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花新秀——洋桔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花新秀———洋桔梗张彦萍洋桔梗(Eustomasp.)又名草原龙胆,为龙胆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中部地区。1935年,日本首先引种栽培了这类植物,但直到近20多年洋桔梗才迅速发展起来。洋桔梗具有色彩丰富、花朵美丽、花期长等特点,作为切花新...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胁迫造成植物胞内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和自由基,导致植物细胞结构及酶系统受到破坏。类胡萝卜素是植物胞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与植物的抗氧化功能有重要关系。为了提高洋桔梗的抗氧化性,将来自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的β-类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Lc CHYB)导入洋桔梗中,研究结果表明以10%过氧化氢胁迫洋桔梗叶片20 min后,转基因洋桔梗叶片中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含量及叶黄素循环池容量显著提高,同时对光合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酶活性也进行探讨,发现转基因洋桔梗相对于野生型植株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叶盘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菌株C58Cl(pPMP90)介导,开展了用植物表达载体pK2-35S-GFP(含GFP基因)转化洋桔梗(Eustoma russellianum)的研究。洋桔梗叶盘用农杆菌浸染15-20min,在共培养基上与农杆菌共培养2d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10d后选取部分叶盘在紫外灯下观察GFP的荧光亮点,结果80%以上的叶盘都有GFP的荧光亮点,说明农杆菌对叶盘的感染效率很高。在分化培养基上红花洋桔梗叶盘不定芽分化频率约为30%,把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小苗转移到含有Km(2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筛选具有Km抗性的转基因植株,统计结果说明红花洋桔梗的转化效率为2.4%。随机选取4株具有Km抗性的洋桔梗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证明GFP基因已整合到洋桔梗基因组中,选取经PCR检测为阳性的植株叶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有GFP的绿色荧光出现在叶片细胞质中,说明叶片中有GFP蛋白的表达,转化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2个品种‘玛丽艾基粉色’和‘圣剑白底紫边’为试材,提取叶片DNA,经过EcoRⅠ/MseⅠ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建立了洋桔梗的AFLP最佳反应体系;并以64个常用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得到154个多态性条带,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较多且多态性较好的4个引物组合(E-ACA/M-CTC,E-ACC/M-CAC,E-AGC/M-CTT,E-ACT/M-CAG),其多态位点百分率均值为24.36%。利用上述4个引物组合,以最佳反应体系为基础,构建了7个常见洋桔梗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统计7个品种各4个引物组合在1 000~300bp区间7个区段的扩增条带,并将各个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转换成各品种4组7位数构成的28位特异数字指纹,极大地方便了种质比较及鉴定;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83 5~0.860 8之间,平均值为0.774 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洋桔梗的种质研究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类胡萝卜素尤其是叶黄素循环类物质在植物抵抗由强光照引起的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洋桔梗对强光照的抗性,从拟南芥中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参与叶黄素循环关键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AtchyB),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洋桔梗中,最终得到遗传转化植株2个株系,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叶黄素循环池被不同程度地放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洋桔梗植株对光照耐受性明显强于对照组,且转基因植株生物量也明显提高。表明过表达AtchyB基因使洋桔梗光胁迫耐受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转移洋桔梗非胚性愈伤组织到含有1.0mg/L2,4-D的MS培养基(ecIM)上诱导了洋桔梗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而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含1.0mg/L2,4-D和0.5mg/LKT的MS培养基(necSM)上继代培养。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洋桔梗愈伤组织在ecIM和necSM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酯酶同工酶酶谱随着培养天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ecIM和necSM上培养的洋桔梗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培养早期较低,然后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而升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但SOD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另一方面,SOD同工酶在第4天后出现一新的同工酶谱带;此外,在ecIM和necSM上培养洋桔梗愈伤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在培养至第16~20天期间呈现显著缺失。  相似文献   

7.
洋桔梗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以洋桔梗‘圣剑’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6-BA与NAA不同浓度组合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分别比较了不同浓度IBA和NAA诱导其生根的效果,测定了该品种在不定芽再生时对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结果表明:MS+0.5 mg·L-16-BA+0.01 mg·L-1NAA为不定芽再生最适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达91%;1/2 MS+0.2 mg·L-1IBA为不定根再生的最适培养基,生根率达89%;抑制叶片不定芽再生的Km最低浓度为25 mg·L-1。建立了‘圣剑’洋桔梗植株高频再生体系,并确定了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为该品种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激素对洋桔梗植株再生的影响及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群  刘光勇  王丽 《广西植物》2004,24(1):40-4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 6 BA、KT、NAA和IBA诱导洋桔梗叶片外植体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MS +6 BA 0 .5~ 1 .0mg/L(单位下同 ) +NAA 0 .2和MS +6 BA 0 .5~ 1 .0 +IBA 0 .2培养基都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但 6 BA的浓度必须小于 1 .0mg/L ,否则会导致组织的严重玻璃化 ;MS +KT 1 .0~2 .0 +NAA 0 .2或MS +KT 1 .0~ 2 .0 +IBA 0 .2培养基也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较早且质地较好 ,适合分化。继代培养时 ,MS培养基中仅加 6 BA 0 .5mg/L或KT 0 .5mg/L ,即能获得较高的分化率。生根培养研究中 ,培养液为 1 /2MS+5 0g/L糖 +IBA 2mg/L的前处理 ,生根效果较好 ,生根率接近基质生根培养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9.
桔梗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桔梗 (PlatycodongrandiflorumA .DC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供药用 ,有宣肺、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咳嗽 ,咽喉肿痛 ,肺痈吐脓等症[1] 。近年来 ,桔梗成为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种药食两用经济作物 ,需求量大增 ,野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人工栽培问题已有研究[2 ] ,进展也较快。桔梗药材生产主要采用种子或无性繁殖 ,而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桔梗快繁 ,在 80年代中期少数学者进行过初步研究[3 ,4 ] 。作者拟通过桔梗的离体培养试验 ,优化培养条件 ,为缩短桔梗育苗周期和优良品种快繁提供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10.
贮藏条件对益母草、桔梗和白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益母草、桔梗和白术3种药用植物种子均不耐贮藏,在收到种子后初始发芽率较低.益母草与桔梗种子萌发适温是25±1℃,而白术种子为15±1℃.在适温下,益母草、桔梗与白术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69.8%、39.8%和46.8%.在15%RH下(硅胶密闭),种子贮藏较适宜,43%RH下贮藏种子的发芽率次之.益母草种子宜在15℃中贮藏,桔梗种子则宜在5℃中贮藏,在5℃下75%RH和43%RH贮藏后的发芽率相近.用PEG6000引发处理桔梗种子可以明显地提高发芽率,但益母草种子则出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桔梗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用YMC Hydrosphere C_(18)分析色谱柱(250×4.6 mm,5μm),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建立不同产地15批桔梗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桔梗质量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的桔梗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成分;不同产地桔梗相似度在0.927~0.991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15批桔梗分为3类,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造成桔梗差异的13个色谱峰。本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为桔梗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美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嗜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斑潜蝇属双翅目 (Diptera)潜蝇科 (Agromyzidae)斑潜蝇属 (Liriomyza)。世界上已知有 30 0多种 ,其中对经济具有重要性的、多食性的种类有 10种 ,而对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有 3种 :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和三叶斑潜蝇L .trifolii[1,2 ] 。1992年、 1994年分别在云南元谋县热区蔬菜和嵩明县杨林镇的菊花、洋桔梗上查获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3] 。一般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 30 %以上 ,并且有继续蔓延危害的趋势。南美斑潜蝇已遍及全省及我国的8省 1市[4 ] 。…  相似文献   

13.
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又名岩兰花、土桔梗、土沙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阿富汗和老挝等也有分布[1]。民间常以该种的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瘫痪、破伤风和虚痨咳血等[2]。有关风铃草属种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特性方面[3-4],对该属种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桔梗开花期花粉活力变化对其结实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桔梗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并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了桔梗花粉发育过程中其活力的动态变化,采用人工授粉法对开花后不同时间花粉的授粉结实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桔梗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培养1.5 h是花粉管测定的最佳时间.桔梗花蕾期和开花当时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较低,开花后花粉继续发育,活力逐渐提高,到花后6 h其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2.2%和602.9 μm,之后活力逐渐下降,花后120 h桔梗花粉的萌发率为63.1%,而花粉管长度只有287.0 μm,仅为花后6 h花粉管长度的47.6%,开花120 h(5 d)后花粉活力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桔梗开花后当天花粉人工授粉的结果率、结籽率最高,之后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结果率和结籽率均迅速下降,开花后3 d的花粉结籽率降为0,已完全丧失授粉结实能力.研究表明,在田间条件下,桔梗花粉寿命可保持5 d以上,而授粉结实能力只有2 d左右;花粉管生长缓慢、长度变短可能是导致花后3 d花粉丧失授粉结实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桔梗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 DC)系桔梗科植物,为常用中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记载有三物百散、桔梗汤等方剂,均以桔梗为主药。金代张元素指出,“桔梗除肺部风垫,清利头目,益咽,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现代药理试验证明,桔梗具有消炎、镇痛、抗溃疡、抗肿瘤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又据报导,桔梗粗皂甙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二、化学成分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最早由日本的古本孙三郎,后来山口一孝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甙。其皂甙元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到七十年代末期,从桔梗根中已  相似文献   

16.
桔梗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品种,其药用价值已被人们所熟知。桔梗同样具用很高的食用价值,是很好的食材。桔梗植株形态优美,花型特异,也很适合作为观赏性植物进行栽培种植。根据桔梗用途侧重点的不同对其进行定向培育,可以使桔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桔梗各领域的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培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桔梗新品种。本文对桔梗种质资源及用途的多样性,主要从药用、食用、观赏用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其定向培育进展进行综述性报道。旨在通过对桔梗各功能用途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定向培育桔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洋桔梗叶片培养中的全息现象(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洋桔梗中片切块在离体培养时存在全息现象,共不定芽发生的数量和频率的梯度变化都遵循生物全息律。全息律的呈再在一定程度上受6-BA浓度和外植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桔梗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年生桔梗植株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种类、PEG、蔗糖、pH以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桔梗花粉离体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浓度为100~150 g.L-1的PEG可显著促进桔梗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200~250 g.L-1PEG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对花粉管生长的作用不显著。(2)100 g.L-1的蔗糖有利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高浓度蔗糖(200 g.L-1)有明显抑制作用;(3)桔梗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ME3+BK+10%蔗糖+150 g.L-1PEG(pH5.8);(4)25~40℃条件下桔梗花粉均可较好萌发,以30℃培养1.5 h为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商洛桔梗品质差异的影响,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野生、间作和纯种3种耕作方式下的商洛桔梗,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比色法检测其桔梗皂苷D、桔梗多糖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商洛野生桔梗中桔梗皂苷D、桔梗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最高,与安徽亳州产野生桔梗不相上下;其次是间作型桔梗,最后是纯种桔梗。其中间作和纯种桔梗有效成分含量略低于安徽亳州产野生桔梗。由此可见,耕作方式对桔梗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可以说明立体农业系统中商洛桔梗品质优于纯种桔梗。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理种源桔梗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43份桔梗[Platycocon grandiflorus(Jaeq.)A.DC.]种子的地理变异、种子特性及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种源桔梗种子的特性、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状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供试的桔梗种源大致分为南方和北方2个地理种源,其中北方种源的种子颗粒较大,千粒重达1.21~1.35g;南方种源的种子发芽率高(65%~71%),种子千粒重为1.15~1.20g,幼苗生长健壮,根系较发达。此外,桔梗种子的发芽率与纬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桔梗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根茎的生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间苗及幼苗筛选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安徽毫州及安徽太和的桔梗种源适合在浙江富阳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