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作物的耐旱性,从而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产量(余叔文等 1978,王保民等 1980,Fletcher等 1984,1985)。多效唑(multieffects triazole;MET)是我国80年代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其化学名为(2RS,3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醇-3,它能显著延缓稻苗生长、促进分蘖、防止稻苗移栽后败苗(王熹等 1988a,b),提高  相似文献   

2.
寒兰的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兰(CymbidiumkanranMakino)根状茎为外植体,采用B5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苯基噻二唑基脲-thidiazuron)和S-3307(优康唑-uniconazole),对类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类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为B5 TDZ0.50mgL-1 NAA0.25mgL-1,诱导率98.3%;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B5 S-33071.0mgL-1 NAA0.2mgL-1 蔗糖3.5%,增殖系数9.4;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B5 S-33070.75mgL-1 6-BA1.0mgL-1 NAA0.4mgL-1,分化率87.8%;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B5 NAA0.2mgL-1 活性炭0.05%,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来曲唑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一线药物。以对氰基氯苄、1,2,4-三氮唑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4-((1H-1,2,4-三-1-唑)甲基)苯腈(I),再将其与对氟苯腈反应合成来曲唑,工艺总产率达76.5%。为了有效地去除中间体中1,3,4-三唑基异构体(II),采用分步降温结晶的方法,降温至20℃,先析出其异构体杂质盐酸盐,过滤后再继续降温析晶,得到高纯度的中间体,从而为下一步高纯度来曲唑的获得提供了可能性。终产品来曲唑经核磁(1H-NMR)、质谱(MS)确证结构。该工艺操作简单且产率高,适合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聂磊  刘鸿先 《生态科学》2001,20(3):44-50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康唑和CPPU对沙田柚生理落果期间幼果和新梢叶片内源IAA、GA1 3和ABA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康唑处理降低新梢叶片内源IAA和GA1 3水平,提高细胞分裂素含量.优康唑对叶片ABA含量和(IAA GA1 3 CTKs)/ABA比值影响不明显;优康唑处理下幼果IAA、GA1 3和A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GA1 3下降幅度最大.果实中CTKs含量和CTKs/ABA比例上升,结合优康唑和CPPU促进沙田柚座果的效应,提示细胞分裂素对座果有重要作用,而CTKs/ABA比例升高有助于缓解生理落果;CPPU处理降低果实ABA含量,提高果实CTKs水平和CTKs/ABA比值.这可能是CPPU促进座果和果实膨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果树组织及土壤中PP333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P_(333)[(2RS,3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醇-3]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果树营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目前已试用于多种果树,均有一定的抑制营养生长的效果,而且土壤施用后残效长达三年以上。因此,在改善果树栽培方式、实现矮化密植栽培中,应用PP_(333)是提高果树生产率的又一条新途径。然而,PP_(333)在果实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从现有资料看,目前国外已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组织中PP_(333)残留量的报道,但该方法前处理麻烦,操作繁琐,为此我们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组织中PP_(333)的残留量,简化了PP_(333)的定量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制剂的伊曲康唑治疗口咽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胶囊制剂必须与食物同服才能达到较好的生物利用度,而口服溶液制剂则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与伊曲康唑交联,使脂溶性的伊曲康唑能溶于水,且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较餐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更高.本文将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口咽念珠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药品为其胶囊制剂.……  相似文献   

7.
迄今,商业性栽培柑桔尚未有理想的矮化方法。尽管如此,由于高度密植能获得早期较高的收益,从而吸引着许多种植者。然而,管理此类果园日益困难。近来,若干新的生长抑制剂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它们是属于一组可能控制高度栽培植株生长的赤霉素抑制剂(GI)。许多学者认定,Paclobutrazol[(2RS,3RS)—1—(4—氯苯)—4,4—二甲基—2—1,2,4—(三唑基—1)戊烷醇—3,以下简称Paclo—译  相似文献   

8.
蓝柄丽齿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担子菌亚门蓝柄丽齿菌(Calodon suaveolens)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技术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方法最终确定结构,它们是:(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22E,24R)-3β-羟基麦角甾-5,22-二烯-7-酮(4),对羟基苯甲酸(5),尿嘧啶(6),polyozellin(7),(4E,BE)-2-N-(2’-羟基棕榈酰)-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sphingadienine(8)。  相似文献   

9.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优康唑提高柚树苗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柚树苗经100mg*L-1优康唑处理后,进行水分胁迫处理.优康唑处理能提高水分胁迫下叶片的水势和相对含水量,表明抗旱性提高.同时优康唑处理下,叶片超氧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游离脯氨酸质量浓度均提高,而过氧化氢酶变化程度不大.实验结果表明,优康唑处理提高叶片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防御能力可能是其提高柚树苗抗旱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CYP2E1基因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YP2E1在化学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代谢中的作用.先后将 Tet-on基因表达系统的调控质粒pRevTet-on和反应质粒pRevTRE-2E1转染NIH 3T3细胞,分别用G418和潮霉素筛选,并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成功获得了3个具有良好诱导性Tet调控的CYP2E1基因表达细胞系(Tet/3T3-2E1).应用不同浓度强力霉素(doxycycline, Dox)处理Tet/3T3-2E1细胞诱导CYP2E1表达,HPLC分析细胞对CYP2E1特异性药物探针氯唑沙腙的原位代谢能力及MTT法分析CYP2E1介导的NDMA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Tet/3T3-2E1细胞CYP2E1的表达及其代谢能力有明显的Dox浓度依赖性,而且NDMA对Dox诱导组细胞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其IC50值为12.06 μmol/L,无Dox诱导组未见明显的NDMA细胞毒性作用.该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开展与CYP2E1相关的毒物、致癌物代谢研究,筛选抗毒物、抗癌物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GC-MS的异翅亚目臭腺分泌物化学分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嫣  夏炎  陈企发  卜文俊 《昆虫学报》1950,63(7):870-888
【目的】探讨异翅亚目(Heteroptera)昆虫不同类群间臭腺分泌物化学组分的差异,为该类昆虫寻找新的分类特征并为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采自中国的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臭腺分泌物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典型判别分析法、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法、典型变量分析法进行了高级阶元分泌物的化学分类学分析。【结果】典型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异翅亚目,尤其是蝽次目中不同总科间的臭腺分泌物具显著差异性,可作为总科间的分类特征;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支持臭腺分泌物在总科间的显著差异性;结合典型判别分析结果和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找到划分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有6类共30种,包括酸类[己酸(hexanoic acid)、丁酸(butanoic acid)、2-己烯酸(2-hexenoic acid)],醇类{2-丁基-1-辛醇(2-butyl-octan-1-ol)、2-己基-1-辛醇(2-hexyl-octan-1-ol)、2-己炔-1-醇(2-hexyn-1-ol)、3,7-二甲基-2-辛烯-1-醇(3,7-dimethyl-2-octen-1-ol)、4,8-二甲基-1-壬醇(4,8-dimethyl-1-nonanol)、2-癸烯-1-醇(2-decen-1-ol)、1-己醇(1-hexanol)、高蒎醇(cis-pinene hydrate)、2-茨醇(borneol)、冰片(2-bornanol)、丙二醇甲醚(1-methoxy-propan-2-ol)、2-乙基1-己醇(2-ethyl-hexan-1-ol)、(6Z, 9Z)-十五烷-1-醇[(6Z, 9Z)-pentadecadien-1-ol]、(E)-9-十六碳烯-1-醇[(E)-9-hexadecen-1-ol]、(S)-3-乙基-4-甲基-1-戊醇[(S)-3-ethyl-4-methyl-pentan-1-ol]、异葑醇(isofenchol)、斯巴醇(spathulenol)},醛类{(E)-2-辛烯醛[(E)-2-octenal]、十二醛(dodecanal)、(Z)-3-己烯醛[(Z)-3-hexenal]、(E)-2-癸烯醛[(E)-2-decenal]、(E, E)-2,4-癸二烯醛[(E, E)-2,4-decadienal]},烷类[2-甲基己烷(2-methyl-hexane)、2,21-二甲基二十二烷(2,21-dimethyl-docosane)],环类[糠醛(furfural)]和萜类[二氢香芹醇(neodihydrocarveol)、二氢松油醇(dihydroterpineol)]。【结论】本研究从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物种臭腺分泌物中鉴定的30种特征性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异翅亚目总科级阶元的分类特征并为其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翅亚目(Heteroptera)昆虫不同类群间臭腺分泌物化学组分的差异,为该类昆虫寻找新的分类特征并为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采自中国的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臭腺分泌物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典型判别分析法、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法、典型变量分析法进行了高级阶元分泌物的化学分类学分析。【结果】典型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异翅亚目,尤其是蝽次目中不同总科间的臭腺分泌物具显著差异性,可作为总科间的分类特征;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支持臭腺分泌物在总科间的显著差异性;结合典型判别分析结果和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找到划分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有6类共30种,包括酸类[己酸(hexanoic acid)、丁酸(butanoic acid)、2-己烯酸(2-hexenoic acid)],醇类{2-丁基-1-辛醇(2-butyl-octan-1-ol)、2-己基-1-辛醇(2-hexyl-octan-1-ol)、2-己炔-1-醇(2-hexyn-1-ol)、3,7-二甲基-2-辛烯-1-醇(3,7-dimethyl-2-octen-1-ol)、4,8-二甲基-1-壬醇(4,8-dimethyl-1-nonanol)、2-癸烯-1-醇(2-decen-1-ol)、1-己醇(1-hexanol)、高蒎醇(cis-pinene hydrate)、2-茨醇(borneol)、冰片(2-bornanol)、丙二醇甲醚(1-methoxy-propan-2-ol)、2-乙基1-己醇(2-ethyl-hexan-1-ol)、(6Z, 9Z)-十五烷-1-醇[(6Z, 9Z)-pentadecadien-1-ol]、(E)-9-十六碳烯-1-醇[(E)-9-hexadecen-1-ol]、(S)-3-乙基-4-甲基-1-戊醇[(S)-3-ethyl-4-methyl-pentan-1-ol]、异葑醇(isofenchol)、斯巴醇(spathulenol)},醛类{(E)-2-辛烯醛[(E)-2-octenal]、十二醛(dodecanal)、(Z)-3-己烯醛[(Z)-3-hexenal]、(E)-2-癸烯醛[(E)-2-decenal]、(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烷类[2-甲基己烷(2-methyl-hexane)、2,21-二甲基二十二烷(2,21-dimethyl-docosane)],环类[糠醛(furfural)]和萜类[二氢香芹醇(neodihydrocarveol)、二氢松油醇(dihydroterpineol)]。【结论】本研究从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物种臭腺分泌物中鉴定的30种特征性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异翅亚目总科级阶元的分类特征并为其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苷脂B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波谱(FABMS、NMR和IR)和化学的方法详细鉴定了真菌黄白红菇Russulaochroleuca(Pers.)Fr.和印度块菌Tuber inddicum Cooke et Massee中存在的9-methyl-4,8-sphingadienine型脑苷脂cerebrosideB(1);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化合物1为首次被发现存在于这2种真菌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的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对泊沙康唑的 MIC 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125-1μg/ mL。对于伊曲康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06-0.5μg/ 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均对泊沙康唑有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羊角拗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羊角拗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出了13个化合物,包括常春藤皂苷元(1)、(-)-loliolide(2)、(3 S,5 R,6 S,7 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3 R,6 R,7 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4)、松脂素(5)、表松脂素(6)、4,4′-dihydroxy-3,3′-dimethoxybenzophenone(7)、6-羟基柚皮素(8)、东莨菪素(9)、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10)、吲唑(11)、香草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其中化合物1~4和6~13为首次从羊角拗中分离得到。采用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体外细胞炎症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IC50值为18.09±1.09μM。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红树林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 AIL8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4-羟基-3-甲氧基-5-[(2E,6E)-3,7,11-三甲基十二烷-2,6,10-三烯-1-基]苯甲酸(1)、芳香类内酯化合物(2)、一癸酸甘油酯(3)、菜子甾醇(4)、7,22(E)-麦角二烯-3β,5α,6β-三醇(5)和麦角甾-6,22-二烯-5α,8α-环二氧-3β-醇(6)。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树林老鼠簕内生真菌A.flavipes AIL8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理化性质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了从赛北紫堇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2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3S)-5-guaiacyl-3-hydroxypentanoic methyl ester(1)、8-对羟苄基槲皮素(2)、8-对羟苄基山奈酚(3)、6-对羟苄基槲皮素(4)、槲皮素(5)、山奈酚(6)、金圣草黄素(7)、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8)、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9)、1-羟基-2,3,4,6-四甲氧基(口山)酮(10)、p-hydroxyphenylferulate(11)、5,7-二羟基香豆素(12)、4,4′-二羟基二苄醚(13)、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4)、3,4-二羟基苯乙醇(15)、对羟基苯乙醇(16)、对羟苄基乙基醚(17)、对羟基苯甲醇(18)、1,2,4-苯三酚(19)、邻二苯酚(20)。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2~4和7~20为首次从紫堇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赛北紫堇中分离得到。采用四甲基唑蓝法测定了20个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对人肝癌HepG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16.8和19.2μmol/L。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三种毒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光盖伞(Psilocybe spp)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十八烷酸酯(1)、β-胡萝卜苷(2)、(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3)、色氨酸(4);从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2E,24R)-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脱氢鞘氨醇(7)、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十八烷酰)-9-甲基-4,8-脱氢鞘氨醇(8);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发酵菌丝体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5、6、(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0)。除化合物9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以上相应毒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