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  相似文献   

2.
中国弯颈霉新种及产环孢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产的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进行分离获一纯种,经培养鉴定确为弯颈霉属 Tolypocladium w.Gams 一新种,命名为中国弯颈霉 To-lypocladium sinense c.L.Li sp.nov.。它在几种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瓶梗及瓶梗孢于,瓶梗基部呈球形或椭圆形膨大,瓶颈细长而弯曲,瓶梗孢子球形至卵形。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弯颈霉属其它种类显然不同,故定为一新种。它在蛋白胨葡萄糖培养液中,温度26℃,pH5.2,摇瓶振荡培养12天。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馏,从每升发酵液中获50—80mg 环孢菌素粗品。对几种半知真菌显示了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茨木霉的培养及其对烟草疫霉生长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哈茨木霉是一类重要的植病生防因子。哈茨木霉TH-1分别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均能产孢,其中PD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7.5℃~35℃,最适温度32.5℃,产孢最适温度27.5℃。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3~7,产孢适宜pH值为5-9,生长与产孢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菌株的产孢数量,光照时间越长产孢量越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TH-1明显抑制疫霉菌的生长速率,其无菌滤液明显抑制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并抑制游动孢子芽管的伸长,TH-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12.7%,对芽管生长长度的相对抑制率为63.1%。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显示,TH-1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纤维素酶,从而使烟草疫霉菌细胞壁的消解,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从采自四川理县米亚洛的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Serk.)Sacc.)内菌核中分离得一金孢霉新种,中国金孢霉(Chrysosporium sinense Liang)。此菌与本属已知种的鉴别特征是:形成较多孢梗束,生长最适温低于20℃且大量形成壁光滑的间生分生孢子。本文还对虫草无性型的确定作了扼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5.
徐佳  王燕春 《菌物学报》2020,39(2):312-322
桔梗匍柄霉叶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病原菌为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本研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为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孢温度;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4,而最适合产孢的pH值为8;24h黑暗处理,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都最有利;PCA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桔梗汁液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最有利;可溶性淀粉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而蔗糖最利于病原菌产孢;乙酰铵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都最有利;26.8μg/mL氟硅唑对桔梗匍柄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毒力持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从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地生弯颈霉(Tolypocladium geodes),对其培养及生长条件(如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和pH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地生弯颈霉在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MEA)上菌落生长直径最大,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产孢量最高;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和产孢量最佳;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柠檬酸铵;光暗交替条件下,最利于其生长和产生孢子;pH4~9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pH=8时菌落直径最大,pH=6时产孢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相似文献   

8.
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是侵染飞虱和叶蝉等重要作物害虫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在液体及平板培养中研究光周期对菌丝及菌落生长量、产孢节律和产孢量的影响,作者发现光照对液培菌丝的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长光照液培菌丝的产孢延迟并且产孢量减少,而全黑暗液培菌丝产孢早且产孢量大。但是,光照明显促进全黑暗下液培菌丝的产孢。在平板培养中,长光照能促进菌落生长和产孢;半光照半黑暗虽有利菌落生长,但产孢量很低;光照9h和18h产孢量较大,但菌落生长较小。无论液体还是平板培养,飞虱虫疠霉均生长良好,但建议在全黑暗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在长光照下进行平板培养。  相似文献   

9.
林生地霉血液分离株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林生地霉的形态学特征和产孢方式。方法受试菌株复苏后,转种于沙堡培养基,37℃和27℃温箱培养3周,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对其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进行光镜观察。在培养1周时,挑取菌落常规制片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培养第2~3d,菌落开始生长,初为白色绒毛样、粉末样,1~2周后菌落均转变为乳酪样,其中37℃下培养的菌落转变较早。菌丝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分支、分隔菌丝,成链的关节孢子和圆形、椭圆形小分生孢子。酵母相时,光镜下可见丰富的芽生孢子,少量的厚膜孢子、外生或内生的关节孢子,菌丝稀少。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分支末端或侧面着生球形、棒状的分生孢子,末端凹陷。透射电镜下可见分生孢子与菌丝分离时全壁断裂,另一端正在出芽。结论 林生地霉包括丝状型和酵母样型两种菌落形态和链状排列的矩形关节孢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分生孢子、厚膜孢子以及分支、分隔菌丝为其形态学特征,有芽殖、外生和内生节孢子三种产孢类型。  相似文献   

10.
双梭孢虫草无性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作易  梁宗琦 《真菌学报》1996,15(3):210-214
从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采集分别寄生于不同刺蛾茧上,宏观特征呈简单和分枝的双棱孢虫草,经对子囊孢子诱发微循环产孢研究确证,双包虫草的无性型为隔梭孢属一新种,双梭隔梭孢。  相似文献   

11.
三七根腐病原菌毁坏柱孢霉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分子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毁坏柱孢霉与植株生长和AM真菌侵染之间的数量效应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毁坏柱孢霉rDNA基因IGS序列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DU2和CDL2b,利用含有SYBR Green I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建立毁坏柱孢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三七根际土壤毁坏柱孢霉rDNA基因IGS片段拷贝数,并分析其与植株生物量和AM真菌侵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毁坏柱孢霉rDNA基因IGS片段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三七根际土壤中毁坏柱孢霉数量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以及菌根侵染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内丛枝丰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基于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的毁坏柱孢霉的分子定量方法能够有效反映三七根际土壤中毁坏柱孢霉的数量及其与植株生长和AM真菌侵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 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 d),将双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双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 Gregor)高致病力菌株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CQBB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及pH对CQBBW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CQBBW3菌株的LC50为4.66×108个孢子/m L,LT50为6.2353 d。最佳生长培养基是淀粉琼脂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为甘露醇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源和氮源为乳糖和赖氨酸;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温度为15℃和30℃;最适生长pH值为6.0~8.0,最适产孢pH值7.0。【结论】CQBBW3菌株对柑桔全爪螨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喜好25℃、中性、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本研究为菌株快速培养及其真菌杀虫制剂的开发与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培养灰色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不同培养基产漆酶酶活力大小的比较,筛选出了产漆酶灰色葡萄孢霉的最佳培养方法。结果表明:灰色葡萄孢霉在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20 g/L,蔗糖20 g/L,MgSO4 1.5 g/L,CuSO4 0.006 g/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佳的培养条件为:pH值4.9,温度25℃,转速100 r/min。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菌龄大小、温度高低、诱饵种类和预处理时间长短对德里腐霉(Pythium.deliense)游动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CMA、WA、PDA、TSA和LBA培养基均适宜于培养P.deliense并使其产生较多量的游动孢子,其中尤以CMA和WA效果为好;幼龄培养物的产孢能力比老龄的强,并以菌龄2天为最好;此菌在8℃以下和35℃以上不产孢,15—25℃为其产孢适宜温度;以马唐叶和胡萝卜为诱饵的处理,其孢子始见期和产孢量均明显比对照组早和高,马唐叶的刺激效应较胡萝卜的为强;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加,产孢量随之相应增多,但龄期重迭现象则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菌物学报》2017,(11):1566-1574
耐高温性是食用菌抗逆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选取5个刺芹侧耳菌株为材料,通过观测常温培养和高温胁迫后恢复培养菌落的生长速率、生长势、恢复生长时间、菌丝显微形态特征以及受棘孢木霉侵染情况,研究高温胁迫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及其抗棘孢木霉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芹侧耳不同菌株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供试PDA培养的菌丝经高温胁迫(37℃,2d)后,菌丝恢复生长时间2–3d,生长势变壮或无变化,顶端菌丝细胞长度、直径、菌丝体分支频率和菌丝生长速率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菌丝生长速率变化与其抗棘孢木霉能力的下降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模拟生产试验发现,长满菌丝的菌棒经高温胁迫(35℃,7d)后,接种棘孢木霉菌丝的侵染率变为100%,接种棘孢木霉孢子的侵染率变为30%;未经高温胁迫的菌棒,接种棘孢木霉孢子/菌丝,未发生侵染。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导致刺芹侧耳菌丝抗棘孢木霉侵染能力的下降。本研究将为科学指导食用菌菌种繁育、菌棒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为食用菌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自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另6种虫草,它们是娄山虫草新种(CordycepsloushanensisLiang&Liusp.nov.),绿核虫草新种(CordycepsaeruginosclerotaLiang&Liusp.nov.),拟暗绿虫草(cordycepspseudoatrovirensKob.&Shim.),布氏虫草(CordycepsbrongniartiiShimazu),金针虫虫草(CordycepsagriotaKawam),和幼虫虫草[Cordycepslarvarum(Westwood)Olliff]。还报道了多颈被毛孢(HirsutellapolycollutaLiang),云南被毛孢丝梗新变种(HirsutellayunnanensisvartenuisynnemiLiangetLiuvar.nov.),巨人被毛孢(HirsutellgiganteaPetch)和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ramosum(Peck)Mains]等几种束梗孢科的虫生真菌,及娄山拟青霉新种(PaecilomycesloushanensisLiang&Liusp.nov.)。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生长速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产孢能力、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在自交S1代的遗传与变异。2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A1、A2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自交产生的卵孢子(保存110天左右)在S+L培养基上萌发,分别获得30和35个单卵孢株(萌发率10%左右)。测定结果表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在2个亲本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部分单卵孢株生长速度减慢、菌落形态明显改变、孢子囊和菌丝畸形、产孢能力增强、在35℃中弱生长或不生长,或致病力减弱直至无致病力。在亲本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未观察到上述变异,说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变异主要因亲本遗传因子的杂合性所致。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在自然条件下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的变异性以及某些分类依据不稳定的原因,指出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能是引起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生长速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产孢能力、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在自交S_1代的遗传与变异。2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A_1、A_2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自交产生的卵孢子(保存110天左右)在S+L培养基上萌发,分别获得30和35个单卵孢株(萌发率10%左右)。测定结果表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在2个亲本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部分单卵孢株生长速度减慢、菌落形态明显改变、孢子囊和菌丝畸形、产孢能力增强、在35℃中弱生长或不生长,或致病力减弱直至无致病力。在亲本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未观察到上述变异,说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变异主要因亲本遗传因子的杂合性所致。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在自然条件下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的变异性以及某些分类依据不稳定的原因,指出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能是引起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蚊幼虫病原真菌贵阳腐霉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盛文  苏晓庆 《菌物学报》2007,26(3):380-388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