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青藏高原地区是国内最为优良的油菜种植地之一,油菜籽亩产、含油率、千粒质量多次创下全国乃至世界最高纪录。然而目前青藏高原地区油菜产品多以油菜籽形式外销,产品附加值低,并且种植分散、生产成本高,严重限制了青藏高原地区油菜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利用丰富的油菜资源发展生物柴油产业,通过生物柴油产业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对于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保障青藏地区燃油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青藏高原地区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意义、原料油供应基础及潜力,并对比分析了以菜籽油为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不同工艺技术。分析表明,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下,能够围绕生物柴油产业形成完整的油菜产业链,并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后产生可观的潜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上,该鸟不甚怕生,人员一般可以接近到距其10余米处。中杓鹬分布于中国大部,在云南省周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9月初在昆明滇池边发现的中杓鹬应该为迁徙过程中途经云南的旅鸟。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4日至29日,第九届亚太生物化工会议(AsiaPacifiCBiochemicalEngineeringConference2009.APBioChEC’09)在日本神户的神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瑞典、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亚太生物化工盛会。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开鸟) (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缘起人们认识候鸟迁徙规律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鸟类环志,即把国际统一的特定标识物系在鸟的身体上,放飞,再次捕捉回收,分析它们迁徙的时间、地点和线路。自红嘴鸥1985年进入昆明城区以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环志工作。1986年3  相似文献   
6.
采用H2 SO4催化和自催化乙醇法对麦秆进行预处理,比较预处理后麦秆的主要化学组成、纤维素酶解性能和半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特性,并进行物料衡算。结果表明:H2 SO4催化和自催化乙醇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固体回收率大于90%。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和吐温80没有显著提高H2 SO4催化乙醇预处理后纤维素的酶解葡萄糖得率及半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乙醇的产量,而对自催化乙醇处理后麦秆的酶解和半同步糖化发酵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相应的酶解葡聚糖转化率由72.7%提高到85.0%,而半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乙醇质量浓度提高了11.4%。物料衡算结果表明:酸催化和自催化乙醇预处理后葡聚糖回收率分别为91.0%和95.4%;半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得率分别为10.4和11.6 g(按100 g原料计)。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和热值,其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是转化为各种能源产品,包括燃料和电能。因此,以来源丰富的木质素为原料转化制备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木质素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的研究进展,包括木质素来源及提取、木质素热化学转化为生物燃料以及木质素发电技术,着重介绍了木质素的热解反应、气化反应、液化反应以及催化加氢脱氧反应,并总结了直接木质素燃料电池发电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木质素能源转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实现工业化生产需根据目标产物需求开发新型催化剂、优化转化过程、建立低能耗且高效率的产物分离方法并加强木质素产电中电极材料、电池设计等研究,为木质素高值化、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圈养条件下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食物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物对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Latin ridibundus)的影响受到普遍关注.为18只红嘴鸥提供2~6种食物连续圈养4个周期共28 d后放飞,以探讨其食物选择特点.结果表明:1红嘴鸥偏爱新鲜的泥鳅、小鱼、小虾等,但也取食干鱼,以及面包、专用饲料、白菜等;2红嘴鸥昼夜取食,全天食物总消耗量随食物类别增多而增加,为14.4~118.6 g/d,平均(62.67±30.10)g/d,但受取食行为及食物可口性的影响;3红嘴鸥有群体取食特点,少数个体的取食诱导,导致某种食物或者某天的食物日消耗量增大;④改变食物构成时,红嘴鸥要经过1~2 d的取食试探才能正常取食,短期饥饿弱化了这种试探过程;⑤食物不是影响越冬红嘴鸥体重的惟一因素,圈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其体重减少,而同期野外红嘴鸥的体重则从274 g增加到369 g.作者认为,在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取食大量面包和专用饲料是对食物短缺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m,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并拍摄到一只鹬,拍摄距离约为10m。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该鹬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系云南省鸟类新纪录。关山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但在冬季会有多种水鸟在此越冬。除了黑腹滨鹬外,在调查中还记录到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红嘴鸥、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矶鹬、白腰草鹬、金眶鸻、小、凤头、普通鸬鹚、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等水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形态特征:头和颊部黑褐色;枕部具黑褐色的延长羽冠;有明显的白色眼后条纹,颊纹白色;眼球外凸,黄绿色的眼睑向外伸出;眼先裸露皮肤呈黄绿色;喉白,中央有褐色条纹;颈侧棕色,前端有黑色条纹,前颈具褐白斑驳的条纹,后颈黑褐色;背部、翅和尾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栗红色;胸、腹部、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杂有褐色斑纹;上嘴黑色,下嘴嘴基黄色,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