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恒温DNA扩增检测技术用于高危型HPV检测和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于2016年6月至8月,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招募2 774例30-64岁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完成细胞学诊断。采用恒温DNA扩增HPV检测技术(Isomega)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平行检测宫颈标本;对于Isomega检测为HPV16/HPV18阳性的标本和两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标本,使用线性探针法(INNO-LiPA)进行分型验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Isomega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级及以上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表明,Isomega与HC2检测高危型HPV的总一致率为92.72%(Kappa=0.74),阳性一致率为86.78%,阴性一致率为93.77%;以INNO-LiPA分型结果为标准,Isomega检出HPV16和HPV18的准确率分别为96.97%和86.11%。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Isomega筛查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6%和82.94%。Isomega能准确检测HPV16、HPV18和其他高危型别HPV,有较高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特殊染色法(FRD)、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794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FRD、TCT、HPV检测,以经阴道镜取样活检结果为阳性标准,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检测方法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科活检检出阳性111例,检出率为6.19%;FDR检测检出阳性114例,检出率为6.35%,漏诊率为16.22%;TCT检测检出阳性115例,检出率为6.41%,漏诊率为19.82%;HPV检测检出阳性108例,检出率为6.02%,漏诊率为19.82%;FRD检测与TCT、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D检测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98.75%,阳性预测值为81.58%,阴性预测值为98.93%;TCT检测敏感度为80.18%,特异度为98.46%,阳性预测值为77.39%,阴性预测值为98.69%;HPV检测敏感度为80.18%,特异度为98.87%,阳性预测值为82.41%,阴性预测值为98.70%;FRD、TCT、HPV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9%,特异度为99.52%,阳性预测值为92.86%,阴性预测值为99.58%;FRD、TCT、HPV联合检测与FRD、TCT、HPV单独检测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D、TCT、HPV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相当,而FRD、TCT、HPV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方法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癌灶组织内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E盒锌指结合蛋白1(ZEB1)表达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63例宫颈癌标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CIN组)及50例正常宫颈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内STING及ZEB1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标本内高危HPV感染情况,分析STING及ZEB1蛋白表达情况与宫颈癌病理特征及高危HP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标本STING及ZEB1表达量均高于CIN组及正常组,CIN组标本ZEB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N组标本STING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标本HPV16、18检出率高于CIN组及正常组,CIN组标本HPV16、18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浸润深度与其组织内STING及ZEB1蛋白阳性情况均存在相关性;此外,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E6蛋白的表达,从而为探求一种简捷、无创的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11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并以导流杂交检测标本中HPV DNA作为对照。结果在宫颈癌组和CINII/Ⅲ组,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水平(75%、6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P(0.05;而CINI组(3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V16/18 E6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及CINII/Ⅲ的发生密切相关;利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脱落细胞中HPV16/18 E6蛋白对宫颈鳞癌及CINII/Ⅲ的诊断及无创性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Pin1,Cyclin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CyclinD1在宫颈液基细胞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经液基细胞学筛查,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8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13例正常组织进行HPV检测分型,同时对HPV16/18阳性的标本进行Pin1,CyclinD1免疫组化。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浸润癌组织中Pin1表达率分别为7.7%(1/13)、57.1%(12/21)、68.4%(13/19)、85%(34/40)(P<0.05);CyclinD1表达率分别为0%、9.52%(2/21)、20.5% (4/19)、55%(22/40)。HPV16/18的表达率也随着宫颈病变的升级而升高,分别为15.4%(2/13)、42.9%(9/ 21)、57.9%(11/19)、82.5%(33/40)。Pin1和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_0=1.0,P<0.05);而CyclinD1的表达与HPV16/18相关性较小(r_0=0.4,P<0.05)。认识Pin1,cyclinD1和HPV16/18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TCT)对1175例妇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初筛,细胞学异常者或TCT正常、HR-HPV DNA阳性且高度怀疑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和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宫颈病变.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Ⅱ,HC-Ⅱ)对所有标本进行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5例样本中TCT检测结果正常或炎症968例,ASC-US(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2例,ASC-H(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9例,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7例,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9例.207例细胞学异常者经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证实炎症1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7例,Ⅱ级34例,Ⅲ级19例,浸润癌5例,湿疣6例.HC-Ⅱ法检测HR-HPV DNA发现207例细胞学异常者HPV感染率分别为:正常或炎症17.24%,CIN I 22.22%,CIN Ⅱ32.35%,CIN Ⅲ61.39%,浸润癌100.10%,湿疣30.23%.82例TCT正常、HR-HPV DNA阳性患者病理结果显示炎症67例,CIN Ⅰ 11例,CIN Ⅱ 6例.结论:随着病变的加重,HR-HPV感染率逐渐增高,其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HR-HPV检测可辅助筛查宫颈病变,与细胞学联合检测为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癌筛查系统初善仪()(TruScreen())与HPV分型检测时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LCT≥ASC的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检查、HPV分型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HPV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和HPV阳性分别为52例和41例,病理学检查阳性为38例.TruScreen、HPV检测CIN的敏感度分别为94.73%、81.58%,特异度分别为61.90%、76.1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检查的符合率:71.25%.联合检查对高度CIN诊断的敏感度为100%.HPV16、58感染较多出现在高度CIN中.结论:TruScreen可即时检测宫颈病变,敏感度高,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选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CINⅡ高于CIN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x2=4.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x2=29.501~7.414,P<0.01)。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在对照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3,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筛查在预测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门诊537例高危型HPV感染疑似宫颈病变女性为对象,进行HPV16感染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和阴道镜病理检查,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HPV16感染筛查方法、TCT筛查方法以及二者联用在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PV16感染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53.4%,阴性预测值为88.2%;TCT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41.2%,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62.9%,阴性预测值为84.0%;二者联合筛查,以HPV16感染或TCT异常为阳性,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75.8%,阳性预测值为51.2%,阴性预测值为94.3%。结论 HPV16感染联合TCT异常筛查可以提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宫颈防癌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察人白细胞相关抗原Ⅰ(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Ⅰ, HLA-Ⅰ)表达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前病变进程及高危型HPV16的关系.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148例,提取组织DNA,应用PCR的方法检测HPV阳性及HPV16型别;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维吾尔族妇女中HLA-Ⅰ抗原在宫颈炎、CIN Ⅰ-Ⅱ、CIN Ⅲ、SCC组中阳性表达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LA-Ⅰ的阳性表达下降趋势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3)HPV在宫颈炎、CIN Ⅰ-Ⅱ、CIN Ⅲ、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3%、46%、82%、95%,差异有统计学(P<0.001).(4)HPV16在宫颈炎、CIN Ⅰ-Ⅱ、CINⅢ、宫颈癌中的感染率分别为4%、30%、68%、85%,差异有统计学(P<0.001).(5)在HPV 16阳性标本中,存在HLA-Ⅰ表达缺失的占71%(58/82),HPV16感染与HLA-Ⅰ表达呈负相关(r=-0.625,P<0.001).结论:(1)HLA-Ⅰ表达缺陷可能是宫颈病变进展的重要标志,对宫颈癌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2)HPV16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很强的致癌因素.(3)HPV16感染与HLA-Ⅰ表达之间的关系对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苏妇女HR-HPV基因型在正常宫颈、癌前病变(CIN I、CIN II、CIN III)和宫颈癌的分布特点及关系,为宫颈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424例江苏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正常组、CIN I组、CIN II组、CIN III组、宫颈癌组,运用卡方检验研究江苏妇女HR-HPV感染与不同宫颈病变组的关系。结果:正常组、CIN I组、CIN II组、CIN III组、宫颈癌组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24.3%、50.0%、71.5%、75.9%、82.1%。正常组与各病变组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一型别和多重型别感染率无差异(P=0.97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加,HR-HPV分布不同。CIN I组以HPV16、52、58和51最为常见。CIN II/III组以HPV16、58、52、33和31最为常见。宫颈癌组以HPV16、53、18和58最为常见;HR-HPV感染年龄高峰为49岁,感染年龄低峰为20-29岁(P0.01)。结论:江苏妇女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R-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与感染HPV高危型的数目无关。除了HPV16,HPV58、52、33和31均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HR-HPV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应加强对49岁江苏女性的重视,定期进行HPV分型检测和宫颈病变筛查。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宫颈上皮内留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研究发现大多数CIN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因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的宫颈病变。对CIN早诊、早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应用HPV亚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初筛及治疗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16/18感染对宫颈组织中抑癌基因Rap1GAP的影响,揭示HPV16/18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和宫颈癌组织20例。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后,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组织中Rap1GAP mRNA;提取基因组DNA,PCR检测Rap1GAP第11和19号外显子(E11、E19)。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论是否HPV16/18感染,均能检出Rap1GAP mRNA,检出率为100%。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标本Rap1GAP mRNA的检出率为0%,未感染标本检出率为60%,HPV16/18感染和Rap1GAP mRNA检出率呈负相关(P0.05)。(2)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中E11、E19的检出率均分别为100%、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HPV16/18感染标本E11和E19的检出率均为87%,未感染标本检出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感染下调Rap1GAP mRNA表达可能是其导致宫颈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分流管理的作用,提高分流管理合理性。方法:对200例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确诊为ASCUS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HPV分型,并进行病理活检。观察高位型HPV阳性率及分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01例检出高危型HPV阳性,阳性率为50.50%;病理活检确诊正常或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鳞状细胞癌各有114例、32例、51例、3例,分别占57.00%、16.00%、25.50%、1.50%,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18.42%、87.50%、96.08%、100.00%,≥CINII级病变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CINⅡ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为宫颈ASCUS的合理分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HPV)E1蛋白抗体,并运用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原核表达并纯化阳HPV E1蛋白片段;经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经免疫印迹及基因转染鉴定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例宫颈病变中E1蛋白,经原位杂交验证。结果:将PCR扩增的E1蛋白保守功能域(第362~456aa)基因片断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K- 318的6×His标签下游,经诱导表达和亲合层析,纯化出14kD His-E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血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不仅可与His—El蛋白结合,也与HeLa细胞内源性及基因转染表达的天然E1蛋白反应。运用免疫血清检测7例宫颈尖锐湿疣和6例宫颈上皮内瘤病(CIN)Ⅲ级病例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6例为阳性染色,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病灶中挖空细胞的胞核。同时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阳性,着色主要为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细胞核。为了确定上述病例中E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的准确性,运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均为HPV/11型杂交阳性,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为HPV16型杂交阳性,显色部位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制的HPV E1蛋白抗体可以用于病理组织学HPV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以及HPV16单一与多重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 057例HPV阳性患者中,352例感染HPV16,CINⅢ中HPV16构成比最高,各级别病变中HPV16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级别增加,HPV16构成比有增高趋势(P0.05)。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HPV16单一、双重与三重以上感染患者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感染型别种类增加,患病率降低(P0.05)。本研究显示,HPV16与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老年HPV16阳性患者检出宫颈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HPV16持续性感染,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分型及特点,为宫颈癌筛查诊治以及HPV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原理对2010年06月至2016年0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诊的1021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按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正常组)(217例)、CINⅡ-Ⅲ组(222例)和宫颈癌组(582例),分析三组的HPV感染特点和型别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年龄段(≤35岁、35岁)和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中的感染特点。结果:(1)62.16%的CINⅡ-Ⅲ患者处于30-49岁,66.32%的宫颈癌患者处于40-59岁。(2)对照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7%、86.5%、90.5%(p0.001)。其中,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1.1%、29.7%、18.0%(p0.05)。(3)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的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中不同年龄段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IN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HPV主要感染型别都是HPV16、58、18、52、33,但是排序先后有差异。其中,HPV33感染率在CINⅡ-Ⅲ组排第3位且主要参与多重感染,而在宫颈癌中感染率低。三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HP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组中少数民族患者5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52型。(5)宫颈癌组病理类型与HPV感染相关,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均高于非鳞癌患者,其中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颈鳞癌组OR=1.966(p=0.042),95%CI值为1.023-3.77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增加,且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33可能是癌前病变特殊感染亚型,HPV58可能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使宫颈癌患者患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安康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在本院及安康市部分县级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736名女性的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分为8个年龄组:16-24岁119例、25-29岁230例、30-34岁343例、35-39岁472例、40-44岁574例、45-49岁512例、50-54岁206例、55-86岁280例,进行病理学分类及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HPV感染率。结果:2736例女性中发生HPV感染720例(26.32%),共检出21种型别,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别是HPV16(25.05%),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52、HPV6、HPV11。单一感染占76.25%,多重感染占23.75%。HPV感染率在16-24岁、35-39岁和55-86岁三个年龄段出现高峰;而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在35-39岁和55-86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出现高峰。HPV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其中正常或炎症人群的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均P0.05),且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CIN1-3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1组、CIN2-CIN3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单一感染率逐渐增加(P0.05),且其二重、三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HPV16型别感染较广,临床需加强对HPV16型单一感染宫颈病变患者的癌症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c-fos蛋白和c-jun蛋白在宫颈癌、CIN以及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宫颈癌、11例CINⅢ、13例CINⅡ、20例CINⅠ、1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中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fos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和CINⅠ以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分别为82.6%(19/23)、65.2%(7/11)、46.2%(6/13)、35.0%(7/20)、0.0%(0/10);②c-ju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CINⅠ以及宫颈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18/23)、54.5%(6/11)、38.5%(5/13)、30.0%(6/20)、0.0%(0/10);③c-fos和c-jun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炎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H=0.000,P<0.05);经秩相关检验分析,c-fos和c-jun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00).结论: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