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藏北高原草地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升  姚帅臣  普穷  王志凯  冯继广 《生态学报》2016,36(21):6889-6896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对藏北高原草地29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TWINSPAN数量分类将藏北高寒草地群落划分成10种类型。(2)样点DCA排序第一轴基本反映了水分环境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热量梯度。(3)TWINSPAN分类所划分的各群落在DCA排序图上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和界限,说明DCA排序能较好的反应各优势群落与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4)样点CCA排序表明,影响群落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是水分因子(年均降水量)和空间因子(经度),其次是热量因子(年均温度),CCA排序进一步阐明了群落分布决定于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并间接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5)物种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TWINSPA将山西关帝山神尾沟89个群落样方划分为23组,即23个群系。DCA结果表明,第一轴、第二轴及排序图对角线分别反映各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温度、温度和海拔梯度变化。DCA二维排序图分布格局表明,活土最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与海拔之间有极明显的正相关性。不同中样地指数散点图表明:群落多样笥和均匀度指数随海同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基本保护不变。  相似文献   

3.
潘少兵  任晓冬 《生物学杂志》2010,27(5):60-63,76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之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TW INSPAN将50个样方分为1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17个群丛,论述了各个群丛的群落学特征。5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水分条件,第一轴反映了各个群落类型所在的水分条件梯度。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对岷江流域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了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草甸共有植物139种,隶属于31科88属.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将114个样方分为12个群落类型.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梯度和土壤含水量.DCA排序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从上到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耐寒性越来越强;第2轴基本上反映了各群落类型所在环境的土壤含水量.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拉萨河谷草地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对拉萨河谷草地23个样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谷草地群落划分成8种类型,拉萨河谷的草地群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2)TWINSPAN分类所划分的各群落在DCA排序图上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和界限,说明DCA排序能较好的反应各群落与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同时,TWINSPAN的分类结果也在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印证。(3)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海拔高度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坡向的变化。(4)样点CCA排序表明,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是坡向。CCA排序进一步阐明了拉萨河谷草地群落分布决定于海拔和坡向等环境因子,并间接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5)物种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物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落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东灵山濒危植物刺五加生存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芸  张金屯 《生态学杂志》2007,26(3):314-318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东灵山地区濒危植物刺五加的生存群落进行数量分析。TWINSPAN分类将刺五加生存群落分为9类,分类结果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其中第一轴反映的是海拔梯度,第二轴反映了坡向、坡度的变化。刺五加多分布在位于海拔较高、光照较少的杂木林中,除在少数群落中成为灌木层的优势种外,相对分布较少。CCA排序结果与DCA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反映出植物群落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揭示了海拔和光照是限制刺五加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东灵山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洪 《Acta Botanica Sinica》1994,36(11):884-894
应用由丹麦学者Raunkiaer提出的生活型分类系统,研究了北京东灵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并编制了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同时,用主成分分析(PCA)作为排序的方法和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与类平均法,对东灵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并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气候和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生活型谱梯度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特征符合暖温带植物生活型谱的基本特点,地面芽植物占的比例最大。但不同植物群落因所存在的生境有差异,也表现出各自的谱特征。排序的结果与用植物种类成分进行的DCA 排序结果吻合度较好,排序的环境梯度特征也十分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地下芽和中高位芽对于温度梯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其次是小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对于水分梯度的变化,则以地上芽和矮高位芽植物的反应比较强烈和敏感。温带植被生活型谱主要特征的地面芽植物在本地区表现稳定,不随各植物群落和水热梯度发生大的波动,显示出地带性的强大约束力。所建立的海拔梯度和群落类型与生活谱的统计数学模型,对于中高位芽、矮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的相关较好,估测的精度高,而对其它几种生活型的估测较差  相似文献   

8.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张先平  王孟本  佘波  肖扬 《生态学报》2006,26(3):754-761
根据84块样方资料,对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7个类型;(2)样方与物种的DCA排序及样方的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CA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即热量因子,沿DCCA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森林群落对热量的要求降低;DCCA第二轴主要表现出森林群落的坡向、坡度变化趋势,即水分和光照因子,沿DCCA第二轴,从下到上,坡向由阴坡向阳坡变化,坡度由平缓变陡峭.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3)与DCA相比,DCCA的排序轴更有利于生态意义的解释,后者能同时反映样方间在种类组成上及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表现在排序图中样方较集中,群落间的界线变得较模糊,因此如果同分类结合使用,DCA的效果要好于DCCA.(4)TWINSPAN分类与DCA和D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给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采用野外调查结合TWINSPAN 数量分类法和DCA 排序方法对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多元分析, 结果表明: TWINSPAN 分类将阳关保护区湿地的 29 种植物种划分为8 个主要植物群落, 且各群落内的植物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 DCA 排序图第1 轴明显反映了土壤含水量梯度, 而植被群落类型在DCA 第2 轴上变化所指示的环境特征不如第1 轴明显; TWINSPAN 分类与DCA 排序结果基本吻合, 同时DCA 排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TWINSPAN 分类结果的合理性, 能够有效地解释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种分布的稀疏性。  相似文献   

10.
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68个森林群落样方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 INSPAN)方法,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TW INSPAN将该区的森林群落分为13类型;(2)样方的DCA排序及样方和优势种的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CCA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和土壤深度变化,沿CCA第一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枯枝落叶层越厚和土壤越深;第二轴与海拔高度和坡度成正相关,而与土壤紧实度成负相关。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3)与DCA相比,CCA的排序轴更有利于生态意义的解释,后者能同时反映样方间在种类组成上及环境因子组成上的相似性,表现在排序图中样方较集中,群落间的界线变得较模糊,因此如果排序同分类结合使用,DCA的效果要好于CCA。(4)TW INSPAN分类与DCA和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The 16 tree species on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change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requency and dominance patter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t landscape scale in 1986 and 1994.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emsl. had spread rapidly towards west and east, respectively. The frontier form of species had close relation with its movement. The patch size of Pinus koraiensis, Populus davidiana Dode.,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Betula dahurica Pall., Picea koraiensis Nakai, Abies nephrolepis Maxim. and Larix olgeusis var. koreana Nakai decreased, however,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Betula costata Trautv., Acer mono Maxim., Tilia spp., Ulmus spp., Betula platyphylla Suk. and Fraxinus rhynchophylla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pattern of Populus davidiana, Betula platyphylla, Fraxinus rhynchophylla and Betula dahurica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dominance pattern of Populus davidiana, Tilia spp., Juglans mandshurica, Betula platyphylla, Betula dahurica and Abies nephrolepi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Quercus mongolica and Betula dahurica, Betula costata and Picea spp., Betula costata and Abies nephrolepis, Picea spp. and Abies nephrolepis declined, however,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Larix spp. and Betula platyphylla, Acer mono and Ulmus spp.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样带树种(属)的空间特性及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中国东北样带上16个树种(属)在1986年与1994年景观水平的地理分布、出现频率、优势度及空间相关性等空间特性的分析得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leb.et Zucc.)与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 Hemsl.)分别是向西和向东扩展最快;种群的分布边界形态与该边界的移动有密切关系;红松、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黄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样带树种(属)的空间特性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16 tree species on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change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requency and dominance patter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t landscape scale in 1986 and 1994.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emsl. had spread rapidly towards west and east, respectively. The frontier form of species had close relation with its movement. The patch size of Pinus koraiensis, Populus davidiana Dode.,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Betula dahurica Pall., Picea koraiensis Nakai, Abies nephrolepis Maxim. and Larix olgeusis var. koreana Nakai decreased, however,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Betula costata Trautv., Acer mono Maxim., Tilia spp., Ulmus spp., Betula platyphylla Suk. and Fraxinus rhynchophylla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pattern of Populus davidiana, Betula platyphylla, Fraxinus rhynchophylla and Betula dahurica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dominance pattern of Populus davidiana, Tilia spp., Juglans mandshurica, Betula platyphylla, Betula dahurica and Abies nephrolepi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Quercus mongolica and Betula dahurica, Betula costata and Picea spp., Betula costata and Abies nephrolepis, Picea spp. and Abies nephrolepis declined, however,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Larix spp. and Betula platyphylla, Acer mono and Ulmus spp.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4.
山西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定性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评价了山西文峪河上游13种河岸林群落的稳定性。基于群落整体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的考虑, 选取乔木层优势树种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Godron指数、立地质量和保护程度等5项特征指标, 通过计算各群落5项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来评价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群落的稳定性隶属度介于0.40-0.60, 属于低山森林演替系列的青杨辽东栎(Populus cathayana + Quercus wutaishanica)混交林和油松白桦(Pinus tabulaeformis + 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的稳定性居中; 中高山森林演替系列中, 群落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展而增加, 青杨(Populus cathayana)林结构简单, 稳定性最低, 青杄(Picea wilsonii)林接近演替顶极, 稳定性最高; 但并非只有近演替顶极的群落是稳定的, 客观存在的各种林冠干扰和河岸生境的高度异质性也使得白杄杨桦(Picea meyeri + Populus cathayana + 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落叶松白杄(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 Picea meyeri)混交林和落叶松青杄(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 Picea wilsonii)混交林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百花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百花山50个样方的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百花山植被进行了分析,并且用DCA排序和海拔高程排序对物种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丛群落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山杨—华北落叶松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其他森林群落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灌丛群落中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在灌丛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在辽东栎林和山杨—华北落叶松林中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其他森林群落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DCA第一轴排序和海拔高程梯度上都表现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拟和效果的显著程度不同: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高程上曲线的拟和效果优于DCA环境梯度排序效果;而多样性指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甘肃马衔山林区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目前各国学者广泛使用的一些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区的马衔山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所用方法包括多元等级分划分类(TWINSPAN程序)、PCA排序(ORDINA程序)、RA和DCA排序(DECORANA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把32个样地分为两大类共7个群落类型:山地森林 (1)山杨+白桦群落,(2)青杆群落,(3)青杆+白桦+山杨群落,(4)山杨+康定柳+糙皮桦群落;山地灌丛 (1)康定柳+糙皮桦群落,(2)糙皮桦+黄毛杜鹃+裂香杜鹃群落,(3)黄毛杜鹃+裂香杜鹃群落。它们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对所用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小陇山林区次生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小陇山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用以确定该区次生林演替,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结果表明: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一轴基本上突出反映了湿度变化,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湿度逐渐增大;第二轴主要表现了温度梯度,沿第二轴从下到上,温度逐渐降低;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林→山杨+白桦林→锐齿栎混交林及锐齿栎纯林,其自然恢复演替以锐齿栎林为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8.
田丽  王孝安  郭华  朱志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60-2566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几种典型群落类型中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的幼苗和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马栏林区7种典型群落类型中均有分布,且数量充足,实生苗更新良好,辽东栎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种群径级结构。在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林中趋于稳定型;在油松林、油松 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白桦 山杨混交林中则为增长型;(2)油松幼苗在油松 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中分布较多,但均少于辽东栎幼苗。在这些群落类型中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稳定型;(3)白桦和山杨幼苗数量较少,无正常更新能力,种群径级结构趋于衰退,以白桦和山杨为主的群落类型将逐渐被以油松和辽东栎为主的群落类型所取代;(4)马栏林区优势种幼苗分布的广度和丰度受到光照、水和灌草层等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表明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天然恢复为主的辽东栎种群,将在该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油松种群不仅过去而且将来也同样会在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云杉阔叶混交林、阔针混交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青杨林、沙棘灌丛和柳树灌丛等9个群落类型,但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异性总体表现不高,且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复杂,草本层多为一些耐干扰种和耐水湿种,总体上越远离河岸,高地群落中的物种比例越高,表现出高地森林与河流之间生态过渡带的典型特点和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根据本文构建的群落的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研究地区9个河岸林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中等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等4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态对策,而草本层物种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文峪河上游13种典型的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种子库和树种更新研究,分析群落种子库与林下更新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趋势,以及该区河岸树种的繁殖对策。结果表明:13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密度间于1290±103~3950±154粒/m2,63.5%的种子留存于0~5 cm的层次;种子库包含49种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存在耐干扰种和湿地植物的种子;处于相同或相邻演替阶段的群落,种子库相似性较高;随演替进展,种子库密度、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及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均呈降低趋势;处于演替后期的青杄Picea wilsonii林存在丰富的"青杄幼苗库";先锋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种子存在于演替各阶段的群落中,储量丰富,其更新主要依赖于风媒种子,并存在少量萌蘖;青杄、白杄P.meyeri、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ongensis的种子库损耗严重,没有或仅存少量种子,其中云杉和油松的更新幼苗幼树多,属持久幼苗库更新;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少,且仅出现于林缘或林窗等开阔地,属植被空隙中季节性更新;辽东栎主要依赖丰富的幼苗库进行更新,同时存在一定的萌蘖;青杨Populus cathayana以大量风媒种子更新结合营养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