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景天属植物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景天属(Rhodiola)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株肉质,茎多分枝,基部为残枝和鳞片状叶,根茎肥厚,花具各种颜色。我国红景天属植物有80种,主要分布西南和西北地区高海拔山地岩石隙中和砾石堆上及林下、林缘草地等环境极端恶劣地段。大多在海拔1500~40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冬小麦氮素出籽效率与氮素利用及转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播期冬小麦氮素出籽效率与氮素利用及转运的关系,在2014—2016年2个生长季,比较了不同播期(S1:9月24日;S2:10月1日;S3:10月8日;S4:10月15日;S5:10月22日)冬小麦氮素出籽效率、氮素利用和转运的差异及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粒数在不同播期处理间未发生显著差异.推迟播期降低了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穗部氮素积累量,从而降低了氮素吸收效率,但明显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出籽效率.氮素出籽效率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正相关,而与氮素吸收效率呈负相关,与氮素利用率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素营养指数随播期推迟趋于最佳状态,与氮素出籽效率的改善展现出同步性.推迟播期显著降低了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但明显改善了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氮素出籽效率与氮素转运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氮素转运效率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穗部氮素生产籽粒能力的提升.综合来看,适当推迟播期减少了氮素吸收,但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出籽效率,改善了氮素供应状态.研究结果为本地区冬小麦生产中氮素减施增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枣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形态特征及分布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幼枝带银白色星状鳞斑;枝上具小制;单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叶柄密被银白色星状鳞斑;花1~3朵腋生于小枝下部,内面黄色,外面银白色,芳香;雄蕊4,生于萼筒上;果实核果状,幼时全为银白色,先端带突尖,成熟后长椭圆形;果肉乳白色粉  相似文献   
4.
包海鹰  张秀 《菌物学报》2011,30(1):69-76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法确定了簇生沿丝伞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的最佳方案。采用H22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对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9.27g/L,蛋白胨:酵母粉=1:1为8.04g/L,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1:1:1为2.27g/L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15.06g/L。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抑瘤率与剂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200mg/kg时,抑瘤率达最高,为54.71%,且白细胞数和IL-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6.
为明确协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灌水量和种植密度,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22’(S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平(不灌水、每次灌水45、60、75 mm)和4个种植密度,其中泰农18选用135×104、270×104、405×104、540×104 株·hm-2,山农22选用90×104、180×104、270×104、360×104株·hm-2,研究了籽粒产量、麦田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水量和密度互作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 籽粒产量、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及两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每次灌水量为45 mm,泰农18种植密度为405×104株·hm-2、山农22种植密度为270×104株·hm-2时,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达到最高,拔节后棵间蒸发量占阶段农田总耗水量的比例最小,1 m以下土壤水消耗比例、水分利用效率高。种植密度与灌溉量合理组合,有利于降低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龚赛  张秀停  聂阳  李超  王庆华  姜淑霞 《菌物学报》2016,35(10):1178-1186
采用室外定点观察,子实体诱导及rDNA ITS、MS204、tef1-α 3种分子标记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板栗褐缘叶枯病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的协同致病菌板栗蛇孢日规壳Ophiognomonia castaneae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7月下旬至8月初叶片发病初期很少分离到O. castaneae,随着病斑扩大该菌的分离频率逐渐增大,至发病后期其分离频率可高达78.5%,甚至可超过致病菌P. castaneae-mollissimae,10月下旬板栗落叶背面的病斑上开始形成O. castaneae的分生孢子盘,11月下旬开始形成O. castaneae的子囊壳原基,次年5、6月越冬落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子囊壳;带病斑的叶片经室内外诱导,0-25℃范围均可产生成熟子囊壳;湿度是决定子囊壳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强光照不利于子囊壳的产生;分离物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易产生分生孢子;将分离物分为两种交配型,相互交配后6个月所有处理均未长出该菌的有性型子实体。室外定点观察及rDNA ITS、MS204、tef1-α 3种分子标记表明分离物和病斑上的子囊孢子及其萌发菌丝为O. castaneae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秀  王旭红  郑玉蓉  崔思颖  杨霞  蒋子琪 《生态学报》2021,41(22):8965-8976
城市热岛效应(UHI)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城市热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市热岛足迹(UHI FP)、局部G*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气溶胶定量归因分析法研究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不透水地表覆盖度(ISP)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18年间,关中地区西安及咸阳(西咸)城区的白天/夜晚城市热岛足迹均有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增强。西咸白天/夜晚城市热岛足迹范围比宝鸡市大,城市热岛现象更为明显。西咸城区夜晚热岛足迹范围内被地表温度(LST)高值所占据,夜晚城市热岛效应比白天更明显。宝鸡市虽然热岛足迹范围增减幅度不大,但足迹内白天/夜晚LST次热区面积逐渐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日趋增强。西咸、宝鸡市城区的夜晚城市热岛强度(ΔT)与不透水地表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城乡气溶胶光学厚度之差(ΔAOD)呈明显负相关性。西咸城乡ΔAOD为负,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平均贡献度为(0.41±0.14)℃;宝鸡市城乡ΔAOD为正,其平均贡献度为(-0.26±0.25)℃。综上所述,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的扩张会使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西咸与宝鸡市城区气溶胶浓度的增加会抑制城市热岛的形成,但综合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西咸与宝鸡市城市热岛强度仍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云资粳41’和‘云资粳43’的抗稻瘟病能力,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二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0-Pi-ta+-Bchi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中。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苗,再通过氯酚红显色法、PCR检测和抗稻瘟病鉴定法获得抗稻瘟病的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创建持久、广谱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和生根培养后,共获得T0代水稻再生苗137株,其中‘云资粳41’14株,‘中花11’82株,‘云资粳43’41株。(2)经氯酚红显色法和PCR对再生苗检测,‘中花11’、‘云资粳41’、‘云资粳43’的转化苗阳性率分别为66%、43%和55%。证明2个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3)对转化阳性植株温室接种稻瘟病病菌66b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明显增强,而且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的水稻植株比转单价Pi-ta+基因或几丁质酶基因的水稻植株抗稻瘟病能力强。(4)氯酚红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PCR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但氯酚红显色法方便、快速,结果观察直观,可对大量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表明,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基因的水稻植株具有更高的抗稻瘟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罗布麻系传统的纤维植物,还可作药用,清火降压、强心利尿。蜜源植物等,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一、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罗布麻 Apocynum Venetum L.为夹竹桃科,多年生半灌木。高1~4米,枝通常对生,紫红色。叶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矩圆形,对生,两面无毛。枝叶具白色乳汁。花萼5深裂;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圆筒形钟状。雄蕊5杖,子房由2离生心皮组成。蓇葖果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