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辽宁省近三年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2014?2016年共计317株食品中和临床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检测,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17株分离菌中均携带tlh基因,其中有50.5%的菌株携带tdh基因。167株临床分离株中158株携带tdh基因,检出率为94.6%。31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5株不能进行K分型,其他菌株共分为29个血清型,167株临床分离株中71.3%为血清型为O3:K6。150株食品分离株中8%为血清型O2:K28,6%为血清型O2:K3。31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36.9%。结论 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多携带tdh毒力基因,食品分离株毒力基因tdh、trh携带率低。临床分离株中O3:K6血清型菌株均携带tdh基因,且更易产生耐药。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菌株以携带tdh基因的O3:K6型菌株为主。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O2血清群为主要流行血清型。辽宁省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深圳市食源性病例和外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分子分型方面的特征.[方法]血清凝集法检测菌株血清型,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基因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分型特征.[结果]98株食源性病例分离株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40.8%)、O1∶KUT(7...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株Ⅲ型分泌系统的分布以及耐药特征。方法对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共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T3SS1、T3SS2α、T3SS2β和toxR检测,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 21株菌株中tdh+/trh-占90.48%(19/21),tdh-/trh+和tdh-/trh-分别占4.76%、4.76%,未检测到tdh+/trh+菌株。T3SS1广泛存在于所有菌株中。T3SS2α存在于tdh+/trh-菌株,T3SS2β存在于tdh-/trh+菌株。1株食物中毒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tdh-/trh-/T3SS2α-/T3SS2β-。2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抗菌素B、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结论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携带tdh基因,T3SS2α与tdh相关,而T3SS2β则存在于trh+菌株。未携带tdh和trh基因的食物中毒分离株表明副溶血性弧菌不仅仅依赖TDH和TRH发挥毒力作用,其致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株Ⅲ型分泌系统的分布以及耐药特征。方法对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共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T3SS1、T3SS2α、T3SS2β和toxR检测,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 21株菌株中tdh+/trh-占90.48%(19/21),tdh-/trh+和tdh-/trh-分别占4.76%、4.76%,未检测到tdh+/trh+菌株。T3SS1广泛存在于所有菌株中。T3SS2α存在于tdh+/trh-菌株,T3SS2β存在于tdh-/trh+菌株。1株食物中毒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tdh-/trh-/T3SS2α-/T3SS2β-。2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抗菌素B、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结论食物中毒和临床腹泻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携带tdh基因,T3SS2α与tdh相关,而T3SS2β则存在于trh+菌株。未携带tdh和trh基因的食物中毒分离株表明副溶血性弧菌不仅仅依赖TDH和TRH发挥毒力作用,其致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环境来源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学特点及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方法采集并分离2013年6-10月宁波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对其进行O、K抗原血清学分型;并采用PCR或多重PCR的方法来检测溶血素基因(tlh、tdh、trh)、大流行群遗传标志基因(toxRS/new、orf8)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T3SS2α、T3SS2β)基因。结果从海产品样本中分离鉴定到44株副溶血弧菌的菌株,分属于20种血清型,型别多样,未见优势血清型;溶血素基因检测发现3株tdh+trh-致病性菌株,遗传标志基因检测发现1株tdh+trh-toxRS/new+大流行株,其血清型为O3:K6型;Ⅲ型分泌系统基因检测发现T3SS1基因存在于所有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中,而T3SS2α基因则主要分布在tdh+的菌株中。结论宁波地区环境中副溶血弧菌致病性菌株和大流行株的检出,说明该地区具有潜在的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辽宁省2017-2020年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分离的15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为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散发进行评估和预警.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毒力基因tlh、tdh和trh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清分型;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MIC值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58株副溶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及血清型、耐药谱,探讨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同源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对50株从辽宁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 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19个血清型,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分为5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群;食品分离株分为9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和O4群。50株副溶血性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试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72%。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4种PFGE优势带型,相似度为90.8%~100.0%。结论辽宁省食源性副溶血性弧的血清型以O3群和O1群为主,致病菌流行株血清型为O3:K6;食品中分离菌株血清型和PFGE带型非常分散,提示这些多为遗传不相关菌株。PFGE图谱可看出,绝大部分相同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O3与O1血清型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密切相关,耐药菌株间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均具有高度同源性。相比2014年的耐药情况,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显著增高。另外,少数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间, 我们调查了浙江沿海地区海产品和养殖环境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 并分析了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中主要毒力相关基因tdh、trh、ureC和T3SS2(vscC2、vcrD2)的分布特征及溶血表型与尿素酶表型。结果显示, 566份样品中共分离到395株副溶血弧菌, 检出率高达70%, 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结果发现, tdh基因阳性率为10.1%, trh与ure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20.0%与 11.1%, 40株tdh+菌中组成T3SS2的vscC2基因阳性率为32.5%, 其中38株tdh+菌的神奈川试验亦呈阳性; 但在44株trh+-ureC+菌株中, 尿素酶表型阳性只有6株。试验表明, 浙江沿海地区海产品及其养殖环境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且有相当比例的菌株携带毒力或疑似毒力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基因结构与功能(或表型)及其分子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ox R、tdh、trh、tlh基因的四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别以副溶血性弧菌的tox R、tdh、trh、tlh 4个基因为靶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对4对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引物比例和扩增条件,建立快速检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四重PCR体系。通过特异性验证、灵敏度验证以及模拟样品检测进行方法确认。【结果】四重PCR体系扩增条带与预期相符,即115 bp(tox R)、244 bp(tdh)、418 bp(trh)、759 bp(tlh)4个目的条带;用74株副溶血性弧菌和37株非目标菌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对模板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0μg/L,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6.7×103 CFU/m L;副溶血性弧菌含量为1.36 CFU/g的人工模拟样品增菌6 h后,tox R、tlh、tdh、trh 4个基因可同时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实现同时检测携带tox R、tdh、trh、tlh 4种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对开展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标志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溶血性弧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中,O3:K6血清型是1996年后导致多个国家多起食物中毒暴发的病原菌。中国1992-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胃肠炎占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31.1%。副溶血性弧菌环境株大部分是非致病性的,而临床株则能产生耐热直接溶血素、耐热相关溶血素以及其它毒力因子。本文综述了3种重要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标志物,包括种特异性基因、毒力基因以及大流行菌群特异基因,旨在为研究者们针对性的选取基因开展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鉴别其致病因子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分子马达技术的简便快速的分子分型方法,对携带和非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快速分类.[方法]以F0F1-ATPase为核心构建分子马达,以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为靶基因设计4个探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探针与分子马达连接构建F0F1-ATPase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对1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分类,并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10株试验菌株中10株tdh阳性,0株trh阳性,而10株菌都携带tlh和toxR,与PCR-电泳-凝胶成像结果一致;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反应体系,且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识别,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PCR反应体系.[结论]建立了基于分子马达的分子分型方法,能够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进行快速诊断,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凝胶成像方法高了10倍,而且特异性非常高.该方法简便、快速、省时、省力,适用于地方疾控部门和口岸检疫部门的基层实验室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监测和流行病学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多重实时PCR检测产毒素性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多重实时PCR条件,以同时检测霍乱弧菌霍乱毒素基因ctxA、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基因gyrB和耐热肠毒素基因tdh。该多重实时PCR方法检测产毒素性的O1群(3株)和O139群(44株)霍乱弧菌菌株、不产毒素的O1群(12株)和O139群(6株)及非O1非O139群(7株)霍乱弧菌菌株的ctxA,阳性和阴性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100%符合;检测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gyrB,116株副溶血弧菌均阳性,而9株其它细菌和72株霍乱弧菌均阴性;检测tdh的阳性和阴性结果也与普通PCR结果完全一致。另外还建立了检测副溶血弧菌菌株trh1和trh2的单重实时PCR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对2013?2015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耐药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可疑菌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生物梅里埃,法国)进行鉴定,用PCR方法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0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或trh+的致病菌株占95.0%(114株),tdh-且trh-的非致病株占5.0%(6株)。所有120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3SS1基因,T3SS2α基因主要存在于tdh+/trh-的菌株中,T3SS2β存在于trh+的菌株中,2株tdh-的菌株首次检出T3SS2α基因。本研究中大流行菌株占64.2%(77株),非大流行菌株占35.8%(43株)。多达65.8%的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90.0%以上的副溶血弧菌对其他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杭州地区腹泻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多为大流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耐药率有所上升,要加强监测并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杂交条件进行了优化。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dh,trh,toxR基因选用了3种探针序列,从菌落杂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杂交时间和显色检测等方面对基于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原位杂交实验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采用80℃热固定2 h,37℃预杂交10 min后杂交8 h以及封闭1 h的改良方法可获得高特异性、低背景且着色清晰的实验结果。优化的菌落杂交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准确、可区分致病性菌株的优点,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的同步检测和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环境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的结构多样性。【方法】该研究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高通量方法,使用与高分辨率成像兼容的96孔微量滴定板,结合结构分析软件ISA-2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和结构,分析22株食品与22株临床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参数(生物体积、平均厚度、粗糙系数)。【结果】CLSM图像显示,44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培养48h后能够形成3D结构,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临床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形成的生物被膜结构异同,发现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比环境菌株生物被膜的变异系数小,且同时携带tdh和trh两种毒力因子的菌株生物被膜变异性最小。凝聚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可以分为致密且表面光滑(39%)、斑驳且表面粗糙(27%)、疏松且表面坑洼(34%),临床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斑驳且表面粗糙的生物被膜,而环境菌株易形成致密且表面光滑和疏松且表面坑洼的生物被膜。【结论】该研究深入了解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结构差异性,为今后对临床和环境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采取不同的防控和清除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徐苗苗  刘静雯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12-212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首次分离发现。作为一种食源性人鱼共患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在全球的河口、海洋和沿海广泛传播,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已跃居其它病原菌之首。副溶血性弧菌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水平转移逐渐改善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因而与其它所有致病微生物相比,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本文就副溶血性弧菌,特别是1996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O3:K6新血清型流行株(形成所谓的O3:K6大流行克隆Pandemic clone)的发现及流行特征、变异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在我国的分布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3:K6大流行克隆的溯源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测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噬菌体phiYe-F10的裂解谱,分析噬菌体phiYe-F10裂解能力与宿主毒力基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体phiYe-F10对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和1株鼠疫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同时对不同来源不同地区的小肠耶尔森菌进行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肠毒素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A(yadA)、毒力因子基因F(virF)、O∶3血清型特异性基因(rfbc)检测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表明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O∶3血清型84株(其中rfbc+78株),O∶5血清型10株,O∶8血清型13株,O∶9血清型34株,其它及未分型的共72株。携带毒力质粒的典型致病性小肠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77株,毒力质粒丢失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15株,其它非致病基因型121株。噬菌体phiYe-F10裂解71株O∶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对O∶5,O∶9血清型和其它菌株均不裂解,对O∶3的裂解率高达84.5%(71/84)。噬菌体phiYe-F10对假结核耶尔森菌和鼠疫耶尔森氏菌均不裂解。结论:phiYe-F10噬菌体是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性噬菌体,在25℃时表现出一个典型的窄裂解谱,高度专一性裂解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hiYe-F10对典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明显高于非致病性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并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毒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的响应。【方法】本文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33846为材料,分别提取不同温度(4、25和37℃)下菌体总RNA和代谢组。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同时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系统为工作平台检测其代谢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轮廓差异,并通过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代谢组与tdh基因表达之间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tdh基因表达强弱的排列顺序25℃4℃37℃;在tdh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发生显著性(P0.05)变化的主要代谢物是有机酸、氨基酸、醇、酮、酯;共得到11种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r︱=1,P0.05),其中3种为负相关,8种为正相关,且醇类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的正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本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与毒力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副溶血弧菌是广泛存在于近海区域,盐湖和海产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引起大规模的食物中毒。TLH(不耐热溶血毒素)和TDH(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是副溶血弧菌最主要的毒力基因,通过比较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可以间接比较同种菌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以及不同菌株之间的毒力差异。本文以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3株Vp为材料,分别提取其总RNA,以16S rRNA为内标基因,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TLH和TDH基因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和同种菌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tlh、tdh基因表达差异均显著;tlh的最适表达条件分别为5%盐度和20°C;tdh的最适表达条件分别为1%盐度和25°C。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菌株对tlh表达的影响大于盐度大于温度;菌株对tdh表达的影响大于温度大于盐度。  相似文献   

20.
特异性三重PCR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gyrase、tdh、trh基因的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已报道的这3种基因的引物加入一个PCR反应管中,对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找到最佳引物比例和扩增条件。通过特异性验证、灵敏度验证以及方法间对比进行方法确认,其PCR产物使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仅在91、269、485 bp处分别出现预期DNA扩增条带;纯培养条件下,扩增gyrase、tdh、trh的菌浓度检测限分别为6.6×101、6.6×102和6.6×101 CFU/mL;本底干扰物存在时,扩增gyrase、tdh、trh的菌浓度检测限分别为6.6×103、6.6×104和6.6×103 CFU/mL;模板DNA浓度检测限为1.36μg/L。检测进境海产品时,检测结果和FDA 2004标准结果一致,且更易辨认和判断。【结论】此检测方法的成功建立,为副溶血性弧菌及携带tdh和/或trh基因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便捷的分子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