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P50通过抑制LIMK/cofilin信号通路和PI3K/Akt/m TOR/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然而,EBP50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尚未可知。本研究发现,EBP50能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BP50在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株MCF-10A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低表达。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将质粒pc DNA3.1-EBP50转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i EBP50/MCF-7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DA231/EBP50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Wnt3a刺激后,Si EBP50/MCF-7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DA231/EBP50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未用Wnt3a或同时用Wnt3a和抑制剂Dkk1刺激的相比,Si EBP50/MCF-7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上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升高,而MDA231/EBP50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上调,波形蛋白下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表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EBP50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β-联蛋白的转核,抑制EMT的发生,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Wnt/1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β-catenin、GSK-3β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3-catenin、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HA及DHA联合Licl对3-Catenin蛋白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结果:20 μg/ml、40μg/ml的DHA分别与5-FU联合应用,可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HA(20 μg/ml)能促进5-FU增强MDA-MB-231细胞G0/G1期阻滞作用、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及诱导细胞的凋亡.DHA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GSK-3β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o.05).结论:DHA能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起化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GSK-3β磷酸化来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化疗耐受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率居高不下、综合治疗效果难以提高的主要瓶颈。前期研究证实,miR-200c-3p在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耐药细胞MCF-7/5Fu,提示miR-200c-3p可能参与乳腺癌化疗增敏,但是具体机制不详。生物信息学预测联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00c-3p靶向调控FOSL1,且在多种肿瘤中miR-200c-3p与FOSL1表达负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证实,FOSL1在耐药细胞MCF-7/5Fu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亲本细胞MCF-7。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FOSL1能够显著提高该细胞对5-Fu的化疗耐受;在MCF-7/5Fu中,使用siRNA技术沉默FOSL1,将提高该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此外,MTT实验还发现,miR-200c-3p抑制剂能够显著上调MCF-7细胞对5-Fu的耐受,但是在此细胞中干扰FOSL1的表达,又可以增加其对5-Fu的化疗敏感性;miR-200c-3p mimics显著增加MCF-7/5Fu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上调FOSL1表达后又可逆转miR-200c-3p mimics的化疗增敏作用。总之,miR-200-3p能够通过靶向FOSL1增加乳腺癌细胞对5-fluorouridine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辅助乙醇萃取法提取桑葚花色苷,pH示差法测定提取物花色苷总含量,以50、100和150 mg/mL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三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和MCF-7 24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变化,JC-1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结果: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后三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显示出促凋亡效应,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和150 mg/mL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24h,可使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现为红色/绿色荧光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促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癌睾丸抗原TFDP3与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选取了乳腺癌细胞系(MCF-10A,MCF-7,SK-BR-3和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筛选获得了TFDP3低水平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进一步通过质粒转染的方式构建TFDP3过表达的细胞系模型,观察TFDP3在EMT中的作用。结果:TFDP3在MCF-10A及SK-BR-3中不表达,在间质化程度较高的MDA-MB-231中高水平表达,而在上皮化程度较高的MCF-7中的低水平表达。MCF-7中过表达TFDP3后,上皮细胞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下调,而间质细胞标记分子N-cadherin、Snail、Twist及细胞骨架蛋白Vimentin表达上调。结论:TFDP3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GFβR1)在人口腔上皮癌Ca9-22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TGFβR1 siRNA对Ca9-2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R1 mRNA在人口腔上皮癌Ca9-2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TGFβR1 siRNA转染到Ca9-22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R1 siRNA干扰效率,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GFβR1 siRNA对Ca9-2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R1 siRNA对Ca9-22细胞Hes1、Bcl2和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口腔上皮HOK细胞比较,人口腔上皮Ca9-22细胞中TGFβR1 mRNA水平显著升高;CCK8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TGFβR1siRNA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TGFβR1 siRNA组Ca9-22细胞凋亡率为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TGFβR1 siRNA组Hes1、Bcl2和Notch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研究结果初步表示,siRNA干扰TGFβR1能够抑制Notch1/Hes1通路,抑制Ca9-22细胞增殖,促进Ca9-2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UPF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UP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构建UPF1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株,构建外源性的UPF1低表达的重组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建立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顺铂(DDP)耐药细胞株,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控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MDA-MB-231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在MDA-MB-231/DDP中构建TGF-β1沉默细胞并分为TGF-β1沉默组(sh-TGF-β1)、阴性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TGF-β1含量。另取MDA-MB-231细胞和MDA-MB-231/DDP细胞分为MDA-MB-231组(正常培养MDA-MB-231敏感细胞)、MDA-MB-231-DDP组(正常培养MDA-MB-231 DDP耐药细胞)、TGFβ1-shRNA组(MDA-MB-231 DDP细胞转染TGFβ1-shRNA慢病毒载体)和MDA-MB-231-DDP+3-MA组(MDA-MB-231 DDP细胞给予5mM 3-MA处理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耐药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及逆转耐药指数,RT-qPCR检测TGF-β1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II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的变化,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建立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耐药指数为5.231;MDA-MB-231/DDP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较MDA-MB-231细胞显著上调(P<0.05)。DDP耐药细胞MDA-MB-231/DDP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较MDA-MB-231细胞显著升高(P<0.05);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MDA-MB-231/DDP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显著下降(P<0.05);沉默MDA-MB-231/DDP细胞的TGF-β1基因后,DDP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指数从5.231下降到3.404,同时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表达降低(P<0.05),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黄色和红色斑点的显著减少,表明自噬受到抑制。结论:TGF-β1与三阴性乳腺癌DDP耐药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自噬引起MDA-MB-231细胞DDP耐药。通过沉默TGF-β1可降低自噬水平,恢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迁移表型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高迁移表型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启动子的基础活性及转录调控差异。方法:Real-Time PCR,Wea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PDGFRβ在2株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差异。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PDGFRβ启动子各缺失突变片段在2株细胞中的活性,筛选差异片段。生物信息学预测启动子区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凝胶迁移实验研究转录因子在两株乳腺癌细胞中对PDGFRβ启动子的调节活性。结果:两株细胞中都有PDGFRβ的内源性表达,且在MDA-MB-231中表达较高。在2株细胞中找到了人PDGFRB 启动子的重要活性调节区,(+539bp,+1457bp)在2株细胞中均呈负调控,(+54bp,+539bp)在两株细胞中均呈正调控,(-983bp,+54bp)在MDA-MB-231中呈显著正调控,在MCF-7中没有活性。转录因子AP1的转录活性和与DNA的结合活性在MDA-MB-231中均高于MCF-7。结论:不同迁移表型的乳腺癌细胞中PDGFRβ存在不同的表达调控机制,PDGFRβ启动子活性片段(-983bp,+54bp)在两株细胞中存在显著活性差异。转录因子AP-1在两株细胞中有表达水平和结合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含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体系,并检测其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p MAGic 7.1慢病毒表达载体与质粒△8.91和p VSVG用聚乙烯亚胺(PEI)共转293T包装病毒,感染并筛选获得MDA-MB-231稳转细胞系,检测PD-L1表达情况。(1)MDA-MB-231在3种乳腺癌细胞中PD-L1表达量最高;(2)三质粒转染293T细胞48 h后荧光强度增强,达到90%以上;用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48 h获得20%左右荧光强度;(3)经筛选的MDA-MB-231稳转细胞系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低表达PD-L1,其中由p MAGic-sh1包装的病毒干扰能力最强;(4)分别加入病毒后,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MAGic-sh1干扰组细胞在加入病毒7 d后生长速度约为阴性对照的64.77%;(5)混合淋巴实验显示,sh-1干扰组的肿瘤抑制率为35.8%,是正常组的3.06倍,且干扰组的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增强。成功通过PEI转染试剂建立了三质粒慢病毒包装体系,该体系获得的慢病毒可有效干扰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所得的干扰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可增强T细胞增殖活性及肿瘤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与慢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稳定干涉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基因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研究CDCA5在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首先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稳定干涉CDCA5基因的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深度测序技术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慢病毒感染体系将干涉质粒进行病毒包装、感染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SDS-PAGE、Western印迹检测MDA-MB-231细胞中CDCA5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实验研究干涉CDCA5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与DNA测序结果显示稳定干涉CDCA5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稳定干涉CDCA5质粒在MDA-MB-231中获得表达,并能够敲低CDCA5蛋白表达水平,稳定干涉CDCA5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构建成功;细胞活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涉CDCA5蛋白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与慢病毒感染体系能够构建稳定干涉CDCA5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CDCA5在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是否可通过其它非经典BMPs/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人乳腺癌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MP9、Akt总蛋白和Akt磷酸化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BMP9或靶向干扰BMP9后,对乳腺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总蛋白和Akt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裸鼠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证实BMP9可抑制乳腺癌生长,及其对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改变。结果显示,临床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MP9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存在BMP9表达,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MP9腺病毒感染MDA-MB-231后,MDA-MB-231/BMP9组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DA-MB-231/GFP,干扰掉MCF7中内源性BMP9后,MCF7/si BMP9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F7/si NC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在成瘤后的第21天,MDA-MB-231/BMP9瘤体大小为(0.329±0.047)明显小于MDA-MB-231/GFP(3.102±0.027),PCNA染色显示MDA-MB-231/BMP9的PCNA阳性率为(26.3±3.1)%,明显低于MDA-MB-231/GFP(57.8±5.3)%。由此得出结论,BMP9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还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期研究表明,miR-182-5p对多种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网上在线microRNA分析工具下载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比较的数据集,分析发现在GSE4589、GSE38167、GSE61438等3个数据库中,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26个相同的microRNA,其中8个上调,而我们实验验证发现hsa-miR-182在8例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差异最显著(P=0.001),选定目的基因hsa-miR-182;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结果显示,与MCF-10A相比,miR-182-5p在MDA-MB-231、T47D、MDA-MB-453、MCF-7中表达上调(P<0.05);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182-5p表达显著降低(P=0.003),提示转染成功;Transwell侵袭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敲低miR-182-5p,与对照组相比,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2);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时,MDA-MB-231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miR-182-5p使细胞中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下调。为研究探讨miR-182-5p的靶蛋白,采用在线预测软件预测可能与miR-182-5p结合的靶蛋白,cytoscape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并筛选出hub基因;双荧光素酶结果证实,miR-182-5p可与EP300靶向结合(P=0.001);采用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后EP300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敲低miR-182-5p组中EP300在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上调(P=0.001)。综上所述,miR-182-5p可靶向调节EP300,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飞燕草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裸鼠乳腺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及乳腺肿瘤组织蛋白水解酶超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eptidase 7,MMP-7)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Wnt/β-catenin通路β-联蛋白(β-catenin)、磷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通路下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和MMP-7的蛋白水平表达,体内外实验发现飞燕草素不仅能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及乳腺癌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表达还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和p-GSK-3β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MM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证实飞燕草素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linc00324在侵袭能力不同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为乳腺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的标志物的可能性。本研究首先通过核质分离得到MDA-MB-231细胞核中和细胞质中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linc00324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情况;其次提取了侵袭能力不同的MCF-7和MDA-MB-231两种细胞中的RNA,逆转录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探究linc00324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linc00324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并且在侵袭能力较强的MDA-MB-231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在侵袭能力较低的MCF-7细胞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结果提示linc00324可能与乳腺癌发展和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存在关系,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VEGF小干扰RNA联合应用化疗药物5 FU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机制。以携带VEGF si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MCF-7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VEGF mRNA、VEGF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慢病毒VEGF siRNA干扰组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P53及P21表达上调,而SIRT1、Bcl-2及Survivin表达下调。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慢病毒干扰组及5-FU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联合治疗组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VEGF的表达,通过下调SIRTI蛋白的表达,导致P53蛋白表达上调,并调控其下游P21、bcl-2和Survivin的表达,从而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并且提高了MCF-7对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并明确地西他滨在miR-5047表达调控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5047的表达水平;将miR-5047模拟物(mimic),阴性对照(NC)分别转染至MDA-MB-231和MCF7细胞,经平板克隆实验、MTT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使用浓度5 μmol/L和10 μmol/L的地西他滨分别处理MDA-MB-231和MCF-7细胞,经qRT-PCR检测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地西他滨对miR-5047表达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地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均显著下调。miR-5047过表达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抑制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处理MDA-MB-231和MCF7细胞后,miR-5047表达均增强,且10 μmol/L作用48 h效果最显著。地西他滨可诱导MDA-MB-231细胞向上皮样转变。miR-504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下调,过表达miR-504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地西他滨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中miR-5047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向上皮样转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构建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共培养模型,探讨MSC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荧光基因第三代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感染人类脐带分离提取的MSC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以单独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分别设立对照,2种乳腺癌细胞分别与MSC共培养,检测乳腺癌细胞在MSC作用下增生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MSC在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第3天共培养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数高于单独MDA-MB-231培养组[(5.50±0.71)×10^3个比(1.63±0.41)×10^3个],培养至第7天,两组间MDA-MB-231细胞数差异进一步增大[(81.25±7.40)×10^3个比(26.25±4.15)×10^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共培养后MSC促进乳腺癌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有标记物CD90,MCF-7从共培养第2天CD90表达率(1.38±0.30)﹪升高至第9天(92.45±2.04)﹪。在共培养中MSC围绕肿瘤细胞集落方式生长,在形态上变长,并发现一种新型混合细胞(hybrid融合细胞)同时表达绿色和红色荧光,且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结论MS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伴随MSC形态学改变和hybrid融合细胞出现,乳腺癌细胞获得MSC特有CD90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