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几种西双版纳森林蔬菜唐德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666100)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以肉、禽、蛋为主的副食品后,开始寻求安全、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在西双版纳,人们吃山毛野菜几乎成了一种时髦,因此,森林蔬菜亦就成为绿色...  相似文献   

2.
砂仁不同品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振兴  冯世鑫   《广西植物》1996,16(2):186-187
砂仁不同品种同工酶的研究何振兴,冯世鑫(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530023)同工酶是近代研究植物起源、分类、遗传变异和杂种优势的一种新科学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遗传育种工作。本研究试图探讨砂仁不同品种同工酶的酶谱带特点,通过酶谱差...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野生蔬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蔬菜资源,同时又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长期以来,从森林中采集野菜是傣族蔬菜的主要来源。本文调查了傣族传统野生蔬菜的种类和加工方法,并就野生蔬菜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二、野生蔬菜的种类据初步调查统计,傣族经常食用的野菜大约有一百二十多种。下面为一些重要的野菜,按食用的不同部分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业性的药用植物园(包括医学院校的药圃)有15个左右,整体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要多,规模也较大。特别是广西药用植物园、贵阳药用植物园、四川药用植物园保存药用活植物物种都在2000种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药用真菌蒋中海,强冬梅(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学校158100)真菌是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一般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通常营养菌丝是丝状的且有分枝,能产生池子。真菌在世界上有25万种以上:。中国的药用、食用真菌有1000种左右,隶属于2...  相似文献   

6.
广东8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Vc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广东菊科8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革命菜、一点红、苣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属于一级野菜;山莴苣、地胆草、加拿大蓬和艾的硝酸盐含量低于785mg/kg,达中度污染水平,属二级蔬菜范围,不宜生食,煮熟或盐渍可安全食用;甜菜籽属于三级蔬菜,不可生食和盐渍,可熟食.这些野菜维生素C的含量均低于50mg/100g(鲜重),属于中、低维生素C含量的野菜.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和查阅文献,对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并对其资源分布,药用部分、功能分类及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有药用蕨类16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3科57属,分别占武陵山地区和全国药用蕨类总科属种的80.48%7,1.25%,77.10%和67.34%,47.90%3,6.91%;含种数较多的科属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鳞盖蕨属Microlepia等。(2)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原始和进化的类群共存,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亲缘性,体现了壶瓶山药用蕨类植物起源古老,但物种分化强烈的特点。(3)该区的药用蕨类在四个植被垂直带谱都有分布,其中在低于1 000 m的常绿阔叶林带分布最多。(4)该区药用蕨类根据药用部位分为四类,全草类最多,其次是根茎类;按药用功能将分为五类,主要为清热类和解毒类。(5)讨论了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自然环境是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多样性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以biotin标记的的药用野生稻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载培稻(Oryzaxativa)总DNA作封阻,以HP-DAB系统进行信号检测,对栽培稻与广西药用野生稻的杂种F1植株的根尖染色体制片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采用封阻比例1:20~30时,杂交效果较9为理想,药用野生稻的12条染色体显深  相似文献   

9.
西藏色季拉山主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森林植物作了总体概述,着重对65种主要野生药用植物,从生境、海拔范围、药用部分、性味及主要药用功效等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荠菜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荠菜〔Capselabursa-pastoris(L.)Medic.〕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分析了荠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以及现代人热衷于荠菜的原因,探讨了荠菜的民族植物文化学。作者认为,荠菜集美食、营养、保健、药用于一体,是值得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野菜。  相似文献   

11.
安徽野菜植物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野菜植物资源开发沈显生(安徽教育学院生物系,合肥23006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桌上的蔬菜种类必须更加丰富。由于野生蔬菜生长环境优良,基本上没有受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许多野生蔬菜具有药用价值,其营养更加丰富而...  相似文献   

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9份药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种源、4份野菊(D.indwum L.)种源、1份菊花脑(D.nankingese Hand.-Mazz.)种源和1份杂交菊花‘黄金菊’(D.indium×D.morifolium‘Gongju’)种源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从38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5.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λ=16,25份种源可分成2大组,即野菊、菊花脑和杂交菊花归为一组,19份药用菊花种源归为一组;19份药用菊花种源又可根据原产地进一步分成2组,大部分原产北方的药用菊花种源的遗传关系较近,而大部分南方栽培的药用菊花种源也有相对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野菜     
<正>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sù)主持编撰了一部《救荒本草》,这部书的主旨是指导老百姓如何采野菜充饥、度过荒年。书中记载414条野菜,每个条目下都有【救饥】一项。《救荒本草》流传至今,书中记载的一些药仍在使用,如香椿芽、槐花、榆钱,还有一些地方习用药,如绞股蓝、香茶菜等。吃野菜在历史上是缺衣少食的代名词。面有菜色,暗指营养不良。近些年吃野菜却成了“健康饮食”的时髦名词,甚至有人认为吃野菜比吃普通蔬菜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编制的《云南省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名录》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的药用维管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1)记录药用维管植物134科486属722种。(2)含2~9种的科数的比例最高,含1种的属数最多。(3)药用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表现出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趋势。(4)珍稀濒危物种有26种,包括9种兰科植物。(5)药用维管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为主。结论:景东县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建议因地制宜建设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筛选培育具地方标志性特色品种,为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罗洁  杨卫英  吴圣进  黄宁珍   《广西植物》1997,17(4):363-370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极为丰富,共有213科1822种,分布于全国各地或局部分布于某区域。许多种类的营养价值极高,有的还有良好的药用或特种实用价值,故在科研、食用、饲用、工业及出口创汇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我国野菜利用的历史悠久,但多不成规模,其科研和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必须广泛宣传,改变传统认识,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尽快查清我国野菜资源和建立信息系统,加强野菜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菜资源,使其持续地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蔬菜种质资源及创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与民间走访,整理统计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类森林蔬菜408种(含变种),隶属92科240属,包括蕨类植物9种,双子叶植物353种,单子叶植物46种。区内森林蔬菜以草本居多,主要优势科为菊科、百合科、蓼科,主要采食部位为叶部。此外,文中列出了区内具有较高食疗价值的常见森林蔬菜种类及其药用功效与自然生境。讨论分析了大盘山区森林蔬菜资源的特色,并结合地区发展就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是广受欢迎的野生食药用菌。从分类学、发生规律、药用活性、与植物关系及驯化研究方面系统阐述了点柄乳牛肝菌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在线数据库,对陕西秦巴山区45个县(区)的药用观赏植物进行了编目和分布统计,并对其科属种组成、药用部位、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受威胁状况、多样性分布格局及保护空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0科,500属,906种,多为草本植物;从药用部位上看,全草(株)类药用植物最多;从观赏特性来看,观花类植物最多;从园林用途来看,地被类植物最多;基于县域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变化趋势,太白县和眉县是分布热点县,西部和东南部药用观赏植物大多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在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呈现出随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格局。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秦巴山区药用观赏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以及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份广西药用野生稻中筛选出3份对褐飞虱高抗(0级)的材料,用高抗材料与感虫材料杂交,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与14个已知抗褐飞虱基因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对BC2F2后代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源材料与已知的14个抗性基因不等位,结果发现广西药用野生稻与国外药用野生稻的抗性基因(隐性基因)不同。初步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抗性基因。在利用方面,通过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绿苗,经多代回交和自交,成功地将CC染色体组中的抗性基因转育到栽培稻中,获得了BC4F5高世代、异源附加系。  相似文献   

20.
开展已有就地保护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评估有利于科学指导下一步保护规划工作.本研究收集华北地区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构建了华北地区药用维管植物保护名录数据库,并利用此数据库分析了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状况.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保护了2 364种药用维管植物,隶属于165科800属;其中,1710个物种(占总数的72.34%)受保护程度一般,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少于10个,仅62个物种(占总数的2.62%)受到有效保护,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大于30个;不同保护类型的保护区对药用维管植物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不同,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发挥的保护作用最大,保护了华北地区89.04%(2 105/2 364种)的药用维管植物.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保护状况可进一步完善,尤其应该重视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以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