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典型相关的原理和技术,将多元地理坐标和生态因子降维成1元,研究提出2个生态梯度轴(EGA);EGA(CA_1)和EGA(r~2)。通过白榆20个种源的2个EGA估算,它们与6个环境因子平均相关系数为0.8551和0.8804,复相关系数0.9998和0.9985,很好地综合了诸环境因子在对群体7个性状分析结果,EGA能很好描述梯度变异,证明了白榆种群属于连续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梯度轴(EGA)区划林木育种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全国678个样点统一选用15个生态因子,包括地理坐标(X)3个变量,气象因子(Y)12个变量。进行因子相关分析(CA),典型相关检验,选择第1典型变量(CA1)的坐标2元数据,跟进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根据主成分贡献大小,确定第1主万分成分对应的样点1元坐标为生态梯度轴(值),即EGA(CA1-PG1)。绘制样占梯度图定量区划林木育种区,并根据区划原则进行拟合与校正。最终将全国区划为10个林  相似文献   

3.
邱杨  张金屯 《生态学报》2000,20(2):199-206
首次在DCCA排序的基础上使用排序轴分类法(OAC),将其发展为一个新的典范分类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对山西关帝山八水沟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划分出5类,效果较好。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环境与群落结构因子在不同群落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表明DCCA排序轴分类法能较好地反映群落与环境的变异。因为DCCA排序轴分类同时结合了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所以它能较好地表达植物群落的环境梯度和结构梯度,反  相似文献   

4.
包容生态因子的广义Logistic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强  傅抱璞  姚克敏 《生态学报》1996,16(3):289-294
以Logistic模型为代表的种群(x)生长模型,仅依赖于时间(t),X=f(t),它是表达某一环境下生物过程的数学模型,其增长率参数(μ)为常数。本文发展了一种包含生态因子的广义Logistic模型,X=f(P,t),p表示生态因子,认为增长率是与生态因子有关的参数:μ=μ0f(p),该模型可以概括在不同环境下种群增长的重复试验,使用作物分期播种资料,建立了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与生育阶段(时间)、播种期、太阳辐射、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干物重变异的96.9%。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对青海湖北岸 1 8个群落的样方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 ,用主分量分析 ( PCA)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湖滨平原植物群落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格局 ,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全盐含量。代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物多样性 ( X1)和生态优势度 ( X2 )分别与环境梯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是 ,这两个指标和第一主分量排序轴 (土壤水分度 ,Y)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显著 ,回归模型为 :Y =- 4 .85 1 .4 7X1 1 0 .71 X2 ( P <0 .0 1 )。  相似文献   

6.
莫莫格湿地芦苇对水盐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暖  章光新  李红艳  李然然 《生态学报》2012,32(13):4146-4153
认识湿地植物对不同水盐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和规律,是确定湿地生态需水阈值的关键,为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莫莫格湿地水盐环境因子与芦苇生理生态特征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国际通用植被数量分析软件CANOCO4.5对其关系进行了冗余度分析(RDA).结果表明:湿地水深、Na+,HCO(3)含量3个环境因子组合对芦苇生理生态特征变异的解释量达到54.7%,说明这3个变量是影响芦苇生理生态特征变异的重要因子,水深是关键驱动因子.水深与芦苇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成显著正相关,随着水深的增加,芦苇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逐渐增加.Na+含量、HCO(3)含量与芦苇生理生态特征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中轻度盐碱湿地生态恢复需要重点考虑水深条件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其次是水质( Na+/HCO(3))因素的影响作用,确保适宜生态水位,满足生态恢复需要.  相似文献   

7.
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了解不同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在土壤pH值和电导率梯度两个资源维上,多枝柽柳和芦苇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两个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且均匀。它们作为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其次生态位较宽的疏叶骆驼刺、胡杨和苏枸杞对环境因子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两个土壤因子梯度下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如泡泡刺、蒙古沙枣在土壤pH值梯度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远大于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但尖叶盐爪爪和甘蒙柽柳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从而说明这些物种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3)在两个资源维上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均为61对,占总种对的58.10%,因此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4)敦煌西湖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表明物种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大且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采用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重叠计测方法,对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中的7个植物种,分别从群落梯度和3个单一生态因子(土壤水分维,土壤盐分维,土壤酸碱度维)上对其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1)在群落梯度上,生态位大小依次为红砂(0.7010),梭梭(0.6434),角果藜(0.4774),雾冰藜(0.3745),盐爪爪(0.3541),叉毛蓬(0.3354)和碱蓬(0.2769);(2)红砂在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酸碱度维上的生态位分别为0.5274,0.6039和0.3620,梭梭在这3维上分别为03320,0.3083和0.5103,从生态位宽度看,红砂和梭梭处于优势种地位,其余为非优势种;(3)每个物种在群落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基本大于在上述3个资源轴上的平均生态位;(4)红砂与梭梭在土壤盐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0.4203)。表明了这两个优势种在利用土壤盐分方面有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以物种的重要值为指标,将伏牛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按环境梯度划分为8个植物功能群。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相似性百分率公式对组成8个植物功能群的7种主要乔木、14种主要灌木、4种主要草本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重要值大的种群一般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有关,较宽的生态位常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2)高生态位重叠可能是生境斑块化和空间异质性的结果。(3)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反映了功能群组成种对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庆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2):259-267
研究在土壤含水量(X1)、土壤pH(X2)、全盐量(X3)和海拔高程(X4)等4个主要环境梯度上,分析了青海湖北岸18个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物工为测度指标)变化规律,以及其基于环境梯度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2=0.104),而物种丰富度(Y)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显著,回归模型为:Y=-88.29-  相似文献   

11.
广西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骏  冯敏 《兽类学报》1996,16(4):264-271
1988~1995年,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绝对计数与相对计数结合法对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作了调查研究。1990年核心区有猕猴14群,500只左右,猴群密度1.6群/km2,种群密度55.6只/km2.猴群大小平均33.8±23.1(n=6)只。一般每隔4~5年分群一次,猴群群体年均增长率14.8%,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猴群中成年猴性比为7.6±6.5(n=12),1~3岁组的性比为0.74±0.61(n=4),群内未成年猴比例为67.7±3.1%(n=12)。发情交配期最早11月12日,最晚次年1月20日,高峰期12月上旬,持续3个月.产仔期最早4月1日,最晚8月14日,高峰期5月上旬,持续时间4个半月.繁殖率45.5%~100%,平均75.4±13.2%(n=21)。新生猴死亡率较低,新生猴性比(雌:雄)平均0.74±0.34(n=5)。  相似文献   

12.
生态脆弱带内部空间分异结构与脆弱度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武  南忠仁 《生态学报》2002,22(4):445-451
内蒙乌盟后山及河北坝上地区是研究土地利用的人为驱动,气候驱动同全球变化关系的理想剖面。区内气候风蚀力代表了自然地理条件的主分异方向,其值在70-3之间,高低差别很大,区内42a内单位面积上牲畜头数累积减少量以旱作界线附近为最高,向南北两侧减低,且南部高于北部。20世纪80年代沙漠化的发展并没改变本世纪70年代沙漠化程度分布的基本格局。两介时代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沿旱作农业北界附近的旗县为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带,向南部坝上农业地带和北部牧业地带递减。虽然社会经济因素仍以西北东南为分异的主方向,但滥垦加剧了农牧交错带梯度分异,旱作界线附近构成了社会经济因子分异的跃变地带。对区内20个旗县13个因子的旋转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约分别为33%,21%,15%和14%,各自代表社会经济条件,灾害,气候风蚀力和沙尘天气四类要素。根据其分异规律,自东南向西北可将本区划为南部农牧中度脆弱,中部牧农重度脆弱和北部牧业轻度脆弱3个弧形地带。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01,21(3):415-421
采用RAPD技术分析测定了3个马尾松海拔梯度种群的分子遗传 征。马尾松种群中遗传多样性较高,AMOVA软件分析Euclidean系数SSD总和达8164.116;L1、L2、L3三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7.4832、7.4011、7.0332。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约≥97%),种群间仅占一小部分(约≤2%);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土壤的总氮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而与其它生态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虽然种群间遗传距离值均很低(L1-L2、L2-L3、L1-L3分别为-0.0002、0.0001、0.0051),但其值与海拔差距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樟树叶精油的主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福建省28个县(市)的329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精油的21个主要化学成分(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90.735%)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出12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342%,可基本描述樟树叶精油21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情况。取λ=5.5,329份叶精油样品可被分为5个化学型:芳樟型(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脑樟型(主要成分为樟脑)、桉樟型(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黄樟型(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和杂樟型(无明显主要成分)。除杂樟型外,其他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均较一致。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灵山地区农耕干扰和环境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北京东灵山地区,选取10条样带、94个样方、15个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东灵山地区人为干扰(如农耕)及其造成的环境条件变化对植物α多样性的影响.(1)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归入4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撂荒地、灌丛和林地)中;(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尤其是海拔梯度与多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起决定性作用;(3)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都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依次为:林地〉农田〉撂荒地〉灌丛,且草本层对植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白皮松的保育遗传学研究I.基因保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白皮松主要分布区抽取了10个天然群体进行酶电泳分析,共测定了16种酶系统,得到31个清晰酶位点和53个等位基因。按照基因频率进行分类,53个基因中有32个全局基因、14个广域基因、6个局域基因和1个特异基因。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基因捕获曲线的结果表明,随机抽取5个群体可平均捕获99.9%的基因。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Idh与Pgi—2两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异。该项研究为有效保护白皮松天然群体的基因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种蒿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在多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三种蒿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三种蒿草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其中小蒿草在土壤水势、光照强度和坡向等三维因子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18、0.896和0.910;矮蒿草和藏蒿草在土壤水势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875和0.866;植物种如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则种间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天然群体遗传变异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云南松主分布区范围内20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以及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天然群体SSR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地理、气象和土壤因子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表现为低纬度、低海拔、温暖、降水量多的环境下遗传多样性丰富;Mantel检测群体遗传距离的地理变异方式较弱,遗传变异不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也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生态隔离的作用明显高于地理隔离的作用,表明地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云南松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气候因子对云南松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分子生态学初步研究:RAPD证据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毛乌素沙地柠条群体是一个杂种带,为了进一步阐明分子变异和基因流与生境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RAPD标记开展了柠条群体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根据RAPD数据利用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了6个柠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大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柠条群体之内(82.4%),只有少部分的分子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17.6%),又利用ei指数统计了RAPD数据,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柠条锦鸡儿群  相似文献   

20.
辽东栎林不同层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的DCCA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北京东灵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不同层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东灵山辽东栎林进行了植物群落学调查。沿 海拔梯度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调查119个样方,同时调查了每个样方的环境因子如海拔、坡度和坡位。物种数据采用二元属性数据,对 非数值环境因子进行赋值。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A),结果表明:DCCA 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环境的海拔的梯度变化,第二轴基本上反映了坡位的梯度变化。同时发现辽东栎林 大多数植物分布在低海拔区域。乔木层的物种分布比较均匀。草本层的物种分布重叠率是最大的,说明草本植物的生境相似性很高。低海拔区 域的生物多样性要高于高海拔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发现海拔是影响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分布的主 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