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分工和密切协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原始落后的特征。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社会大家庭。因此,它们之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例如,细胞间的连接、识别、通讯、互相作用以及整体对部分的调节控制等。高等生物的无数细胞要在一个整体中活动,为了统一,就必须联合,于是它们之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最简单的是相邻细胞膜之间平直分开的简单并列,细胞间隙内填充少量粘合物或组织液。稍复杂一些是相邻细胞膜凹凸不平,相互呈锯齿状密切镶嵌,这样不但能使细胞间的结合加固,而且扩大了它们的接触面积,称为镶嵌连接。  相似文献   

2.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过程.成功的受精依赖于配子体的正确发育以及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的相互识别.研究表明,雌配子体自身成员细胞间存在广泛的胞间通讯.这种通讯不仅影响不同细胞的发育进程,也决定细胞的发育命运,从而保证雌配子体的正常发育.此外,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存在胞间通讯,这种胞间通讯是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精确调控了雄配子体准确进入珠孔、在雌配子体内适时停止伸长、尖端破裂并在特定位置释放精细胞等过程.本文概述了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梳理胞间通讯的途径与信号,并展望了未来雌、雄配子体间及雌配子体成员细胞间通讯的研究方向与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NK细胞识别受体(NKR)和Toll样受体(TLR)是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2个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家族,位于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二者各自具有独特的识别外来或内源性的危险信号、区分自我和非我的识别机制,同时又相互协同、相互调节,成为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以及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以NK细胞为载体将TLRs/NKG2连接起来,阐明这2类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间的识别和调节关系,可以较好地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或刺激时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并为有效控制感染、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崭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质粒 质粒编码的特性 如前所述,质粒是环状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它可编码多种遗传信息,包括通过接合而自我转移(self-transfer)至其他细胞的信息.并非所有的质粒都能转移它们自己:非接合(non-conjugative)类质粒既不能编码供体的菌毛也不能进行转移.不过,它们可被存在于同一供体细胞内的其他接合性质粒所移动(mobilized).除了这种任选性的转移能力之外,所有的细菌质粒都含有其为在细胞分裂时自我复制及分离进入子细胞所必需的基本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繁茂膜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旭鹏  张卫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2):2133-2134
海绵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 近10年来, 从海绵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占海洋生物来源的30%以上, 并且大多具有显著的抗肿瘤, 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但是, 由于海绵生物量不能满足这些活性物质进一步研究和商业化的需求, 目前仅有一种活性物质被成功的商业化, 这不仅是商业开发的损失, 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活动的一种损失。为了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包括化学合成、海绵养殖以及海绵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尝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海绵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是最有可能彻底解决海绵供给不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海绵自身的特殊性, 还没有人成功的建立起海绵细胞系以满足生产需要。人们发现, 海绵细胞的相互接触对于离体海绵细胞长期培养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 大连化物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建立了开发出了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技术, 通过对海绵组织内的原细胞进行富集来获得可长期培养的海绵细胞。海绵原细胞是海绵组织内的“干细胞”, 具有很强的分化、增殖潜力, 同时也是海绵组织内负责消化的主要细胞类型。为了探索海绵原细胞的增殖、分化规律, 本研究基于海绵原细胞富集细胞团培养体系, 构建了海绵细胞培养实时观测平台, 对繁茂膜海绵原细胞、领细胞、上皮细胞3类主要海绵细胞类型在海绵细胞团形成及生长的全过程进行观察, 了解不同类型细胞迁移规律的变化。通过对视频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离散的海绵细胞与细胞团内的海绵细胞具有截然相反的运动规律, 海绵细胞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伴随原细胞在细胞团内不停息的迁移, 还观察到海绵细胞团内新生骨针的迁移以及细胞间进行颗粒物质的传递。这些信息的获得, 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也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探索海绵细胞的增殖、分化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6.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一类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它们大量稳定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并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circ RNA分子具有微RNA海绵、RNA结合蛋白海绵和转录调节等作用,在生物应用领域潜力巨大。头颈部肿瘤患者呼吸、吞咽和发音均可受到严重影响,患者“有苦难言”、生活质量不高。为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circ RNA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插入序列(IS)是一种能在细胞内从一个基因组转座到另一个基因组的DNA序列,是转座子的一种,它们不编码任何可检测的性状,只有从它们插入某一个基因时所引起的极性效应才知道它们的存在。根据W.Arber的预测,大肠杆菌细胞中存在着一定数目的插入序列,它们在染色体进化,基因调控中有一定作用。在已知插入序列中,IS2较为特殊,当它们以一种方向插入一个基因组时,能加强所在基因的表达,即有启动子作用;以另一种方向插入时,有极性效应,这如同一个基因表达的开关。为了研究插入序列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我们利用一个自己构建的杂合质粒作为插入序列的接受者,检查了用四环素的抗性的恢复作为选择标记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具有启动子功能的插入序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Tudor-SN5)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以通过SN结构域与G3BP(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蛋白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细胞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SGs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在胞浆内形成的与RNA代谢相关的颗粒状结构.对于SGs的成分鉴定及相互作用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以抗SND1抗体可以共沉淀出HeLa细胞内另一个重要的应激相关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另外,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FLAG-HuR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成功过表达外源性的FLAG-HuR融合蛋白,再以抗FLAG标签抗体又可以反向共沉淀出内源性SND1蛋白,证明SND1与HuR之间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结合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当给予HeLa细胞0.5 mmol/L亚砷酸钠氧化应激时,SND1与HuR蛋白共同定位于胞浆中的SGs结构中.GST-pulldown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截短的SN结构域可以结合HuR蛋白,其中以SN1功能片段的结合能力最强,表明SND1蛋白是通过SN结构域与HuR蛋白形成应激复合物,参与SGs的胞浆组装.并不定位于SGs的TSN结构域亦可结合HuR蛋白,提示SND1-HuR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SGs,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移植生物材料到小鼠体内而建立一种新的干细胞获取方法.移植明胶海绵到小鼠后肢的大腿内侧肌间隙,12天后分离明胶海绵中的迁移细胞.海绵来源干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与骨髓源干细胞相似,但海绵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比例(82.2±10.6/105)远远高于骨髓中的比例(43.7±7.4/106)(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同基因脾细胞和抗原在体外不断再刺激天花粉蛋白免疫过的C57BL/6J小鼠的T淋巴细胞,能刺激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在体外增殖并长期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增殖是依赖于同基因脾细胞的再刺激,C57BL/6J(H一2~b),B 10 ScSn(H-2~b)和129(H-2~b)小鼠的脾细胞都能引起它们明显的增殖,但对C3H/He(H-2~K)和Balb/c(H-2~b)小鼠的脾细胞很弱,说明识别的可能是H-2~b抗原。应用未经免疫的C 57 BL/6 J小鼠的脾和淋巴结T淋巴细胞,采用同样的体外刺激方法,未能引起它们对同基因脾细胞的增殖。从而提示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的一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在无外来抗原刺激时,它们可能是处于静止或不激活状态;在外来抗原诱发免疫过程中,它们也随了抗原特异的淋巴细胞一同被激活,并可能起调节作用。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1.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在动物演化系谱上被列为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Parazoa)。淡水海绵是供研究分化、形态发生及细胞之间通讯的一种极有用的动物。近代,据学者研究,在淡水生境中,淡水海绵更是环境质量的灵敏指示者。随着研究方法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进展,对淡水海绵细胞类型有更深入了解的必要。扁平细胞(Pinacocytes) 扁平细胞是海绵体表(外扁平细胞)和沿流水管道排列(内扁平细胞)的主要细胞,并形成基部的附着面(基扁平细胞)。此类扁平细胞形成单层扁平上皮。淡水海绵扁平上皮和高等动  相似文献   

12.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etraspanins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traspanins属于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TM4SF),能跨膜连接蛋白,促进细胞间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参与某些病毒的细胞识别和侵染.Tetraspanins成员之间相互关联,并与其他蛋白质形成一个巨大的tetmspanins网络,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大类进化上保守的细胞膜蛋白,它们在无脊椎动物中也行使复杂多样的功能.将重点阐述在tetraspanins的结构、识别病毒的机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无脊椎动物tetraspanins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海绵组织离散、细胞分离的方法,对繁茂膜海绵细胞进行纯化、胞内微生物DNA提取,构建了繁茂膜海绵细胞内微生物的16SrDNA克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海绵细胞内微生物16SrDNA序列主要归类于紫硫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亚门、γ-亚门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类群。与研磨直接提取海绵组织DNA所得海绵组织中总微生物多样性相比,海绵细胞内存在丰富的浮霉菌(23%),说明浮霉菌主要存在于海绵细胞胞内。  相似文献   

14.
用微电极在猫外膝体进行记录时,有时同一支微电极能同时记录到两个神经元放电,通常是一个给光中心细胞和一个撤光中心细胞。这一对神经元具有共同的感受野,并且对光刺激的反应类型也相同(同属于瞬变型细胞,或者同属于持续型细胞)。当正弦调制的光点投射在它们的感受野中心时,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给光中心细胞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相位彼此相差半个周期(180°)。在低的刺激频率(5Hz)下,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峰值延迟时间(相对于光调制信号的最大和最小值)也相同,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反应潜伏期。这种相位互补特性使具有共同感受野的一对细胞工作于“推挽”方式。对于瞬变型细胞来说,尽管它们在单独活动时显示半波整流特性,然而组成互补对以后则能传递全周期光调制信号。  相似文献   

15.
海绵动物种类较少,但在教学上颇为重要.(1)在动物演化上,它们独成一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分道发展,是最低级的多细胞动物.(2)它们与人类很有关系.例如我国南方沿海如厦门、台湾等地的沐浴用海绵,很有经济价值.又如穿孔海绵是我国牡蛎等变壳类养殖事业的敌害.(3)它们在我国沿海各地是很常见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CD4+T细胞免疫识别的一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获得性免疫具有抗原特异性,但同时T细胞识别却有混杂性和NHC制约等现象,这提示T细胞对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识别中可能存在不同模式。本文提出了CD4 T细胞有两种特异性识别活化基础单位(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意义)的模型,一种为纯TCR模式(TCR model),对pMHC(尤其是抗原肽)高特异性识别;另一种为复合受体模式(TCR-CD4 model),对MHC-Ⅱ分子特异性要求很高(NHC制约),但有可以不同亲合度结合抗原肽的混杂性;它们在免疫应答中以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可形成细胞水平区分“自我”与“非我”的效应。由此可更合理、简化地理解各种有关免疫现象以及淋巴免疫系统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蚂蚁属真社会性昆虫。真社会性最主要的特性是在一个社会集团内个体间有生殖上的分工。即多数个体 (如工蚁 ,兵蚁等 )自身不行生殖 ,而一生“竭力”“帮助”少数个体 (如蚁后和雄蚁 )繁殖后代。蚂蚁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群 (colony)。一个单独的个体 (除创建蚁后 )是没有意义的。“典型”的社群由一个创建蚁后和其后代组成 (即单母 :monogyny)。单母社群内个体间亲缘关系密切。在自然界 ,多母社群 (polygyny)亦普遍存在。在多母社群里 ,如蚁后间亲缘关系密切 (如姐妹 ) ,社群内遗传关系同质性亦较高 ,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关也密切。但如蚁后间亲缘关系疏远或无亲缘关系 ,那么社群内遗传异质性很高 ,个体间平均遗传相关也随之降低。和其它复杂的社会群体一样 ,蚂蚁社会拥有高度发达的通讯系统。社群不仅需要在内部个体间相互沟通以确保社群的平衡和协调性 ,而且必需和社群外各种息息相关的有机体间交流信息 ,以便有效利用有用的资源并避开各种危险。如果说信息素是蚂蚁通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那么对周围各类生物的识别便是蚂蚁通讯最为基本的环节。蚂蚁的识别行为及其机理是多样的 ,其生物学功能亦随被识别的对象不同而异。如 :为了确保社会群体的安全 ,蚂蚁必须准确识别“敌”、“我”和“朋友”。为了使得  相似文献   

18.
细胞质膜微囊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为50~100 nm的小囊泡,它们以内陷形式连接在细胞质膜上,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早在40多年前用透射电镜曾观察到此微囊结构.细胞质膜微囊的功能为通过毛细管内皮细胞转运小分子及大分子以及具有“液饮”作用.最近实验表明,Caveolae还参与跨膜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大量研究工作,对 Burnet 提出的关于“白我识别”的设想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就“自我识别”和自身免疫问题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事实证明,针对自身抗原的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并没有在胚胎期被消灭,而是持续存在直至成年;它们也不一定都是 Burnet 所想象的“禁株”。它们之所以不破坏自身抗原,或者机体之所以对这些自身抗原具有免疫耐受性,可能是因为:(1)抑制性T 细胞抑制了这些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2)一定剂量的某些自身抗原可以使相应的 T 细胞或 B 细胞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因抑制性 T 细胞不足等因素造成免疫耐受性的障碍,就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对石蒜属( Lycoris Herb. ) 12 种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 (1) 石蒜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端部、中部及基部的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型, 有些种的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 ( 2)石蒜属植物均为异面叶, 叶肉组织有一定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 但二者的厚度、叶肉中所占比例及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数在种间有一定的差异; (3) 海绵组织发达、具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或细胞裂溶后形成空腔(分泌腔或气腔); (4) 叶片中维管束数目大多为奇数, 叶脉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 (5) 石蒜属植物横切面上叶缘的形状分为圆弧形和楔形两种类型。石蒜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特征;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 可为石蒜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