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地方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贵州芝麻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并对地方芝麻资源进行初步鉴定与评价,本研究对73份贵州芝麻种质资源的8个品质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芝麻种质资源含油量介于41.45%~52.12%之间,平均含量为49.69%。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65%和50.66%;而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仅为8.40%和4.79%。此外,贵州芝麻资源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木质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 mg/g、2.63 mg/g和4.79 mg/g。8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3.69%~32.62%范围内,其中芝麻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含油量变异系数最小。而芝麻素含量、芝麻林素含量及硬脂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这3个性状在芝麻样本间存在较大差异。(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量与油酸、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大、关联程度较高,性状间相互影响较大。(3)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质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油酸因子、含油量因子和芝麻素因子,3个主成分因子包含了贵州芝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96%以上。(4)在欧氏距离D=9.75处将73份贵州芝麻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2份资源、第Ⅱ类群有7份、第Ⅲ类群有12份、第Ⅳ类群有5份、第Ⅴ类群有16份、第Ⅵ类群有31份。其中第Ⅵ类群油酸含量最高,且含油量、芝麻素含量较高。本研究探明了贵州芝麻品质的特征特性,可为芝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为芝麻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5-2018年通过普查征集和系统调查,对广西13个地级市、44个县(区)、80个乡(镇)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调查、鉴定,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类型、农艺性状和优异性状。结果表明,在广西共收集到144份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地区,多集中在海拔0~300 m,指形椒、羊角椒是广西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通过鉴定筛选出了上思彩椒、钟山大泡椒、黄坪辣椒、西林野山椒、荔浦指天椒、宁明辣椒6份特色优异的辣椒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利用和创制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形态农艺性状标记对来自17个省份的176份中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标记并未按照这些地方种质的来源地聚类,176份种质可以划分为5大类群,发现了复份保存的2对种质材料。对其中133份地方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筛选到高干物率、高淀粉种质11份,其中广东地方种质爆皮王的干物率和鲜薯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34.87%和23.32%;鲜薯可溶性糖≥4.00%的材料11份,其中来自云南的腾冲本地种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5.22%;筛选高蛋白材料2份。同时利用品质性状标记将133份地方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主要为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低,可溶性糖含量高的14份种质;第Ⅱ类群主要为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干物率和粗蛋白含量较低的28份种质;第Ⅲ类群由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腾冲本地种1份种质构成;第Ⅴ类群由干物率及鲜薯淀粉含量都很高的4份广东品种构成;剩余的86份种质组成第Ⅳ类群,各项表现不等。通过对我国甘薯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探索,为甘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方梨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贵州地方梨(Pyrus spp.)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贵州34份梨典型资源的12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可食率外,地方梨种质资源间的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贵州的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可达到85.52%,表明各性状的贡献率较分散,累积贡献率增长不明显,同时也表明贵州梨资源果实的品质性状变异存在多向性。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子梨-3和葫芦梨各自聚为一类,显示出它们果实品质上的独特性。这些为贵州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豌豆尖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蔬菜,筛选适于豌豆尖用的菜用豌豆种质对豌豆栽培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97份不同来源豌豆为研究材料,测定其豌豆尖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淀粉、纤维素、可溶性糖、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共7个主要品质性状,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频次分布、相关性、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97份菜用豌豆种质的豌豆尖材料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2.80%~38.64%之间,其中纤维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8.64%);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2.02~2.94之间,其中可溶性糖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平均隶属函数排名前5的种质分别为澳引3号、韩国甜脆豆、SWU-6、改良永盛珍宝和B-61。将各品质性状标准化后进行系统聚类,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在欧氏遗传距离D=18.480处可以将97份菜用豌豆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含35份种质,第II类群包含26份种质,第III类群包含36份种质。本研究97份豌豆嫩尖的7个品质性状均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隶属函数值较高的5份豌豆种质分布在不同类群,研究结果可为豌豆嫩尖用品种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丰产资源的筛选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二十余年小麦大粒、穗重资源研究与创新基础上,2000-2006年对287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筛选出千粒重50~59.9g的大粒种质256份,占全部资源的8.9%;千粒重60~69.9g的稀有大粒种质93份,占全部资源的3.2%;千粒重70g以上的珍贵大粒种质8份,占全部资源的0.3%。筛选出单穗重2~2.49g的穗重种质176份,占全部资源的6.1%;单穗重2.5~2.99g的稀有穗重种质83份,占全部资源的2.88%;单穗重3g以上的珍贵穗重种质19份,占全部资源的0.66%。探索出大粒、穗重型种质创新的途径是:理想株型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保产性状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优良品质性状与大粒、穗重性状相结合;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通过创新,培育出一批优良的大粒、穗重型中间材料,可为超级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源,促进超级小麦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进一步发掘利用和保护野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滇东北、滇东、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北等5个野生猕猴桃资源主要分布区域开展实地调查和收集,对果实进行形态学鉴定评价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实糖酸、V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10对SSR引物对211份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野外分布有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京梨猕猴桃、紫果猕猴桃、贡山猕猴桃等多种猕猴桃属植物,表型性状丰富多样,其中滇东北昭通地区的野生资源类型分布最为丰富广泛。66份资源的总糖含量范围为0.08%~8.90%,其中含量0.08%~5%的资源占比为57.58%;45份资源的总酸含量范围为0.75%~2.90%,其中含量1%~2%的资源占比为71.11%;61份资源VC含量范围为4.74~523 mg/100 g,含量为0~100 mg/100 g的资源占比78.69%、含量为100~200 mg/100 g的资源占比19.67%、含量为200 mg/100 g以上的资源占比1.64%。所考察野生资源的果实总糖、总酸和V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和多样性。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1条,多态性比率为100%,对211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7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246,从DNA层面印证了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6份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本研究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开展甘薯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评价,可以系统地了解种质的营养价值、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为甘薯生产的品种选择和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依据。对2017-2019年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62份甘薯种质进行了干物率、胡萝卜素含量、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食味的测定,并进行了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质中,有高干物率品种24份,胡萝卜素含量≥5 mg/100 g·FW的品种5份,生薯可溶性糖含量超过水果甘薯六十日的品种7份,熟薯麦芽糖含量超过迷你甘薯心香的品种6份。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7.00 mg/g·FW,占可溶性糖的47.49%。在熟薯中麦芽糖含量最高,麦芽糖与可溶性糖含量高度相关(r=0.925)。食味与熟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薯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F1、F2、F3、F4分别与食用品质、淀粉和油炸薯片加工性能、蔗糖含量有关,可以代表94.15%的甘薯品质变量信息。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种质的品质类型可以分为Ⅰ、Ⅱ、Ⅲ3个类群和Ⅰ-1、Ⅰ-2、Ⅱ-1、Ⅱ-2、Ⅲ-1、Ⅲ-2 6个亚群,依用途可以简要归类为:淀粉型23份,粮饲兼用型19份,优质食用型16份,油炸薯片型4份。总之,浙江省甘薯种质资源以淀粉型和粮饲兼用型为主,品质类型丰富,在鲜食及淀粉、全粉、薯脯、油炸薯片加工等用途上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64份淮山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氨基酸、总皂甙、锌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6.2%、59.9%、44.09%、42.77%;3种类型的淮山种质资源,其淀粉含量差异较大,褐苞薯蓣(23.52%)参薯(20.48%)薯蓣(12.93%);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累计贡献率达66.786%,可用这2个主成分较好地代替6个品质特性来评价与评判淮山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总皂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蛋白质含量这2个主成分与总皂甙含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效用;聚类分析表明,整个淮山资源可分为3大类,分别为高淀粉型、低淀粉型、高铁型。淮山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可为日后进行淮山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拓宽苦荞遗传基础,以48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的苦荞资源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中株粒重的变异系数为34.4%最大,品质性状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1.72%最大。聚类结果表明,将48份材料聚为3大类,可区分为低产型、矮秆高产型和中秆高产型。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累计贡献率分别达84.105%和80.332%,各主成分性状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综合分析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谷子籽粒蛋白质、脂肪、千粒重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华北夏谷区、东北春谷区、西北高原早熟春谷区、西北高原中晚熟春谷区等4个主要谷子生态区的270个品种为材料,包括育成品种220份和地方品种50份,测定了籽粒千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70份谷子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11.18±1.14)%,脂肪含量(4.00±0.42)%,千粒重(2.87±0.28)g。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而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的脂肪含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态区品种之间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差异显著,但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西北早熟春谷区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最高、千粒重最大,华北夏谷区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最低、千粒重最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生育期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报道了近30年来我国谷子主产区谷子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千粒重的差异,对于谷子品质育种具有借鉴意义;研究认为谷子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千粒重应作为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Pepper is a vegetable of importance in human nutrition.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properties of natural products is their antioxidant content. In this work, the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eroxisomes from fruits of a higher pla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content was investigated. Green and red pepper fruits (Capsicum annuum L., type Lamuyo)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analysi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peroxisomes from both types of fruits contained crystalline cores which varied in shape and size, and the presence of chloroplasts and chromoplasts in green and red pepper fruits, respectively, was confirmed.

Peroxisomes were purified by differential and sucrose density-gradient centrifugations. In the peroxisomal fractions, the activity of the photorespiration, β-oxidation and glyoxylate cycle enzymes, and the ROS-related enzymes catal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xanthine oxidas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d NADP+-dehydrogenases, was determined. Most enzymes studied had higher specific activity and protein content in green than in red fruits. By native PAGE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the localisation of a Mn-SOD in fruit peroxisomes was demonstrated. The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levels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crude extracts and in peroxisomes purified from both green and red peppers. The total ascorbate content (200-220 mg per 100 g FW) was similar in crude extracts from the two types of fruits, but higher in peroxisomes from red peppers. The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 was 2-fold greater in green pepper crude extracts than in red fruits, whereas peroxisomes from both tissues showed similar values. The presence in pepper peroxisomes of different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etabolites implies that these organelles might be an important pool of antioxidants in fruit cells, where these enzymes could also act as modulators of signal molecules (O2˙-, H2O2) during fruit maturation.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地表处理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的辣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33·04kg·m-3和50·22元·m-3;其次是地表覆盖地膜处理,分别达18·81kg·m-3和28·57元·m-3.不同地表处理方式对0~20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地表覆盖秸秆和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分别为31·98mg·kg-1和31·96mg·kg-1,小于对照处理(50·33mg·kg-1);地表覆盖地膜和使用保水剂处理的硝态氮含量较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辣椒对氮肥的利用均有所增加,耕层硝态氮积累减少.在0~20cm耕层内,地表覆盖地膜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最低,为0·72mg·kg-1,其次是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处理,为0·92mg·kg-1.地表覆盖秸秆 地膜和地表覆盖地膜处理增加了当季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肥料的损失,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相似文献   

15.
新选育饲草玉米品系饲用营养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利用一年生大刍草和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分别与玉米杂交选育出的一年生饲草玉米(SC1)和多年生饲草玉米(SC3)生物产量和饲用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C1和SC3鲜草年产量分别达115 620kg/hm2、174 045kg/hm2,是普通玉米的4~6倍;SC3的粗蛋白质(C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高,分别为17.57%、48.73%,粗纤维(CF)含量最低,为21.65%,其粗脂肪(EE)和灰分(CA)含量分别为4.30%和7.75%;SC1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CP)14.73%、(CF)26.09%、(NFE)45.29%、(EE)4.78%和(CA)9.11%;化学营养类型分析表明SC1与SC3分别属NC型和N型,都是高产高饲用价值的新型饲草.  相似文献   

16.
硫硒配施对茎瘤芥生长和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茎瘤芥品种‘涪杂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硫(S)、硒(Se)配施处理对茎瘤芥干物质积累、矿质元素吸收及膨大茎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硫、硒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S0Se0,未施硫硒肥)相比,增施硫、硒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茎瘤芥的根、膨大茎、叶片和单株干物质产量,并以S50Se1[S/Se=50(mg/kg)/1(mg/kg)]和S100Se1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单株干物质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2.3%和36.2%;不同硫、硒浓度配施处理对茎瘤芥13种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不同,主要显著促进了茎、叶对氮、磷、钾、硫、硒的吸收积累,而对其它元素的影响不显著,其中茎、叶的硒含量以S50Se3处理最高,硫含量以S100Se1处理最高;各硫硒配施处理对膨大茎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其中S50Se1和S50Se3处理能显著提高膨大茎有机硒、总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而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适宜的硫硒配施可以明显促进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有效改善茎瘤芥膨大茎营养品质,且硫硒配施用量以S 50mg/kg、Se 1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拓宽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适于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以134份国外棉花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品质与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并以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为指标,对134份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品质性状中整齐度指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5.16)最高,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11.96%)最大,农艺性状中霜前衣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5.42)最高,不孕籽率的变异系数(49.18%)最大,参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整齐度指数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断裂比强度与上半部平均长度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10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5.277%;Ward法聚类将134份参试种质按品质性状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群的35份种质棉纤维品质性状表现最好,按农艺性状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群的58份种质产量最高。通过综合35份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与58份农艺性状优异的种质筛选出美1870、美1884、FM1830等14份品质与产量俱佳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8.
60份国内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藜麦子粒的品质性状,可以为藜麦育种、加工及消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4份国内和56份国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子粒的千粒重、灰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23 g、2.28%、14.03%、57.71%、6.53%、2.46%、1.83 mg/g和1.49 mg/g。国内藜麦材料的灰分、蛋白质和总多酚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3.47%、14.92%和1.78 mg/g;秘鲁藜麦材料的脂肪、粗纤维和总黄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6.69%、2.66%和2.03 mg/g;美国藜麦材料的淀粉平均含量较高,为59.91%;玻利维亚藜麦材料的千粒重较高,为4.32 g;不同子粒颜色藜麦材料之间的品质存在差异,黑色藜麦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白色和红色藜麦材料的淀粉含量较高,红色和黑色藜麦材料的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果叶兼用、桑椹产量高、品质优及抗菌核病为育种目标,采用秋水仙碱化学诱变育种方法培育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对塔桑×激7681人工杂交桑种子F1代实生桑幼苗用0.2%秋水仙碱+2ppm6-BA进行化学诱变处理,选择形态出现变异的单株进行单芽嫁接,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挂果较多的优良单株进行系统培育,育成优质、高产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蜀椹1号.经品种比较试验和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试验鉴定表明,新品种蜀椹1号具有树形直立、枝条粗长而多、植株整齐一致、雌花较多、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蜀椹1号平均单芽座果数6.38个,平均座果率为86.11%,平均单果质量为3.98 g,平均米条产果量为536.25 g;全年平均产果量18031.75 kg/hm2,比对照大10增产6.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11.3%;全年平均产叶量31 551.66 kg/hm2,比对照湖桑32号增产13.89%;田间自然感病鉴定蜀椹1号中抗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系中生中熟品种,适合鲜食和加工,是具有应用推广潜力的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是组成黍稷种质子粒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是组成营养品质的主要成分,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是组成口感品质的主要成分。通过对山西省有代表性的90份黍稷种质的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测定,评价了参试黍稷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结果表明,黍稷种质资源的粗蛋白平均含量为11.88%,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69%,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19%,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2.04%。鉴定筛选出7份粗蛋白含量13.00%、粗脂肪含量4.00%以上的高营养品质种质;15份赖氨酸含量0.20%以上、可溶性糖含量2.00%以上的口感品质优的种质;3份粗蛋白含量13.00%以上、粗脂肪含量4.00%以上、赖氨酸含量0.20%以上和可溶性糖含量2.00%以上的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均优的种质。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与不同类型种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稷的营养品质好于黍,黍的口感品质好于稷,红粒种质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最好,白、褐、复色的种质居中,黄粒的最差;粒形和营养品质及口感品质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今后优质种质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