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比较了α-吡啶羧酸和稻瘟病菌粗毒素滤液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α-吡啶羧酸处理水稻种胚,其发芽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降低,随α-吡啶羧酸处理浓度的提高,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感病品种(系)较抗病品种(系)更为敏感。α-吡啶羧酸处理不同抗病类型水稻的萌动种子,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受抑制程度与处理浓度和品种感病性呈正相关。α-吡啶羧酸和病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应用水稻花药培养技术,通过对抗s-氨乙基半胱氨酸(AEC)突变体的选择,研究了细胞水平筛选高含量赖氨酸水稻种质的效果。结果表明,AEC可抑制水稻花药(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用O.5mmol,L AEC进行诱导或继代筛选,可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苗,但仅有少数个体自然加倍正常结实,并保持对AEC的抗性。经多代选择与鉴定,获得了丰产优质突变体A一87306,其糙米游离赖氨酸含量0.43%,较对照增加34.38%。初步认为以AEC为外源胁迫因子,离体筛选水稻高赖氨酸含量的细胞突变体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步正筛选系统,对60C0Y射线诱变的单倍性体细胞愈伤组织无性系经过连续八轮的分离与选择,获得了抗脯氨酸类似物Hyp(L-羟基脯氨酸)的烟草愈伤组织变异系Cr-2,Hr-4和Xr-1,并由之再生出了相应的抗性植株。离开选择压力的Hyp抗性变异体愈伤组织系、再生植株及其次生愈伤组织均具抗Hyp的抑制作用。变异系对苏氨酸的抑制作用不表现交叉抗性。在Hyp抑制培养基上,变异体小植株的发根能力高于其野生型。离开选择剂转代培养了七代的变异系对Hyp的抑制作用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离体筛选抗枯萎病辣椒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自交系子叶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辣椒枯萎菌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抗枯萎病辣椒新种质.结果表明,枯萎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不定芽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枯萎菌粗毒素质量浓度为0.60 g·L-1条件下,筛选、鉴定并获得了抗枯萎病辣椒体细胞变异无性系,且成功再生抗性植株.从而证明,离体筛选抗枯萎病辣椒新种质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云资粳41’和‘云资粳43’的抗稻瘟病能力,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二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0-Pi-ta+-Bchi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中。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苗,再通过氯酚红显色法、PCR检测和抗稻瘟病鉴定法获得抗稻瘟病的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创建持久、广谱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和生根培养后,共获得T0代水稻再生苗137株,其中‘云资粳41’14株,‘中花11’82株,‘云资粳43’41株。(2)经氯酚红显色法和PCR对再生苗检测,‘中花11’、‘云资粳41’、‘云资粳43’的转化苗阳性率分别为66%、43%和55%。证明2个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3)对转化阳性植株温室接种稻瘟病病菌66b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明显增强,而且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的水稻植株比转单价Pi-ta+基因或几丁质酶基因的水稻植株抗稻瘟病能力强。(4)氯酚红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PCR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但氯酚红显色法方便、快速,结果观察直观,可对大量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表明,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基因的水稻植株具有更高的抗稻瘟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a—吡啶羧酸和稻瘟病菌粗毒素滤液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吡啶羧酸处理水稻种胚,其发芽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降低,随a—吡啶羧酸处理浓度的提高,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感病品种(系)较抗病品种(系)更为敏感。a—吡啶羧酸处理不同抗病类型水稻的萌动种子,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受抑制程度与处理浓度和品种感病性呈正相关。a—吡啶羧酸和病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择-NaN_3诱变处理-再选择的程序从红豆草下胚轴愈伤组织获得了抗脯氨酸类似物L-羟脯氨酸的变异细胞系。抗性变异细胞系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正常细胞系高4.6倍,并且抗性变异系亦表现出了很强的耐NaCl、PEG 能力。这可能为筛选抗逆境植物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卫星搭载亚麻后代中PEG和NaC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空间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相结合,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其离体筛选,得到抗1.2% NaCl和35% PEG的愈伤组织。将所得抗性系愈伤组织在2.0 mg/L 6-苄基氨基嘌呤、0.5 mg/L吲哚乙酸的MS培养基上分化得到完整的植株。抗性系能在胁迫条件下保持高的生长速度和高效的脯氨酸合成能力。表明空间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有望可成为筛选抗胁迫变异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出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试验将loxp-hpt-loxp基因与成基因连锁在-起转化水稻方法,得到loxp-hpt—loxp—Bt转基因水稻植株,再与同质的带有ere基因的水稻杂交,以定向删除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试验表明以水稻品种“皖粳97”为供试材料,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5.1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经PCR验证,得到20棵转基因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10.
枸杞抗羟脯氨酸细胞变异系筛选及其耐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枸杞(Lycium barbarum L.)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1)^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影响;(2)耐羟脯氨酸(HYP)愈伤组织变异系的筛选;(3)耐HYP愈伤组织变异系的耐盐性及稳定性分析;(4)耐HYP愈伤组织变异系生理生化特性;(5)变异系的分化和再生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初究结果表明:由胚性愈伤组织经30Gy的^60Co—γ辐射处理,在含16mmol/L HYP选择培养基和无HYP培养基上交替培养4代,分离出耐HYP的愈伤组织变异体;该变异体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对照高3.3倍,其再生植株叶片游离脯氨酸比对照高13.5倍。  相似文献   

11.
抗羟脯氨酸水稻变异系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反复筛选经EMS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得到4个抗性细胞系。它们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2—25倍。Hyp(2 mmol/L)和NaCl(1%)胁迫对M_1、M_2变异系γ-谷氨酰磷酸合成活力及游离脯氨酸积累的影响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变异系在0.8%,15NaCl 培养基中分化出植株。与对照相比,各变异系在愈伤组织、植株水平上均表现较强的耐盐性,且与游离脯氨酸的积累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Bt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Bt毒蛋白基因的一种—cryIAb基因导入 2个云南水稻栽培品种(滇系 4号 ,合系 39号 )的愈伤组织中 ,经过潮霉素筛选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苗 ,部分苗经PCR检测为阳性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Bt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 ,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实验中发现培养器皿的透气性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势能够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选择合适的洗菌液渗透势能够大大降低洗菌对愈伤组织所造成的损伤 ,从而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致病毒素筛选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启锋  陈璋 《遗传学报》1993,20(4):340-347
本文研究报道了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方法、程序与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但抗感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以含毒素的诱导培养基或诱导与分化培养基均含毒素的筛选处理效果较好,而且简便易行。5年来接种筛选了29个品种25000多个外植体,在已鉴定的349个R_1个体中,有183株表现抗病。经多次接种鉴定与选择,已获得12个高抗稻瘟病的株系和1个抗病丰产品系,并对部分抗病突变体的抗性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种诱导培养基,培养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品种的未受精子房和花药。共培养未受精子房2790个,获得胚囊愈伤组织17块,最高诱导频率达3.33%,其中2块分化出绿苗。培养花药16740个,获得花药愈伤组织15块,最高诱导频率为0.92%,其中3块分化出苗,2丛白苗,1株绿苗。胚囊植株和花粉植株经根尖染色体检查为单倍体,2n=x=12。实验证明,液体培养、2,4-D0.2-0.5 mg/1、低温预处理对诱导胚囊愈伤组织及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含 5 mg/L Vit B_1,附加 2 mg/L 2,4-D,5mg/L ABA和 300 mg/L LH的MS培养基对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的效果明显优于含5mg/L Vit B_1,附加2mg/L 2,4—D和1mg/LKT的MS培养基。从后者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多呈白色不透明状,并通过器官(芽)发生途径再生绿苗,而前者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绝大多数为乳白色,表面呈疣状突起,常形成胚状体继而再生绿苗。  相似文献   

16.
玉米( Zea mays L.)转化成功与否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转化过程中,除少数模式品种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高且易转化的Ⅱ型愈伤组织外,大多数栽培品种往往只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低且不易转化的Ⅰ型愈伤组织.因此探索Ⅰ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转化条件,提高转化效率,对直接改良玉米优良自交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 cry1Ac3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E28及340的Ⅰ型胚性愈伤组织中,经过膦丝菌素(PPT)或潮霉素(HygB)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经PCR检测、Southern blot分析及Bt毒蛋白ELISA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已获得表达.抗虫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玉米植株对玉米螟虫有较强的抗性.还比较了PPT和HygB两种筛选剂的筛选效果,表明PPT筛选的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要高于HygB筛选的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17.
CHI-PAT双价基因遗传转化贵州禾来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禾来拢幼胚为转化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和抗除草剂抗性双价基因(CHI-PAT)导入来拢幼胚,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及PCR检测呈阳性,转基因植株对50 mg/L的Basta溶液有抗性.初步证明CHI和PAT基因已整合进了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转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 (ZeamaysL .)转化成功与否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转化过程中 ,除少数模式品种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高且易转化的Ⅱ型愈伤组织外 ,大多数栽培品种往往只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低且不易转化的Ⅰ型愈伤组织。因此探索Ⅰ型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转化条件 ,提高转化效率 ,对直接改良玉米优良自交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cry1Ac3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E2 8及 34 0的Ⅰ型胚性愈伤组织中 ,经过膦丝菌素 (PPT)或潮霉素 (HygB)筛选 ,获得了再生植株。经PCR检测、Southernblot分析及Bt毒蛋白ELISA检测证实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并已获得表达。抗虫性分析结果表明 ,部分转基因玉米植株对玉米螟虫有较强的抗性。还比较了PPT和HygB两种筛选剂的筛选效果 ,表明PPT筛选的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要高于HygB筛选的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19.
将含有Camv35S启动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目的基因为GAI基因的转化载体质粒pBI121,通过基因枪轰击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花药愈伤组织,50 mg L~(-1)卡那霉素的继代培养基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GAI基因已经成功转入橡胶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将含有Camv35S启动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目的基因为GAI基因的转化载体质粒pBI121,通过基因枪轰击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花药愈伤组织,50 mg L~(-1)卡那霉素的继代培养基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GAI基因已经成功转入橡胶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