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8年第一期《化石》18页,载华实先生著“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文。其中“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为中寒武世中期……”此“中寒武世中期”的结论是不对的。澄江动物群为候先光发现于1984年7月,其标准地点为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帽天山。张文堂、候先光、孙卫国等,分别在《古生物学报》1987年第26卷3期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1991年版等书刊著文,命名为“澄江动物群”。该动物群产于下寒武统下部筇竹寺阶的宝案山段,位于始莱氏虫-武定虫(Eoredlichia-Wutingaspis…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5,(3)
<正>一提到动物群,人们大多对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和政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等比较熟知,除了它们的科学价值非常大、研究很深入、影响十分广之外,还有就是它们以代表化石产地的地名命名,加上科普宣传做得好,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实,在古生物世界里,还有很多以代表性动物命名的动物群,比较鲜为人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是地球的霸主,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亿6千多万年,它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陆,  相似文献   

3.
《化石》2001,(3)
盐井沟动物群又称“万县动物群”、“四川动物群”。指在四川万县盐井沟附近发现的一个哺乳动物群 ,时代属中更新世。其代表性化石有 :东方剑齿象、长臂猿、金丝猿、大熊猫、巨、中国犀、竹鼠、箭猪、鬣狗、虎、鼬鼠、豺、黑熊、纳玛象、野猪、水鹿、麝鹿、麂、水牛、野牛、羚羊等。其中包括少数绝灭属 ,如剑齿象、巨等 ,大部分为现生种的化石亚种 ,约占54% ,现生种约占23 %。盐井沟动物群是狭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代表。盐井沟动物群  相似文献   

4.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蠕虫化石——Maotianshania gen.no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5年,侯先光曾几次赴云南考察,在澄江县帽天山(24°39′N,102°57′E)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下部,发现了一大批门类众多保存精美的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海绵、水母、蠕虫、软舌螺、腕足类、腹足类、金臂虫、三叶虫以及其它节肢动物等。这个以含有大量的软体后生动物的新化石组合,已被命名为“澄江动物群”(张文堂、侯先光,1985)。根据伴生的三叶虫化石,澄江动物群的层位为早寒武世筇竹寺组Eoredlichia-Wutingaspis带下部,距今大约为570百万年,略新于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梅树村阶(见孙卫国、侯先光,1987,表I)。澄江动物群中的蠕虫化石数量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5.
<正> 学昆同志在“昆虫标本和模式标本的重要意义”[1983昆虫知识20(2):88—89]一文的结尾提到:“通常物种的模式标本就是一个或一组确定的实物标本,已如上述。而属或其他高级分类阶元则是根据其下的较低级阶元建立的。例如一个属的模式乃是一个种,一个族或一个科的模式乃是一个属,一个目的模式乃是一个科,其余类推。(原文中无着重号)这里出现了一个“模式科”不知其根据何在。昆虫的命名依据是《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十五届国际动物学会议通过)。但是,在这个“法规”中不曾规定过模式科的概念,也未出现过这样的名词。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61条中指出:“一个命名种的模式是一个标本,一个命名属的模式是一个命名种,而一个命名科的模式是一个命名属。每个分类单  相似文献   

6.
杨瑞东 《化石》2002,(3):10-11,F003
贵州号称“古生物王国” ,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最近几年又发现了一些具重要意义的生物群化石 ,如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比“澄江动物群”还早的“清镇动物群”和“遵义牛蹄塘生物群” ,5 2亿年前的“凯里生物群”和2 15亿年前的“关岭动物群”等等。这是贵州古生物化石宝库 ,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库 ,是解开寒武纪大爆发等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大约在1990年 ,一些贵州的奇石收藏者为了获得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标本 ,他们来到了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一带 ,进行大规模的海百合化石采集。随着采集规模的扩大 ,一个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7.
奇虾类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大型捕食动物,广泛发现于世界各地的寒武纪地层,但是多为前附肢或口器的标本。我国扬子地台云南、贵州一带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中都发现了奇虾化石,如澄江动物群、牛蹄塘动物群、关山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但在华北地台,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化石目前为止只有零星报道,包括一些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古蠕虫类等。本文描述一枚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一带馒头组(毛庄期)紫红色页岩中的奇虾类前附肢化石,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类型。这枚化石的发现丰富了奇虾类的古地理分布,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地区寻找特异埋藏动物化石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陈葵 《动物学杂志》2005,40(5):124-126
叙述了东方纯属建立的历史和暗纹东方纯的命名历史。阿部宗明在1952年建议成立东方纯属并以“Fugu”命名时,已于1949年先行在圆纯属(Sphoeroides)下建立了6个亚属。基于亚属与属具有同等有效的地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原则,应该以1949年建立的亚属之一融缸舭作为东方纯属的学名,而不用“Fugu”这个名称。早在1844年,McCHand根据采自浙江宁波、舟山一带的标本命名了暗纹东方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原则,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和近海的暗纹东方纯学名应该恢复为:Takfugu fasciatus(McClland,1844)。纯鱼类已经被列入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动物,而且一些纯鱼类的国内外贸易量日益增加,有关东方纯属和暗纹东方纯的学名问题应及时正本清源,使其更符合科学研究历史的本来面貌,有利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崮山统两个新属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东亚寒武纪动物群中。崮山统三叶虫动物群的区域性最为显著。这个三叶虫群含有Homagnostus,Pseudagnostus,Drepanura,Stephanocare,Blackwelderia,Shantungia,Dorypygella,Liostracina,Lorenzella 等重要属群,其中绝大部分的属群,就目前所知,都没有在东亚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处的寒武纪地层里发现。就生物群的特性与血亲关系上来看,这一动物群也很难找到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寒武纪动物群彼此间有任何可靠联系,特别是Blackwelderia,Shantungia,Dorypy-gella,Liostracina 和Lorenzella 几个属,完全是属于东亚型式,仅有极少数属  相似文献   

11.
过去40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陆相新近纪化石地点中应用了筛选技术,采集到大量标本,这些发现迅速填补着晚新生代动物群演替和生物年代学认识的空白。在把孤立的化石组合按时代先后进行排序和建立动物群序列框架中,小哺乳动物的发现和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了另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中新世动物群,这个动物群再次展示了蒙古高原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种类和丰度。新地点位于该地区的最北部,并为玄武岩所覆盖,产出的标本计有7000余件,代表大、小哺乳动物达63种。虽然这一动物群混杂了少量下部层位的属种,但它不失为内蒙古中部地区一个较为真实地反映晚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组成和生态环境的动物群。初步分析表明,哈拉津胡舒动物群属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晚中新世早期的灞河期,可能比阿木乌苏动物群稍晚,但比沙拉动物群略早。  相似文献   

12.
贵州化石丰富,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其中早期特异埋藏后生生物十分发育,由老至新有埃迪卡拉系的瓮安生物群、江口庙河生物群、寒武系第1统的小壳动物群、第2统下部的牛蹄塘生物群及中上部的杷榔动物群、第3统底部的凯里生物群。这些特异埋藏生物群与云南寒武系的澄江动物群、关山生物群及陕南埃迪卡拉系高家山生物群构成了我国早期后生生物的演化链,反映了从动物起源(瓮安生物群)、可疑多门类动物出现(江口庙河生物群)、动物骨骼化(高家山生物群)、生物矿化质和量的变化或骨骼动物爆发性辐射(小壳动物群)及海绵动物辐射(牛蹄塘生物群)再到动物主要门类出现的寒武纪大爆发(澄江动物群)、海洋生物多样化及生态复杂化(凯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自西藏西北边陲日土县南的一个燧石标本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产此标本的地层主要是一套基性火山岩系,当地称之为“木嘎岗日群”。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含15科、32属、54种,其中有本文建立的1个新科(Leugeonidae)、3个新属(Dantze,Leugeo和Levilugeo)及12个新种。该放射虫组合可划归上侏罗统启莫里叽阶(Kimmeridgian)上部或提通阶(Tithonian)下部(即相当于北美 2 alpha亚带至 3 beta亚带;Pessagno et al.,1987h).标志属种如Mirifusus guadalupensis,Tripocyclia jonesi,Hsuum maxwelli等。  相似文献   

14.
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一般的回顾有关我国南方地区的第四纪哺乳动物,远在1870年开始,就有这方面的记述与研究,到1949年解放前夕为止,在这个时期内,古生物工作者初步摸清了这个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存在一些不同的动物群,但是其时代、性质等,还未确切的肯定。解放后这方面工作,同全国各种科学事业迅速发展一样,也有相当广泛的进展。对华南地区洞穴内广布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认识,也提高了一步。周明镇(1957年)首先提出了“巨猿动物群”这一名称,把它同过去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划分出来。裴文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新近纪动物群的演替与生物年代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9  
内蒙古中部地区陆相新近系出露广、含化石丰富。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法国古生物学者德日进(P.Teilhar de Chardin)和以美国探险家安德鲁斯(R.C.Andrews)为首的美国自然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分别对二登图、高特格和通古尔的考察与化石采集。他们的开拓性工作使这些地方成为中国十分重要的新近纪经典地点。特别是通古尔,由于其产出的化石丰富、具有中中新世动物群的特征, 已引入中国地质年表,作为新生代中一个“阶”的名称。最近20多年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发现了数个不同时代的化石地点和层位,同时采集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内蒙古中部各地点化石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但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多、材料丰富。由于具有这一特点,使其化石组合能比较接近地反映短期内动物群体的结构面貌,较客观地指示沉积时期的生态环境。利用这些组合进行动物群相对时代的确定,以及对其生态环境的恢复无疑都会很有意义。但是,这里的地层缺乏测试绝对年龄的材料,化石组合间少见有直接的叠置关系,使得在这一地区建立独立的动物群时间顺序,确定动物群的演替序列和生物年代只能更多地依赖于对动物系统发育和动物群体变化的研究。本文对这一地区各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进行了审定,提供了最新的动物群名单;根据默尔根地点上部层位产出的化石组合特征,提议把该组合命名为铁木钦动物群;通过对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将动物群进行先后排序,并阐述了这些动物群在各生物年代的演替特征;同时展示了各动物群与有关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关系。文中进一步认定了苏尼特左旗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现知新近纪动物群中的最早代表,其后依次为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二登图动物群、哈尔鄂博动物群、比例克动物群、高特格动物群。内蒙古中部被认为是新近纪生物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这一哺乳动物群系列跨越了新近纪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大部分时段。其中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具有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山旺期的典型持征;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构成的广义通古尔动物群,正是定义东亚中中新世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依据;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和二登图动物群符合保德期动物群的含义;比例克动物群和高特格动物群具有榆社期动物群的性质。虽然目前还无法根据这些动物群对我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时限进行精确界定, 但依某些动物阶元(主要为科和属一级)的最早迁入或在该区的最早出现,以及在该区地层中的最后出席,概述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动物群所指示的哺乳动物年代特征,并分别把通古尔期和保德期细分为3个和4个非正规亚期。深入的研究,包括在这一地区发现新的化石层位和材料,不仅会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生物年代的厘定提供更多的资料,而且有助于完善中国新近纪地质年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三个新的大型节肢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云南澄江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澄江动物群(张文堂,侯先光,1985)中的节肢动物丰富多彩。本文描述、图解和讨论的是该动物群中三个新的大型节肢动物Fuxianhuia protensa gen.et sp.nov.,Kuamaia lata gen.et sp.nov.和Rhombi-calvaria acantha gen.et sP.nov.。在目前所采集的标本中,这三个大型节肢动物主要是以薄的、没有矿化的背部外骨骼为代表。但Fuxia-nhuia protensa gen.et sp.nov.保存有一对茎状眼;Kuamaia lata gen.et sp.nov.有二枚标本保存触觉。这三个新的大型节肢动物标本是笔者1984年和1985年三次采集于澄江帽天山西山坡一套灰黄色泥岩中(AEF—M2)。这三个新的大型节腔动物全为背腹向压  相似文献   

17.
洪友崇1981年建立了京西早白垩世卢尚坟昆虫群,认为Xishania fusiformis(梭形西山蝽)为其中的代表类型,并由此建立1新科1新属1新种。胡世学2002年报道了昆明海口耳材村剖面澄江动物群蠕虫化石Xishania longiusula(长形西山虫),建立1新属1新种。因此,Xishania Hu,2002为Xishania Hong,1981的晚出异物同名,且Xishania fusiformis和Xishania longiusula的分类位置也存在很大争议。文中结合多年来收集的大量梭形西山蝽和长形西山虫标本对二者进行讨论,指出梭形西山蝽与Mesolygaeus laiyangensis(莱阳中蝽)存在区别,代表不同的种类。而长形西山虫属于澄江动物群中的火把虫类,但与模式种存在显著区别,可作为Facivermis(火把虫)一新种。  相似文献   

18.
湖南桃源晚寒武世油栉虫科(Olenidae)三叶虫的两个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栉虫科中的三叶虫是西方动物群大西洋型的典型分子。本文所记述的两个新属:湖南油栉虫和黄石壳虫是属于油栉虫科的。这说明,只要沉积环境相似,东方动物群的东南型和西方动物群的大西洋型中的动物群,它们各自就可以有其对应的和类似的特征,是相互向前平行发展的。在分类上,本文建立一新亚科——湖南油栉虫亚科。它包括湖南油栉虫,黄石壳虫和赫定虫三属。新亚科归于油栉虫科。  相似文献   

19.
紫堇属 Corydalis DC.是紫堇科 Fumariaceae 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选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者们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标本室收集的模式标本和有关东亚、南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首次将本属划分为两大类群,即Corydalis群和Pistolochia群和40个组,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全而新的进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问题: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一种斧须隐翅虫Oxyporus proximus Cameron异名录时,作者发现,以前在“var.”(v.,varietas,variety)或“form”(f.,forma)标示下发表的一些物种名称,难于确定其可用性(availability)。根据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1960年以后不再承认这类名称。对于1961年以前发表的这类名称,如果原始作者没有清楚说明是亚种以下的,则该名称就是可用的,否则就是不可用的。在动物分类学历史的早期,以“var.”、“form”诸如此类标示发表新学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随后的分类学家们也多将这类名称收在相关著作的异名录中,这也意味着,直到《法规》有相关规定之前,专家们承认这类名称的分类命名地位。通过讨论《法规》有关条款,分析隐翅虫科和阎甲科若干亚科数据,作者发现,《法规》第45.6.4条规定在实际使用中有困难,加上历史原因,在判断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时容易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