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茶褐牛肝菌(Neoboletus brunneissimus)的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24S)-麦角甾-7-烯-3β-醇(4)、(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24S)-乙基胆甾烯-7-烯-3β,5α,6β-三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烯(7)、(22E,24R)-麦角甾-5,7,2-三烯-3β-醇(8)、3β-O-吡喃葡萄糖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6,22-二烯(9)、富马酸单甲酯(10)、富马酸(11)、琥珀酸(12)、反-2-癸烯二酸(13)、烟酸(14)、烟酰胺(15)、莽草酸(16)、亚油酸-α-甘油酯(17)和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鞘氨醇(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茶褐牛肝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13和17为首次从牛肝菌科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非洲隔囊蚁巢伞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肯尼亚安波塞利产的隔囊蚁巢伞(Termitomyces schimper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D-阿拉伯糖醇(5),D-半乳糖醇(6),脑苷脂B(7)和脑苷脂D(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Fusarium sp.的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β,15β-二羟基-(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7-酮(1)、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和丁二酸(5).其中化合物1和2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蓝柄丽齿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担子菌亚门蓝柄丽齿菌(Calodon suaveolens)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技术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方法最终确定结构,它们是:(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22E,24R)-3β-羟基麦角甾-5,22-二烯-7-酮(4),对羟基苯甲酸(5),尿嘧啶(6),polyozellin(7),(4E,BE)-2-N-(2’-羟基棕榈酰)-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sphingadienine(8)。  相似文献   

5.
从角果胡椒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醇-5,11-二烯-3β-醇(4),豆甾醇-3,6-二酮(5),sitoindosideΙ(6)。  相似文献   

6.
经硅胶反复柱层析,从裂褶菌子实体的醇提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烟酸(4)、苯甲酸(5)、D-阿拉伯糖醇(6)、甘露醇(7)、海藻糖(8)。  相似文献   

7.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玉竹根茎的醇提溶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ningpogenin(1)、6-O-p-hydroxybenzoylaucubin(2)、3,3'-Bisdemethylpinoresinol(3)、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4)、(22E,24R)-Ergosta-7,22-dien-3β-ol(5)、Borreriagenin(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7)、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8)、β-谷甾醇(9)、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0)、麦角甾-7,22-二烯-3-酮(11)、对羟基苯乙醇(12)。除化合物(9)之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齿菌(Hydnellumsp.No.2)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学技术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3β-羟基-24-甲基胆甾-5,22-二烯-7-酮(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Tuberoside(6)和脑苷脂B(7)。化合物4、5、6、7为该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中药脱皮马勃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Reich.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通过石油醚索氏提取、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从脱皮马勃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2),麦角甾-5α,8α-环二氧-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5,7,22-三烯-3-醇(4),麦角甾-7,22-二烯-3-酮(5),硬脂酸(6),其中化合物1~3、6是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南海软海绵Halichondria sp.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α-Isocyanogorgon-11-Ene(1),homoverrucosanol(2),neoverrucosanol(3),5α,6α-环氧-(22E)-麦角甾-8,14,22-三烯-3β,7α-二醇(4),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3β,5α,9α,14β-四羟基-(22E)-麦角甾-7,22-二烯-6-酮(7)。以上7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对7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毒性实验,化合物1和3对HeLa肿瘤细胞株显示较弱的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33.7μM和43.8μM.  相似文献   

11.
有些种子植物如莎草科、十字花科、灯心草科、藜科、石竹科等20余科,以往曾被认为不能或不易形成丛枝菌根(郭秀珍等,1989;刘润进等,2000).随着对菌根的深入研究,曾被认为是不易与菌根菌组合的湿地生植物、寄生性植物、或一年生植物都被发现是可以形成内生菌根的(Trappe等,1992).此外,Allen等(1989)研究证实,Salsola kali,Atriplex roseum等生长于沙漠、海滨的藜科植物,进行接种处理后,也能形成丛枝菌根.我们在西双版纳调查热带雨林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时,偶然发现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inn.)的根系受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因此,对苋科植物作了扩大采样调查.本文主要报道从热带采集的5属6种苋科植物的根受丛枝菌根真菌感染形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这些植物根际士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黑虎掌 (Sarcodonaspratum (Berk .)S .Ito) ,又名香茸 ,是一种美味食用菌。近年来发现该属S .scabro sus (Fr.)P .Karst.中含有对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的生物活性二萜 (Oht等 ,1998)。作为“高等真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一部分 ,我们对采自云南武定的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从黑虎掌的新鲜子实体中分得 15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cerebrosideB (1) (12 0mg) ,阿洛酮糖腺苷(2 ) (12mg) ,三磷酸尿苷 (3) (7mg) ,尿嘧啶 (4 ) (12mg) ,腺嘌呤 (5 ) (8m…  相似文献   

13.
从褐薄小齿菌(Hydnellum concrescen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借助光谱手段,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friedelin(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4),6-甲氧基-cerevisterol(5),thelephantin K(6),thelephantin I(7),thelephantin J(8),thelephantin L(9)。  相似文献   

14.
从陆地革菌(Thelephora terrestri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 -醇 (1),(22E, 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6β -三醇 (2),(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3),24-亚甲基羊毛甾-8-烯-3β -醇 (4),熊果酸 (5),木栓酮 (6),cerebroside B (7),(2S,3S,4R,2'R)-2-(2'-羟基二十二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 (8),(2S,3S,4R,2'R)-2-(2'-羟基二十三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 (9)。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虎皮小牛肝菌(Boletinus pictus)子实体的氯仿/甲醇(1:1,v/v)提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9(Z)-十八烷烯酸(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烟酰胺(8)和尿嘧啶核苷(9).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虎皮小牛肝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