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核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从核桃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萘醌类、黄酮类及二芳基庚烷类等,以及抗肿瘤、抗菌、清除氧自由基等生物活性方面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发酵液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摇瓶发酵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北京棒状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马铃薯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灵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以及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而水相则没有抑菌活性.蛹虫草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化感植物向日葵根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向日葵根乙醇提取物的3种不同溶剂可溶部分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种萃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学成分预试表明,向日葵根中含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蒽醌类、有机酸等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花期冻害前后杜仲花粉营养成分和总黄酮含量,研究花期冻害对杜仲花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期低温对花粉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等没有显著的影响;总黄酮含量略有增加,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却有较明显的减少,蔗糖和粗脂肪的含量极显著的减少(P<0.01).所以,在今后的生产中应尽量采取措施预防花粉冻害.  相似文献   
5.
耳状网褶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野生真菌耳状网褶菌(Paxillus pamuoides Fr.)子实体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S,3S,4R,2′R)-2-(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十八碳-1,3,4-三醇(1)、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1,2]、(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3]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4-hydroxybenzoate,4)。其中化合物4作为天然产物属首次报道。化合物1-4为本科真菌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6.
脑苷脂B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波谱(FABMS、NMR和IR)和化学的方法详细鉴定了真菌黄白红菇Russulaochroleuca(Pers.)Fr.和印度块菌Tuber inddicum Cooke et Massee中存在的9-methyl-4,8-sphingadienine型脑苷脂cerebrosideB(1);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化合物1为首次被发现存在于这2种真菌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枣与杜仲配伍的研究,发现大枣对杜仲有风味修饰和增强杜仲功效的作用,两者配伍后,不仅具有杜仲补肝肾的功能,还具有大枣补脾胃的作用,达到了既补肝肾、又调脾胃的特异效果。  相似文献   
8.
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油同样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耳状网褶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耳状网褶菌 (PaxilluspanuoidesFr.)培养发酵的菌丝体中首次分出 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为 :2 1 hydroxylanosta 8,2 4 dien 3 one (1)、2 3 methylergosterolperoxide (2 )、(2S ,3S ,4R ,2′R) 2 (2′ 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 )十八碳 1,3,4 三醇 [2S ,3S ,4R ,2′R) 2 (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 tadecane 1,3,4 triol](3)、D 赤藓醇 (D erthyritol) (4 )、对羟基苯甲酸 (p hydroxybenzoicacid) (5 )和琥珀酸(succinicacid) (6 )。化合物 1、2和 3为首次通过发酵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