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从60年代以来商品化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杀虫剂的事实证实了BT生物杀虫剂的安全性。但GX BioSystems公司(Langhorne,PA)不愿冒这个险。该公司打算利用遗传工程将一种自毁系统植入BT细菌。 该系统为一种活性生防(ABC)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菌体细胞死亡机理和调控致死功能的途径。死亡机制利用了编码一种细菌细胞表面的肽和一种“吞食DNA杀死细胞”的核酸酶的基因。据GX总裁James Sharpe称,由于核酸酶是在遗传材料转入环境之前摧毁细菌DNA,故核酸酶法将在生物杀虫剂中特别有用。GX称,公司已分离出了用于这种死亡系统的基因并且其微量的超表达可有效地杀死细菌。  相似文献   

2.
宾州的Ecogen公司已向美国环保署申请销售利用野生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为基础研制的三种新的生物杀虫剂。一种产品能用来对付危害蔬菜作物的毛虫;第2种是两株苏云金杆菌功能的结合体,能保护马铃薯不受马铃薯叶甲和玉米螟的危害;第三种能保护树木和灌木防止毒蛾和枞色卷蛾的侵害。其它公司的生物杀虫剂项目也在进行中。位于威斯康星州的Agracetus公司已开始了会有可杀死毛虫的B.T.基因的rDNA棉花植株的田间试验。设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活动及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较少受到关注.近50年来,由于农业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生境破碎和单一化种植等严重威胁着农田生物多样性.为了了解各因素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优化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降低环境影响,本文综述了种植方式、地膜覆盖、农药和化肥使用等农业活动及转基因作物对我国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而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携带的转基因性状等.需要加强转基因作物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特别是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应当与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杀虫剂在防治农业和卫生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农药需求量的增加,杀虫剂的销售量在不断地增加(见表1):从作物来看,果树、蔬菜、棉花的杀虫剂用量较大(见表2);自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问世以来,杀虫剂的类型构成亦发生了变化(见表3)。 世界各大农药(化工)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比较重视杀虫剂新品种的开发和研究。1982~1984年,有180个杀虫剂新品种进行了试验。其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每年都有1~2个新品种问世,而大量的都是新型化学结构的杀虫剂。 本文就近几年来,新型化学结构杀虫剂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范围受限制的苏云金杆菌(Bt)微生物农药由于重组DNA技术的出台,使用范围会扩大。新技术能向植物体内导入微生物的杀虫成分,所以不需要喷洒农药工作。对它们都存在安全管理上的问题,但通过两者生物技术的应用,都能大幅度减少合成有机杀虫剂的使用量。微生物农药与基因操作植物竞争本预测仅限定作物处理用的杀虫剂,不包括家庭甩、草坪和花坛、森林、家畜、以及非农业的商业利用。表中的1991年杀虫剂使用量的数字是按美国农业部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和来自产业界方面的资料推算的,重组微生物农药可能取代目前玉米、棉花,大豆三大作物的杀虫剂的25%。同时现在用于  相似文献   

6.
新烟碱类农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内吸型杀虫剂,具有杀虫广谱、持效期长和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作为激动剂,它们选择性作用于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酯受体(nAChRs)。以往普遍认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仅对靶标性昆虫杀灭性强,对鸟类等非靶标性生物毒性较低。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暴露会对非靶标性鸟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检测方法及其对鸟类的影响。国外较多的研究关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鸟类种群数量、繁殖生态和迁徙能力的影响,但国内研究很少关注此类问题。针对我国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鸟类影响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鸟类的暴露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环保局(EPA)准许American Cyanamid进行以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烟芽夜蛾(Heliothisvirescens)及其它为害虫作物的蠋类害虫为目标的遗传工程生物杀虫剂的田间试验。据称,此经遗传改良的生物杀虫剂(一种棒状病毒)可加速某些昆虫的死亡,而且此病毒的杀虫特性得到了改良。第一种耐除草剂玉米,即AgrEvo USA公司的产品,已得到美国农业部(USDA)的批准。同样获得批准的还有Monsanto公司  相似文献   

8.
两种新型杀虫剂在不同暴露系统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孔志明  臧宇 《生态学杂志》1999,18(6):20-23,37
1 引 言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作为非靶陆生土壤生物,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进土壤肥力,同时,蚯蚓是鸟类等许多动物的食物源,在食物链中,它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的桥梁[1]。农药的大面积施用,必将对蚯蚓的生存、生长、繁殖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研究农药对蚯蚓的毒性,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农药的急性毒性作为指标,对农药毒性进行评价,国内外均有报道[2~11]。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已经或正在投入生产,并将陆续进入市场,虽已根据农…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期间,在种群和个体受干扰后,对作为早期指示剂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用对水生生态系统污染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文蛤)来评估两种有机磷杀虫剂(甲基毒死蜱、草甘膦)的影响。文蛤是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一种敏感的指示物种。在不同时间段测定文蛤中不同组织的非酶的(谷胱苷肽)和酶的(过氧化氢酶)抗氧化剂,作为文蛤中生物标记物的反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脂质过氧化作用、蛋白羰基含量、总蛋白含量、总脂质含量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对不同的生物标记与杀虫剂的生物体内积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甲基毒死蜱在文蛤组织中具有最大的诱导氧化胁迫的潜能,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并抑制抗氧化剂。而且,鳃是对该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文蛤是一种极好的甲基毒死蜱的积聚者,因为暴露60天后,可以测定到其组织中浓度为824.0 mg/kg w.w的甲基毒死蜱。随着在草甘膦中暴露时间的增加,与背景水平相比,组织中草甘膦的浓度增加大约8×103mg/kg w.w。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种生物中测定几种生物标记物是有用的。在双壳类中,蛋白质的羰基诱导可用于双壳类中化学污染物诱导的氧化胁迫的生物指示剂。抗氧化剂的防御成分是敏感的参数,是评估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辅以蛤组织的化学分析,生物标记参数能够提供一种有力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由于遗传改良生物(用于杀灭农业害虫的生物)释放的管理条例的放宽,使美国研究人员能直接进行一些生物杀虫剂的试验,而勿需事先征得美国环保局的许可。 使欧洲科学家关注的一次事件是,94年7月,美国康乃尔大学负责植物研究的Boyce Thompson研究所病毒学家首次发起了未经EPA预先批准而进行生物杀虫剂的试验。他们田间释放一种能杀灭菜粉蝶幼虫的病毒,这种病毒含有一种可杀死菜虫并同时自灭的基因。该基因的存在不仅减少了害虫在环境中存活的机会,而且还可杀伤其它种类的幼虫。这种“Pre-occluded病毒”已经过了五年试验研究。该大学研究所与生物技术公司AgriViron合作专长于生物可降解性病毒杀虫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国  逯非  黄志刚  陈舜  王效科 《生态学杂志》2016,27(9):2875-2883
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在提高作物产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普遍存在过量用药现象,导致环境污染和危害食品安全.基于2012年的全国性农户问卷调查,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使用农药现状,并估算了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 这3种作物至少使用了54种杀虫剂、24种杀菌剂和50种除草剂,其中32%的水稻种植农户使用了生物农药.全国3种作物使用了30.8 kt杀虫剂、16.5 kt杀菌剂和58.3 kt除草剂,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5 Tg Ce,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排放分别占23.8%、16.9%和59.3%.南方区的农药用量占全国用量的51%;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单位产量农药用量分别是0.22、0.18和0.24 g·kg-1粮食,3种作物用药总量分别为44.4、21.4和39.7 kt,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665.5、250.1和547.5 Gg Ce;在不同农药种类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占我国所用杀虫剂总量的69%,苯丙咪唑类、有机磷类、唑类和有机硫类等杀菌剂占杀菌剂总量的87%,酰胺类、有机杂环类和有机磷类等除草剂占除草剂总量的85%.因此,减少农药用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及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掖麦蚜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是为害麦类作物的主要蚜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为害严重。麦蚜的防治多采用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等农药。近年防效有下降趋势,故有改用杀螟松、抗蚜威等农药,也有用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类杀虫剂的。 在进行麦蚜抗药性研究中,作者发现防效较好的菊酯类杀虫剂,在甘肃省张掖的田间防蚜效果很差、于是我们选用5种菊酯类杀虫剂对不同地区麦蚜进行了毒力比较,同时作了田间防治试验,以期查明张掖麦蚜对菊酯类杀虫剂是否确有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具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蒋志胜  尚稚珍 《昆虫知识》1997,34(3):165-166
随着对常现杀虫剂不良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刻,人类对杀虫剂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要求有效地控制害虫,而且更注重生物合理性或环境和谐性;日趋强调对害虫的种群进行控制和调节(regulation),而不是“杀死”[1]。在昆虫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昆虫毒理学有关害虫防治机理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同时对节肢动物内分泌机理的不断了解,更进一步促进了生物合理性农药(biorahonalpestiddes)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具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IGR)便是其成…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甲虫防治技术及其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世界上重要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国内外针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及物理防治(与非寄主作物合理倒茬轮作,诱集捕杀等)、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活性提取物防治,引进天敌控制)以及化学防治(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新型杀虫剂防治)等。马铃薯甲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主要与体内代谢酶系、尤其是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升高有关;抗性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控制的不完全隐性遗传。抗性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测定法和基因检测法,后者主要包括固相微型测序、单链构象多态性、双向等位特异PCR扩增等,这些新技术在抗药性监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面积种植, 在为农业生产带来惠益的同时, 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转基因作物表达的Bt蛋白对靶标害虫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而对Bt蛋白不敏感的非靶标害虫种群可能会迅速发展起来, 对作物造成为害。随着抗虫转基因作物的连续多年种植, 科学家们对于田间杀虫剂施用量的增减看法不尽一致。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报道, 本文以Bt玉米和Bt棉花为例, 分析了大田中非靶标害虫暴发的现状, 以及暴发的主要原因(如杀虫剂的使用、害虫天敌减少和物种替代)。在生产实践中, 抗虫作物的长期大面积释放导致广谱杀虫剂施用量减少, 田间非靶标害虫数量上升。因此今后需要继续开展更多的研究来综合评估种植转Bt基因作物产生的长期潜在影响, 优化害虫防治措施, 避免非靶标害虫暴发。  相似文献   

16.
正巴斯夫公司于2016年10月18日宣布,将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Somersby投资约100万澳元扩大其生产设施。该投资将扩大生产基地的现有装置,专门生产生物作物保护产品,从2017年开始生产巴斯夫的Velifer杀虫剂。来自Somersby的生产将支持Velifer杀虫剂的全球市场。Velifer是一种生物杀虫剂,含  相似文献   

17.
<正> 农用拟除虫菊酯是七十年代新发展的仿生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但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各地反应不一。为了对拟除虫菊酯对天敌昆虫的毒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使用这类农药,现将拟除虫菊酯对一些重要的天敌类群的杀虫作用综述于后,以供参考。 一、寄生峰 过去,一些传统的杀虫剂常常大量杀死寄生蜂,引起害虫再增猖獗。拟除虫菊酯则是一类对寄生性天敌较为安全的新农药。 Waddill(1978)以四种拟除虫菊酯用泸纸药膜法对五种寄生蜂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高剂量的杀灭菊酯(90.7克/0.405公顷,有效剂量,下同)对寡节小蜂Diglyphus intermedius、小茧蜂Opius bruneipes及绒茧蜂Apanteles sp.几乎无毒,但对跳小蜂Copidosoma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周兆斓,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在世界范围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总收获量的13%,每年大约损失数千亿美元。目前,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控制虫害,由于化学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是非特异的,因此在施放杀虫剂时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有益昆虫及害虫的天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化学杀虫剂对人、畜也有严重危害,其在自然界中的残留以及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害虫已逐步对其产生抗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百种对杀虫剂有耐受性的害虫,有些甚至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据有关部门反应,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常规使用剂量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释放后的转抗病虫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活性的保持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农业活动尤其是农作物植被类型的改变对土壤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释放后的转基因作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新的生物组分,被引入农田生态系统之间后所引发的农田生物群落(包括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转抗虫Bt基因作物、转T4-溶菌酶基因作物,转蛋白酶抑制剂I基因作物的基因产物、作物残体在土壤中的行为(如降解产物的存留形态与生物活性)及其对根际或残体周围土壤中各类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合评述,指出基因表达产物的后效肯定是存在的且长远的,由其引发的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复杂的,因而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转基因作物释放后的生态效应做长期的跟踪研究,建议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不同的转基因表达产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结构变化、消长动态及其对生物保持毒杀性的时间;(2)不同类型转基因的植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趋势;(3)在实验条件下,研究分离纯化的各种转基因表达产物对土壤各生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种入侵及其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极易遭受外来生物入侵。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多年工作观察统计出入侵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生物共计92科175属239种, 其中植物155种, 动物55种, 微生物29种, 植物多为有意引入后逸生, 而动物和微生物则主要是无意引入。外来入侵种发生数量呈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些入侵种中, 来源于美洲的最多(占45.04%), 其次是欧洲(22.90%); 菜地(包括温室大棚)和果园入侵种最多, 分别达64.85%和66.53%, 而半年期的秋熟旱地和夏熟旱地分别占34.31%和23.85%。其中17种外来杂草、10种害虫、7种病原菌为恶性有害生物, 应作为防除的重点目标。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以化学防治为主, 但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 在侵入我国农田的入侵种中, 已有51种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 因而需重视生物防治、农业和生态防治以及检疫等的综合应用。今后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入侵格局、机制和趋势, 入侵途径以及生物入侵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导致的生物入侵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