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红河发现泰国环志钳嘴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杰  杨旭  雷宇  刘慧  刘强 《动物学杂志》2019,54(2):269,297
正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分布于泰国、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2006年在我国首次记录于云南大理洱源境内(韩联宪等2016),现已广泛扩散至我国西南地区(Liu et al. 2015,韩联宪等2016)。目前对我国钳嘴鹳的具体来源地及其迁徙路线尚无报道。2016年6月25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马街哨村(23°27′13″N,103°24′02″E,海拔1 284 m)  相似文献   

2.
贵州草海保护区钳嘴鹳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分布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掌握其种群动态对于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为我国新分布种,目前已扩散至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但对其种群数量及变化规律尚缺乏了解。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夜栖地直接计数法对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钳嘴鹳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钳嘴鹳主要在夏季出现,冬季数量较少,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0.001)。2)钳嘴鹳种群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3年的度夏期(5~10月份)平均数量为200.6只(SD=94.6,n=24),最高数量为427只;2014年的度夏期平均数量增长到356.0只(SD=180.3,n=25),最高数量为602只。3)钳嘴鹳为树上夜栖物种,调查中共发现5处夜栖地,其中位于保护区东南部的簸箕湾是主要夜栖地,在2013、2014年的统计中,该地钳嘴鹳分别占总数量的56.46%和63.53%。由于钳嘴鹳的游荡性较强,建议在其主要分布区开展同步监测,从而整体掌握其种群变化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2012年5 -11月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夜宿地附近共4次发现钳嘴鹳种群,最多的一次种群数量达48只,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种群。人为干扰可能是影响钳嘴鹳选择觅食生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俊杰  杨旭  雷宇  刘强 《生态学报》2019,39(14):5371-5377
动物对夜栖地选择的灵活程度是其分布和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为中国新分布种,要了解其扩散趋势,掌握其夜栖地需求至关重要。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蒙自坝区,使用卫星跟踪技术对6只钳嘴鹳进行了夜栖地利用和夜栖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钳嘴鹳可以在多种生境中夜栖,包括林地、沼泽、岛屿等。从群体水平上分析,钳嘴鹳主要夜栖于沼泽中,利用率为(51.19±12.34)%,其次为林地(31.55±11.34)%和岛屿(17.26±5.70)%;从个体水平上来看,不同钳嘴鹳的夜栖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其中4只主要利用沼泽,而另外2只主要利用林地;(2)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影响钳嘴鹳夜栖树选择的首要因子为距觅食地距离,其次为树高、地径和最低枝高度,而人为干扰因子的影响较弱。综合来看,钳嘴鹳对夜栖地类型以及夜栖树均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可能是其能够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夜栖树并不能成为一个有力的限制因子,钳嘴鹳有可能继续向国内的南方湿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5.
采用登录网站收集新闻报道,查阅报纸、文献,私人通讯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亚洲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 2010—2014年5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出现地点、群体数量、停留时间、栖息生境等数据。依据野外观察,该鸟群体大小和停留时间长短,与浅水沼泽面积和水体中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密度有密切关系。在水域面积大和福寿螺数量多的分布点,亚洲钳嘴鹳可以停留3~32个月,群体数量达60~1100只。依据南亚地区此鸟种群数量近年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认为其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属于自然扩散,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11月15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关镇北侧的草坝河下游河段(107°31'57″E,33°13'59″N,448 m)发现了1只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笔者实地考察发现,其体羽灰白,飞羽和尾羽黑色,飞翔时尤为显著,嘴粉色,闭合时缺口明显,腿粉红色(图1)。这只钳嘴鹳活动于草坝河下游河道的局部范围,该河流为汉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洋县境内,于县城西侧注入汉江。草坝河河道狭窄,入河口上游2~3 km范围内河道宽度60~70 m。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作者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和会泽县等地进行鸟类调查时,先后观察记录到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经查阅相关文献(杨岚等1995,2005,杨晓君2009,郑光美2011),确认这两种鸟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现报道如下。1高原山鹑  相似文献   

8.
云南蒙自长桥海发现秃鹳和翻石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9月4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长桥海(23°25'42″N,103°23'20″E,海拔1 282 m)发现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1只和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4只。其中后者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云南鸟类志(上卷)》、《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资料,确定为云南鸟类新纪录。秃鹳为体型硕大(体长110 cm)的鸟,比同域分布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苍鹭(Ardea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到2008年间对黄嘴鹮鹳的饲养环境进行人工调节,采用焦点动物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黄嘴鹮鹳的繁殖行为、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措施可使黄嘴鹮鹳在北京地区全年繁殖;亲鸟在育雏期共同养育雏鸟;雏鸟属晚成鸟,但与鹮类相比,在生长发育上有特异性,更接近于鹳.  相似文献   

10.
Han LX  Han B  Den ZW  Yu HZ  Zhao JL 《动物学研究》2011,32(5):575-576
2011年6月10日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野外考察中,于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大型涉禽,经查阅文献,确认该物种为中国鸟类新纪录种——白颈鹳(Ciconia episcopus)。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作者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和曲靖市会泽县等地进行鸟类调查和鸟类摄影时,先后观察记录到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两种鸟,经查阅相关文献和专著,确认高原山鹑和白鹤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杨岚 《动物学研究》1995,16(4):384-384
1994年10月15日马中翼等人在云南省泸水县的老窝捕获到1只雄鸟,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鉴定为黄腰响蜜lie,为我国鸟类科的新记录。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科的特征体形较小。嘴形似雀,短而粗实,上嘴稍弯曲;尾羽12枚;翅形长而尖,仅具9枚初级飞羽;脚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似啄木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形态特征:头和颊部黑褐色;枕部具黑褐色的延长羽冠;有明显的白色眼后条纹,颊纹白色;眼球外凸,黄绿色的眼睑向外伸出;眼先裸露皮肤呈黄绿色;喉白,中央有褐色条纹;颈侧棕色,前端有黑色条纹,前颈具褐白斑驳的条纹,后颈黑褐色;背部、翅和尾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栗红色;胸、腹部、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杂有褐色斑纹;上嘴黑色,下嘴嘴基黄色,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开鸟) (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7日,笔者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母屯海州级自然保护区(26°35′N,100°12′E,海拔2196m)进行冬季水鸟调查时,观察到了3只天鹅正在湖中水深约1m处的眼子菜类群落中觅食活动,它们全身体羽洁白,下嘴黑色,上嘴黑多黄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不前伸于鼻孔之下,且黄斑前端较钝,跗跖、蹼均为黑色。对照相关图鉴和描述,鉴定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无花果蜡蚧(半翅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原产非洲的世界性害虫,2012年被发现入侵我国,此后再无系统性的调查报道。本研究基于多年的野外调查,明确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对云南省15州(市)的67个县(区市)11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系统梳理了无花果蜡蚧的分布、寄主及一些生物学习性。【结果】截至2021年10月,无花果蜡蚧已在云南省10州(市)14县(区市)17个乡镇有分布。其寄主植物共8科13属18种,11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包括无花果、杧果、油橄榄、椰子、油棕5种重要经济作物。棕榈科和桑科榕属植物受害种类较多,散尾葵为高发植物。无花果蜡蚧多在叶片正面和枝条上取食。随着龄期增加,有从叶片向枝条转移的习性。【结论】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呈零星分布,在滇南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目前未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但对无花果危害较重。其继续扩散的风险较高,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7.
朱鹮( Nipponia nippon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红鹤、朱鹭,属鹳形目(鸟)科,体型比白鹭略大,嘴长而下弯.通体白色,头顶具冠羽,脸朱红色,腿绯红,颈后饰羽长.繁殖期头、颈、背部深灰色.从空中飞过时,下体及两翼呈淡朱红色,故名朱(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我国鸟类一个科(蛙嘴鸱科)、两个属(蛙嘴夜鹰属、鹳嘴翡翠属)、10个种及5个亚种的新纪录,其中除新疆和广西各有一亚种的新纪录以外,均采自云南南部。现依这些鸟分类系统的顺序,罗列于下;再分别记述它们的主要特征(亚种仅以鉴别特性为限)。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兴凯湖位于中俄交界,该地区水鸟的迁徙路线及其保护状况受到我国及相邻国家政府和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我们整理了兴凯湖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水鸟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兴凯湖共环志鹤鹳类和雁鸭类968只,回收记录共29只次,其中白枕鹤(Grus vipio)6只次、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8只次、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3只次、绿头鸭(A. platyrhynchos)3只次、琵嘴鸭(A. clypeata)7只次、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1只次和豆雁(Anser fabalis)1只次。水鸟环志回收数据揭示了兴凯湖鹤鹳类和雁鸭类的主要迁徙规律,证实了兴凯湖作为东北亚水鸟迁徙廊道的重要性,为我国与相邻国家开展水鸟的联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4-15日,武汉观鸟爱好者廖晓东(网名:僵鱼)分别在云南省勐腊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景洪市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拍摄到取食花蜜的小型鸟类.经鉴定,所摄两张照片中的鸟,均属褐喉直嘴太阳鸟(Anthreptes malac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