2DM组438个,健康组421个。T2DM组和健康组共有30个菌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组和非IL-6组患者尿液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谱系多样性、菌种丰富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共有15种细菌属与血清IL-6水平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女性T2DM患者尿液菌群紊乱且与IL-6互为影响,应关注患者尿液菌群和膀胱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明确尿液标本合理保存时间,加强对标本细菌培养前的保存时间控制.方法 随机选取114份患者尿液标本,比较其在新鲜尿液即刻培养结果和室温(22 ~25℃)的环境中各放置0.5、1、2、3、4和5h等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结果的分离率差异,采用样本率与总体率(新鲜尿液培养的分离率)的差别检验(|u|和P)分析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鲜尿液即刻培养与放置0.5h培养结果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之后随放置时间延长分离率逐渐升高,2h接种标本分离率为43%,差异无统计意义(|u| =0.9489,P >0.05);放置3、4和5h后接种标本分离率分别为50.9%、55.3%和63.2%,呈显著增高(|u|值分别为2.627、3.586和5.446,P值均小于0.01).结论 在常温下不同的保存时间对培养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2h后影响更为显著.准确有价值的培养结果,与标本合理的存放时间有极大的关系,加强尿液培养前阶段的保存时间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中表达的意义,探寻肾脏损害预测的敏感指标。方法:选取HSP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各3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组血清和尿液中的HGF及血清MMP-9含量,并采用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分析HGF、MMP-9与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HSP组、HSPN组血清、尿液HGF,血清MMP-9及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SPN组中Ⅱ~Ⅳ期患者血清HGF及Ⅰ~Ⅳ期尿液HGF、Ⅲ~Ⅳ期MMP-9及Ⅰ~Ⅳ期尿蛋白定量均高于HSP组(P0.05);血清及尿液HGF与血清MMP-9无明显相关性(r=0.014,0.027,P0.05);血清HGF与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r=0.032,P0.05);尿液HGF、血清MMP-9与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r=0.412、0.302,P0.05)。结论:尿液HGF、MMP-9均参与HSP、HSPN病情的发展,尿液HGF、MMP-9水平的监测有助于评估HSPN的病情及预后,但HGF与MMP-9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中立竞技场中通过两两互作确定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同性个体间的社会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其尿液,研究不同社会等级个体的自我/非自我识别能力及模式、尿液气味的行为响应机制,以及社会等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优势个体表现攻击行为较多,从属个体防御行为较多,优势个体的标记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攻击行为表现为同等级雄性高于同等级雌性,且雌性间的攻击强度低于雄性。(2)从属个体和优势个体分别对自身尿液气味和非自身尿液气味存在明显偏好差异。不同性别、等级个体自我识别模式差异不明显,不同社会等级个体对于自身识别模式和非自身尿液的行为反应模式均不同。不同社会等级个体具有自我识别能力且能力不同。(3)四川短尾鼩能够识别不同社会等级个体的尿液气味,雌性对雄性尿液更感兴趣,雄性对优势雄性尿液选择回避。雄性对其他个体的访问时间与嗅舔频次均显著高于雌性,雌雄个体在识别不同社会等级的尿液气味时存在性二型。  相似文献   

10.
尿液类固醇激素检测已经广泛运用于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和繁殖状态的研究,由于分析条件以及样品采集时间限制,一般尿液样品需保存一段时间后才能在实验室分析,不同物种尿液类固醇在不同保存条件的保存时效有差异。本研究利用2只成年雄性和4只成年雌性的尿液样品共21份,确定川金丝猴尿液类固醇的保存时效和保存方法。结果表明:4℃时,雄性川金丝猴尿液睾酮、雌性尿液睾酮、孕酮的保存时效为7 d左右;雌性尿液雌二醇的保存时效在3 d以内。-20℃时,雄性川金丝猴尿液中睾酮的含量在60 d内保持稳定;雌性尿液中睾酮、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在60 d、45 d、60 d内保持稳定。-20℃保存川金丝猴尿液样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尿液样本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信使RNA(mRNA)的表达谱和生物学功能。选取6名SSc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HC),采集样本为中段晨尿,应用mRNA和lncRNA微阵列检测总RNA表达变异,SSc组与 HC 组相比。检测尿液lncRNA和mRNA 表达,Gene ontology (GO)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 功能分布;STRING 在线网站和 Cytoscape 软件网络应用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筛选出核心基因(Hub Gene)。结果发现:与HC相比,SSc患者尿液中共有645个(上调546,下调99)mRNA 和1 888个(上调1 647,下调241)lncRNA 差异表达(Fold Change绝对值≥2,且P≤ 0.05)。KEGG通路结果显示富集TGF-β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通路。SSc 的GO分析显示与转录调控、DNA去甲基化、白介素6反应等相关;PPI 网络分析表明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细胞凋亡、自噬途径通路。通过采用lncRNA基因芯片分析SSc患者尿液样本,发现存在异常表达的lncRNA和mRNA,说明SSc尿液生物学特征与HC组存在差异改变;尿液lncRNA可能可以为该病提供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研究方向和手段,尿液线粒体基因可能是SSc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7年级 (下册)第11章第1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中,有一道思考与练习题:“有人说‘汗液与尿液是一样的’,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初衷是把该题作为课堂练习。  相似文献   

13.
正尿液是动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动物的化学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依靠它识别个体,选择高质量的配偶,判断亲缘关系,吸引异性等,以增加个体的适合度(Macdonald and Brown,1985)。各种动物尿液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类化学信号物质。尿液的化学组成和其功能在许多动物中已进行报道,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刘玉良等,2012)、水獭(Arvicola  相似文献   

14.
<正>哺乳动物的尿液挥发性成分被认为是同哺乳动物信息激素一样重要的物质,迄今报道的野生动物尿液挥发性成分研究的有狮(Panthera leo)(Andersen and Vulpius,1999)、山猫(Lynx rufus)(Mattina et al.,1991)、土狼(Canis lupus)(Raymer et al.,1986)、郊狼(Canis latrans)(Schultz,1988)、红狐(Vulpes vulpe)(Jorgensen et al.,1978)以及鼬科物种(Zhang et al.,2005)。Robert和Joseph(1991)利用山猫和土狼尿液气味抑制白尾鹿(Odocoileus leucurus)对日本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标志物是指与生理或者病理生理过程相联系的可监测的变化,最常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的体液是血液.但血液有严格的稳态调节,理论上不允许较大的变化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尿液则没有稳态的调节,并且尿液的一部分是血液滤过物,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液或者整个机体的状态.本实验通过抗凝剂肝素或阿加曲班改变雌性SD大鼠的凝血状态,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给药前后血液和尿液中蛋白的改变.在同样的鉴定策略及分析条件下,尿液中发现更多的变化蛋白.在阿加曲班干预组中,检测到尿液中变化的蛋白有62个,血液中变化的蛋白仅有1个.在肝素干预组中,尿液中变化的蛋白有27个,血液中变化的蛋白仅有3个.Western blot显示,转铁蛋白(transferrin)和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变化趋势与质谱结果一致.本实验提示尿液是更敏感的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液外泌小体(exosomes)中微小RNA(miRNA,miR)的变化与肾纤维化的关系,以寻找早期诊断肾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行肾穿刺活检术并诊断为原发性肾脏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肾活检未发现肾纤维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而存在轻到中度肾纤维化的患者作为纤维化组。收集20 m L晨尿,用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尿液exosomes,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用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miRNA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结果:超速离心获得的尿液沉淀物呈现exosomes的形态学特征。miR-21、miR-29b、miR-29c、miR-30e、miR-192、miR-200a、miR-200c和miR-429可在所有患者的尿液exosomes中被检出,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纤维化组患者尿液exosomes中,miR-21、miR-29b、miR-30e和miR-200c的含量显著增高,miR-29c的含量显著下降,而miR-192、miR-200a和miR-429的含量无显著变化。尿液exosomes中miRNA含量与纤维化肾组织中miRNA表达量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论:尿液exosomes中miR-29c和miR-21的含量在肾纤维化的病变中发生显著改变,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肾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以其中合并真性细菌尿者3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尿路感染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留取尿液标本,观察组分别留取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尿液PCT浓度。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液PCT水平,分析尿液PCT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尿液PCT水平为0.030 (0.025,0.039)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7 (0.011,0.021) ng/m L(P0.05);观察组有症状尿路感染与无症状细菌尿(ABU)的尿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的尿液PCT水平为0.031 (0.025,0.040) ng/mL,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PCT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79.49%,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81.5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 (95%CI为0.71-0.89, P0.0001)。结论:尿液PCT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但对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估价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尿液转流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术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患者随机分为尿液转流组和非尿液转流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尿液转流组:25例患者术后尿道皮肤瘘复发两例,手术成功率99.2%。非尿液转流组:15例患者中有6例(40%)发生尿瘘复发。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尿液转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是人必需的营养物质,但为什么会有一小部分蛋白质通过尿液被排掉?健康人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其种类却十分丰富,其中存在的蛋白质可能是机体不需要的废弃物,也可能是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而必须被排出.相比小分子代谢物而言,蛋白质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即使分子水平上的一个小的改变都会影响其后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全面地比较血浆和尿液蛋白质组分子水平修饰上的差异,或许可为解释尿液中存在蛋白质的现象提供线索.在这项研究中,共收集了9例健康人的尿液和9例健康人的血浆样品,通过高分辨串联质谱及非标记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样本进行分析,并使用pFind非限制性修饰鉴定算法整体比较了两种类型样品之间的分子修饰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尿液蛋白质组中的半胱氨酸(cysteine, Cys)修饰变为脱氢丙氨酸(dehydroalanine, Dha)的数量显著高于血浆.[Cys→Dha]这种分子修饰破坏了原有蛋白质的二硫键,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功能.综上,本研究揭示了血浆和尿液在整体蛋白质组修饰上的差异,并指出可能由于蛋白质分子修饰的差异造成了其结构不可逆的改变,进而使得失去功能或者有毒的蛋白质经血液被排进尿液中.  相似文献   

20.
探讨ΔNp6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CCB)尿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3例TCCB患者尿液,4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30例患者同龄对照组;47例TCCB患者血液,27例正常对照组血液中ΔNp63 mRNA的表达,30例患者同龄对照组.并分析ΔNp63 mRNA表达与T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的关系.结果发现TCCB患者尿液中ΔNp63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71.7%(38/53),TCCB患者血液中ΔNp63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76.6%(36/47),TCCB组尿液和血液中ΔNp63 mRN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液和血液中ΔNp63 mRNA表达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尿液与血液中ΔNp63 mRNA表达的阳性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CCB组尿液和血液中ΔNp6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ΔNp63与TCCB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TCCB提供一个新的指标;ΔNp63 mRNA表达水平和TCCB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没有明显相关性,推测ΔNp63起作用可能主要在TCCB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