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007年内蒙古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出现发热症状,在手、足、口腔和臀部等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幼儿为主,暴发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从28名住院儿童采集了23份粪便标本和6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了15株肠道病毒,其中9株鉴定为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分离率为31.03%),1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结合分析这起暴发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EV71可能是引起这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9株HEV71分离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于99.4%和99.0%,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同源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这起疫情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而C4基因亚型自1998年首次在广东省深圳市报道以来,一直在我国持续流行,是中国大陆HEV71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提示C4基因亚型HEV71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3.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流行特征及VP1区基因特征。对2014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对CV-A10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RT-PCR扩增CV-A10的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2014年CV-A10是陕西HFMD病原谱中的第三大病原,占其他肠道病毒的57.71%,13例重症HFMD病例的致病病原体鉴定为CV-A10,占重症病例的9.03%。CV-A10感染HFMD病例以≤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83.07%),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实验室分离出101株CV-A10,覆盖全省10市(区)。完成测序的18株CV-A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100.0%和97.3%~100.0%,与A型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2%~77.5%和91.9%~93.0%,与近年来河北、湖南和河南地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显示陕西CV-A10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CV-A10是2014年陕西HFMD的优势病原,能引起重症HFMD,本次分离到的CV-A10毒株均属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起,一种未知病因导致的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引起了人们对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关注。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被认为是病因之一,但实验室检测发现大多数患者中并不存在这种病原体。该研究从中国6个省份采集了有SFTS症状的患者血样,接种细胞并培养以分离病原体,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RNA,通过电镜观察病原体形态,同时对病原体核酸测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  相似文献   

5.
6.
2007年北京市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为鉴定引起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采集北京市门诊就诊的AHC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57份,使用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kievirusA24 variant,CVA24v)的基因,其中有38份检测结果为CVA24v阳性,阳性率为66.7%,而腺病毒和HEV70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是CVA24v。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9株病毒,通过分子定型均鉴定为CVA24v,对9株CVA24v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发现除0744/BJ/CHN/2007株之外,其它8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很小,同源性分别大于99.6%和100.0%,而0744/BJ/CHN/2007株与其它8株CVA24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97.2%和99.7%。进化树图显示,2007年北京CVA24v分离株与...  相似文献   

7.
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已成为HFMD流行或暴发疫情的优势病原体.安徽省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HFMD样本非EV-A71和非CV-A16其他EV核酸阳性率超过50%,其中大部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为了解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和CV-A6基因进化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HFMD咽拭子EV核酸阳性标本,采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CV-A6毒株VP1全长序列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下载CV-A6原型株和代表性毒株基因参考序列,运用生物软件MEGA 6.0构建VP1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遗传特征.结果 显示,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他EV占66.1%,CV-A16占23.5%,EV-A71占10.4%.52株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亚型,其VP1区核苷酸序列间相似度为93.7%~10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8.3%~100%;与CV-A6 Gdula原型株核苷酸相似度为78%~82.3%,氨基酸相似度为94.6%~96.3%.VP1区15个氨基酸位点有变异,氨基酸位点Q98L和G160S的变异发生率为100%.其他EV已成为安徽省引起HFMD流行的重要病原体,D3基因型CV-A6为优势流行毒株.持续加强其他EV的病原学监测与分析,对安徽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与疫情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2010年海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2010年海南省HFMD病例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对2010年海南省18县市1346份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实验室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EV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到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VP1编码区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用Sequencher 5.0和MEGA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基于VP1编码区进行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全省18个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东北部县市高发,同时以4岁以下的婴儿为高发人群;而与全国大多省份流行规律不同的是其发病高峰期为9和10月份。实验室结果显示:EV71和CA16是引起2010年海南省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但EV71感染在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占绝对优势。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由其它EV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2010年海南省流行的EV71均属于C4a亚型,该亚型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同时进化分析提示至少存在3条传播链。本研究数据对阐明海南HFMD的流行传播规律,以进一步指导HFMD防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2009~2011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上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来自上海18个区(县)的6676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对其中257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27份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毒株进行VPl基因序列全长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上海市18个区(县)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道,地区分布元显著差异;≤5岁的婴幼儿为疾病高发年龄段;4~11月为发病高峰期。H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l6)为主要病原,不同地区病原构成有所不同。实时荧光RT—PCR对6676例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9.61%,HEV71和CAl6阳性率分别为38.83%和21.26%。对257份HEV71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获得毒株57株,分离阳性率为22.18%。对其中27株进行VPl基因全长测序,均属C4a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7-2009年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株(MuV)的基因型分布及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玉溪市医疗机构部分临床诊断病例含漱液进行RT-PCR病毒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培养病毒分离,将分离病毒株进行SH基因316 bp片段序列分析,并与其他基因型参考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采集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标本136份,RT-PCR病毒核酸阳性30份,阳性率为22.1%;vero细胞分离到6株,6株MuV属于F基因型,各流行株SH基因之间的核苷酸最大差异为2.6%;与其他各基因型代表株之间的核苷酸最大差异达到17.8%,与疫苗株的最大差异为17.4%,与国内F基因型代表株SP的基因差异为2.7%。结论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株为F基因型,针对基因型变异和疫苗效果评价的预防控制策略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埃可病毒18型(Echovirus 18,E18)属于B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B,EV-B),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对201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病原基因特征分析。此次疫情共有26名患者,均以发热、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从其中18名病例采集了18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和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以鉴定病原,扩增病毒全长VP1区,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8份标本中1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其中8份为E18。病毒分离得到2株病毒,从肛拭子标本直接扩增得到的7条E18全长VP1核苷酸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100%,与GenBank中E18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2%~96.4%和93.3%~99.3%;进化树显示,深圳龙岗E18分离株(GDSZ1902)归属由中国分离株组成的C2a进化分支,在其VP1蛋白中的底部环处发现一处特异的氨基酸变异(D200N)。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结果分析,E18是引起本次深圳市龙岗区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属于中国E18主要流行株的进化分支,这是我国首次发现E18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研究2014年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中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virus A 16,CVA16)毒株VP1区基因特征。收集安徽省2014年1月至11月期间413份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接种敏感细胞分离肠道病毒,用荧光定量RT-PCR鉴定细胞培养物,对CVA16阳性培养物进行毒株VP1区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与国内外参考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共分离鉴定出肠道病毒阳性培养物97份,其中CVA16病毒分离株17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分离株76株,其它肠道病毒分离株4株,总体病毒分离率为23.49%(97/413)。CVA16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安徽省2014分离的17株CVA16毒株都属于B1基因型B1b一个分支,它们之间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布为分别为95.30%~100%和98.70%~100%,但在B1b分支内形成几个传播链。17株CVA16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云南、湖南、广东、西藏和江苏地区病毒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亲缘性关系近,其中与湖南2013年和广东深圳2014年CVA16病毒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为96.40%~99.70%。2014年安徽省分离的CVA16病毒分离株属于B1基因型B1b亚型,为优势流行株;在B1b分支内形成多个小的病毒传播链共同流行。  相似文献   

13.
Tang JJ  Tian BJ  Luo M  Zhang J  Kang WY  Yu W  Ding ZR 《病毒学报》2011,27(3):283-287
本调查旨在了解2010年云南省昭通市1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衍生毒株(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引起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例的排毒情况及其周围健康儿童的肠道病毒(EV)携带情况和病毒型别特征。在该病例的发生地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连续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密切接触者及病例居住地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经省级专家组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实验室结果显示病例标本中未再检出VDPV;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标本中均未检测到脊灰疫苗株病毒及VDPV,AFP病例入户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表明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在健康儿童中检测到NPEV 21株,病毒携带率为20.0%;经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21株NPEV分别属于HEV-A组(11株,3个血清型,占52.4%)和HEV-B组(10株,4个血清型,47.6%)。  相似文献   

14.
对2015年6~8月发生在中国甘肃省瓜州县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病原学诊断及其分子特征研究。采集74例病例样本132份(脑脊液14份,咽拭子25份,血清66份以及粪便27份)。对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经ELISA IgM检测初步排除乙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感染之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使用HEp-2和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32份标本中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2份,71份分子定型结果为埃克病毒30(E-30);从29例病例的46份样本分离到E-30;甘肃瓜州E-30的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2%~100.0%,进化树图显示其与中国2011年以后的E-30分离株属同一个分支。E-30是引起本次甘肃省瓜州县局部地区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且属于中国正在流行的ECHO30进化分支中近期流行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平台,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辽宁省采集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标本进行检测,了解腺病毒的流行情况并对其型别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具有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标本470份,经多重PCR检测,检出阳性标本30份,选取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获得人类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毒株20株。将所得腺病毒的核酸进行巢式PCR扩增并进行测序,获得Hexon基因序列。将基因序列在NCBI进行Blast比对。结果在分离的得到的20株腺病毒毒株中包含HAdv-2型6株,HAdv-3型11株,HAdv-5型2株,HAdv-14型1株。结论2012至2013年间,辽宁省引发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腺病毒型别以2型和3型为主,同时也有少量其他型别检出。  相似文献   

16.
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属于肠道病毒B组,是最常见的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之一,常引起儿童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疾病。为了对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监测中分离到的4株ECHO11毒株的VP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为云南地区ECHO11的进化及流行趋势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收集到的HFMD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鉴定为ECHO11的毒株VP1基因测定其完整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参考株的VP1区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4株ECHO11型毒株分属A1和D5两个基因亚型,分别与各自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最高。D5基因亚型ECHO11分离株在进化树上聚集为3簇,提示存在多个传播链,其D5-1簇的VP1区氨基酸在多个位点上与同基因亚型的其他簇参考株存在特异突变。本研究揭示,云南地区存在两种不同基因亚型的ECHO11流行情况,特别是D5亚型的出现,提示我国周边流行的ECHO11基因型已进入中国大陆,应密切关注其流行变异情况,为今后制定由ECHO11引起的HFMD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2011—2016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和主要病原体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和重症预警提供参考。采集2011—2016年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首先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和分型检测,其次对2012—2016年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A6)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型重组检测,分离重组型和非重组型CA6株,比较两者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2011—2012年秋季上海地区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CA16;2012年秋季起CA6成为主要病原体;2013—2014年重组型CA6(recombinant CA6,R CA6)占一定比例;2015—2016年非重组型CA6(non-recombinant CA6,NR CA6)成为优势流行株。R CA6和NR CA6代表株在RD细胞中增殖良好,在KB、MRC-5和HEp-2细胞中未见明显增殖。比较R CA6与NR CA6代表株接种于RD细胞后细胞活性下降的动态变化,未见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CA6为近年来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R CA6和NR CA6的构成比逐年变化,提示持续监测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预警及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庞正  李德新 《病毒学报》2013,(3):349-356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出血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主要由四个科的RNA病毒引起,包括布尼亚病毒科、黄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病毒。该类疾病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建立快速、简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及时进行临床诊断救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最终控制其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病毒性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方面进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学分类及病毒分离、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的相关技术,并结合新型检测方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HFMD在亚太地区暴发流行,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对CVA16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防治手段的认识,有助于防控HFMD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在2009~2010年监测年度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学监测并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以及对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特性分析,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采集了17 126份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04份,总阳性率为23.38%。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HA、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6.9%~99.3%和99.1%~99.6%;利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进化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有21个血凝素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替换,其中11个氨基酸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区,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有16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未发生神经氨酸酶蛋白275位H→Y的替换。结果显示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株HA基因和NA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和NA蛋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部分流行株抗原决定簇和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所有病毒均对达菲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