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我们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盐度各异的四个湖泊,可鲁克湖、托素湖、尕海和小柴旦湖,分四季进行现生介形虫调查研究,探索柴达木盆地现生介形虫在盐度不同的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介形虫属种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4个湖泊中共分布有介形虫5属11种,其中在半咸水的托素湖中只分布有2个种,Eucypris inflata为优势属种,在四季均有产出,但在春、夏、秋三个季节13℃—20℃的温度范围内丰度巨大,而另一属种E.rischtanica只在春季有少量出现。可鲁克湖中虽然介形虫属种分布较多,共计4属8种,但全部是单壳,没有发现现生活体;尕海及小柴旦湖水盐度过高,不适宜介形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介形虫秘史     
在古生代地层中,各门类大化石十分发育,因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微小的介形虫化石。然而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特别是陆相地层和钻井取不到大化石的情况下,介形虫化石已上升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门类了。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钾、天然碱等有用矿床的普查、勘探的不断深入,介形虫化石的身价亦与日俱增。什么是介形虫呢?介形虫在古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中,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虫目。从距今约五亿七千万年的寒武纪开始出现,有的属种一直繁衍至今。介形虫是双壳动物,动物体包隐在左、右两瓣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外壳里。一般壳长0.4—4毫米,最大者可达30毫米,属于微体古生物。它们的体形不一,侧视有圆形、半圆形、纺锤形、椭圆形、肾形及菱形等。壳面饰以各种花纹,有的光滑如镜。  相似文献   

3.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岗巴盆地层位最高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所含介形虫化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22属、33种,建立两个介形虫组合: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组合(下部)和 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Semicytherura subsyrnmetros组合(上部);讨论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有关地层进行对比,结合与之共生的有孔虫组合的时代特征,认为含该介形虫组合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描述6种,其中有2新种: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和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4.
在黔西水城地区的K576井长兴组共鉴定钙藻3属3种,包括Gymnocodium bellerophontis、Permocalculus sp.和Tauridiumkurdistanensis;有孔虫8属10种,其中(虫筳)类2属2种,有孔虫动物群主要由Reichelinasp.indet.、Nankinella sp.、Pachyphloia schwageri、Pachyphloia sp.、Geinitzina sp.、Nestellorella sp. indet.、Howchinella sp.、Hemigordius aff. saranensis、Hemigordius sp.和Midiella sp. indet.组成。将本井按照生物特征分为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和介形虫组合等7个组合。按照层序地层划分、垂向沉积序列特征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SQ3-3)和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SQ3-4)时期地层为三角洲前...  相似文献   

5.
太湖现生介形虫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分别于1989年和2004年两次共采集了43个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查发现其中的34个样品中含有现生介形虫,共计12属15种,其中Dolerocypria taalensis,Fabae formiscandona cf.fabaeformis,Physocypria kraepelini和Darwinula stevensoni等4个种最为常见和数量最多,构成了太湖现生介形虫群中的优势成分。长期以来,国内有学者将水体矿化度180mg/l作为介形虫生存的低极限值,由此认为矿化度低于此值的太湖等水体中不存在介形虫(杨留法,1986,1992)。本次调查和国外的相关资料证明,淡水介形虫可以在矿化度低于180mg/l的水体中生存。  相似文献   

6.
圆星虫属及其类同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有三属介形类化石(圆星虫属(Metacypris)、季米利亚虫属(Timiriasevia)和兽神虫属(Theriosynoecum))的外形、壳饰都很相似,难以鉴别。它们的壳体构造亦较简单,差别不大。因此,在分类问题上,各学者的意见不一。有的学者将相似类型的种类,分别定为不同的属;另一些学者将不同类型的种类,又归在一起,造成这三属介形类的种与种之间的混杂现象。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笔者通过我国现有的这类介形类化石标本的研究,对这三个相近似属的特征进行比较,明确各属的定义。笔者认为季米利亚虫属应予废除,将其中一部分种归入圆星虫属,另一部分种建立一个新属,取名为枣星虫(Ziziphocypris)。文中描述了8个种,其中3个是新种。  相似文献   

7.
太湖介形虫分布与水环境因子间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间对太湖介形虫分布状况进行了季节性的调查,共获得介形虫15种,其中克氏瘤丽星介Physocypria kraepelini,豆形豆形玻璃介(比较种)Fabaeformiscandona cf.fabaeformis和塔尔薄丽星介Dolerocypria taalensis的出现频度分别达71.05%、44.74%和42.11%,为太湖水体中的常见种。相似性分析(UPGMA)结果表明太湖介形虫可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即终年出现物种、仅秋季出现物种、夏秋季出现物种和仅春季不出现的物种。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太湖38个样点的15种介形虫与9个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的结果是介形虫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高达100%,提示太湖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影响了介形虫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水体的9个环境因子中的pH值、植被密度、总磷和总氮对介形虫的分布影响最大;而化学需氧量和溶氧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物种分布状况看,稳定湖花介Limnocythere stationis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物种,其高分布频度对高总磷和高叶绿素具指示作用;太湖中的三种常见种介形虫(克氏瘤丽星介、豆形豆形玻璃介(比较种)和塔尔薄丽星介)的分布主要受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其高分布频度是水体高化学需氧量的良好指标种;在高总氮和高化学需氧量的春季水体中无角尾狭星介Stenocyprisderupta,近球形金星介Cyprissubglobosa,上野湖湾介Strandesiauenoi,绿色湖湾介S.viridis,条纹湖湾介S.vittata,环星介(未定种)Zonocypris sp.和史氏达尔文介Darwinula stevensoni的出现,暗示这些物种的高分布频度可以指示水体中的低总氮和低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8.
贵州剑河寒武纪凯里生物群的高肌虫风雅峨眉虫(相似种)Emeiella cf.venusta和峨眉虫(未定种)Emeiellasp.化石,曾被描述为梁山虫(未定种)Liangshanellasp.,作者认为这些化石发育有细长的背脊,不符合Liangshanella的属征,厘定为峨眉虫Emeiella Lee,1975的1个相似种和1个未定种。相似种以具半圆形的壳、细长而平直的背脊且与背边平行的特点,区别于峨眉虫属的其它种;未定种壳受压扁长,呈半椭圆形,背脊细而长,暂作未定种处理。凯里生物群中Emeiella的产出,不仅增加了该属新的种群、地理分布由扬子区扩大至扬子-江南之间的过渡区、时代从寒武纪第二世延伸至苗岭世,也为寒武纪高肌虫的分类、地理分布、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介形虫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冲绳海槽和琉球海岭东坡17个站位沉积样及定量分析,介形虫分布可划分三个区。槽底区,水深820至2295m,介形虫属种单调,23届60种,Kritfie,Cytherco pteron等属居优势。北部槽城区,水深415至932m,介形虫36属44种,其大部分属种系非原地居群。琉球海岭两侧坡区,水深1405至1540m,属种及个体数较多,52属85种,其绝大部分生活在槟海至浅海不同地区,只少数生活在深海区,形成复杂的混俣群体。  相似文献   

10.
节头虫一属的标本是M.Chauveau采自贵州铜仁县以北的页岩地层内,其时代不详。采集者把这些化石带回法国交Bergeron(1899)研究。Bergeron认为这一三叶虫是一新属,并把模式种以采集者的名字来命名,并认为这是一个古老的三叶虫,可能属于寒武纪。寒武纪地层在贵州东北部分布很广,寒武系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陶系之下,出露完整(插图1)。这一地区的寒武系经林焕令、王俊  相似文献   

11.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澄江动物群及其中的三叶虫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者等在1985年报道云南的Naraoia—属时,曾有“澄江动物群”的命名。因为这个动物群产在澄江,这个有名的县城距昆明很近并位于景色迷人的抚仙湖畔。一个词的建立代表了这个动物群的产地、时代、内容和它的意义等,有个名称,讨论起来也比较方便。最近作者在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协会的Nomen Nudum(46页,No.15,1986)刊物上,见到对“澄江动物群”也有引用。当然,以澄江命名的还有“澄江砂岩”、“澄江组”或“澄江运动”等。但前两个是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后一个是构造名称,这是一看即知的问题,而且是不同专业范畴的名称。作者等在1980年还建立了一个澄江盾壳虫属(Chengjiangaspis),也是符合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琦 《生物多样性》2023,31(1):22131-238
虽然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已经明确了“学名”的法定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离不开中文名的使用。本文通过对以“himalaya”拉丁化命名的6个属、402个物种,以及涉及“喜马拉雅山”的1个属、37个种中文名的分析,发现有3个属和35个物种中文名命名不规范。这些命名中不恰当的简化违反了地名法定原则、史料记载和行业惯例,由此提出修订不规范命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依据坪岭、武台岗、罗佛寨、城南、枫门坳、修仁、黄茅坪、暖水塘等8条剖面725个样品的研究,系统描述了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化石21属78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了罗佛寨群介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划分出.Porpocypris globra,Porpocypris sphaeroidalis,Cypris concina,Sinocypris excelsa和Cyprois reniformis 5个介形类化石带.前两个带合称.Porpocypris动物群,时代属晚白垩最晚期.后三带称为Cypris-Sinocypris动物群,时代分别为早、中、晚古新世.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保存特征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壳体的保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介形虫化石壳体颜色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深色三种类型;按有无充填物,可分为未充填壳和充填壳两种,其中充填壳充填物的成分有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和泥质四种;按完整程度有双瓣壳、单瓣壳和碎壳。文中对这些保存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一口井的研究结果为例,探讨了介形虫保存特征在古湖泊学及石油地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四川盆地中江地区城墙岩群之上、嘉定群之下古店组的介形类化石,计7属3亚属、9种2亚种,其中4新种和2新亚种。通过这些化石的研究,并在笔者《川南、黔北嘉定群的介形类》(1982)及《四川盆地城墙岩群的介形类》(待刊)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白垩系红层的介形类划分为五个组合。自上而下为(一)  相似文献   

17.
J.T.Kingma(1948)的论文“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young Cainozoic Ostracoda from the Malayan region”是研究东南亚及其邻近地区新生代介形虫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文中共描述了97种,其中含42新种和6新属。本文通过对Kingma(1948)的31个新种原始材料的仔细检查,为其中27个种指定了正模或选模,拍摄了清晰的SEM照片,补充了必要的描述,列出了同义名,总结了它们的分布。作者认为Kingma(1948)的3个新种Clithrocytheridea atjehensis,Cythereis reticulineata和C.bodjonegoroensis分别是Miocyprfdeis spinulosa(Brady,1868),Lankacythere coralloides和Henryhowella keutapangensis(Kingma,1948)的同义名;以Kingma(1948)的Cytherura? Kalibengensis和Cythereis cruysi为模式种分别建立了两个新属: Uroconcha和Kingmacy-there.  相似文献   

18.
辽宁阜新盆地阜新组介形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介形虫化石,系笔者于1975年和1978年,在阜新盆地采集的.主要产自海州露天矿阜新组中、下部太平层和中间层,阜新市西南半砬山和东梁镇东约1.5公里的阜新组水泉层顶部至孙家湾组底砾岩层以下的地层中(即广义的阜新组顶部);共11属、26种,自下而上划分下、上两个介形虫化石组合,时代分别属于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和阿普弟期.  相似文献   

19.
正张文堂,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对早古生代地层,三叶虫、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尤有精深研究。他独著或作为主要编撰者的《中国的奥陶系》、《中国生物地层学》(英文版)、《中国的三叶虫》、《中国的叶肢介化石》、《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华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英文)》、美《无脊椎古生物学大典》三叶虫分卷莱德利基虫亚目之修订(英文)等均为经典巨著。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澄江动物群"命名者和研究之先驱。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寒武纪崮山期两个德氏虫科三叶虫属Drepanura和Pionaspis的名称已分别被先于它们命名的其他动物所占用,成为晚出同名,应予废弃。其替代名称分别为Neodrepanura和Kiyaki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