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胚胎诱导的研究中,不少工作证明,外胚层细胞经同一种诱导物质处理,细胞能否接受诱导刺激,反应的强度如何,以及分化出哪些组织,是取决于外胚层细胞的年龄。受到中胚层诱导物质的刺激,早期原肠胚外胚层反应较强,分化出脊索、肌肉等构造,晚期原肠胚外胚层反应变弱,只能分化出血球、间质细胞等。其所以有这种差别,一般地都笼统地归之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以前的报道中指出东方蝾螈原肠胚外胚层细胞的细胞周期是17.6小时,从原肠早期到末期,外胚层是由同一代细胞组成的。Suzuki等在赤腹蝾螈,用计算细胞增殖数量的方法也达到相同的结论。这就是说,外胚层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对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我们也报道了嘲虽然外胚层随着发育的进展失去对诱导刺激的反应,但是如果用胸腺嘧啶核苷处理离体的早期原肠胚  相似文献   

3.
目次Ⅰ.绪论Ⅱ.材料和方法Ⅲ.实验一.外胚层反应能力的改变1.背唇形成以前,外胚层的反应能力2.背唇形成以后,外胚层的反应能力3.小结二.神经组织的分化和外胚层的年龄以及处理的时间的关系1.早期原肠胚的外胚层2.中期原肠胚的外胚层3.晚期原肠胚的外胚层4.胚孔关闭以后的外胚层  相似文献   

4.
Holtfreter最早用离体的外胚层制成“夹心面包”研究胚胎诱导问题,后来发展出浸泡法,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不论那种方法,外植块中含有很多细胞,它们的分化产物所表现的,除诱导物质对反应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包含着被诱导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次级的相互作用。例如,外胚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自H.Spemann 发现“组织者”以来,初级胚胎诱导作用研究的历史进程。庄孝僡1940年的工作证明成体组织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诱导物质,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此后,50—70年代欧洲和日本等实验室的探索,在中胚层诱导物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1987年J.C.Smith 发现爪蟾细胞系分泌的专一的中胚层诱导因子为一种多肽生长因子(激活素activin),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不过是否为内源的中胚层诱导物质仍难以肯定。在反应组织方面,作者综述了外胚层年龄、反应细胞数量、剂量效应以及细胞间通讯和生长因子受体与反应能力的关系。同时还注意到有尾类和无尾类外胚层对缺钙,LiCl 处理的反应能力有差异。根据对Suramin 和XFD-1基因研究结果,作者假定爪蟾初级胚胎诱导作用包括一系列事件:对植物极发出的中胚层诱导信号,位于边缘区的细胞,因反应能力的差异而出现背腹方分化。背部中胚层(“Organizer”)在原肠早期,随着背唇区专一些凶(如gooscoid,XLM-1等含同源异形框的基因)的逐次表达而决定。原肠中期,更多的基因及其产物(包括神经诱导因子)被激活和产生,结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诱导和区域分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血小板表面外露的GMP-140为血小板分泌反应的特异性标志,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研究了细胞骨架抑制剂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分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血酶激活使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外露明显增加,反应迅速,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ADP刺激则几乎不引起GMP-140外露的增加。凝血酶激活前加入不同的细胞骨架抑制剂处理可产生不同的效应:细胞松驰素B(肌动蛋白微丝抑制剂)可明显上调凝血酶诱导的GMP-140外露;而秋水仙素(微管抑制剂)则下调GMP-140的外露;两者同时处理仍呈现明显的上调作用。提示凝血酶作为一种强激活剂,不仅可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的途径启动血小板分泌反应,而且可能经诱导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成对分泌反应起反馈性负调节作用。微管的存在则可能对凝血酶诱导的分泌反应起促进作用。虽然两种细胞骨架的作用相反,但以微丝的作用为主,两者间无相互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抗5-甲基胞嘧啶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研究东方蝾螈原肠胚外胚层经诱导后,以及诱导后继续培养到相当于尾芽期细胞的染色体DNA的甲基化程度。148个早期原肠胚外胚层(对照组)、125个经中胚层诱导——豚鼠骨髓抽提液(3000微克/毫升)——处理过的外胚层,以及86个剥离的神经板细胞的染色体上,5-甲基胞嘧啶含量很低,染色体的着色情况如图版I,图1、2、3所示,主要在染色体周围着色。然而将未处理过的136个原肠胚外胚层,74个经诱导分化为中胚层构造的外植块以及104个分化为神经组织的外植块,继续在Holtfreter液中培养到相当于尾芽期,染色体上5-甲基胞嘧啶含量显著增加。抗5-甲基胞嘧啶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明显加深(图版I,图4、5、6),且着色有一定的区域性分布,在着丝粒两侧和端粒处出现深着色,其分布特征与成体细胞——肠上皮细胞颇为相似;但与早期胚胎细胞的着色显然不同。对于酶染色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了外胚层细胞经~(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处理不同时间的参入部位。随处理时间的不同~(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的参入量和参入部位有所变化。处理1小时,约51%的外胚层细胞内出现标记蛋白,银颗粒多在细胞质内。处理3小时,标记细胞总数增至74%,而其中45%在核内观察到标记蛋白,每个核内平均为10个银颗粒。处理12小时,90%的反应细胞核内参入了标记蛋白,参入量增加为每个核内平均为21个银颗粒。实验结果表明,~(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先是进入细胞质,然后转入细胞核。这似乎提示,中胚层诱导蛋白是在细胞核内行使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猪肺炎支原体Mhp367蛋白是体液免疫显性蛋白,但该蛋白不同区段与猪肺炎支原体恢复期血清的反应能力尚不明确。【目的】鉴定Mhp367蛋白不同区段与猪肺炎支原体恢复期血清的反应能力。【方法】利用不同的引物组合扩增mhp367基因片段,扩增的片段连接pGEX-6P-1、pGEX-4T-3或pGEX-5X-3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的质粒经Bam H I和Xho I双酶切及测序确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菌。重组菌经IPTG诱导和超声破菌后,经与谷胱甘肽beads结合和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菌破菌后上清包被谷胱甘肽板,ELISA方法鉴定Mhp367蛋白不同区段与猪肺炎支原体恢复期血清的反应能力。【结果】构建了9个能以可溶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菌;9个Mhp367蛋白片段均为体液免疫显性,第394-524位氨基酸区段与猪肺炎支原体恢复期血清反应最强,是一个良好的疫苗候选抗原区段。【结论】本研究为猪肺炎支原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候选抗原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乳酸杆菌发酵滤液对宫颈癌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对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效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对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可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处理后的Hela细胞,可见细胞变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核固缩。流式细胞仪分析,1%、2%的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在48、72h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5%的乳酸杆菌发酵滤液在24、48和72h均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2)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阻滞宫颈癌Hela细胞于S期,不同浓度的乳酸杆菌发酵滤液作用24、48和72h均可使S期细胞比阴性对照组增多。结论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可诱导部分Hela细胞凋亡,其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通过S期阻滞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两栖类的胚胎诱导常用的方法是外植、浸泡法,都利用胚胎的预定外胚层进行实验,这种外植块细胞众多,在分化中所表现的,除诱导物质的作用外,还有细胞与细胞或组织与组织间的作用。为了避免细胞与细胞之  相似文献   

12.
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可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转录增加,维持血氧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和包含有启动子、增强子序列的顺序作用元件为转录调控的关键环节,缺氧诱导因子-1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内的缺氧诱导因子-1结合位点与之相结合,二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13.
用O′Farrell根据蛋白质等电点与分子量的双向电泳法,分析东方蝾螈早期原肠胚外胚层诱导处理后,其蛋白质合成的变化。双向电泳上的蛋白质用银染法显色。结果表明,用豚鼠骨髓抽提液处理后向中胚层分化的外胚层,其蛋白质的图谱在诱导后二天内未见变化,五天出现较明显的变化,有新蛋白的形成。经缺钙处理向神经分化的外胚层,其蛋白质的图谱在处理后的二天和四天都未发现新的蛋白质点,但在4天组中有不少蛋白质浓度下降以及消失。结果说明,诱导分化过程中,在显示明确的形态学特征之前,蛋白质的量与质的变化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了,经过不同的诱导处理后,外胚层细胞向中胚层或神经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组成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徐薇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2):6-9,31
DNA免疫可诱导抗多种不同病毒的特异性CTL反应,包括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病毒T细胞表位5‘端插入内质网信号识别序列可大大增强诱导CTL反答的能力。在病毒感染的防治,尤其在持续性病毒感染中,DNA免疫诱导的CTL对清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不仅可以被诱导分化为中胚层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内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易分离,体外可大量扩增,异体移植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适当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胰岛β细胞的来源之一。就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优势,以及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胚层诱导机制的研究大体上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诱导”本身的机制,即植物半球细胞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诱导动物半球细胞的;目前在这个领域中,主要是对诱导因子的研究。另外是对反应系统的研究,即动物半球细胞受到诱导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还包括对反应能力(competence)的研究等等。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已在另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只着重讨论近几年来对反应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以体外培养的不同代龄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 B S)为对象,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 D N A 修复变化等细胞应答以及 gadd153、p21 W A F1/ C I P1/ S D I1、p53 等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衰老(> 55 代)2 B S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的改变不如年轻细胞(< 30 代)显著;不同代龄的细胞损伤后均出现 G1 期阻滞现象,年轻细胞 G1 期阻滞率明显高于衰老细胞( P< 005);衰老细胞总的修复能力较年轻细胞明显下降( P< 001);同时,gadd153、p21、p53 等的可诱导性均低于年轻 2 B S细胞.由此,分别在细胞水平与基因水平反映了衰老细胞经紫外线照射损伤后的细胞应答变化与修复机能减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用不同浓度的肝脏中胚层诱导物质处理蝾螈早期原肠胚外胚层,研究诱导物质对中胚层分化的量的效应。同一批诱导蛋白质样品倍比稀释成每毫升含600微克、300微克、150微克、75微克和37.5微克共五个不同的浓度,用浸泡法处理外胚层,处理的时间是12小时。 2.随中胚层诱导物质浓度的增加,诱导强度和背方中胚层构造(脊索、肌肉)的诱导频率逐渐增加,而侧、腹方构造(前肾、血细胞)逐渐减少,呈现出明显的从腹、侧方到背方转变的趋势。这一结果支持中胚层诱导物质作用量的差别引起不同性质的中胚层分化的假定;并提示外胚层分化成位于背腹轴不同位置的中胚层构造需要接受不同阈值的诱导刺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人参皂苷Re与精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人参皂苷Re与精氨酸在100℃反应4 h制备得到美拉德反应产物。HPLC分析产物中人参皂苷Re的结构变化,考察了反应体系的褐变程度,并测试了体系的总多酚含量、Cu~(2+)螯合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Cu~(2+)诱导的HepG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产物中人参皂苷Re部分转化为Rg2、Rg6和F4,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褐变程度、总多酚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美拉德反应产物对Cu~(2+)螯合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100~300μg/m L美拉德反应产物对Cu~(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同源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使过敏现象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与一般的过敏反应类似,交叉反应主要通过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途径诱导产生。而不同途径介导产生的交叉反应表现出同一抗原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交叉反应在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水平产生的不同分子机制,阐明了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抗过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