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最主要的困难之一是临床试验资源不足,解决办法是考虑将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资格认定调整为备案 管理。因此,对备案的医疗机构建设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室是一个潜在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国内当前具备生物等效性 / I期临床资质的 机构、分布、承担项目能力及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机构、药物分析实验室和合同研究组织之间的关系等,对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研究室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展开讨论,供业内及监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2年美国出台了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s)的指南法案,也重新启动了审查手续费的程序,但是还没有批准任何生物仿制药。为了获得批准需要进行哪些试验,这需要在与美国FDA商谈的基础上实施个案处理。基本原则是,通过comparativebioequivalence试验能证明具有等效性的就不需要实施Ⅲ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3.
初步整理了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信息,包括药物疾病分类、中英文通用名、剂型、规格、国产批文数量、原研公司、原研商品名、 原研剂型、原研规格、BCS分类等,旨在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药专利失效期到来所带来的成本降低、药物可及性增加及巨大市场空间等因素影响,各大企业对生物仿制药的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然而由于生物仿制药的特殊性,开发及产业化困难重重。基于以上背景,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环境、法律监管环境等外部环境,然后对当前生物仿制药开发存在的关键性技术共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主要生物仿制药企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与国外生物仿制药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工具进行战略分析,指出我国生物仿制药应该执行的SO战略为主,SW战略为辅的策略。最后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都莎莎  孙鹤  马晓慧  魏静 《生物磁学》2014,(2):230-234,239
目的:探讨长半衰期药物(t1/2〉24h)在无清洗期时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AUC和Cmax的计算,通过无清洗期的实验数据推算出正常清洗期的数据。方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二室模型口服药物在无清洗期时的半衰期为100小时的生物等效性模型,通过优化AUC和Cmax的计算方法,降低药物残留对第二周期药物浓度的影响,进而增加AUC和Cmax的计算的精确性,最后用较精确的方法推算出正常清洗期的AUC和Cmax,利用精确的数据进行生物等效性的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无清洗期的状态下,取样时间在大于0.8个半衰期时,平均值法计算的Auc和Cmax的结果误差小于5%,变异系数小于25%,较为精确,生物等效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结论:在无清洗期的情况下,生物等效性研究最小的采样时间为0.8个半衰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长半衰期药物(t1/2>24 h)在无清洗期时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AUC 和Cmax 的计算,通过无清洗期的实验数据推 算出正常清洗期的数据。方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二室模型口服药物在无清洗期时的半衰期为100 小时的生物等效性模型,通 过优化AUC和Cmax 的计算方法,降低药物残留对第二周期药物浓度的影响,进而增加AUC 和Cmax 的计算的精确性,最后用 较精确的方法推算出正常清洗期的AUC 和Cmax,利用精确的数据进行生物等效性的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无清洗期的状态下, 取样时间在大于0.8 个半衰期时,平均值法计算的AUC 和Cmax 的结果误差小于5 %,变异系数小于25 %,较为精确,生物等效 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结论:在无清洗期的情况下,生物等效性研究最小的采样时间为0.8 个半衰期。  相似文献   

7.
云桥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开发的蛋白质构象矩阵ELISA技术(PCA-ELISA)能从分子水平上系统、灵敏并且快速的分析蛋白质药物的三维构象。最近美国的《医疗保健法》需确认为仿制药的审批和商业化指明了道路,届时将引起目前已上市的主要的生物药间的激烈竞争。如何保持生物仿制药与原创药的高度相似是目前生物制药产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仿制药与原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两种(仿制新药与市售)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人体内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2周期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10 mg,HPLC法测定血浆中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人体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17.94±6.19)μg h/ml和(17.37±4.73)μg h/ml,AUC0-∞分别为(18.26±6.16)μg h/ml和(17.64±4.66)μg h/ml,Cmax分别为(5.58±1.95)μg/ml和(5.54±1.65)μg/ml,Tmax分别为(2.03±0.97)h和(1.93±0.69)h,t1/2分别为(1.20±0.17)h和(1.19±0.13)h。受试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5±6.56)%。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我国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仿制药一 致性评价,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的任务。氯雷他定片作为抗过敏药物的主要品种之一,需在 2018 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基于现有质量和 疗效一致性评价指导原则与相关研究报道,针对氯雷他定原料药的晶型研究、原辅料杂质的比较研究、片剂溶出曲线的比较方法以及生物 等效性试验研究等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有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贝伐珠单抗是研发热度最高的生物类似药之一,在梳理国内23家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厂家研发数据和原研厂家研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导原则的理念以及相关文献,从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一般原则、贝伐珠单抗关键质量属性识别和相似性评价几个方面,对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质量相似性的技术评价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贝伐珠单抗是研发热度最高的生物类似药之一,在梳理国内23家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厂家研发数据和原研厂家研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导原则的理念以及相关文献,从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一般原则、贝伐珠单抗关键质量属性识别和相似性评价几个方面,对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质量相似性的技术评价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发展如火如荼,各国出台积极政策响应与推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应用,大型制药企业也通过一系列对生物医药公司的收购完成生物类似药研发先机的抢占。以Pfizer vs. Johnson案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生物类似药的保障政策、诉讼案件发展和系列焦点问题进行整体描述与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来自原研企业的竞争压力及临床对生物类似药可替代性的质疑与保守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类似药的应用和推广构成威胁,而其价格优势和越来越明朗的政策环境使得生物类似药的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药物制剂的改变,出于保护公众健康的需要,生物等效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出版物的热门话题.本综述描述了这方面的国际规则和历史,为生物等效性双单侧检验的主要步骤提供了一个大纲,介绍了生物等效性检验中所使用的部分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两期设计和多于两期设计.随着新的以TOST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的出现和应用,药物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也将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4.
对2015年1月30日召开的“创新药物研发高层论坛”的专家报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从事药品注册、创新药及仿制药研发、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及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工作的人士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 (PhRMA) 发布的报告和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与相关新药数据库的数据,对2014 年进入II ~Ⅲ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4 个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将其中进入III 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9 个药物分为化学合成的、生物学原创的和仿制生物学的缓解病情类抗风湿药物以及治疗性疫苗等类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药(bio-therapeutics)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临床上用于疾病治疗的大分子生物制品,具有结构复杂、异质性高等特点,科学严谨的生物药通用名命名,是区分生物药物质基础的主要依据,也是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协调建立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是全球药物命名的标准化体系。从INN的起源,以及生物药INN的类别、发生与发展为主线,以较为详实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呈现了全球生物药的衍化进程,从不同的角度纵览生物药技术发展历程,对生物药的研发设计、技术标准及监管策略的考量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仿制的头孢羟氨苄胶囊制剂与市场在售的同类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500 mg,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氨苄的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8.12±3.17)μg/ml和(21.28±3.77)μg/ml,Tmax分别为(1.09±0.37)h和(1.04±0.33)h,t1/2分别为(1.15±0.22)h和(1.14±0.20)h,AUC0-t分别为(35.43±5.39)μg h/ml和(37.27±4.76)μg h/ml,AUC0-∞分别为(36.68±6.06)μg h/ml和(38.62±5.48)μg h/ml,受试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50±7.2)%。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如《2012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第一部分所提及的,2012年有大量药物获得批准;而在上市新药中,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治疗发病率较低的一些疾病的孤儿药。虽然这些药物不会成为“重磅炸弹”产品,但对于小范围的患者来说却是一大福音。这一发展方向顺应了制药业从通用型“重磅炸弹”药物生产转向个体化药物研发的趋势。许多制药公司将其作为解决专利悬崖问题的策略,原因在于2012年有大量专利到期药物都作为仿制药获批。该报告的第二部分总结了新药、生物仿制药及新上市的化学仿制药的新进展,以及制药行业内部如何通过战略性调整巩固其市场地位,如通过兼并并购、子母公司与产权转让等努力获得领先地位。这部分还包含了大量便于快速查阅的数据图表以及制药行业内的战略性调整的大致介绍。更多详细信息,例如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及更新信息等可以查阅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SM 和 Thomson Reuters CortellisTM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抗体药物引发机体产生的非必要免疫反应,将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上市后的监测。免疫原性评价是所有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对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评估有严格要求,但是对于证据类型,数量和质量缺少统一标准,也缺少抗体药物免疫原性测定实验设计的指导文件或免疫原性比较的标准。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免疫原性评估的发展,免疫原性检出率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只能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才能对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因此,研究机构,监管机构和临床医生都需要认识到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变化。在这里,讨论了抗体药物免疫原性的相关因素,潜在的临床后果,评估免疫原性的监管指导变化,非临床和临床研究的免疫原性评估方法的发展,以及生物仿制药免疫原性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骨关节炎是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尽管已有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但现已上市的药物在骨关节炎治疗上的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使骨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上无法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对此,国内外对用于骨关节炎的化学药、生物药、中药的治疗研发进行了诸多探索,这些研发为改善骨关节治疗的效果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对骨关节炎治疗用药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尤其是对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骨关节炎治疗用化学药、生物药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